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后,进一步增产的形势更加严峻。现有依靠资源消耗的生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采取革命性的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走节水增粮的路子。据不完全统计,以全(半)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水稻覆膜保墒等为主的节水增粮技术在三北和西南地区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年应用面积达到587.3万hm2,年增粮119.6亿kg。根据降水、灌溉、气温、作物等条件分析,以上技术在粮食作物上还有0.28亿hm2的发展空间,节水增粮还有3122亿kg的巨大潜力。为"八连增"的基础上实现继续增产,推进节水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3项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熙 《中国农资》2014,(20):21-21
<正>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加快推进节水农业的方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随后,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大规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其中,特别强调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政策连续出台预示着我国"水肥一体化"时代即将到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3.
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北京125个蔬菜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s采纳模型,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探讨其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样本蔬菜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已经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占71.2%,且以采纳工程节水技术为主。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影响因素方面,技术指导、资金补贴和认知程度等因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社员管理、销售情况和成本感知则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受到一些因素促进又受到部分因素阻碍,应降低阻碍因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负作用,提升促进因素的牵引力作用。因此,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示范推广区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给予技术指导与服务等措施来促进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4.
周洁  田万慧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13-14,167
从分析金昌市农民增收问题的现状、特征出发,总结了影响当地农民增收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然后从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强化农民培训输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推进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依托乡镇企业加大农转非的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缓解农业用水压力,我国近年加大对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投资力度。然而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仍缺少积极性。为分析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影响因素,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生产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制度与政策特征以及农业节水技术特征这五方面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蒲江县农户扩大柑橘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促进蒲江县柑橘产业发展。以蒲江县208份柑橘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扩大柑橘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种植年限,参加柑橘种植技术培训,柑橘销售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占比,购入农业保险,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了解政府政策对农户扩大柑橘种植规模有显著影响。提出强化柑橘种植技能培训,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增强农户参保意识,提高农户投保积极性;加强合作社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农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推动支农政策落实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农业用水大省。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为63%,随着新技术和新政策措施的推广,农业用水占比略有下降,但仍然矛盾突出。为准确评价农户参与节水的意愿,对河北省黑龙港中低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农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参与节水意愿主要的因素有政府对节约用水补偿措施、掌握节水灌溉技术难易程度、节水技术对经济效益影响度和农业节水知识的培训。并从加强农业节水补贴、简化技术,加大对新技术的培训和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利部为解决东北四省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出的"节水增粮行动",对于提高项目区灌溉效率具有显著的作用。为使朝阳县"节水增粮行动"顺利实施,需要对项目区进行必要的水资源平衡分析,以此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地区间还很不平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一些规定。一是产业倾斜,政府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国家支持发展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建设、农田水利、节水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宣传力度、应用效果等,使中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存在一些困难,必须采取合适的推广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农业节水目的。对中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提出中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采取的主要策略,以促进我国农业产量进一步提高,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1.
正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具有"三节"(节水、节肥、节药)、"三省"(省工、省力、省心)和"三增"(增产、增收、增效)的良好效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推广轻型农业技术的必然选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技推广》2023,(10):81-82
<正>水是生产之要,是农业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农业要节水化”重要指示,研讨节水增粮技术路径和增粮潜力,交流节水增粮推进县建设成效,支撑服务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10月2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山东青岛举办首届节水增粮论坛。本次论坛是第二十四届肥料双交会六大论坛之一,紧扣双交会主题“肥水与粮食产能提升”,是探索节水增粮新路、勇担稳粮保供使命的最新实践。国际锌协会技术顾问樊明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许多农业开发项目也在积极落实,但是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差的问题成为了一个重大限制因素,需要引起思想重视并有效解决。对此,应该重视宣传培训,加强推广工作管理,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水平和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农业开发项目中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则,注重示范引导,强化扶持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一、制定政策扶持。近年来,为了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产业支持政策。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申报、承担和组织实施各级政府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5.
欧盟农业国内支持水平及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欧盟农业政策的演变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欧盟农业国内支持的水平和结构现状,提出了调整和优化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建议和措施.分析表明,欧盟使用了所有政策箱,其中"黄箱"和"蓝箱"政策仍是主要政策工具,而欧盟"黄箱"政策支持在产品上的集中程度很高,相对集中在弱势、敏感的几种产品.借鉴欧盟的经验,中国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农业国内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后,进一步增产的形势更加严峻。现有依靠资源消耗的生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采取革命性的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走节水增粮的路子。据不完全统计,以全(半)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水稻覆膜保墒等为主的节水增粮技术在三北和西南地区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年应用面积达到587.3万hm^2,年增粮119.6亿kg。根据降水、灌溉、气温、作物等条件分析,以上技术在粮食作物上还有0.28亿hm2的发展空间,节水增粮还有3122亿kg的巨大潜力。为“八连增”的基础上实现继续增产,推进节水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3项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了解广东省江门地区农户对新技术采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探索未来江门地区乃至广东省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努力方向.[方法]以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为例,以江门地区40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广东省江门地区农户新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中,技术接受难易程度、采用“三控”技术比传统种植的增产量、参加农技培训班次数、培训班对农户帮助情况与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技术接受难易程度、采用“三控”技术比传统种植的增产量与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意愿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男性在新技术采用中起着决策的主导力量.[建议]应创新技术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示范展示基地建设、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以提高农民新技术采用率,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农转非"是缓解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用水竞争压力的一种重要政策,为对水资源"农转非"做出系统性评价,对水资源"农转非"的概念内涵、发展脉络、政策影响及评估以及补偿机制进行了梳理,进而分析了国外水资源"农转非"对我国实践的启示,并展望水资源"农转非"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水资源"农转非"的分类因转移的性质、期限、位置、费用、距离等有所差异,其产生和实施受非农用水需求、节水效能、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2)水资源"农转非"政策效果具有两面性,大多研究对其整体效果持肯定态度,政策影响由早期的经济影响向后期的社会和生态影响聚焦。3)未来应纳入以流域或干支流为代表的中观研究尺度,同时,提高政策影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多学科的综合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9.
正大理州各级农业部门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共享、提质增效、促农增收为目标,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全力打好"绿色食品"牌。全力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优粮食内部结构,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有效落实各项增粮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全州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6.26万亩,总产177.65万吨、同比增0.04%;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深入调整优化粮经结  相似文献   

20.
武陵山区是全国重点贫穷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农村进步、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铜仁市为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SWOT分析。优势:发展速度快,组建模式多样,服务产业广,龙头企业带动效果明显;劣势:区位优势不明显,人才资源短缺,资金扶持力度不足和管理不规范;机遇:国家的政策支持,资金和人才的转移。挑战:武陵山区内部的竞争,土地流转难度大。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期望能够促进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