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雅芳  胡巍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07-2108
社区与景区发展相结合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作为社区实体单位之一的景中村对景区旅游发展的各方面具有优化作用。但景中村历来是景区管理的“弱点”。通过介绍景中村发展的普遍现状和特征引出存在问题,并在管理体制、管理力量、管理手段以及后备支持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实现双方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地资源空间容量是景区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景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确定景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以此协调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对森林型生态旅游风景区--武陵源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日容量以及不同季节空间容量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景区旅游空间容量夏半年为7000 人/d,冬半年为3840人/d,年均容量为204.6万人次.以上结果为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及风景区相关旅游产业的开发、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景中村是村庄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景"与"村"的双重属性。在乡村旅游日益发展的今天,民宿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为景中村的民居提供了一种新的利用思路。本文从景中村民宿特点与庭院功能分析入手,对民宿庭院设计主题确立以及景观元素提炼的方法进行了具体探讨。同时,以泰山风景名胜区樱桃园景区杜家庄民宿庭院设计为例,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景中村民宿庭院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4.
实现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本文在分析乡村振兴与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以5A级著名风景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为例,通过对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分析,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对策: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规划、打造可持续旅游项目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与游客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5.
刘鹏  青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56-5560
采取自然风景质量评价法,以绵阳市8个旅游风景区作为基本单位,选取地形、植物、水体、色彩、近景观的影响、稀有性与人为改变7个风景质量因子作为风景资源质量评价项目,对这8个旅游风景区进行评价,依据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用特尔菲法评分,算出8个旅游风景区的风景质量等级,绘出绵阳市旅游资源等级图,得出绵阳市旅游资源优劣状况,提出景区的发展方向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为绵阳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风景区及村落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风景区内村落建设与风景区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村落整治及规划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庐山风景区为例,对自然景观资源进行了分类与分级评价,并依据评价的结果及当前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庐山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进一步科学开发与管理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今后庐山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襄樊市隆中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本文首先对该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其次指出了该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该风景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民生态旅游的需求,湖泊型风景区建设与发展速度加快,因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其旅游用地的集约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将九江市庐山西海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用地结构、用地投入、用地方式、用地效益等4项评价因素层、16项评价因子的旅游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湖泊型风景区旅游用地的集约利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九江市庐山西海风景区土地集约度为0.5255,处于较不集约状态。为提升旅游用地集约程度,庐山西海应实施风景资源分区保护,居民点整治与搬迁并举,旅游用地评估、置换、储备和投放制度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集约管控对策,为生态湖泊型风景区对于旅游用地管理方面提供建设性的决策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西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利  陈建强  刘璐  赵延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1,(5):2903-2905,2913
从可持续发展和打造高品质旅游品牌的思路出发,基于五台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特征,针对五台山地区目前的旅游现状,提出了打造两条特色生态旅游路线的方案。生态旅游的构想将五台山风景区典型和独特的寺院人文景观与地质遗迹景观相结合,从而打造高品质旅游品牌,提高旅游的科学性和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1.
川岩江风景区以其优美的森林景观和独特的“马帮文化”愈来愈吸引各地游客的到来。为探讨川岩江风景区生态保护和景点开发建设,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保证景区周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保证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文对川岩江风景区及沿线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现代化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剡源古镇旅游专线的景观设计,在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的旅游风景区探索一种新的旅游模式,以期实现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通过来自轮作式农耕、触角的启示,设计特定的栈道重新组织旅游专线的交通,从而建立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引导游客改变以往的游憩方式,将“以人为本”的环境功利观念扭转为“尊重自然”的环境保护观。在景观层面上实现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3.
盛天彪 《甘肃农业》2013,(19):12-13
大湖湾水利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合理开发将水利与休假旅游相结合,水利风景区资源将会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作者分析了大湖湾开发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的背景,在对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现状和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水利风景区旅游的思路和产品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4.
在古城旅游中,很多地方政府机关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区域经济的长久发展,使古城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针对古城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越来越被关注的问题。阐述了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古城保护与开发均衡的机制,并提出了追求均衡状态的政策与制度,为古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党家岔(震湖)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填补了固原地区湿地方面的空白,将会实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发展空间和可利用的资源。基于此,本研究就党家岔(震湖)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目标与效益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当地农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房山区作为北京市的近郊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京郊著名的旅游胜地,十渡景区可谓是房山区较为重要的旅游标志.研究以十渡景区为例,以景区目前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游客访谈的形式,借鉴当下热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旨在促进十渡风景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并为房山区其他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然景观提供给人们观赏、娱乐和休闲的效用和价值,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然景观的价值忽略并低估,导致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如果赋予自然景观合适的经济价值,能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为评价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的景观价值,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自然景观价值乃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之和,并对这两种价值分别运用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武陵源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价值为89.01亿元,其中使用价值为79.30亿元,非使用价值为9.71亿元.分析表明,武陵源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价值要远高于以往的研究及近年的旅游收入,建议景区当局全面认识其景观价值,在旅游人次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全力保护该地生态环境,探究武陵源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庐山具有极为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了庐山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角度出发,将都市圈旅游资源看作是具有活力的生命体,模拟生物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运用生态学中的相应原理与模型,对哈尔滨都市圈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共选取了都市圈内55个旅游资源,分别从旅游生态位、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为都市圈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意见。利用相关生态学原理评价区域旅游资源能客观、正确地反应各个旅游资源之间的生态竞争关系,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怀柔天池峡谷旅游风景区的区位、文化、经济、政策和怀柔天池峡谷旅游风景区的现状的SWOT分析,再结合山地风景区空间及视觉空间种类,确定怀柔天池峡谷风景区的设计理念定位,包括旅游景观、红色教育、户外健身、休闲度假四个大方面。介绍了天池峡谷风景区的总体平面布局、功能分区规划、旅游主题定位及项目规划定位的主要内容。通过探索北京的旅游市场格局及天池峡谷的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旨在优化天池峡谷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