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善寒地葡萄酒酸度过高的问题,以寒地栽培的"贝达"葡萄为原料,研究了混合降酸工艺对干型葡萄酒品质的影响。根据葡萄酒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定的结果,最优的混合降酸工艺为:利用Ca CO_3和K_2CO_3对葡萄汁进行化学降酸,然后利用TIB型降酸酵母进行低温酒精发酵,再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该工艺下葡萄酒总酸含量降低了9.26 g/L,感官评定总分较高,与市售"赤霞珠"酒样相近。但是与市售的欧亚种葡萄酒相比,该工艺生产的葡萄酒仍存在缺陷,在后续研究中应从调整化学降酸幅度和酒精发酵工艺的角度来改进工艺,进一步提高寒地干型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水蜜桃果酒中苹果酸的含量,于发酵后期进行苹果酸-乳酸转化(苹乳转化)研究。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对苹乳转化条件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参数为酒球菌接种量10 mg/L,18℃下发酵20 d,此时样品中乳酸和苹果酸含量分别为4.015 g/L和0.871 g/L,苹果酸较对照样降低了82%,有效改善了水蜜桃果酒的口感与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葡萄酒中的多糖及酵母多糖的来源与组成,阐述了葡萄喷施酵母多糖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酵母多糖对葡萄酒的蛋白、色素及酒石的稳定作用以及对葡萄酒苹乳发酵、赭曲霉毒素A和泡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压静电场能够诱导采后葡萄果实多酚类物质积累,为实现优化和准确调控葡萄果实总黄烷-3-醇积累量,构建葡萄果实总黄烷-3-醇含量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模型.首先,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选用-2 kV/cm高压静电场,分别等时间间隔和随机时间间隔对总黄烷-3-醇含量取样,采用DMACA法获得两组数据;其次,根...  相似文献   

5.
葡萄酒色香味美,营养丰富.葡萄酒中含有葡萄糖、果糖、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乳酸和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常饮有补气血、舒筋络的功效.在家庭中自己酿制葡萄酒,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葡萄,而且设备就地取材,投资少,技术易掌握.所酿制的葡萄酒醇和爽口,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灵活调整口味.  相似文献   

6.
在葡萄酒后发酵过程中,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os)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苹果酸—乳酸转化微生物,选育并制备价格低廉的优质活性酒类酒球菌菌剂,用于葡萄酒后熟,对葡萄酒的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酒类酒球菌的培养,考察了不同培养基组成下的批式及流加培养对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培养基中,以番茄汁培养基批式培养的菌浓度最大,达到了14×108cfu/mL;ATB培养基次之,为3.3×108cfu/mL;MRS最小,为2.5×108cfu/mL。通过在3种培养基中流加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来维持培养基的初始糖浓度的批式培养,可以较有效提高细胞培养密度约2倍。  相似文献   

7.
葡萄栽培和葡萄酒发酵技术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核心技能,这2项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分析新疆酿酒葡萄栽培中关键技术的时间节点、葡萄酒发酵工艺中主要操作单元的周期特点,对大学生葡萄栽培和葡萄酒发酵工艺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探索,使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学生具备独立完成葡萄栽培和葡萄酒发酵工作的能力,能胜任葡萄酒酒庄各项技术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以武陵山区山葡萄为原料,研究山葡萄酒酿造工艺和酿造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山葡萄酒发酵工艺条件,即酵母菌接种量0.15%,发酵p H值3.4,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山葡萄发酵液酒精度实测值为8.4%(V/V),且带有浓郁的山葡萄果酒芳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山葡萄酒陈酿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山葡萄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有壬酸乙酯和3-甲基-1-丁醇,同时乙酸乙酯、癸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醇等酯类和醇类也对其香气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葡萄酒的特征香气成分是葡萄酒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赋予了红提葡萄浓郁丰富的香气成分。采用溶剂微萃取法提取红提葡萄酒香气成分,利用GC-MS对以自选产香酵母和产酒酵母混合发酵工艺酿造葡萄酒与D254菌株发酵酿造的葡萄酒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发酵葡萄酒的总体香气成分得到了提高,其中香气贡献最大的酯类物质明显提高,醇类物质总体下降,但是高级醇有所提高,甘油含量提高较大,这些香气成分的变化赋予了红提葡萄酒独特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新疆北疆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3种主栽酿酒葡萄不同负载量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赤霞珠、梅鹿辄在负载量554.4 kg/667m2时,酿造的葡萄酒品质较好;霞多丽葡萄在负载量为614.4 kg/667m2时,葡萄酒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静电场的植物生物效应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静电场促进植物的生长的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静电场对植物的生物效应,主要包括高压静电场对植物种子发芽特性、幼苗生长特性及其时效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基因表达和果疏品质保鲜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静电场对植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结果为高压静电在农业上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今后的研究方向应为各学科如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等相互结合而形成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条山野生葡萄醋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条山野生葡萄酒(PL2、PL4为复叶葡萄两个株系)进行醋酸发酵,研究葡萄醋在发酵过程中酸度的变化,获得不同发酵温度、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对醋酸发酵的影响,同时对葡萄醋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两种葡萄醋的品质特征;通过液液萃取法等处理,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葡萄醋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中条山野生葡萄醋在发酵温度30 ℃左右、接种量12%、发酵时间5 d时最适宜;PL2、PL4中中条山野生葡萄醋中总酸含量分别为3.74、4.25 g/100 mL,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03.21、231.17 mg/100 mL,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42.31、46.42 mg/100 mL;PL2有24种香气成分,PL4有29种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3.
以草莓为试材,用50 kV/m、100kV/m高压静电场处理草莓果实30 min后,在4~8℃低温,RH为90%左右条件下贮藏12天,研究高压静电场处理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压静电场处理的草莓果实腐烂指数、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花青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其中以100kV/m处理30min的效果最佳.另外,高压静电场不利于保持草莓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4.
Study on Malolactic Fermentation by Immobilized Leuconostoc oenos 31D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定化31DH在模式酒中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LF结束后,以包埋量0.5ml的粒子降解苹果酸的量最多,并且产生挥发酸最少;在试验范围内,温度为15℃、pH3.1、酒精12.0%(v/v)、SO2 10mg/L时,苹果酸降解量最大;固定化31DH的MLE活力为6.313,游离31DH的MLE活力为3.59,前者是后者的1.76倍。  相似文献   

15.
葡萄酒色香味美,营养丰富。葡萄酒中含有葡萄糖、果糖、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乳酸和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常饮有补气血、舒筋络的功效。在家庭中自己酿制葡萄酒,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葡萄,而且设备就地取材,投资少,技术易掌握。所酿制的葡萄酒醇和爽口,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灵活调整口味。在茶余饭后饮上几杯自己酿制的葡萄酒,一定会别有风味,让你大开胃口。这种自酿的葡萄酒,也是招待亲朋好友及日常保健难得的佳品。1.主要设备陶瓷缸、木桶、广口瓶、橡胶管、木塞、纱布和玻璃棒等。2.主要原料葡萄、白砂糖和亚硫酸等。3.工艺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调亏灌溉技术对玫瑰香葡萄果实品质和葡萄酒质量的影响,为玫瑰香葡萄精确水分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调亏灌溉条件下,研究玫瑰香果实及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成分变化,以及主要功能性成分——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揭示调亏灌溉对玫瑰香葡萄与葡萄酒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调亏灌溉均能提高玫瑰香葡萄果实中的总酚、单宁含量,降低了果实总花色苷、总类黄酮和总黄烷醇含量。葡萄酒与葡萄果实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存在差异,80%常规滴灌量处理降低了葡萄酒中的总酚和单宁含量,而其余调亏灌溉处理均提高了葡萄酒中的总酚和单宁含量;所有调亏处理均提高了葡萄酒中的总类黄酮和总黄烷醇含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0%常规滴灌量时,玫瑰香葡萄和葡萄酒品质均为最好。  相似文献   

17.
 对固定化31DH在模式酒中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LF结束后,以包埋量0.5ml的粒子降解苹果酸的量最多,并且产生挥发酸最少;在试验范围内,温度为15℃、pH3.1、酒精12.0%(v/v)、SO2 10mg/L时,苹果酸降解量最大;固定化31DH的MLE活力为6.313,游离31DH的MLE活力为3.59,前者是后者的1.76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预处理、温度等因素对设施栽培葡萄热风干燥效果的影响,以设施栽培的不同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不同预处理后进行不同温度的热风干燥,测定失质量率、含水率、色差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5种不同预处理温度、4种烘干温度条件下,不同设施葡萄品种的失质量率、最终含水率、总色差值在烘干期内变化不同。预处理温度和烘干温度差距、不同的设施栽培葡萄品种,影响葡萄干在烘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葡萄酿酒酵母菌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酿酒酵母菌,非酿酒酵母的酿酒特性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等研究成为国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用本土菌种接种发酵或者与其他菌种混合进行发酵,生产出具有地区特色的葡萄酒将是未来葡萄酒的一大趋势。本文综述了葡萄酒酵母菌的来源和筛选现状以及研究趋势,为以后的葡萄酒酵母菌的筛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兵团农六师101团和农四师62团的有机葡萄为原料,研究有机葡萄酒的主要酿造工艺。结果表明,有机葡萄汁的可发酵性还原糖含量与常规葡萄汁含量相比略高,总酸含量略低于常规葡萄汁;活性干酵母(LALLEMANDR2)型、活性干酵母SAF-OENOS或BM45为有机葡萄酒的适宜菌株;主发酵温度为22~28℃,主发酵时间以7d为宜,后发酵以30d为宜;食品级SO2添加量为40mg/L。获得了生产有机葡萄酒的适宜酿造工艺、生产参数,以及有机葡萄酒与常规葡萄酒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