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准确了解海底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状况,综合多种地质预报手段,建立海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综合体系,以小断面服务隧道先行施工兼作地质导洞,以掌子面水平超前钻孔为主,以TSP203、红外探水、地质雷达等物探为辅,结合掌子面地质素描,进行综合预报。该体系应用于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左线隧道F1风化槽,准确探明掌子面周围及前方不良地质体的规模、形态、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预报成果得到开挖验证。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力学响应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跨隧道施工力学行为极为复杂,明确其力学行为及应力水平对大跨隧道设计与施工有积极意义.以某四车道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三维围岩-结构隧道施工力学模型,对不同开挖方案下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力学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大跨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位移、应力及塑性破坏区等的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提出了适合Ⅴ级围岩条件下大跨隧道合理开挖方法和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以为同类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实验地区的周围环境是复杂围岩,且建有水电站,故而,选择该地区的复杂围岩条件的有压引水隧洞和条件最差的隧洞断面作为研究的例子。在进行复杂围岩的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非线性有限元法,并且对隧道的挖掘、运行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进行了有限元仿真以及结果分析;对复杂围岩隧洞施工期间的应力变形进行了探讨;对其隧道运行期间的应力变形、分布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于在复杂条件下的超长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在具体的施工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技术性的分析,包括隧道进口和洞口段的施工、斜井的施工、围岩地段的施工以及针对一些不良地段的施工,希望对日后的超长隧道的施工实践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渗流场对麻崖子隧道开挖影响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开挖改变了原岩应力场和地下水渗流场的分布,渗流场的改变会引起围岩应力场的改变,而围岩应力又会反过来影响岩体的结构,改变岩体的渗流特性.渗流场和应力场的相互作用,使围岩稳定性降低,严重时会造成围岩坍塌等灾害性事故.本研究根据工程实际对麻崖子隧道进行了考虑渗流效应下的开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得到了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场、孔隙水压力、位移场的分布情况,并给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鉴于隧道设计施工过程中考虑渗流效应是有必要的,故模拟结果对于山岭富水地区隧道设计、施工及防排水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桑海涛 《甘肃农业》2014,(19):71-72
目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岩性胶结极差的泥质粉细砂岩,这种砂岩在人工开挖之后会变成自然流沙状,易造成掌子面堵塞。因为流沙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清理过程十分困难,流沙的这种属性促使流沙呈现出自稳能力差、围岩松软、拱部压力较大的特性。在处理流沙过程中也会因为其流动性,清理过程患难、费时耗力、安全隐患巨大,严重影响施工项目的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与上覆地表沉降规律。方法以山西省某黄土特长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GTS软件模拟浅埋黄土隧道开挖与支护过程,分别选择环形留核心土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研究不同开挖方法对黄土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和围岩变形的影响。结果与环形留核心土方法比较,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时隧道左线轴线上方地表竖向位移降低57.3%,右线降低53.9%;隧道左线拱顶下沉降低36.1%,右线降低38.4%;隧道左线拱底竖向位移降低47.2%,右线降低40.9%;隧道左线拱腰处水平位移降低73.7%,右线降低66.3%。结论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更适合黄土浅埋隧道的施工,对类似黄土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乔原隧道穿越富水黄土地层时出现的各种病害,采用可控注浆加固技术,制定详细的注浆实施方案,并采用现场观察、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其加固效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后掌子面土体含有大量浆脉,其层理清晰,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减弱,土体强度大幅提升,稳定性较好;注浆后富水黄土地层的抗压强度有大幅提高,围岩稳定性及自承能力随之提高;注浆后土体渗透系数较注浆前大幅下降,满足地下水平衡的要求;注浆后隧道初期支护轴力值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有大幅下降.总之,可控注浆加固技术在隧道穿越富水黄土地层处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魏迪生 《甘肃农业》2005,(11):224-225
软岩隧洞施工要尽量避免围岩受到水的浸泡作用,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支护措施,以避免围岩过度松驰产生破坏。隧洞断面宜采用曲线形状。在特定条件下,应用喷锚支护作为永久衬砌是可能的,若围岩含水量增加增加则喷锚支护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应用。采用控制爆破全断面开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是保持岩体自承能力及稳定性的最经济方法。喷锚支护紧跟掌子面是抑制变形的有效手段。喷锚支护按照初期与后期两期进行。设置仰拱并及早进行封闭,保持喷锚支护整体性。强化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施工监控量测。  相似文献   

10.
管道通过山区需修建大量隧道,因地质和施工条件等因素,时常出现因工期滞后而制约管道按期投产的问题。介绍了喷锚衬砌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讨论了油气管道隧道工程引入喷锚衬砌技术的必要性,并依托中缅油气管道隧道工程,通过岩鹰山隧道不同围岩级别的试验段,提出了油气管道隧道采用喷锚衬砌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和相关支护参数,同时分析了其经济优势和工期优势,以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高水压水域顶管施工中遇到探孔、裂隙及其他流通性强的地质条件可能会对顶管泥水循环、进舱检查更换刀具等施工环节造成困难。以富春江顶管工程探孔及岩石层大裂隙封堵为例,介绍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坡度纵向曲线顶管施工探孔封堵技术。分析了正常顶管施工中建立掘进泥浆循环需要满足的条件,对比正常段与有探孔存在而无法实施正常掘进泥浆循环下的各项施工参数,采用盾尾油脂在隧道外部止水、掌子面止水、泥浆性能指标控制、优化顶进参数等措施对探孔和大裂隙进行了成功封堵,为高水压顶管施工情况下的加压进仓刀具检查、更换创造了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该技术操作性强、成本低、实施效果好,为顶管穿越江河施工相关难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南宁枢纽花油山隧道的施工为例,对软弱围岩施工常见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控制开挖变形和增强支护等技术上分析,提出了强化隧道排水、加强监控量测、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和有效的施工开挖技术措施,以便对软弱围岩的变形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洞室围岩温度场扰动对洞室地层热力学平衡和围岩热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为隧洞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建立地下隧洞几何模型和洞内环境热力学模型,针对新疆某高温隧洞,根据实测洞内环境温度及围岩温度,应用 ANSYS 有限元程序,对不同施工工况下围岩的温度场变化进行模拟,深入研究温度场下隧洞的埋深、围岩类别(Ⅲ、Ⅳ1和Ⅳ2类)等不同状况对隧洞围岩稳定性的扰动规律。【结果】大量系统的数值试验表明,在影响高温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各因素中,温度和围岩类别是影响围岩温度应力的2个主要因素。初始温度场的温度越高或温度差越大、围岩类别越好,围岩的温度应力越大;洞室埋深的增大对围岩二次应力场及围岩位移场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得到了温度 、温差、围岩类别、埋深对高温隧洞稳定性的量化影响规律,对于高温隧洞问题,可参考上述规律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值分析软件平台,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高速公路开挖路堑跨越铁路隧道结构安全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路堑开挖过程中隧道结构围岩形变和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而对路堑开挖的施工过程提出合理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路堑开挖会导致其下部既有隧道向上回弹,隧道拱顶产生附加拉应力,容易导致隧道灾害及次生灾害的产生。研究结果能为同类工程的顺利施工与安全监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九龙江钻爆隧道为3.0 m×3.0 m直墙半圆弧形小断面隧道,其中约180 m强风化花岗岩施工中多次出现涌水涌砂,主要原因是其水压高、强风化岩强度低。施工中采取了加强超前注浆,增加喷射混凝土层厚度、降水等综合措施,隧道顺利贯通。为了验证以上措施对软弱围岩的加固效果,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围岩和支护体系的结构状态及工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超前注浆后,混凝土应力及围岩变形均显著减小,系统锚杆对软弱围岩的加固能力有限;适当增加混凝土喷层厚度,混凝土压应力显著减小,围岩承载能力提高,但仅限于一定范围内,围岩变形量、锚杆受力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保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4#隧洞的稳固,对其进行了二次衬砌施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4#隧洞二次衬砌施工,不仅提升了隧洞的稳定性和质量,还避免了隧洞在通水之后因落石等而导致的水污染现象,为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顺利通水打下了基础。一、二次衬砌概念分析二次衬砌是指隧道开挖施工后,为保证隧道的使用寿命,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对隧道内层进行衬砌,以保证隧道的稳定、安全和美观,二次衬砌一般常用于Ⅳ类及Ⅳ类以上围岩,不  相似文献   

17.
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阿尔金山特长隧道穿越阿尔金山无人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隧道勘察中,在航测遥感、大面积地质调绘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物探、深孔钻探、地应力测试等综合勘察技术和方法,查明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创新型地利用多条平行AMT物探剖面进行二维反演和切片技术分析隐伏型向斜构造,并应用隧道围岩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施工表明,隧道综合勘察技术应用合理,分析结论较为准确可靠,具有显著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杨昌斌 《甘肃农业》2014,(22):97-97
水工隧道是一项施工条件艰巨且复杂的施工任务,其中涵盖较多的不稳定因素,传统的依靠经验对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施工建设管理的要求。因此,加强对水工隧道施工的安全控制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本文从水工隧道的结构、轴线布置、安全运行等角度对水工隧道进行安全合理的施工控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张勇 《甘肃农业》2011,(11):66-67
通过对青海当顺水电站引水隧洞在Ⅳ~Ⅴ类围岩开挖时采用的大管棚和小导管超前支护方法对隧道自稳时间小于完成支护所需时间的地段进行超前支护运用的实践,介绍了在隧洞掘进中遇到不良地质条件即Ⅳ~Ⅴ类围岩时及时采用超前支护(小导管和大管棚支护)进行预加固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建设区域不良土地情况的影响,降低了隧道施工安全性和施工进度。湿陷性黄土属于不良地质,如果在隧道工程施工中遇到这一情况,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及时找寻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避免不良地质情况对隧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本文以我国某一隧道工程为例,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长大隧道的施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