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发展和改革方向,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实践课程评价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全面、合理、系统化,具有可操作、科学性的,并能取得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效果的评价体系,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主要研究了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探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社会对食品专业性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进行了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从专业定向、招生与就业、培养计划等方面都提出了有效措施。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以高校、企业合作培养为前提,以科研课题为纽带,高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实现学校育人、企业生产、人才培养的三方互赢,为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践应用性强,传统偏重理论的教学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采用与企业合作编写培养教材、去企业车间现场教学、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等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提高工程实践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种业发展而诞生的专业,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专业之一,建设时间短、建设基础弱,但在学院升本之前,已有较长的校企合作历史,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与地方企业建立了稳定而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地方培养新型实践型服务人才,是信阳农林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为此,学院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将课堂搬到企业,进行学校与企业的"跨界",将企业角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课内容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作用,结合暑期教学实践课程的要求,构建了"开拓视野、提升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果表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利用暑期综合实践教学深入种子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等环节,发现并分析现代种子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工协作提出解决方案,编制现代种子企业的发展规划,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教学和企业双赢。  相似文献   

6.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传统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开发研究为切入点,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依托,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工程师、学校教师及学生组成的团队,如何更好地提高实践技能,服务当地行业。  相似文献   

7.
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等3个方面对校企协同育人进行了论述。一方面敦促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技能性人才;一方面保证了企业以解决实际问题、培训企业员工为动力,以校企横向课题为依托,让学校真正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队伍也得到了锻炼,解决了校企联合中存在的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联合育人缺乏长效稳定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松涛 《中国种业》2019,(10):31-33
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结合现代农业对现代种业人才的需求分析,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与教法、评价方法等改革与实践,培养现代农业行业企业零距离的员工和创新创业的践行者。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基础上成立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联盟,开展了订单班培养。确定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5个职业岗位、28个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以种子产业链"选育→生产→加工→推广→服务"为建设内容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校企共同培养、校内导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双主体、双师傅、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是新时期下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产业的技能化与学校教学的主体化相融合的关键举措。在充分地利用区域性应用型企业社会资源的同时,努力探索一种实习基地共享机制,形成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创新创业的演练场,增强与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共赢的优势局面。  相似文献   

10.
国外的成功经验证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是有效的,可以显著促进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良性发展,甚至对周边区域发展产生有益效应。通过剖析校企合作当前现状,探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以满足校企双方利益诉求为基础的合作共赢模式,并从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角度分别阐述了该模式的构建方法,为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中心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基础硬件设施,但是其软件设施(运行机制)则是关系到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省级实训基地食品加工实训中心的运行机制建设为例,在经过许多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办法,充分激发各市场主体对学生素质及技能培养的积极性,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使校内实训基地充分体现企业属性,尽可能体现实训过程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努力形成校企紧密合作型的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仍存在实践教学较少、校内学习与行业实践脱节、"双师型"教师较少和实践经费短缺等问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和社会的需求。探讨了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培养食品新工科人才的措施,包括校企共同制订培养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办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共建实习基地并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期为食品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焙烤工艺学"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依托学校与武汉仟吉食品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对接企业标准,研究了"焙烤工艺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以及实验教材、实训条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是"校企共赢发展"的必要手段。以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例,探讨了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和人才的"请进来、送出去",使专业设置适应于社会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将职业标准纳入课程内容;构建了"三轮实训、四员定位"的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以期使种子专业人才培养在"供给侧"改革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是推进"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政府愿推动、高校有需求、企业有条件、学生有时间,但由于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在资源、需求、实施等方面的不一致,致使较多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应有的合作目标。通过多层次的问卷调查,了解高校、企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参与各方根本诉求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普通本科高校深化改革、推进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订单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在高职院校中得到广泛的实施和推广,但在本科院校中应用还比较少。以运城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试点,进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方向的"订单式教育"培养,即新生入学第1,2学年进行学科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第3学年根据订单约定,企业和升入3年级的学生在选择课程方向时进行双向选择,一部分学生选择"订单教育",实行校企结合、联合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丰富了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创业之坎的问题,系统性整合学校实训室、创业者、教师智力、校企合作企业等资源,构建食品类创业综合性孵化平台,探索一条学校、学生、教师、企业多赢的道路。平台经试运行,尚有问题需要解决,但存在可长期运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分析其实践教学的局限性,提出了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意义,结合烟台南山学院和南山集团下属企业探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的创新思路与实现措施,企业与高校通过校企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实践教学与职业工作零距离对接的高职教学基本规范,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校企双主体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实现校企双赢是现代学徒制成功开展的内生动力。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双主体"协同育人、推进"双身份"招生招工一体化、"职前-职后"全程培养、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和"双模式"进行探讨,对高职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