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水稻种子活力和耐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储藏时的陈化变质问题对水稻生产和育种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提高稻谷的耐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种子活力与耐储性之间的关系,并从脂类代谢与氧化、氧化胁迫与抗氧化系统、植物自身修复系统等3方面总结了水稻种子活力和耐储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植物自身的保护和修复途径对于种子活力和耐储性研究的潜在意义,为研究水稻种子劣变机理和培育耐储藏的水稻优良品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水稻秧苗质量和指导水稻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阳光香稻和新丰20水稻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MST种子活力剂(稀释0、5、10、15、20、25、30、35、40、45、50、100、150、200、300倍)对水稻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提高水稻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干重、根系鲜重、根系干重、苗高、根系长度等各项指标。稀释40~45倍的MST种子活力剂拌种可显著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生长;稀释倍数升高至100倍以上时,2个水稻品种的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有所下降;MST在水稻种子处理的适宜浓度为稀释40~45倍。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子活力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提高水稻种子活力对我国目前水稻轻简栽培模式推广,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稻种子活力评价指标、种子活力关键基因鉴定和克隆、种子活力调控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基于分子标记技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组学技术等已经克隆了23个种子活力关键基因,包括转录因子基因和脱落酸(ABA)、赤霉素(GA) 2种植物激素代谢相关的基因等,通过2种激素的代谢平衡控制种子胚的成熟、种子休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等过程,为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改良水稻种子活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水稻耐储藏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稻耐储藏性能的评价指标、影响水稻耐储性的内外因素以及水稻耐储藏基因的定位、发掘和利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水稻耐贮藏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郑58×昌7-2)、辽单565(中106×辽3162)、辽单588(辽8821×S121)、先玉335(Ph6wc×Ph4cv)为试验材料进行杂交制种,以各品种母本追施不同氮素处理为变量,测定当年收获种子与低温贮藏2年后的种子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种子质量相关指标,评价不同氮素处理对玉米种子的种子活力及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水平对当年收获各品种种子活力无显著影响,但对种子的耐储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在玉米制种过程中,即要做到氮素的有效利用又要获得活力较高、耐储性较好的种子的母本施氮量为150~225 kg/hm~2。另外,由于不同品种需氮规律不同,制种田施氮量应根据品种与地利因地制宜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过氧化氢引发对水稻陈种子活力的影响,以贮藏2年的水稻种子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的H_2O_2(0.01、0.10、0.50、1.00、2.00、5.00 mmol/L)进行浸种处理对水稻陈种子萌发情况、电解质外渗率、根系活力、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1~2.00 mmol/L H_2O_2引发处理可促进水稻陈种子萌发,提高水稻陈种子活力,表现为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根和芽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幼苗丙二醛(MDA)含量降低。5.0 mmol/L的H_2O_2浸种后,种子活力、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幼苗叶绿素含量、SOD、CAT、POD的活性下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可见适宜浓度的H_2O_2处理可以提高老化水稻种子的活力,促进种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以0.5 mmol/L H_2O_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为探讨微生物对盐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控作用,以宁粳28号水稻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的方法研究不同耐盐菌株组合对150 mmol·L-1 NaCl胁迫下与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相关的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组合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盐胁迫下不加菌的对照处理相比,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阿氏芽孢杆菌(ABD)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阿氏芽孢杆菌(ABCD)菌株组合可使发芽率提高约20%,ABCD组合使水稻芽长和根长分别提高4.75倍和0.72倍,种子活力指数提高3.19倍,幼苗耐盐指数提高3.20倍,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相对盐害率显著下降(P<0.05)。菌株组合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盐胁迫下水稻幼苗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缓解盐分对水稻造成的毒害,但各处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多菌株复配能较好地提高幼苗SOD活性。研究表明,耐盐微生物能够增强水稻耐盐性,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多菌株复配效果优于单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RNAi技术下调OsLOX提高水稻种子耐储性,增强其在老化处理后的种子活力。[方法]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下调水稻品种‘宁粳1号’脂氧合酶基因(LOX)的表达,对转基因后代进行多年分子鉴定及生理生化特征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获得了稳定含有目的片段且不含潮霉素基因的2个改良家系XO3和XO6,与‘宁粳1号’相比,改良系中OsLOX2和OsLOX3表达量显著降低;经10个月自然放置和7 d人工老化处理,改良系脂氧合酶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受体亲本‘宁粳1号’,其脂氧合酶含量为0.094~0.111 ng·mL~(-1)、丙二醛含量低于4 nmol·mg~(-1),而‘宁粳1号’分别为0.115 ng·mL~(-1)和6 nmol·mg~(-1);老化后‘宁粳1号’发芽率只有31%,而改良系发芽率在70%以上;TTC染色后还原得到的2,3,5-三苯基四唑氯化物(TTCH)含量和发芽速率也表明改良系的种子活力显著提高;老化后,改良系的种子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变化幅度小于‘宁粳1号’。此外,改良系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明显增加但结实率降低。[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宁粳1号’中OsLOX2和OsLOX3基因的表达,提高了‘宁粳1号’的耐储性,为耐储藏水稻分子育种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本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因水稻种子贮藏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种用价值降低,给生产上应用良种带来影响。所以,采用合理的水稻种子贮藏方式,保持水稻种子活力,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Ce(NH4)2(NO3)6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Ce(NH4)2(NO3)6对水稻种子浸种,探讨了外源Ce(NH4)2(NO3)6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mg·L-1Ce(NH4)2(NO3)6浸种24h,可增强水稻种子在萌发时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种子活力及萌发率,根系活力增强,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细胞膜相对透性及MDA含量降低.50~100 mg·L-1的Ce(NH4)2(NO3)6浸种后,种子活力及幼苗根系活力下降,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膜相对透性及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我国目前较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的研发和创新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农业方面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杂交水稻不同的品种之间种子活力进行试验,并且通过对比标准发芽、低温发芽以及高温催芽3种方式下活力的具体表现,来研究杂交水稻种子不同活力测定方法与其田间成苗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水稻种子活力鉴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高温催芽,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缩短出芽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不同贮藏环境条件下水稻种子活力的变化规律,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水稻种子的活力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解析水稻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以粳稻津原E5和津原11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贮藏条件下(4、-10和-20℃)及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在贮藏期间产生的活力变化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子活力指标如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贮藏时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与贮藏时间呈线性关系;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贮藏时间呈负相关,丙二醛反之。当温度一定时,发芽指数随种子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在超低温高含水量情况下受到明显破坏,含量最低。在不同贮藏温度,随含水量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该研究为水稻种子安全贮藏及在兼顾成本的前提下选择最适贮藏条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与“920”用量并非完全线性正相关,汕优63制种适宜用量为150-210g/hm^2;配合使用“920”增效剂可降低“920”用量45-75g/hm^2;与对照比较,喷施“920”会引起杂交水稻种子耐藏性下降,“920”用量与种子活力下降的相关系数r平均值达-0.957,用量愈大,下降幅度愈明显;冷库贮藏可显降低“920”对杂交水稻种子耐藏性的不良影响,中  相似文献   

14.
硝酸镧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种子为材料,探讨了不同La3+浓度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与La3+的浓度有关.在1~30mg·-1的La3+浸种能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的活力,并且能促进水稻幼苗茎、叶和根系的生长.当浓度超过50mg·L-1时,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La3+对水稻植株根系生长的影响比茎叶生长的影响要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种子耐贮藏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家东  陈光辉  刘军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144-147,237
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种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水稻种子耐贮藏分子机理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从水稻种子耐贮藏分子标记、耐贮藏基因克隆及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对水稻种子耐贮藏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稻耐贮藏性进一步研究设想,包括深入开展水稻种子耐贮藏基因挖掘和机理研究、加强水稻种子耐贮藏生物育种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水稻芽期低温抗性,发掘低温环境下水稻种子活力相关基因,可为培育抗冷品种提供新的基因和种质资源。【方法】以耐冷型粳稻龙稻5号和冷敏感型籼稻中优早8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鉴定自然和人工低温环境下种子活力相关的QTL。【结果】不同低温胁迫环境下,龙稻5号种子具有较强的活力,中优早8种子的发芽率均显著低于龙稻5号;群体中不同株系低温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籼粳属性影响水稻种子低温环境下发芽率,但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共检测到10个控制低温环境下种子活力相关的QTL,自然和人工低温胁迫环境下各检测到5个相关的QTL,分布于第2、3、7、8、11和12号染色体上,3个QTL在不同环境下共性表达;共检测到17对上位性互作位点,第1、2、3和12号染色体区域上位性效应明显,加性效应QTL qLTGN2和qLTG12参与上位性互作。【结论】自然和人工低温胁迫环境下种子活力表型和QTL有较好的重复性,稳定表达的QTL qLTG8、qLTG11和qLTG12对低温环境下发芽率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且上位性互作也是调控水稻芽期耐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光谱图像的水稻种子活力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种子活力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快速且不破坏种子的活力检测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试验以不同老化程度的水稻种子为材料,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PCA-SVM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活力水平的水稻种子的活力差异。采集两个水稻品种在400~1000 nm范围的高光谱图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获得主成分图像,确定特征波段;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水稻种子活力鉴别模型。结果表明,预测的判别率可达100%,说明高光谱成像技术为快速准确无损测定种子活力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浓度乳酸菌胞外多糖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多糖浸种对水稻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但能显著增加水稻萌发的根长,同时对种子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淀粉酶活力也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在土壤中添加乳酸菌多糖能显著提高水稻幼苗的生长特性,同时对叶绿素的含量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多糖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乳酸菌胞外多糖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多糖浸种对水稻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但能显著增加水稻萌发的根长,同时对种子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淀粉酶活力也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在土壤中添加乳酸菌多糖能显著提高水稻幼苗的生长特性,同时对叶绿素的含量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水稻耐储藏特性研究评价体系、机理及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水稻耐储藏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