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多年来,河北省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以"扩规模、提质量、创品牌、促增收"为重点,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紧密结合产业扶贫和特色产业发展,每年都安排补助资金,开展创建中药材示范园、打造中药材现代园区、培育中药材产业大县和创建中药材特优区,重点建设安国中药都和燕山中药材核心示范区,安国中药都中药材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燕山中药材核心示范区成为北方地区产业扶贫的样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郭佳君  李茜 《农学学报》2021,11(1):85-90
为进一步解决农业资源分散、产业布局零乱等问题,进行增长极理论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本研究基于增长极理论聚集和扩散效应,以武乡县、孝义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不同发展模式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将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划分为突出区位优势和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以产业链为重要支撑空间布局、以产业园区或基地为载体空间布局和以农业产业强镇为载体空间布局。制定发展策略为突出区位优势和主导产业,创建区域特色典型品牌;强化特色,创建立体化产业链发展;聚力园区或基地,拓展产业提质增效空间;寻优规划,梯次推进联动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流转,推动特色产业为极点的市县内部形成优化空间布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从7月18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场会上获悉,近年来,乡土特色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支撑力量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2409个,成为乡土特色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加强、创响了10万个"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会议指出,乡土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要着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培育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安国,汉高祖取"安邦定国"之意为其定名,唐宋称"祁州",素有"药都""天下第一药市"之称,是中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药业是安国的特色支柱产业,药业历史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绵延至今已逾千年,是闻名全国的中药材集散地,药业经济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常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5  相似文献   

5.
安国市中药材质量安全控制发展薄弱,数字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安国中药产业的升级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数字本草和鑫民和的比较,分析安国中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政府、质检企业、生产企业和资金4个层面提出促进安国中药质量安全管理发展完善的措施。得出结论:政府加强监管,完善政府职能,调动药农、政府、企业和人民大众积极性;质检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质检服务水平,生产企业从药材保管、加工、中成药炮制过程加强质量控制;加强政府资金支持和企业自主融资。  相似文献   

6.
半干旱区和二阴生态区党参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定西市中医药产业为响应将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打造成为"中国药都"的号召,推动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把中医药产业培育成定西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首位特色产业,实现由"千年药乡"到"中国药都"蜕变,大力推行"企业+"有效扶贫模式,持续培育稳定的富民产业,助推定西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及美丽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一、推进陇东南地区城市化的战略指导思想 城市是城市化的主导.城市的形成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而使稀缺资源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较高经济效益的区位汇聚的结果.这些产业、区位与其它产业和周边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的经济势差,使其能够吸引大量的经济组织和人口等资源并进行集中,生成特色产业部门和市场,逐渐发育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一方面凭借其优势条件和优越地位不断吸收汇聚周围地区的资源和经济能量,在城市累积和放大,增强城市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城市规模发展造成的资源和经济活动的"外溢",通过各种形式向周边辐射和扩散,使城市与周围乡村的经济联系得到强化,使城市成为区域内发展的"增长极",对周围地区产生经济示范、产业组织和发展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地域辽阔,待开发地区点多面广,而各地拥有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明显.因此,开发河西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可能采用全面铺开、平衡发展的模式,而必须走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利用若干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当前,面对西部大开发及我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要继续实施好"再造河西"战略,仍需进一步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极,以促进河西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通过对旦八镇产业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依据产业集聚理论、"一村一品"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分别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了发展规划,并对重点特色产业进行了空间布局安排.  相似文献   

10.
土地三权分置加速土地流转,扩大土地规模,形成规模化中药种植基地,其中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土地股权嵌入和利益共享实现中药产业链向第二三产业延伸,推进全链条价值增值,实现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首先分析安国市土地流转和安国中药一二三产业现状,其次分析了三权分置下土地流转对安国中药三产融合的影响,最后解释了土地流转对安国药业组织内和组织间产生的作用,说明土地三权分置下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有利于中药产业链形成和中药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1.
李郁 《甘肃农业》2005,(1):87-88
广西地处大西南,有沿海沿边的地理优势又有丰富的资源,加上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与优惠政策,正是实现经济腾飞的时机。广西境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金有限,不能实现全区的同时进步,所以应以优先发展部分中心城市,培育广西经济增长的“增长极”群;各“增长极”以特色经济吸引外部资金加速自身发展;在“增长极”有了充分发展之后,可以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全区共同繁荣的模式,实现广西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11月12日~15日,由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石家庄市鹿泉区委宣传部、沧州市吴桥县委宣传部支持,河北农民报社主办的"冀农嘉年华·全国三农部分媒体暨京津冀重点媒体河北行"活动,吸引全国各地18家媒体记者走进君乐宝乳业集团、吴桥杂技田园山水综合体、吴桥金鼎古籍博物馆、吴桥曹洼酒章文化创意南园,走访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安国数字中药都等地,真实感受燕赵大地绿色发展之变。各家媒体利用报网微端等全媒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作为我国的一种特色产业,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大,品质好,深受各类药商的青睐。名扬中外的"岷归",其三分之一的产量出在漳县,且漳县马尾归其品质更好更优。近年来,按照打造"中国药都"战略定位,依托资源优势,对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仓储、物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和引导,中药材产业链不断充实完善,中医药产业全面健康发展,已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古老的药材集散地,安国中药产业以流通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中药产业集群。虽然国家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安国中药产业集群的发展,但仍旧面临着很多挑战。本文从产业集群构成中的横向、纵向、侧向产业链的分析入手,从不同角度找出安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集群健康发展,提升其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甘肃省新农村重点产业发展的环境、特色产业和经济地理优势;产业价值链条、农业生产基础、组织化程度、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劣势,政策环境、产业集群效应、农产品刚性需求、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发展机遇;以及农业生产环境、市场经济发育、管理体制、产品激烈竞争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构建特色产业价值链、创建区域品牌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产业协会等甘肃发展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兴旺之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兴旺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产业兴旺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从我国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可探究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利用科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开展乡村旅游打造产业增长极、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产业循环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利用互联网创新农业产业运营模式等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安国药业特色鲜明,是中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加快推进安国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解决安国中药材"八大祁药"道地药材优势不突出、品种的种质退化、种植技术不规范、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薄弱等突出问题,安国市药博园农业创新驿站以安国现代中药农业园区作为中药材产业承接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安国市中药材产  相似文献   

18.
正8月9-11日,第三届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在承德市滦平县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北等地中药企业、中兽药企业和中药材天地网、安国数字中药都等电商采购代表,中药材生产物资装备企业负责人,以及河北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和贫困县重点农业企业负责人等1500余人参加了大会。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河北省政府副省长时清霜、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杨礼胜等领导应邀出  相似文献   

19.
以区域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为主要模块构建了安国中药产业区域创新指标体系,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安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安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为0.688,总体创新能力中等,区域创新产出能力不足。基于此,提出政府加强服务,成为区域创新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企业自练内功,成为区域创新的自强主体践行者,注重加强创新投入和人才的引进,注重创新绩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94-196
"新型城镇化"为新型城乡形态的形成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增长极,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产业和城乡间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和问题入手,在国内外城镇化发展借鉴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战略构想,进一步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土地、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机制路径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