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52~2010年新疆统计数据,对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就业弹性系数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52~2010年新疆GDP和总就业人数在不断的上升;三次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也表现为一定的变化规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以1992年为分界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各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相对应,但以1979年以后趋势明显;就业弹性系数分析得到三次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差异明显;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中,仅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疆1952~2010年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对新疆的城市化、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描述,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相关检验,得出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新疆近60年的城市化水平表现为上升趋势,但是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城市化波动比较大;产业结构顺序由当初的"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以1991年为分界点;新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推动城市化的进程,然而在不同的时间段,产业结构的作用有所变化;线性回归模型中剔除了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自变量,用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2个解释变量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化的进程,而且两者的系数分别为0.622 7、0.502 6,均为正值,表现为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项指标,比较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异以及二者的协调性问题。结果表明:三大地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非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而且还呈恶化的趋势;中、西部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大于东部;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不仅都为正值而且越来越小。第一产业仍存在剩余劳动力,尤以西部地区为甚;与此同时,第二、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在下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按照区域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逐年加大对畜牧业投入。预计2015年,辽宁省实现畜牧业产值1 757亿元、增加值71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8%,其中辽宁省44个农业县(市)中有33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实现2 325亿元。目前,畜牧业已成为辽宁省农业的主导产业,畜牧业科技创新成为辽宁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促进农民增收、农  相似文献   

5.
利用湖南1994~2008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与实际利用外资额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FDI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FDI显著提高了湖南三次产业的产值水平,却未能有效推动湖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依据2001—2011年贵州省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以及就业角度,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应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的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而经济总量的增长又是以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为基础。本文根据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区域划分标准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针对1997—2016年间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关系建立了面板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三大产业与GDP之间是存在协整关系的,且三大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均起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我国东部和中部当前对GDP增长率贡献最大的为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西部地区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率贡献排名依次为三、二、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少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是我国当前主要的产业结构调整状态,本文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为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超  揭蕾  冷碧滨  姜睿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317-2320,2345
根据1978~2011年江西省三次产业GDP和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以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为基础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江西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第二、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作用很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就业的促进效应存在时滞;就业人口对于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小,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亚辉  祝凤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21-19824
根据1978~2008年有关甘肃省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在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方法综述的基础上,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第一、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小,而第二产业较大;产业结构偏差系数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极不对称;朝阳产业比重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三次产业竞争力都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河南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河南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关系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历年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增加值和农业总增加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过高,畜牧业、林业、渔业比重偏低,影响农民增收。河南省应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发展龙头企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并优化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农业科技》2006,(3):43-43
2005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第一产业占20.3%,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41.3%,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在第二产业中占34.0%,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3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产业快于一、三产业持续上升,工业化进程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优化是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善供给结构、实现高水平供求均衡、更好地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基本保证。该文基于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产业构成情况,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A)对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福建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西安市9区4县2004~2011年的三大产业为分析对象,并以西安市的三大产业为参照,对西安市9县4区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以及竞争力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各县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使西安市各区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偏离-份额模型,以湖北省为背景区域,对2004-2013年间荆州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与宜昌市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表明,荆州市的产业结构尚未达到最优,三次产业总体竞争力较弱,与宜昌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偏高;第二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占比较小;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竞争力不足。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中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和结合形式.通常用各业的产值和各业占用的劳动力数在农村经济总产值和农村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来反映.从我国目前农村产业结构状况来看,我国应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服务产业的比重,增强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增强农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只有充分发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才可以实现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2008-2012年,贵州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和林业产业平均增长率相对全国来说都比较低,林业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逐渐减弱,对全国的贡献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林业产业固定资产的投入严重不足,而且还有大幅下降的趋势.贵州省林业第一、三产业发展良好,第二产业发展势头不是太好.贵州省林业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严重偏高,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严重偏低,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贵州省林业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其他产业,林业劳动力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改善林业资源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产业结构的偏差,对林业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优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起到了促进作用.根据对贵州省林业产业在全国林业的地位变动及产业结构效益的分析,建议贵州省对林业产业进行有效发展,并通过林业资金的合理性投入来支撑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GIS技术和偏离度法对2000、2009年贵阳市十个县(区)产业结构空间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贵阳市产业结构空间演化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针对当前贵阳市产业结构空间演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网络化产业空间关联体系、强化产业空间协调布局、增加研发力度鼓励自主创新、引导劳动力产业间合理配置四条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并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指标来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格局、增强劳动力素质能有效提高福建省经济水平和就业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西北五省(区)林业的产值数据,通过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SSM)计算了该区域2006—2014年林业产业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分析了其产业结构与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林业产业整体上处于上升态势,其产值由2006年的34.6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15.6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70%;就产业结构而言,该区域林业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91.87∶4.54∶3.60调整为2014年的83.15∶9.69∶7.16,林业结构以传统的林业种植业为主,林业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从省(区)间林业产业发展差异上分析,陕西、新疆两个省(区)林业发展水平较高;从区域林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上分析,该区域有较多的林业子产业发展迅速,从动态的角度看该区域林业产业的发展,较快的发展速度弥补了林业基础结构上的缺陷,产业结构总体上正在向逐步优化的方向演化。在此基础上,对西北五省(区)林业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宁夏农垦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宁夏农垦2005-2010年产业发展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宁夏农垦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宁夏农垦三次产业比重变动指出宁夏农垦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宁夏农垦经济发展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实施“优化农业、强化工业、大兴三产”战略,实现宁夏农垦经济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