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是观展梅花鹿人工规模驯养的第一家,为达到观展标准,仔鹿必须在刚出生几个小时内实行母子分离,仔鹿完全由人工喂养,从2017年至今每年驯养量逐年增加,今年驯养150只左右,由于驯养量较大,我们从奶源、仔鹿营养、适口性和成本多方面评定,最后选择纯牛奶进行人工喂养仔鹿。在连续4年的人工喂养过程中,每年都出现一些乳糖不耐受的病例,如果不能早期确诊,仍按照普通腹泻进行治疗,不仅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仔鹿死亡。具体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9—2013年,笔者针对四川省新鹿药业有限公司养鹿场每年5~8月梅花鹿仔鹿以拉白色糊状样粪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改进了防治措施并取得显著效果。该养鹿场每年出生150余头仔鹿,发病率7%,病死率35%,通过进一步改进防治措施,特别是将添加氟哌酸改为四味穿心莲散,改进患病鹿只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发病率,显著提高发病仔鹿治愈率。发病率降为4%,治愈率提高为80%,仔鹿成活率提高到93%。  相似文献   

3.
以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哺乳期仔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7年4-6月期间仔麋鹿体重、体长、头长、肩高、胸围、后足长等生长参数,建立了麋鹿体重的生长曲线以及分析体重与其他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哺乳期仔麋鹿体重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曲线,方程为Y=209.95/(1+18.861e-0.015t);体重与体长、胸围、肩高等体尺指标相关性较高,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与头长和后足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为麋鹿的驯养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苏州西山太湖麋鹿园的麋鹿一雌同时哺乳三仔的行为,仔鹿共表现出四种吮乳模式: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左侧吮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右侧吮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左右侧各一头吮乳;三仔鹿分别立于哺乳雌鹿的后侧、左侧和胸腹下方吮乳.太湖麋鹿一雌哺乳三仔的特殊行为的表现,既取决于鹿群的生活空间和鹿群的密度,又与哺乳雌鹿摄入的饲料质量相关联,同时也与仔鹿一时饥饿而又无法寻找到自己的母亲哺乳有关.  相似文献   

5.
丁玉华 《野生动物》2006,27(6):30-31
苏州西山太湖麋鹿园的麋鹿一雌同时哺乳三仔的行为,仔鹿共表现出四种吮乳模式: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左侧吮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右侧吮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左右侧各一头吮乳;三仔鹿分别立于哺乳雌鹿的后侧、左侧和胸腹下方吮乳。太湖麋鹿一雌哺乳三仔的特殊行为的表现,既取决于鹿群的生活空间和鹿群的密度,又与哺乳雌鹿摄入的饲料质量相关联,同时也与仔鹿一时饥饿而又无法寻找到自己的母亲哺乳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大丰麋鹿 (Elaphurusdavidianus) 4只母鹿的产仔行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 ,首次离群至分娩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为 32 2 5h ;母鹿临产时的行为主要有走动、卧地、回头顾腹、呆立、嗅地等 ,走动的频次最高 ,其次是卧地和回头顾腹 ;分娩历时平均为 33 75min ,以卧式分娩为主 ;仔鹿的首次站起时间为 39min ,仔鹿吃到初乳的时间为 6 0 75min。  相似文献   

7.
以现场查询、临床检验、病原分离鉴定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12个鹿场仔鹿常发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仔鹿常发病主要有6种,占各种疾病总死亡率的78%:病原鉴定和血清型研究证实仔鹿白(黄)痢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致,仔鹿巴氏杆菌荚膜群为B群,采用综合技术对仔鹿常发病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仔鹿的死亡,其繁殖成活率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大蒜防治仔鹿消化道疾病袁其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二团,阿拉尔843301)仔鹿消化机能较弱、贪吃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引起胃肠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下痢、腹胀等。笔者于1995年开始采用大蒜防治仔鹿消化道疾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介绍如下。大蒜是百合科...  相似文献   

9.
白肌病是伴有骨骼肌与心肌组织变形,并发生运动障碍和急性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幼畜,常呈地区性发病。仔鹿多在产后2-4周内发病。笔者曾参与了一起仔鹿白肌病的防治工作,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鹿的白肌病是微量元素硒缺乏引起的一种新陈代谢疾病,对鹿的危害十分严重,一旦发病治愈率很低.本文就病鹿的典型症状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 概况 紫泥泉种羊场位于石河子以南60 km处的天山北坡.土质为沙碱土和粟钙土.据有关资料,该地区为缺钙磷和缺硒牧区.鹿的饲养管理,冬季为全舍饲,主要饲草料以青贮、棉壳为主,补以少量谷秆和野干草;精饲料以玉米棉饼为主,其中:玉米占80%~85%,棉饼占15%~20%.公母鹿每日补饲精饲料1 kg,仔鹿500 g.夏季各类鹿以放牧为主,产茸公鹿每日补饲精料2 kg,怀孕和带仔母鹿每日补饲精料1 kg.仔鹿不随母放牧,舍饲野青草和苜蓿一直到周岁.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大丰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4只母鹿的产仔行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首次离群至分娩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为32.25h;母鹿临产时的行为主要有走动、卧地、回头顾腹、呆立、嗅地等,走动的频次最高,其次是卧地和回头顾腹;分娩历时平均为33.75min,以卧式分娩为主;仔鹿的首次站起时间为39min,仔鹿吃到初乳的时间为60.75min。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梅花鹿仔鹿在育成阶段的死亡率较高,有的养殖户在仔鹿分群后死亡率高达50%以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外伤、坏死杆菌病和肠炎等疾病造成的。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仔鹿的分群做得好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梅花鹿仔鹿在育成阶段的死亡率较高,有的养殖户在仔鹿分群后死亡率高达50%以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外伤、坏死杆菌病和肠炎等疾病造成的。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仔鹿的分群  相似文献   

14.
浑江市某国营参鹿场,从1978年开始用奶山羊哺乳驯养野生仔马鹿.到1990年累计参加配种母马鹿53只,受胎46只,平均受胎率87%。累计产仔成活38只,平均成活率84%,从没发生一例难产。今年5月产仔期,上年参加配种母马鹿11只,受胎10只,受胎率91%,有4只是经助产和截肢取胎才娩出,难产占受胎的36%。成活仔马鹿8只。现  相似文献   

15.
雄性梅花鹿仔鹿越冬期配合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配合日粮对雄性梅花鹿仔鹿越冬期蛋白质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雄性梅花鹿仔鹿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配合日粮(平均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8.71%、11.88%、15.66%和17.95%),进行饲养试验及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仔鹿越冬期配合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为15.66%。  相似文献   

16.
鹿,全身是宝。鹿茸、鹿胎、鹿血、鹿筋、鹿鞭、鹿骨、花盘、鹿皮都是价值很高的药材和工业原料。因此,积极发展养鹿事业,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支援四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肃南县养鹿场是我省驯养野生鹿较早和发展较快的场。该场1958年捕捉野生仔鹿11头,开始驯养,1982年已发展到398头。其中公鹿152头、母鹿175头,当年仔鹿71头。多年来,他们对白臀鹿和白唇鹿的生活习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并收集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在驯化、舍饲、放牧、繁殖、疫病防;台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他们采用的“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的驯养方式,为发展养鹿事业开辟了前景。我省凡具有驯养鹿的资源和条件的地方,亦应该把养虎事业发展上去。  相似文献   

17.
在格尔木市瑶池种养殖公司现有梅花鹿存栏260头,年出栏50多头,产品主要有鹿茸、鹿肉等。但由于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仔鹿疾病发病率高。笔者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就仔鹿常见病的防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幼年仔鹿,尤其是新生仔鹿,由于在生理学与解剖学上的特点,神经系统不健全,消化道屏障机能低下,极易患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疾病,并且死亡率较高。所以要重视新生仔鹿常见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仔鹿腹泻是造成仔鹿死亡的最严重疾病之一。近几年来由粘膜病毒引起的仔鹿腹泻在一些养鹿场相继发生。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要症状。人们多用抗生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是很好。为了提高仔鹿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本试验选择了有腹泻症状的梅花仔鹿120头,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取4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4组腹泻的仔鹿治愈结果显著不同,其中采取中药泻痢安糖糊加西药抗生素和重组干扰素α-2^a的这组治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中国特有物种,野生种群在本土灭绝近200年,2018年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小麋鹿的人工驯养试验,通过合理饮食饲喂与建立条件反射、食物诱导强化训练等方式相结合,在试验场地对刚出生的小麋鹿个体开展驯养试验,总结了麋鹿驯养中饲养的日粮配比和成功驯化的技术方案,探讨了麋鹿人工驯养的关键措施和技术难点,为进一步开展人工驯养麋鹿提供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