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旨在利用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对香花型石斛花朵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为云南省香花型石斛兰种质资源筛选、新品种培育和石斛花精油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通过SPME/GC-MS方法,对兜唇石斛、金钗石斛、铁皮石斛和美花石斛4种香花型石斛盛花期花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从4种石斛花朵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80种,所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反式-α-罗勒烯和月桂烯。其中,兜唇石斛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异辛酯和反式-α-罗勒烯,相对含量为45.86%和37.3%;金钗石斛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石竹烯,相对含量最高为20.7%;铁皮石斛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蒎烯、柠檬烯和桉叶油醇,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1.49%、14.6%和13.6%;美花石斛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异辛酯,相对含量为83.21%。石斛花朵中的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主要挥发性成分对其香味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知槟榔(Areca catechu L.)果实发育过程及挖掘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关键酶基因,本研究以3个不同时期的槟榔果皮和种子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组装共获得78320条unigenes,其中35 399条unigenes在NR、Swiss-Prot、KOG、KEGG四大数据库得到注释。在错误发现率FDR<0.05、差异倍数FC (Fold Change)≥2的条件下,G140和S140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1 065个,其中上调的有11 811个,下调的有9 254个;G110和S140次之,共有20 613个unigenes,其中上调的有8 314个,下调的有12 299。KEGG分析中共有570个DEGs被注释到次生代谢标准生物合成通路。其中,有149个DEGs被注释到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分别有37个DEGs被注释到莨菪烷类、哌啶和哌啶生物碱生物合成和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RT-qPCR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真实可靠。本研究初步筛选了与槟榔主要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为槟榔基因功能鉴定、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及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3.
芋头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兼粮食作物,其营养丰富且药用价值高,然而对于芋头品质性状的评价及分子机理的研究较少。以来源于我国不同地区的18个芋头品种为例,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评价其外观和营养物质指标,并利用GC-MS气质联用法对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魁芋芋头的单芋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相对高于多子芋。不同芋头品种的品质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降维方法分析到了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达82.31%,解释了芋头品质的大部分变异信息。综合得分排名前5名的全部是魁芋。以炭步香芋和花都红芽芋为例的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到76种挥发性代谢物,其中香型中显著上调的代谢物包括1-甲基乙基-萘和4-甲基-6-庚烯-4油化物,说明这2种代谢物很可能与香味生物学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铁观音清香型茶、铁观音浓香型茶、黄金桂清香型茶、黄金桂浓香型茶4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将其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物。以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GC-MS法对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提取物进行分析,比较各香型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差异。同时将其应用于卷烟丝束当中,评价卷烟抽吸品质,探讨其在卷烟滤棒中应用时的增香效果。结果表明,黄金桂清香型茶超临界萃取物中致香成分最为丰富,特征成分含量较高,同时与卷烟烟气的谐调性较好,能显著改善卷烟的抽吸品质,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温度对天麻生长影响的生理分子机理,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不同温度对天麻基因表达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阐明其对天麻生长发育的调控。本研究以13℃母麻(NS)、23℃母麻(TB)和23℃箭麻(SS)为实验材料。转录组分析获得126 787个Unigene,注释到6大数据库的Unigene数有59 501个,占总Unigene数的46.93%;基于显著差异表达的阈值|log2(变化倍数)|≥1(P<0.05),在NS vs SS、NS vs TB和SS vs TB中分别有17 201、17 162和10 322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RNA转运等途径。代谢组共检测到437个代谢物,其中NS vs SS、NS vs TB和SS vs TB分别获得200、204和87个含量差异代谢物,其中分别有52、51和34个代谢产物含量上调,148、153和53个代谢物含量下调。这些差异物主要分布于糖醇类、氨基酸、有机酸、脂质类、核苷酸、酚酸类和维生素7类物质中。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通过影响天麻代谢物相关基因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深色有隔内生真菌(Phialocephala bamuru)A024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抑制机制,本研究从采用LC-MS分析平台对立枯丝核菌诱导条件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A024的非靶向代谢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A024代谢产物包括9大类,27小类,筛选得到52个差异代谢物,同对照相比,诱导后上调的31个,下调的21个,其中黄酮类化合物、L-苹果酸、磷酸鸟苷、烟酸等显著上调。差异代谢产物的KEGG富集分析中花生四烯酸代谢、组氨酸和嘌呤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萜类和聚酮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等显著富集。筛选得到多个差异显著性代谢产物及其富集的代谢通路,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裴会敏  陈志  张龙芬  文狄  王芬 《种子》2022,(6):27-34
为了研究都匀毛尖茶本地种茶树不同器官代谢物的差异,对都匀毛尖本地茶树的叶、茎和根的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鉴定出504个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差异倍数,筛选出叶与根205个差异代谢物,在根中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花青素生物合成等,主要决定茶汤的涩味,咖啡碱使茶叶具有辛苦味,氨基酸使茶叶具有鲜爽味,各种糖类代谢,增加茶的甜味。叶与茎的112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谷胱甘肽、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换等通路中。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是园艺植物生产常见的危害之一,探寻干旱胁迫下西瓜苗期叶片代谢物质的变化规律,对于从代谢水平研究提高西瓜抗旱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西瓜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持续干旱胁迫,同时对CK和干旱胁迫4、6、8 d的植株取样,样品成对分组,组成C1~C5共5个处理组,采用GC-MS技术对5组样品进行代谢产物对比分析。5个处理组的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33、34、39、42和42种,其中上调的代谢物数量分别为12、16、35、40和41种,下调的代谢物数量分别为21、18、4、2和1种,发现西瓜幼苗在受到干旱胁迫后,在胁迫初期,西瓜通常以下调代谢物为主;而在胁迫中后期(6 d以上),通常以上调代谢物为主。通过对差异代谢物质分析,判定其中的丙氨酸、硅烷醇、苹果酸、天冬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天冬酰胺、阿拉伯呋喃糖和甘露醇是西瓜抗干旱的关键代谢物质;通过对KEGG注释结果分析,共注释到11条不同的差异代谢途径,其中氨基酸类代谢途径占据7条,证实了氨基酸类代谢途径在西瓜抵抗干旱胁迫中占主导地位,其他代谢途径共同参与抵抗干旱胁迫,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析烟叶烘烤过程中影响烟叶调制特性和香气品质的多酚类代谢物的动态变化,以‘翠碧一号’上部叶为材料,采集烘烤过程中5个关键节点15份样品,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分析代谢物,通过K均值进行差异代谢物聚类,利用KEGG数据库进行注释和代谢通路分析。从15份样品中共鉴定出1069种代谢物,主要为黄酮类、酚酸类,脂质、生物碱、氨基酸等物质,其中多酚类为374种,达总数的34.99%。差异代谢物及其K均值聚类分析显示多酚类代谢物含量变化主要发生在变黄期至定色初期,代谢物富集在酪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苯丙烷类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中,差异代谢物在烟叶风味和品质相关的氢醌、绿原酸、山奈酚和芥子酸等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中显著富集。基于代谢组学解析了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多酚类代谢物变化规律,为揭示烟草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和调控棕色化反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金花葵花朵开花前后基因和代谢物的变化,利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金花葵花蕾和花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通过转录组分析鉴定了206 636个Unigenes,筛选出42 618个差异表达Unigenes,其中包括63个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家族,24个转录调节因子家族。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囊泡介导的逆行运输等生物学过程。KOG功能注释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以通用功能预测居多,其次是信号转导机制、翻译后修饰蛋白周转以及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代谢。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植物激素和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等代谢通路。通过代谢组学检测,筛选到差异显著代谢物135个,主要包括脂类、氨基酸及衍生物和黄酮类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未分类等过程,其中,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代谢通路同时出现在了基因和代谢物KEGG代谢通路富集Top 20中。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碰碰香(Plectranthus tomentosa)叶片香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挖掘挥发性物质合成的关键基因,为植物次生代谢和花卉的分子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结果共得到了4.2 G有效数据,通过序列拼接得到56 883条Unigene。其中,有29 617条Unigene得到GO注释,18 704条Unigene得到COG注释。KEGG pathways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 446条Unigene注释到新陈代谢途径,625条Unigene注释到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其中参与单萜、二萜、倍半萜和萜类骨架合成的Unigene有59条,生物碱类29条,至少369条Unigene参与了甲苯、松香油、酯类和烷烃等挥发性物质的代谢途径。本研究为探讨碰碰香挥发性物质的分子机制,挖掘重要功能基因,及其研究开发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美花石斛SSR-PCR体系的5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适宜的美花石斛SSR-PCR的反应体系,并利用黔产5个不同的美花石斛居群共计48株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10μL的美花石斛的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0mmol/L Mg~(2+),0.4mmol/L dNTP,1.5UTaq酶,0.4μmol/L引物,40ng模板DNA,建立的SSR-PCR体系可用于美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分析沙田柚、琯溪蜜柚种子代谢产物,共检测出6498个代谢物,脂类及类脂分子是其主要的物质,共检测出3651种脂类及类脂分子,其中沙田柚特有88种,琯溪蜜柚特有134种;主成分分析(PCA)以及聚类分析发现,沙田柚种子和琯溪蜜柚种子可以被区分开;对差异代谢物的分析发现,二者共有85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表达量前50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是脂类及类脂分子;对黄酮类物质进行具体分析发现,检测到的1134个黄酮类化合物中有234个存在差异,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分析发现,7个代谢物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植物激素在调节和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代谢过程、应对逆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明确水稻苗期植物激素对低温的应答机制,本研究以野生型粳稻品种‘中花11’为研究材料,经低温处理后,利用RNA-Seq技术分析植物激素调控水稻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应答模式。通过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9×10~7条干净的序列,筛选出2 04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首先,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个方面。进一步的KEGG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其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中低温应答的差异表达基因为31个,分别为25个上调表达基因和6个下调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茉莉酸和脱落酸信号途径。这些研究结果对水稻苗期植物激素的低温应答机制完善和栽培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转录因子在类黄酮次生代谢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结构基因的结合,转录因子可激活次生代谢合成途径中多个基因协同表达,从而有效启动次生代谢途径。转录因子可以激活不同植物中相似黄酮类次生代谢合成基因的表达,将从特定植物中分离出来的转录因子基因在不同植物中进行遗传转化,可以有效提高转基因植物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因此,转录因子的应用是类黄酮次生代谢基因工程中的一个新方向,已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类黄酮次生代谢途径相关的MYB和MYC两大类转录因子,以及利用这两类转录因子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红花玉兰和白玉兰低温胁迫下的代谢表型特性,以红花玉兰和白玉兰茎尖为材料,采用GC-MS检测技术,分别检测了两个物种在常温20℃和低温4℃下的代谢物质,共检测出代谢物323种,对所有样本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将处理间代谢物进行了四次比对分析,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了统计和归类,筛选出了相关性最高的代谢通路,总结分析了两个物种在低温胁迫下的代谢表型。结果显示,两个物种具有十分明显的代谢表型特性,常温下白玉兰较红花玉兰积累了更丰富的基础代谢物质;在低温胁迫下,红花玉兰氨基酸类和糖类相关物质代谢显著,白玉兰仅氨基酸类物质代谢显著。本研究为红花玉兰抗寒良种的选育和分子改良提供了代谢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020-6034
为揭示茶树被茶饼病危害诱导的防御反应机制,本研究选择抗病和感病茶树品种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和数字表达谱分析茶树叶片被茶饼病危害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974条,其中共有的为122条,抗病品种中特异364条,感病品种中特异的为488条。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茶饼病危害主要影响了茶树体内代谢途径、内质网蛋白质加工、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淀粉与蔗糖的代谢、苯丙醇生物合成等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些差异基因包括抗病蛋白基因(R protein)、水解酶基因、细胞壁加固基因、转录因子基因、植物激素及其信号转导基因、次生代谢和氧化酶类、转运蛋白等。利用RT-qPCR对筛选的6个基因进行验证,其表达模式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茶饼病侵染对茶树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为揭示茶树抗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探索不同种植方式铁皮石斛石斛碱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GC-MS法分析四种不同种植方式铁皮石斛石斛碱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石斛碱含量以仿野生岩石种植方式最高,达到0.281%,其次是仿野生铁树种植,石斛碱含量为0.179%,大棚种植石斛碱含量为0.097%,盆栽种植方式石斛碱含量最低,为0.067%,仿野生两种种植方式石斛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种植方式。分别鉴定出10、13、15、1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同成分9种,不同成分8种。结果显示岩石种植方式石斛碱含量高,挥发性成分丰富,是目前最适合铁皮石斛的人工种植方式。实验为选取铁皮石斛最佳种植方式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优良的美花石斛种源,从贵州兴义市共采集10个不同美花石斛的野生居群,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提供的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美花石斛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分布于不同区域的野生美花石斛居群的多糖含量差异显著,兴义三江口居群具有最高的多糖含量,而兴义丰都居群多糖含量较低;10个不同野生居群的美花石斛的多糖含量介于14.29%~29.30%之间,美花石斛优良种源的筛选应重点在兴义三江口居群和万峰林居群中选择。  相似文献   

20.
植保素为重要的植物抗病防御代谢物,其生物合成需多种氧化酶参与。为研究短链脱氢酶(short-chain dehydrogenase,SDR)基因在水稻植保素生物合成和胁迫响应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从水稻基因组数据中得到与已报道的水稻SDR基因同源性较高的4个基因:OsSDR1、OsSDR2、OsSDR3、OsSDR4,利用RT-PCR技术成功克隆到这4个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通过蛋白原核表达,除OsSDR1未检测到蛋白表达,OsSDR2、OsSDR3和OsSDR4均成功表达出蛋白;采用RT-qPCR检测4个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结果显示4个基因对逆境有不同的响应模式,表明其可能参与到不同的代谢途径。本研究为研究水稻中SDRs蛋白的功能,解析水稻植保素生物合成途径,探讨其在水稻抗逆中的作用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