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是常见的半寄生灌木,其过度繁殖会影响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发挥.前期调查发现,昆明海口林场部分地区具有桑寄生危害,其主要种类为滇藏钝果寄生.为监控滇藏钝果寄生在林场的传播扩散,了解其寄生初期的选择偏好,本研究以昆明市海口林场滇藏钝果寄生危害最严重地区为中心,对其周边4个区域的传播情况进行样方调查,统计滇藏钝果寄生的寄主选择模式、构建寄生强度与寄主生长特征的归回关系.结果 表明,滇藏钝果寄生于郁闭度最低(30%)、坡度最大(27°)的样方2 (M2,中心样方)中危害严重,其余4个样方(M1,M3,M4,M5;周边样方)的感染程度较低,尚处于扩散初期.滇藏钝果寄生在所调查样地中具有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几乎仅存在于槲栎中,但其扩散与槲栎在群落中的百分率无明显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槲栎生长特征与寄生强度的线性关系,其冠幅和胸径可依次引入回归模型中,修正后的拟合度R2为0.526,方程式为y=-0.467+0.152x1+0.110x2.滇藏钝果寄生于样方M2和M1中的寄生高度百分率集中分布于40%~80%之间,而于M3、M4和M5中变幅较大,无明显集中区.该研究结果可为滇藏钝果寄生的生态防治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蜱类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可以携带和传播多种重要病原。新疆南疆是我国虫媒疫病的重要自然疫源地。为明确新疆南疆目前牛羊寄生蜱类,2013年4~8月,通过对新疆南疆牛羊蜱分类调查研究,共采获蜱1 584只。隶属硬蜱科8个属和软蜱科2个属,以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和璃眼蜱属(Hyalomma)为羊蜱优势属类,分别占羊总蜱数的57.8%和19.80%;璃眼蜱属(Hyalomma)、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和血蜱属(Haemaphysalis)为牛蜱优势属类,分别占牛总蜱数的34.18%、30.36%和22.96%。该调查结果为了解该地区蜱及蜱传病的防制提供了依据,对南疆畜牧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列当寄生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归纳了温度、渗透势、预培养时间、生长调节物质及光照等预培养条件对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对刺激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的信号物质和其吸器形成的诱导物质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向日葵列当寄生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种子萌发机制不明确、萌发信号物质的分离与鉴定手段有待改进以及向日葵列当与向日葵间的识别机制问题等,同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农业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丛枝菌根真菌(AMF)资源科学地应用于药用植物,本文对AMF分类、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AMF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分别进行了总结。AMF不仅能改善药用植物的营养水平,促进其生长;而且能促进药用植物体内萜类、甾体类及黄酮类等活性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此外,AMF对药用植物因连作引发的各种土传病虫害也表现出积极的生防作用。因此,AMF在药用植物栽培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同时,鉴于菌根专性共生的特性,提出了扩大与AMF共生的药用植物种类、AMF与其他有益微生物混合接种、共生体建成过程中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等尚待探究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寄生茶是桑寄生的枝叶通过茶艺处理而成的一种别样茶,为中国传统保健茶饮,含有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维生素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脂、降压、抗炎等保健作用。本研究主要归纳寄生茶的应用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成果,为寄生茶茶饮工艺迭代式发展及深加工上提供研究和开发的建议,旨在为寄生茶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元 《分子植物育种》2023,(10):3450-3454
本研究主要就药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系统介绍了药用植物的定义和作用,指出其在医疗和保健方面的重要性。首先,全面阐述了药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指出目前药用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采挖过度、生境破坏等。其次,从加强科学研究、建立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保护药用植物遗传资源的对策和建议。最后,强调了药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关注药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问题,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寄生植物是一类通过寄生在自养植物上获取能量和营养的植物。旋花科茎寄生植物菟丝子寄生行为在实验室中方便控制和观察,近年来已成为探索寄生植物生理生态和进化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解密菟丝子属植物的演化,同时也为以菟丝子为模型的寄生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提供重要资源和基础,中国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技不断发展,药用植物栽植、养护等方面出现了很多先进的方法。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寄生于药用植物,能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起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提高药用植物的抗性,对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过程也会产生影响。基于此,研究人员对丛枝菌根真菌在药用植物中的作用展开了深入分析,近年来,人们将丛枝菌根真菌制作为菌剂,将其接种于药用植物土壤中,在提高药用植物产量、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分析了丛枝菌根真菌在药用植物中的作用及机理,为其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檀香科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其中大多数为半寄生物种,包括兼性半寄生与专性半寄生类型,在半寄生类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檀香科12个半寄生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因组基本特征、基因组比较以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基因组特征分析方面:与典型的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相比,檀香科半寄生物种叶绿体基因组略有缩短。檀香科物种密码子偏好性与其他陆生植物一致,密码子第三位更偏好A或T。重复序列和SSR序列鉴定结果表明,槲寄生属物种与其他物种在序列数目和长度上存在差异。(2)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部分檀香科植物IR区域扩张引起了LSC-IR边界改变,IR-SSC区域差异是边界处基因区域倒置的结果。此外,部分蛋白编码基因(ndh, infA, matK,rpl33和ccsA)被假基因化或完全缺失。(3)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檀香科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檀香科半寄生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可能以谱系特异性方式进化。本研究结果为檀香科种间鉴别、SSR分子标记开发、系统发育和叶绿体基因组进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创制和培育工作严重滞后,而中药材采后灭菌也是中药行业关注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药用植物的辐照育种、中药材和制剂的灭菌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本研究总结了辐照技术在药用植物诱变育种的应用,辐照灭菌技术与其他灭菌工艺对中药材和制剂药用成分的影响;并从药用植物辐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药材和试剂灭菌的种类、灭菌前后的动物安全毒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方面初步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可为深入研究药用植物辐照育种、中药材采后杀菌处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和进一步保护利用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文章运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法,得出北京常见药用植物有98科314属473种。生活型包括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和草本4种类型,其中草本药用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85%。区系分析显示,北京常见药用植物中北温带分布最多,占总属数的23.57%。按入药部位不同北京常见药用植物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和全草(全株)类8种类型,其中全草(全株)类药用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45%。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的应用类型主要有纯药用、药食两用及药赏两用植物。从生态型来看,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的生态型有喜阴植物与喜阳植物。文章结合调查结果以及北京市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莹  张建逵  王建华 《种子科技》2023,(10):13-15+54
文章对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的早春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为该地区早春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利用定位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确定样线,采用样线调查方法,通过药用植物采集、制作标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鉴定植物种类,对早春药用植物的类型、入药部位和中药功效等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双台子区早春药用植物共有48种,隶属于16科38属,主要优势科为十字花科和菊科,早春短命植物有7种,早春开花植物有41种;早春药用植物中以全草为入药部位植物有33种,以种子为入药部位植物有10种,以根及根茎类、果实类为入药部位植物分别有4种和1种;根据中药功效不同,可分为清热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以及祛风湿药等12类,其中具有清热作用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有26种,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驱虫药以及活血化瘀药较少,均有1种。双台子区早春药用植物资源较丰富,可开展碱蓬、罗布麻等耐盐植物的栽培,改善滨海土壤盐碱化,开发并研究药食同源植物,高效利用早春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桦川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桦川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样线调查和内业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桦川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桦川县现有野生药用植物316种,隶属77科215属,其中国家重点调查品种46种。在科、属水平的组成上分别以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为主。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种总数的64.56%。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分布及其变型为主。重点调查品种的总蕴藏量为545122.5 kg。全草类和根及根茎类入药植物占比最高,并以清热药为主体。通过普查摸清了桦川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可为当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益智为中国著名南药,其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已成为濒危药用植物,致使其种质资源多样性和保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综述简要阐述了RAPD、AFLP、SSR和ISSR等4种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并总结这些标记技术在南药益智药材鉴定、居群间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等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分子标记技术在南药益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积累河南省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的基础资料,以便为其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此次研究采用野外踏查、室内查对腊叶标本和校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对河南省唇形科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区系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河南全境唇形科药用植物共有31属60余种;区系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区系之间联系广泛,多种区系成分相汇集、混杂和过渡。这种区系特点是与河南的南北过渡性气候特点相适应的,同时也为河南唇形科药用植物的地区间引种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新疆地区2只意外死亡野生黄羊消化道寄生线虫进行调查,按照寄生虫蠕虫学收集法收集虫体,并对收集的小肠寄生线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定种为蛇型毛圆线虫(T. colubriformis)和钝刺细颈线虫(N. spathiger)。动物肠道寄生线虫病对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会造成动物的死亡和人畜的寄生虫感染。野生黄羊是受国家保护的稀有动物,对其蛇型毛圆线虫和钝刺毛圆线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记述,可为摸清野生黄羊的寄生虫流行病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更好的保护野生黄羊。  相似文献   

1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405-5413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本研究利用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对39份连翘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测序共获得112.28 Mb reads数据,各样本reads数据在1 324 860~5 911 565之间,样本平均测序质量值Q30为96.29%;平均GC含量为36.97%。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获得535 357个SLAF标签,样本的平均测序深度为16.20倍,其中多态性的SLAF标签共有262 297个,开发获得1 809 741个SNP标记。利用开发的SNP分子标记将39份连翘种质资源分为4组,连翘SNP分子标记的研究可为连翘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技术。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药用植物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为准确、科学的评价药用植物的品质及真伪优劣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益母草属植物种子发芽、细胞培养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益母草属(Leonurus)药用植物的种子发芽及其标准、染色体核型、组织及细胞悬浮培养、有效成分及引种栽培等的系统阐述,认为益母草及其该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多种化学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应用价值前景广阔。但其组织培养及其细胞悬浮培养报道较少,利用组织培养提高其药用成分含量研究尚需进一步探索,应加快该方面的研究,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益母草及其该属药用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药用植物太空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用植物的品质决定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而药用植物育种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太空育种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技术近年来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得到重点发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药用植物太空育种在生物性状、细胞学、有效成分变化、分子标记、安全性等不同方向的研究进展和基本结论,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取得的工作成果,分析了药用植物太空育种的特殊性及其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将太空育种用于药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可加快药材品种选育进程,提高育种质量。目前在药用植物空间生物学、后代性状遗传稳定性和有效成分变化规律等方面研究欠缺,建议加强药用植物太空育种基础理论研究投入,明晰诱变因素和诱变机制,进一步提高育种预见性和育种效率;建立具有药用植物特点的综合评价系统和新品种审定体系;针对药用植物太空育种的安全性和空间环境处理后有效成分种类和含量变化问题开展风险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