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莴苣,又叫千金菜、生菜、莴菜等,属菊科莴苣属中以叶球或肉质嫩茎为产品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按食用部分的器官形态,通常把莴苣分为叶用莴苣(生菜)和茎用莴苣(莴笋)两大类型。叶用莴苣主要包括皱叶莴苣、直立莴苣、结球莴苣三个亚种。皱叶莴苣又叫玻璃生菜,在欧洲、美洲等地有栽培,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四川、江西、贵州、浙江、  相似文献   

2.
生菜     
正生菜(Lactuca sativa var.ramosa Hort.)又名叶用莴苣,是菊科莴苣属莴苣种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用蔬菜,可生吃。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中国各地广泛栽培。生菜喜冷凉环境,根系发达,耐旱力颇强,浅生,叶片大,叶面有腊质,叶柄短。按其叶的生长形态可分为结球生菜、皱叶生菜和直立生菜;按其颜色又分为青叶、白叶、紫叶和红叶生菜。生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血液循环,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温诱导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讨高温诱导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内源激素与抽薹的相互关系,以易抽薹叶用莴苣品种‘G-B30’为试材,利用植物生长箱模拟夏季高温,分析了高温诱导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茎和叶的赤霉素(GA)、生长素(IAA)、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油菜素内酯(B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茎和叶在抽薹期(高温处理7天后)GA含量均显著高于抽薹前(高温处理前5天)。与对照相比,高温组茎中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高温处理组茎和叶中IAA、ABA、ZR含量抽薹期显著高于抽薹前,且高温组进入抽薹期时IAA、ABA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茎和叶BR含量表现为抽薹期显著低于抽薹前。与对照相比,高温组中抽薹期茎中BR含量明显降低而叶的BR含量无明显变化。高温处理组中茎和叶的MeJ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抽薹期显著低于抽薹前。综上所述,推测高水平的内源GA、IAA、ABA和ZR含量,低水平的BR可能促进叶用莴苣抽薹,而MeJA与叶用莴苣抽薹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美国进境芹菜种子中截获大量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 L.)种子.毒莴苣种子含量很高,且萌发率可达96.67%,危害很大.本文介绍了毒莴苣的形态特点、分布、危害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茎用莴苣,俗称莴笋,属于菊科莴苣属,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肥大的肉质茎可食用,内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通常凉拌、烹炒或腌渍,风味优良,深受广大城乡消费者的喜爱。为调节市场供应,延长莴笋的供应期,现将茎用莴苣的大棚秋延迟栽培管理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对老化茎用莴苣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100mg/L~500mg/L青霉素溶液对常规和老化茎用莴苣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溶液对茎用莴苣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鲜干重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茎用莴苣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表明不同浓度青霉素对茎用莴苣老化种子活力恢复和提高有改进作用。经过400mg/L青霉素处理的老化种子活力指数是未经处理的老化种子的10.44倍,种子老化严重抑制了种子活力,而较低浓度的青霉素处理可以修复老化对种子的损伤。青霉素与低温冷处理(5℃)的协同作用对茎用莴苣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是极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结球生菜春秋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菜。即叶用莴苣,是菊科莴苣属中1年或2年生的蔬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适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莴苣按食用部位分类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结球莴苣是叶用莴苣中的一种.又称为西洋生菜或者结球生菜。均从国外引进。生菜在西方国家,称为色拉(salad)蔬菜,主要用于做生食、凉拌或熟食菜等。近年来。结球生菜出口量不断增加,主要消费市场仍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生菜是莴苣的一种。莴苣分叶用和茎用两种,叶用的宜生食,味道可口,所以叫生菜。生菜喜冷凉、忌高温,可在冬暖式大棚或日光温室中栽培。  相似文献   

9.
<正>生菜(Lactuca sativa L.),又名叶用莴苣,属菊科莴苣属。生菜在世界各地栽培普遍,其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热量低,广受消费者青睐。生菜以叶为主要食用部位,生长周期短,品种丰富,主要用于蔬菜沙拉和日常饮食,以及作为鲜切蔬菜的主要原料供应各类连锁餐饮企业,其在我国的生产和消费规模日趋增长。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其病虫  相似文献   

10.
<正>皱叶莴苣,俗称生菜,为菊科莴苣属中叶用莴苣的一个栽培种。新年春节前后上市销售的皱叶莴苣,属冬皱叶莴苣。近年来,随着北方温室蔬菜栽培结构的调整,冬皱叶莴苣生产发展较快、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其生产过程中常会受到病虫草害侵袭,给皱叶莴苣生产带来了影响,给菜农造成了经济损失。为更好地适时防控病虫草害,减少皱叶莴苣产量损失,提高皱叶莴苣产品质量,增加菜农朋友收入,笔者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就不同月份、不同生育期栽培冬皱叶莴苣的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叶用莴苣幼苗幼叶总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一套适合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e L.)热激蛋白研究的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以叶用莴苣W7为材料,采用改进的TCA/Acetone法提取叶片蛋白,比较了两种电压下SDS凝胶分离蛋白质的效果,使用4℃保存两周的抗体稀释液并且得到了较清晰的热激蛋白70和内参蛋白Rubisco条带,初步确定了叶用莴苣叶片热激蛋白的western-blot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通过研究不同光质(白光、红光、黄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叶绿素含量和Chla/Chlb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CO2羧化效率影响很大,净光合速率以红光处理最强,黄光次之;CO2羧化效率以黄光的最大,红光次之。不同光质处理下叶用莴苣叶片的ΦPSII、ETR、qP、NPQ都以黄光处理最大,红光次之,Fv/Fm以红光下最大,黄光次之,蓝光最小。由此表明,黄光最有利于叶用莴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正>皱叶莴苣,俗称生菜,为菊科莴苣属中叶用莴苣的一个栽培种。近年来,随着北方温室蔬菜栽培结构的调整,冬皱叶莴苣生产发展较快、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其生产过程中常会受到病虫草害侵袭,给皱叶莴苣生产带来了影响,给菜农造成了经济损失。为更好地适时防控病虫草害、减少皱叶莴苣产量损失、提高皱叶莴苣产品质量、增加菜农朋友收入,笔者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就不同月份、不同生育期栽培冬皱叶莴苣的技巧介绍如下: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  相似文献   

14.
<正>有读者问:大棚莴苣得了黑腐病,田间发病率2%,用什么药可以防治?农用硫酸链霉素可以用吗?莴苣黑腐病又称腐败病、细菌性叶斑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肉质茎,也危害叶片。肉质茎染病,受害处先呈浅绿色,后转为蓝绿色至褐色,病部逐渐崩溃,从近地面处脱落,全株矮化或茎部中空。叶片染病产生不规则形水渍状褐色角斑,后变淡褐色干枯呈薄纸状,条件适宜时可扩展到大半个叶子,  相似文献   

15.
营养价值高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各种氨基酸,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甘薯茎顶端15厘米的鲜茎叶,其蛋白质、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比苋菜、莴苣、芥菜叶等高,维生素的含量也比绿苋菜、莴苣丰富。因此,甘薯兼具粮食和蔬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叶用莴苣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建立适用于生菜的(Lactuca sative L.)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2-DE),以叶用莴苣S24为材料, 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叶片蛋白,比较了两种标准曲线对蛋白浓度测定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蛋白裂解、等电聚焦(IEF)条件以及其他一些关键技术,结果显示:与传统标准曲线相比,采用改良后标准曲线测定的蛋白浓度更准确,得到了背景清晰、重复性好、蛋白点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初步建立了叶用莴苣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2-DE)体系。  相似文献   

17.
叶用莴苣荧光定量PCR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一套最适合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基因表达量研究的荧光定量PCR技术体系,以叶用莴苣S24为试材,采用SYBR GreenⅠ法,利用叶用莴苣内参基因的2对引物组合18SR1和18SR2,分别在10 μL和20 μL反应体系条件下进行扩增反应。结果表明,分别在10 μL和20 μL反应体系条件下内参基因引物组合18SR1的扩增曲线、标准曲线以及溶解曲线等指标都优于内参基因引物组合18SR2;2对内参基因引物组合18SR1和18SR2在10 μL反应体系中的扩增曲线、标准曲线以及溶解曲线等指标也均优于20 μL反应体系。因此叶用莴苣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利用18SR1引物组合,反应体系采用10 μL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8.
茎用莴苣秋延迟栽培是秋季露地育苗,定植在塑料大棚等保护地内,冬季上市的一种栽培方式。一、品种选择秋延迟栽培前期正值气温高,后期温度低,故应选用适应性强、耐热、耐寒、抗病、丰产的品种,常用品种有白皮莴苣。二、培育壮苗华北地区一般于8月中下旬播种育苗,育苗畦应选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地块。播种前应先进行种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目前紫色叶用莴苣的叶色相关数据,建立分级标准,利用色差仪及高效液相色谱仪对40个品种的叶用莴苣叶片颜色及花色苷含量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分级系统。结果表明,根据色泽参数和花色苷的含量可将紫色叶用莴苣的分成绿色、浅紫色、中紫色、深紫色和特紫色5 个等级。据此建立了一个叶色分级标准,根据紫色部分在叶片分布特征可将紫色叶用莴苣分成裙边紫、渐变紫、全叶紫、花斑紫4 类。试验结果提供测量、评价叶片颜色性状的科学方法,有助于培育、筛选出外观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发芽种子的叶绿索和异柠檬(裂合)酶含量与种子活力的关系。叶绿素和异柠檬酸(裂合)酶在发芽种子中的形成,高度地取决于蛋白质的合成。发芽的莴苣(Lactuca sativa)和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种子中测得的叶绿素含量表明,是与干物质生产势成线性的关系,发芽的花椰菜种子中的异柠檬酸(裂合)酶含量有相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