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 Maxim.)是新疆达坂城荒漠植被组成的重要物种,具有耐旱抗风、耐贫瘠等特性,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扭果花旗杆幼苗对盐胁迫的应答机制,本研究以30 d扭果花旗杆幼苗为研究材料,设置了四组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胁迫处理(0 mmol/L,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对扭果花旗杆幼苗生理特性及根尖细胞染色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且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在150 mmol/L达到最大值。(2)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低浓度的NaCl胁迫(50 mmol/L)胁迫促进扭果花旗杆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较高浓度胁迫(NaCl>50 mmol/L)胁迫则表现出抑制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且随盐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同时,研究发现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与NaCl浓度呈正相关。因此,扭果花旗杆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力及小分子物质的积累来抵御NaCl胁迫,另外低浓度NaCl胁迫对扭果花旗杆种子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还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干旱区抗逆野生植物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PEG模拟干旱胁迫对思茅松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对照)、5%、10%、15%)的PEG-6000处理种子,分析不同处理下思茅松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情况以及幼苗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渗透调节物质与保护酶活性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思茅松萌发幼苗胚根长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胚轴长度则呈下降趋势.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PEG-6000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则呈先少量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胚根逐渐增加,胚轴生长变慢,力求减少水分消耗,适应干旱生境.  相似文献   

3.
张二芳  李元圆  郝旺林 《种子》2022,(12):93-97+105
以芫荽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9%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10、20、40、80mg/L)的甜菜碱(GB)对芫荽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未加PEG和GB的蒸馏水组为空白对照(ck),以只添加PEG未添加GB的为条件对照(CH)。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芫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下降,幼苗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増高,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与CH组相比,随外源GB浓度的增高,芫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先增高后降低,芫荽幼苗叶绿素含量、POD、CAT活性先增高后降低,MDA、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其中20 mg/L的GB对PEG胁迫下芫荽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缓解效果最显著,显著提高了芫荽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4.
光照、干旱交互作用对野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种子进行室内萌发实验,以PEG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3种光照(全光,遮阴,黑暗)、3个PEG浓度(0%,10%,15%)及其二者互作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根长和芽长均有下降的趋势。轻度干旱(10%PEG)胁迫时,遮光和黑暗条件下种子的发芽能力显著高于对照,且在黑暗处理下萌发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重度干旱(15%PEG)胁迫时,黑暗处理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光照、干旱及其二者互作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野大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干旱的响应依赖于光强,遮光可缓解干旱胁迫对野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伤害,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5.
PEG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胁迫处理对板蓝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抗旱指数、胚芽鲜重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板蓝根整株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的含量先升后降;胚芽干重在PEG浓度小于15%时变化不大,当PEG浓度高于15%时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1年生厚朴幼苗为材料,研究在聚乙二醇(PEG 6000)胁迫下厚朴幼苗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厚朴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MDA含量在处理36 h后增幅较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胁迫期间其活性高于对照,说明厚朴幼苗在干旱胁迫下可以保持一定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和清除活性氧能力。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6000(聚乙二醇)配制不同浓度溶液,研究干旱胁迫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增加,云南松种子的发芽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和种苗长度先上升后下降,根芽比上升,萌发进程基本一致。云南松种子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萌发较好,表现出对干旱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摘 要:以盐生植物盐穗木的种子和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盐穗木种子的萌发特性和幼苗的生理变化,以确定其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利用PEG人工模拟干旱胁迫,检测盐穗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渗透势(-0.6~-0.4 MPa)对盐穗木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提高其初始萌发率,并缩短其达到最终萌发率的时间,且高渗透势处理的最终萌发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中、低渗透势(-2.0~-0.8 MPa)对盐穗木种子萌发则有抑制作用,降低其初始萌发率,并延长其达到最终萌发率的时间;中、高渗透势(-0.7~-0.3 MPa)刺激了盐穗木幼苗做出积极的生理反应,表现为相对电导率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综合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表现,盐穗木对在中、轻度干旱环境(渗透势为-0.7~-0.3 MPa)有较好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芝麻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培  汪强  赵莉  田东风 《种子》2012,31(4):83-85
目的:研究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芝麻种子的萌发特性.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 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测定芝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芽长、根芽比等生理指标.结果: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即干旱胁迫加剧,芝麻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发芽指数、芽长、胚根长、幼苗干重、鲜重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水分胁迫越严重,下降趋势越明显.本实验芝麻种子不能发芽的PEG浓度的临界值为15.0%.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干旱胁迫对西藏申扎县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西藏乡土禾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抗旱性鉴定提供参考。试验采用纸上发芽法和盆栽后苗期自然干旱法,测定了干旱胁迫下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恒温25℃和变温20℃/30℃处理条件下,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均达到了最佳响应;随着PEG-6000溶液浓度的升高,垂穗披碱草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持续下降,相对电导率(REC)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则以14d的干旱胁迫为界呈先升后降趋势。垂穗披碱草具有较强的抗旱特性,可作为西藏地区抗旱育种的重要种质材料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甜菜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甜菜幼苗在干旱逆境耐受过程中的应答机制,本研究以‘780016B/12优’为目的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浓度(3%、6%,9%以及15%)的PEG6000干旱胁迫来处理甜菜幼苗,并进行恢复生长,来衡量不同干旱胁迫处理间甜菜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和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逆境胁迫24 h后,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甜菜幼苗植株的皱缩和萎蔫程度也逐渐严重,并伴随着叶片相对含水量(3.48%~15.86%)以及叶绿素含量(5.60~13.06)的下降;而体内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却大量累积,其中以15% PEG增加的尤为明显,分别高达48.23 μmol/L和201.37 μmol/L左右。逆境恢复后,3% PEG处理的甜菜幼苗的相对含水量(96.94%)、丙二醛含量(17.22 μmol/L)以及植株形态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高浓度PEG胁迫复性后,9% PEG处理的植株的相对含水量虽然恢复了8.48%左右,但丙二醛含量仍旧相对含量高达36.46 μmol/L;而脯氨酸在各组处理中,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qPCR分析表明,干旱胁迫诱导BvGS基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诱导表达,分别是处理前的3.85、4.45、5.81、8.20倍左右,即使恢复生长,植株中该基因的表达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旧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可以推测,甜菜幼苗通过调整细胞水势、氧化还原水平、光合作用以及渗透代谢平衡来适应干旱胁迫所带来的失水和质膜过氧化等不良反应,并有可能通过谷胱甘肽的合成来解毒由干旱逆境所带来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12.
亚麻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处理亚麻幼苗,测定了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保护酶SOD、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加,质膜相对透性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脯氨酸出现了大量积累的现象。两种保护酶的活性变化不同,5%、10%PEG处理的SOD活性在胁迫初期大幅度升高之后不断下降,15%处理呈缓慢上升趋势。POD活性大体上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其中15%处理的POD活性变化波动较大。从本实验可以看出,亚麻幼苗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用空心莲子草为研究材料,以农作物蚕豆、玉米为受试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空心莲子草对受试农作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检测幼苗的生理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力以及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变化,来探讨化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根、茎、叶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受试农作物种子萌发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处理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水浸提液使受体幼苗体内的MDA含量增加,SOD活性、P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上升。空心莲子草水溶性化感物质使受试农作物受到了氧化胁迫,抗氧化酶系统、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受到了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了农作物幼苗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宁糯麦1号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糯麦1号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用5%、10%、15%(W/V)PEG6000(聚乙二醇)进行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其各种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干旱胁迫,小麦幼苗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Fo升高,Fv/Fm和PIabs降低,其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而超氧阴离子(O2-)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叶绿体结构发生的变化不明显,主要是嗜锇滴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干旱胁迫对不同芝麻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干旱敏感材料g76和高抗旱材料柳林芝麻3号作为试验材料,对苗期芝麻进行干旱胁迫。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芝麻材料幼苗的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g76在干旱处理后Pro含量增加较为平缓,而柳林芝麻3号在干旱处理3d时Pro含量迅速增加,随后平稳增加。2个芝麻材料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柳林芝麻3号MDA含量增加较为平缓,而g76在干旱处理3d时MDA含量迅速增加,随后平稳增加。2个芝麻材料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干旱处理期间均持续上升,柳林芝麻3号在干旱处理3d时SOD活性增加较为迅速,随后平稳增加,而g76在干旱处理6d时SOD活性增加较为迅速,随后平稳增加。2个芝麻材料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干旱处理期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g76在干旱处理6d时达到最大值,而柳林芝麻3号在干旱处理9d时CAT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白刺花抗旱性的生理效应,为其在喀斯特干旱地区的生态复原与重建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本研究运用不相同的浓度PEG-6000(聚乙二醇)溶液(0%,5%,10%,15%,20%)模拟干旱胁迫,通过生理指标萌发率、电导率、POD、CAT、α-淀粉酶,研究干旱胁迫下对白刺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白刺花种子有类似的发芽势,但白刺花种子萌发率在中浓度干旱处理明显高于重浓度干旱和零干旱处理。重浓度(20%PEG)干旱胁迫处理使白刺花种子萌发起始时间比零干旱和中浓度干旱胁迫处理要迟;而抗氧化酶POD、CAT对于干旱胁迫的响应不同,与对照组相比,中度(10%PEG,15%PEG)处理使白刺花种子POD、CAT活性增强,而重浓度20%PEG干旱胁迫处理对于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在低浓度PEG胁迫下,白刺花种子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提高浓度和长时间的处理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3号’对干旱的生理响应特征及其抗旱性强度,为拓展中国旱作区农业发展途径及杂交谷子在旱作农业生产体系中的推广提供支持。利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比较了‘张杂谷3号’、亲本1、亲本2和常规种‘8311’共4种谷子幼苗叶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生化指标对不同程度模拟干旱的响应特征。不同浓度PEG渗透胁迫的模拟干旱导致4种谷子材料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下降,‘张杂谷3号’降幅最小;不同胁迫处理下4种幼苗叶片的游离脯氨酸随胁迫程度急剧上升;不同胁迫下,4种材料幼苗叶片内的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张杂谷3号’增幅最小;4种幼苗的SOD活性随胁迫加剧呈上升趋势,20%和30%PEG胁迫下,SOD活性均快速上升,其中‘张杂谷3号’上升幅度最大。4种材料在干旱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张杂谷3号’的耐旱性最强,常规谷子‘8311’次之,亲本2最差。  相似文献   

18.
外源NO对PEG胁迫下苜蓿幼苗抗氧化酶及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厅  辛夏青  魏小红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0):3399-3405
为研究外源NO对聚乙二醇-6000(PEG)拟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本试验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或一氧化氮清除剂c-PTIO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抗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SNP+PEG处理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幼苗的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分别增加了100.00%、61.54%;而不同处理的SOD、POD、CAT活性都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的第4天,SOD、CAT活性达到最大值,在处理的第6天,SOD活性达到最高。在处理的第4天,SNP+NO处理POD活性降低了32.18%,而POD、CAT活性升高了9.81%、43.37%,说明SNP能够通过不同程度影响抗氧化酶活性而缓解PEG对紫花苜蓿的氧化损伤。PEG+c-PTIO则抑制了紫花苜蓿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不同时间各处理紫花苜蓿幼苗POD同工酶都呈现9条酶带,其中P1、P5、P6酶带不同处理之间酶活性明显不同;SOD同工酶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相对迁移率分别为0.610、0.470和0.345的3条酶带。PEG+SNP处理酶带颜色较深。而CAT同工酶形成了两条相对迁移率分别为0.322、0.259的酶带,各处理之间无明显的变化。说明外源SNP能有效的缓解PEG对紫花苜蓿幼苗造成的氧化损伤,促进植物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紫花苜蓿的耐旱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鼓粒期外源脱落酸(ABA)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与氮素同化关键酶的关系,为大豆产量在实际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采用2种不同类型的大豆为材料,在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于鼓粒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PEG)和干旱胁迫+喷施脱落酸处理(PEG+ABA),研究外源ABA在干旱胁迫下对大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从鼓粒始期到鼓粒末期,在正常供水(CK)情况下,供试2个品种大豆叶片中NR和GS活性急剧降低,GOGAT活性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PEG处理均降低叶片中NR、GS、GOGAT活性,在鼓粒后21天与CK、PEG+ABA处理产生显著差异,导致大豆籽粒产量较低。PEG+ABA处理叶片NR、GS和GOGAT活性高于PEG处理,差异显著;在鼓粒后28天和35天,其活性大小急剧上升,有利于大豆籽粒产量的形成。由此说明,外源ABA可以缓解逆境胁迫带来的伤害,同时可以促进氮代谢反应,从而控制叶片的衰老速度,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渗透势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探讨干旱胁迫对花生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PEG浓度为0~100 g/L,花生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降低,浓度超过100 g/L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可溶性蛋白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