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早熟低酚棉花新品种辽棉13号,是继辽棉11号之后我省育成的又一个低酚棉花新品种。辽棉13号不仅适于辽宁棉区和北方特早熟棉区春播种植,而且适于黄、淮、海我国主产棉区夏播夏套种植,发展潜力很大;不仅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显著超过对照品种辽棉9号,而且在纤维品质、抗逆性、耐瘠薄等方面超过普通棉对照品种。特别是其高抗叶斑病、早熟不早衰、增产潜力较大等优良特性,在国内更具领先水平。辽棉13号的育成,打破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和中熟杂交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生育期、农艺性状、丰产性和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棉CG3籽棉总产和皮棉总产均居第1位,分别比对照增产4.39%和8.86%,增产显著,霜前籽棉总产和霜前皮棉总产表现也较好;CG1和CG8产量表现也较高。杂交棉中ZJ2表现最好,籽棉总产和皮棉总产均居第1位,表现较好的有ZJ3和ZJ5。调查显示,所有参试品种均高抗枯萎病,抗或耐黄萎病。  相似文献   

3.
<正> 中棉20(原名中无268)是中棉所育成的新品种。1990—1991年河南省夏棉品种区试,亩均霜前皮棉47.4公斤,比对照辽棉9号增产13.1%,居第一位。1992年河北省生产试验,比辽九增产18.1%。1993—1994年在大名县推广5.7万亩,平均亩产皮棉58.9公斤,1.2万亩良繁种子田平均亩产皮棉70.2公斤。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和中熟杂交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丰产性和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棉CG11(华644)籽棉总产和皮棉总产均居第1位,产量分别达3 385.8 kg/hm2和1 381.35kg/hm2,增产极显著,霜前籽棉总产和霜前皮棉总产表现也较好;CG3、CG13产量表现也较高。杂交棉中以ZJ3(岱杂2号)籽棉总产量最高,达3 622.8 kg/hm2,比对照增产4.2%,表现较好的有ZJ3、ZJ13、ZJ14、ZJ18、ZJ2;皮棉总产量ZJ13最高,达1 448.7 kg/hm2,比对照增产8.5%,增产显著,较好的有ZJ14、ZJ3、ZJ2、ZJ4等。调查显示,所有参试品种均高抗枯萎病,抗或耐黄萎病。  相似文献   

5.
冀东盐碱地不同熟性棉花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地膜覆盖方式下的棉花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进行研究,明确不同熟期棉花品种在冀东盐碱地的适应性。[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A)为棉花品种,设3个处理,A1为早熟品种中棉所58,A2为中早熟品种中棉所69,A3为中熟品种冀2000;副处理(B)为地膜覆盖,设3个处理,B1为露地直播,B2为4叶期揭膜,B3为现蕾期揭膜。[结果]在地膜覆盖条件下,中早熟品种中棉所69生育期和霜前花率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最高,适宜在冀东盐碱地种植;早熟品种中棉所58霜前花率最高,但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不及中棉所69,可作晚播种植选用;中熟品种冀2000在冀东棉区的生育期过长,霜前花率过低,因此认为该品种不适宜在冀东盐碱地种植。覆膜处理之间相比,4叶期揭膜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提高不明显,现蕾期揭膜提高显著,说明地膜覆盖能够促进棉花早熟,揭膜越晚棉花越早熟。[结论]在冀东盐碱地棉区适宜种植早熟品种和中早熟品种,中熟品种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6.
新研 96- 48是新乡县棉麦研究所从豫棉 1 7- 7×中 1 5 8- 49- 90 - 1的后代中经单株选择 ,辐射处理 ,导入双价抗虫基因 (Bt +CPTI)、海南加代及定向选育而成的棉籽无短绒、早熟、抗病、抗虫、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系。1 产量表现1 997~ 1 998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 ,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较对照中棉 1 9号增产 2 .8% ,5 .4% ,1 4.6% ;1 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品种区试 ,2年 1 5个试点平均霜前皮棉较对照中棉 1 9号增产 9.9% ,最高皮棉产量达1 2 6kg/亩。同期参加国家黄河流域麦套棉 区试 ,2年 1 8个试点 ,霜…  相似文献   

7.
进行2015年德安县国家棉花新品种展示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生育期介于127~136 d之间,霜前花率高,介于87%~94%之间。徐杂棉8号皮棉产量最高,为1 999.5 kg/hm~2,居第1位;华杂棉4号皮棉产量为1 888.5 kg/hm~2,居第2位;创杂棉072皮棉产量为1 860 kg/hm~2,居第3位。  相似文献   

8.
5个辽棉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测试与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对5个辽棉品种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霜前子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和衣分3个性状组合间差异极显著,3个性状组合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互作的非加性效应产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辽17是综合性状良好的亲本;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提供了辽棉10×川169 9、辽棉13×河农89 73、辽棉15×中142等7个优良的杂交组合。霜前子棉、皮棉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应适当提高选择代数;衣分的狭义遗传力相对较高,可适当提早选择世代。  相似文献   

9.
冀农杂1号是冀农种业通过远缘杂交育种培育而成的杂交抗虫棉,该品种1999-2000年参加河北省抗虫棉试验,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四项产量均居第一位,2001-2002年参加全国抗虫棉试验,霜前皮棉产量仍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133-137
搜集8个生产上应用的棉花品种与4个早熟品系,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种植,通过调查棉花株高、果枝、三桃比例、单铃质量、衣分、霜前花率、棉花产量等性状指标,筛选出适宜麦棉套作的棉花品种。结果表明,随着棉花品种(系)生育期缩短,霜前花率与霜前皮棉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其中,HL1和LZ4这2个品系表现较好,霜前花率分别为74.5%和75.1%,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 153,1 203 kg·hm-2;而中棉所89与冀杂2号2个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在8个品种中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正> 皖87比2系我所于1982年以皖棉80—15为母本与早熟品种中棉所10号父本杂交,经五代选育而成.其籽、皮棉产量为对照(皖棉80—15) 的123.99%、霜前籽、皮棉产量为对照的156.12%、149.12%,绒长34.27毫米,衣分40.47~43.87%. 1 1988—1989年试验结果1988年4点鉴定试验,平均籽、皮棉产量为对照1 (皖棉80—15) 的116.25%、126.09%,为对照2 (泗棉2号)的102.78  相似文献   

12.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9个海岛棉亲本及其20个F1组合(5×4)2个皮棉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的F1和F2代5个纤维性状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具有负向群体超高亲优势。F1和F2纤维强度具有正向群体平均优势,细度具有负向群体平均优势,但优势都较低;皮棉总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F1达到42.1%,F2达21.0%。一般来说,F1和F2代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较弱,但存在着F1品质性状具有优势,F2优势衰退很慢的组合;F1和F2均存在着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对海岛棉霜前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及与纤维细度的遗传改良可以同步进行;而对海岛棉霜前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度的同步改良及对皮棉总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的同步改良很困难。表型相关分析表明,海岛棉霜前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及与纤维细度可以同时利用杂种优势,同时利用海岛棉的皮棉总产与纤维长度及纤维细度的杂种优势较困难。  相似文献   

13.
冀农杂1号是冀农种业通过远缘杂交育种培育而成的杂交抗虫棉,该品种1999-2000年参加河北省抗虫棉试验,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四项产量均居第一位,2001—2002年参加全国抗虫棉试验,霜前皮棉产量仍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业科学》2002,(1):22-22
1 品种来源系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 ,在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表现突出。具有抗棉铃虫特性。2 产量表现1999年在太康基地试验 ,亩产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 10 8.2kg和 10 3 .7kg ,比对照中棉所 12增产41.1%和 3 8.2 % ,霜前花率96.5 %。 2 0 0 0年在郑州点试验 ,亩产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 115 .9kg和 114 .8kg ,分别比对照中 19增产 2 2 .3 %和 2 0 .6%。3 纤维品质1999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HV190 0系列测试 ,经杂 2号 2 .5 %跨长 3 2mm ,比强度 2 3 .4cN/tex ,麦克…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我国棉花667米2产量、总产、植棉面积最大的棉区,对高产优质抗逆品种需求巨大。辽宁棉区近年来植棉面积急剧紧缩,而新陆早12号(辽95-25)、辽棉12号、辽棉15号、辽棉18号等辽棉系列品种却成功引入新疆,尤其北疆棉区的实践证明,辽棉系列品种在新疆棉区有着巨大地开发潜力和广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新科棉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科棉2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均表现突出,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试验第1位。2008年11月申请品种保护。2008年,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进行抗虫鉴定,该品种抗棉铃虫。2009年2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枝数18.4个,子指10.2g,衣分43.9%,霜前花率93.7%;绒长30.0mm,比强度28.8cN/tex,麦克隆值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0.1。  相似文献   

17.
郑杂棉6号是以郑158为母本、郑81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抗棉铃虫、抗枯萎耐黄萎病、品质优等特点,2008-2010年河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是240.5 kg、100.2 kg、93.8 kg.  相似文献   

18.
辽棉 1 5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短季棉“双抗”品种。 1 994年新疆兵团农五师科委、农五师农科所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合作 ,引进该品种在博州垦区进行区化试验和大田示范 ,它表现早熟性好 ,纤维品质优良 ,高抗枯、黄萎病 ,在病区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该品种在博州地区生育期为 1 2 3~ 1 2 7d。现将辽棉 1 5号在北疆早熟棉区 7年来的表现及其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 产量表现1 995年该品种在农五师区域化试验 (8个试点 )中单产皮棉 1 558 5kg/hm2 ,较对照 (新陆早 1号 )增产 1 1 2 %。 1 996年在农五…  相似文献   

19.
宛198     
<正>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8申请单位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宛棉9号×宛棉10号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1~123天;植株塔形,稍松散,株高103.9~108.5厘米,茎叶多绒毛;铃卵圆形,结铃性较强;单株果枝数13.6~13.8个,单株结铃18.9~20.1个,霜前花率92.3%~95.2%;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经鉴定,该品种耐枯萎病、黄萎病,抗棉铃虫。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1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6.2千克、88.0千克、81.3千克,比对照品种"鲁棉研28"增产10.6%、7.6%、6.8%。  相似文献   

20.
晋棉12号高产优质抗病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棉12号经1991~1992年省抗病区试多点鉴定,平均霜前皮棉亩产73.69kg,比对照中棉12号增产22.4%;经1992~1993年2年生产示范多点试验,平均霜前皮棉亩产59.98kg,比对照增产15.5%,是一个高产优质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经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参数良好,变异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