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新品种迪卡008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迪卡008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了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迪卡008的生育期、抗病性、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迪卡008的生育期、抗病性影响不大;对产量影响显著,在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a,最佳种植密度为5.70万株/ha,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a时产量下降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甜高粱生物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甜高粱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茎秆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对锤度、榨汁率、株高和茎粗影响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的茎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经综合分析,意大利、兴佳和辽饲杂3号适宜在12万株/hm2的密度下种植,辽甜试101的密度在6万株/hm2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浚单29不同肥力水平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研究在高产田与一般田2种肥力水平下浚单29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2种肥力水平下通过种植密度变化影响穗部性状来影响产量,相同密度,一般田肥力水平下,密度对穗部性状影响大于高产田对穗部性状影响。[结论]在一般田肥力水平下,浚单29最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高产田肥力水平下,浚单29最适宜密度为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中单909"适宜的最佳种植密度,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进行了12个不同种植密度对"中单909"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中单909"的生育期、植株性状以及产量影响极为显著。在同一水肥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为102 000~123 000株/hm2,最佳种植密度为120 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垄作栽培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甘肃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垄作栽培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垄作春小麦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互作效应。高肥条件有利于垄作春小麦穗粒数和产量的增加,并对种植密度有一定的调节和补偿作用;在增施肥料的同时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垄作春小麦产量水平,种植密度过大时,春小麦产量反而降低。在垄作栽培条件下,春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群体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直立型绿豆品种的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越大,绿豆的株高越高,单株荚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主茎节数、荚长、百粒重和单荚粒数则没有明显变化。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绿豆产量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绿豆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同绿1号绿豆品种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是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鲁西南麦套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种植密度是棉花群体形成的基础,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皆有重要影响。为探明鲁西南麦棉套作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于2009年在山东省嘉祥县设计3.0、4.0.5.0.6.0.7.0株/m2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套作棉花果枝数、果节数、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棉花单株果枝数、果节数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皆有显著影响,密度在4.0株/m2时棉花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经济系数合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高,可作为麦套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玉米品种郑单958合理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5年对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香山村进行了密度试验。分析了密度与产量、密度与质量性状以及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了吉林省中部地区郑单958的适宜种植密度及适宜密度下的产量、质量性状和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对芝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驻芝八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种植下对芝麻的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对芝麻产量结构,生育性状等均有影响,是直接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芝麻的种植密度在5000-10000株/667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9-7799,7802
以豫芝10号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砂姜黑土中等肥力下,适宜种植密度为15.0万~16.5万株/hm2,可获得籽粒单产1350~15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适宜密度是构成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措施,每个玉米品种由于受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在同等肥力条件下增加密度必定会对产量有所影响,密度适宜每个玉米品种都有能力发挥最大产量的潜力。为了摸索出"吉单631"不同密度的产量表现,进行了适宜密度试验,对"吉单631"耐密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黔兴201耐密型玉米品种在瓮安县的适宜种植密度,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6个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黔兴201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其产量结果不同,在密度为4 000株/667 m2时,其产量最高,适宜在生产中进行推广,密度在3 500株/667 m2以下和4 500株/667 m2以上的产量较低,不宜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适宜种植区安排承单813种植密度试验,对不同密度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承单813在适宜密度下种植丰产性良好,最佳种植密度为4 200~4 300株/亩;亩密度超过6 000株时产量降低,生产中必须控制好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耐密玉米品种登海618为试验材料,在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通过计算其穗值产价、粒值产价和重值产价,对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耐密玉米品种在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收获穗数籽粒重单穗粒数。  相似文献   

15.
3个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3个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在中等肥水条件下5个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高产栽培时应选用种植密度为5.5万 ̄6万株/hm 2,吉单79、吉单137和吉单264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5.51万株/hm 2、5.43万株/hm 2和5.71万株/hm 2。初步探讨种植密度对子粒品质的影响,提出在生产上可采用适宜密度的下限,以求高产稳产;采用最佳密度,以求达到最高单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耗水和产量的影响,梳理和总结了近些年学界对玉米密植增产研究的主要结果,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玉米耗水量的影响,归纳了现代玉米高密度种植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玉米高密种植减少了土壤蒸发,增加了植株蒸腾,但对于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是否增加了玉米耗水量,学界仍存在不同意见;玉米密植在提高群体产量同时,也增加了由于高密度导致产量降低的风险。为应对高密度种植下玉米产量的不稳定性,现代学者开始将种植密度与其他农艺措施结合。与此同时,现代研究从传统的特定环境下田间试验研究转向使用作物模型模拟不同环境下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旨在根据特定环境选择最适宜种植密度,在提高种植密度的同时,提高玉米单株产量,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综上,将玉米密植种植与其他增产措施相结合和借助作物模型研究不同环境下玉米的最优种植密度是构建未来玉米增产稳产技术模式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21,(17)
在新疆,棉花种植密度要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在保证棉花产量的前提下不影响棉花的纤维品质,因此,探寻更加适宜的棉花种植密度来增产提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不同种植密度对北疆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展开试验分析,并提出北疆宜棉区内适宜稀植的早中熟棉花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郑单988’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玉米新品种‘郑单988’的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988’的植株性状以及产量等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988’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88’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种植密度后而下降,产量随密度加大先增后减,‘郑单9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啤酒大麦苏啤5号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啤酒大麦品种苏啤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苏啤5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2)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有影响;(3)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施氮量为210 kg/hm2,合理的种植密度为3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合理密植,确保群体结构合理,个体协调发育,并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是玉米高产的保障。为探索玉米新品种德美亚3号在萝北县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了5个密度处理(其中包括1个对照)对德美亚3号的物候期、形态指标、抗倒性、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德美亚3号物候期、形态指标、抗倒性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在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万~8.5万株/公顷,密度为8.5万株/公顷产量最高,种植密度超过8.5万株时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