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进行基础资料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不同水源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年收入、支出、年净效益和投资回收期等,得到不同水源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年净效益平均值,完成节水灌溉方式经济适宜性的评价分析;以灌水均匀度作为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适宜性评价结合3种灌溉水源(地面水、浅井水、深井水),3种作物模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3种地形地貌(1/1 000~3 000、1/100~1 0001、/10~100)5,种土壤质地(砂质、砂壤质、壤质、粘壤质、粘质),完成节水灌溉方式技术适宜性评价分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和总结,得出群众对各种灌溉方式的评价结果,完成节水灌溉方式的社会适宜性评价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节水灌溉方式的适宜性评价。并且以典型灌区为实例,对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和决策集及建立的节水灌溉方式评价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完成了节水灌溉方式的优选。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凉州区高原夏菜种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CLRMIS)相结合,选取8个分区评价因子,构建了用于评价适宜性的层次模型,在CLRMIS中进行适宜性级别划分、评价结果分析、面积量算及成果图的输出。评价结果将凉州区高原夏菜种植区划分为4个适宜性区域,高度适宜性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51%,适宜性种植面积占23.5%,勉强适宜性种植面积占14.17%,不适宜种植区域面积占11.52%。  相似文献   

3.
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综合指数法等,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选择了包括≥10oC积温、无霜期、耕地坡度、地形部位、耕层厚度、质地、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及抗旱能力等11个评价因子为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对逊克农场基本农田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为一级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788,面积为53350.0亩;二级地IFI0.736~0.788,面积为199864.0亩;三级地IFI0.685~0.736,面积为147774.0亩;四级地IFI0.633~0.685,面积为66192.0亩;五级地IFI0.581~0.633,面积为36023.0亩;六级地IFI<0.581,面积为25369.0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甘肃省凉州区西营河灌区为研究对象,对该灌区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灌区供给侧供水改革、灌溉方式、灌溉制度和高效节水区域供水管理方面提出了破解山水灌区供用水"瓶颈"和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应用凉州区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CLRMIS),考虑影响凉州区小麦甘育3号生长的主要因子,构建层次模型,结合测土配方数据建立的农业生产因子数据库,拟合出每个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累计曲线法分析当前模型下春小麦甘育3号应用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该模型下春小麦甘育3号总体在凉州区灌区全部适宜。其中高度适宜等级面积28 715.98 hm~2,占耕地面积的19.58%;适宜等级面积84 509.46 hm~2,占耕地面积57.62%;勉强适宜等级面积33 434.03 hm~2,占耕地面积22.80%。  相似文献   

6.
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农用地地块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叠加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气候条件、剖面性状、养分状况及立地条件等8个因子,通过特尔非法确定各指标对纹党种植影响程度大小的权重,然后根据权重值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值,依据IFI值的大小,将文县39418.03 hm2耕地按纹党适宜性布局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7.
从自然适宜性、生态适宜性和经济可行性角度构建了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运用了专家打分法、极限条件法和综合指数法等方法及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逐级修正法确定适宜性开发等级。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将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叠加计算,得到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适宜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并从经济适宜性方面探讨了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盐城市自然高度适宜性开发的滩涂面积为67395.01 hm2,中度适宜开发的面积为50896.04 hm2;考虑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后,高度适宜开发的滩涂面积为30327.75 hm2,中度适宜开发的面积为40137.92 hm2,二者占未利用滩涂的51.06%;盐城市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在经济上全部适宜,且开发经济价值很大。本研究可为沿海地区制定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几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分配到凉州区永昌灌区的水量逐年减少,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势在必行,永昌灌区为了缓解辖区内取用水量的供需矛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温室滴灌、管灌、大田滴灌技术在灌区的运用发现,温室滴灌、管灌、大田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不但能节水、省肥、省药、省工,还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凉州区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平均降水量158.4mm,年蒸发量2021mm,因此凉州区于上世纪60-70年代建设了永昌灌区,配合其他三大灌区极大程度解决了全区水利问题,但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的不断,再加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政策的颁布,因此在凉州区开展灌区续建工作,以节水灌溉新技术为支撑是相当重要的。本文将以凉州区灌区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为例探讨此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策略与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洛伦兹曲线从空间角度对富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实际,从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3个层级出发构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目标层是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系统层包括开发制约强度、现有开发水平和未来开发潜力3个维度,指标层包括16项具体指标;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开发制约强度、现有开发水平、未来开发潜力综合指数分值,通过加权求和得到富县各乡镇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值,基于GIS平台将富县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由高到低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个等级;根据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等级,将研究区国土空间开发分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和不宜建设区3个分区,并针对富县实际对各个分区分别提出了国土空间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茜  杨建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01-10103
灌区节水潜力主要取决于节水工程的投入、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程度、灌区需水程度、管理水平等因素.节水的主要途径有高效利用浅层地下水、开源与节流并重;衬砌输水渠道、推广田间节水灌溉技术、降低作物的经济需水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降低灌区结构需水量;改善耕作制度、培育和推广节水抗旱优良品种、覆盖保墒、减少生物耗水量,并加强灌溉管理和调控水价促进节水.只有采取多项综合实用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宁夏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宁夏农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对积极应对干旱挑战、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总结了近几年宁夏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重点推广的节水控灌、设施高效节灌、覆膜保墒节水、压砂节水、集雨补灌节水和保护性耕作节水等六大节水技术模式,抗旱节水和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今后宁夏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以建设“三大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在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推广各类先进实用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建立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带动宁夏现代节水农业全面发展,农作物单产提高15%-30%,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10%-15%,水分生产效率由0.30-0.45提高到0.45以上,补水效益达到10-15元/m^3。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的江西省农业节水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大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164-9165,9168
选取了农田灌溉用水量、节水灌溉面积比、单方水粮食产量等8个指标,采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江西省农业节水潜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各评价指标对综合评价目标的贡献大小和方向以及对各地区尚存节水潜力空间大小,通过评价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对农业节水潜力的认知水平,为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金萍 《北京农业》2011,(30):149-150
渠道防渗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节水工程措施,它可以极大地减少农业灌溉用水的浪费,节水潜力巨大。用渠道防渗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可以防止渠道冲刷、淤积及坍塌,节约运行管理费用,有利于灌区的管理。可以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及沼泽化,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tudie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s on wheat and corn water consumption and irrigation watersaving amount under different water conditions (ample irrigation level, farmers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level and optimizing irrigation level).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water saving potential of optimizing treatment and farmers’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ing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ptimizing irrigation measures. Crop water requirement under sufficient water supply was calculated by Penman equation. We obtained crop water consumption und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optimizing treatment by field experiment. The mai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rrigation amount of wheat and corn was too much under farmers’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level and basically satisfied their water requirement, therefore, the water-saving amount was smaller while water-saving potential was bigger compared with the optimizing irrigation treatment. The grain yield under optimizing irrigation treatment was improved or appreciab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treatment, while the water consumption and irrigation amount of optimizing irrigation treatment was lower, with a higher water use efficiency. Therefore, the optimizing irrigation treatment could achieve a stable yield and high water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Moreover, when the optimizing irrigation measure was adopted, the grain yield reached 5940 kg/hm2, water-saving amount reached 91mm for winter wheat, and the grain yield reached 7743 kg/hm2, with water-saving amount of 49mm for summer corn in the piedmont region of Taihang Mount. The grain yield got 7710 kg/hm2, with water-saving amount of 20mm for winter wheat in Heilonggang Plain. Therefore, the water-saving amount in the piedmont region of Taihang Mountai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ilonggang Plain. Thus, the piedmont region of Taihang Mountai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viewed as the key district for water-saving.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节水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坤  王立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35-5237
根据目前塔里木灌区农业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利用现状,通过对灌区引水水质及水量、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主要作物的灌溉定额等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提出了灌区农业用水过程中应采取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何晓科  乔鹏  赵德远  王竹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47-14549,14604
在论述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灌区节水改造存在或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架构及目标,对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的技术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节水改造灌区应是能保持或促进灌区环境良性发展的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发展保水技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通过论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简要概括了节水灌溉理论、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果园节水、保水技术措施,并提出了果树节水灌溉的研究方向,以加快传统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以水量平衡、水沙平衡、水土平衡、水盐平衡、水质控制及生态系统的生物与景观指标等作为准则层,以28项指标作为因素层,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建立了农业节水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模型。模型首先将评价目标分层系列化,形成一个递阶有序的层次结构,再根据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权重,最后综合计算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模型可为内陆河流域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以西北内陆河流域某灌区为例,利用所构建的模型计算灌区农业节水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当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3分别提高到0.4和0.5时,可分别提高生态环境效益8.5%和14.9%。理论分析与应用实例证明,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系统性强等特点,模型计算结果稳定、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