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东省化州市为研究区域,以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等为主要数据来源,应用GIS叠加分析等方法,结合化州市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在分析确定农用地分等更新的思路、技术路线、分等更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分等更新指标赋值与计算,完成了化州市农用地分等更新,为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建立了最新的耕地质量本底数据,为县级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农用地分等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华明  王占岐  罗祥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32-5633,5636
通过对农用地分等主要过程的归纳,及对现状资料、样点资料、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分等因素指标区划分与指标体系的确定,成果意见征询等在分等3个阶段中所涉及到的影响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因素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以使农用地分等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3.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分析了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分等中一些问题的探讨──以广东省潮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潮安县的农用地分等工作为例,从分等因子及其权重的确定、数据的处理、软件运用以及最后取得的成果等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农用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侯小胜  刘淑英 《北京农业》2012,(30):107-108
农用地分等成果现已广泛应用于土地整理中,分析农用地分等成果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及项目实施后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说明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7.
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探讨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重庆市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依据耕地生产能力测算方法,测算重庆市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通过研究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的差异,确定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该研究可为土壤培肥、土地开发整理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9.
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以更好的为土地整理工作服务,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以具体项目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方法、因素以及权重,确定整理前后耕地的自然等和利用等的变化,从而充实了土地整理的可行性研究,同时在成果的应用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GIS支持下的县域农用地分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高县农用地分等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依据和原则,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并概述了农用地分等技术流程,评价单元的划分、分等单元质量分值的计算和成果图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土地整理潜力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吉林省生产潜力区域差异,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从理论上得出适宜进行土地整理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SPSS软件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回归分析在湖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检验中的应用,旨在验证该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探索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方法,实现占补耕地等别可比.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法.结论: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可以实现对同一区域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等别的推定,农用地分等成果能够保障土地开发整理中补充耕地等别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调整布局要求,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基于GIS 技术形成了 农用地等别转绘平均等别计算,耕地集中连片性分析基于多因素的同一等别较高质量耕地地块筛选按等折算等 技术建立了一套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技术方法。并以重庆市大足县为例,研究县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中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调整布局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流转市场的价格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用地流转现状,指出确定公开公平、统一标准的流转价格,是建立农用地流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进一步提出农用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可以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相对完善的城镇国有土地地价管理经验,构建农用地地价管理体系和农用地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农用地分等工作完成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状况和农用地分等工作,初步探讨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并结合连州市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农用地分等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参考国家制订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利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了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并应用于湖北省仙桃市的农用地分等评价。首先,确定用于农用地分等的指定作物为中稻和小麦;然后,采用叠置法划分农用地分等单元,根据土壤属性、作物经济数据和分等参数,计算分等单元综合指数;最后,利用等间距法将仙桃市农用地划分为三等,其中以1等为主,1、2、3等农用地分别占77.48%,13.76%,8.76%。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本农田规划问题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划定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划定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最后,分析了本轮规划划定基本农田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同时以宁夏青铜峡市的具体实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修订,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对基本农田进行划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因素法与土地评价中的指数和法对农用地进行分等的优缺点,确定较优的农用地分等方法,对陕西省户县农用地分别用因素法与指数和法进行分等的分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等单元个数及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户县农用地分等的结果中分等单元个数及面积大小分布高度一致,但指数和法更为简便,更适合进行农用地分等,为日后的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