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吃过用茶叶做的水蛋,用茶叶煲的排骨汤吗?在品茗茶馆不仅可以品茶,还可以品尝到茶式菜谱。该茶馆馆主小伟说,把茶引入餐饮,是现代很好的保健方式。据了解,品茗茶馆自开业以来,客  相似文献   

2.
山水一方幽惋叹陶公错过;风情如此好宜招陆圣神游。品茶论道情牵异域万千里;交友传经谊重神州第一村。茶联 题“中国茶文化第一村”!江西婺源@朱德馨  相似文献   

3.
柏凡 《农业考古》2002,(4):287-289
清代陆次云品赏“龙井茶”后曾留下一段妙语 :“啜之淡然 ,似乎无味 ,饮过之后 ,觉有一种太和之气 ,弥沦乎齿颊之间 ,及至味也。”也许你会说 ,象这种品茶的感觉现在断然没有了 ,除非到茶艺馆 ,泡一壶香茶 ,似乎能品到一杯好茶 ,但已远无陆次云的那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了。喝好每一杯茶 ,这看似简单的事情 ,为什么在现代人眼中如此艰难。其实 ,古人饮茶 ,既没有现代化的便利的泡茶器具 ,也不能说古代的茶比我们现代的还要品质优良 ,更不能说他们的冲茶技艺比我们更先进、更科学 ,只能说古人比我们更重视品茗的心境。古人以茶修德 ,品茶讲人品 ,…  相似文献   

4.
沈阳人品茗终究有了好去处──和静园茶楼品茗有感沈阳中和福茶庄赵忠武说起茶楼,本是人们品茗叙谈,互融情感的憩息舒适、高雅文明的场所。这在南方人心目中并不陌生,而且到处可见;可在北方,尤其是古城沈阳见的并不多,说白了,根本就没有一个可以细啜香茗、畅谈情怀...  相似文献   

5.
晚上,在茗秀园陶艺坊里,巧遇友人丁黎辉先生,自然要品茗聊天了。为悟玉川子那七碗茶的美妙,点了一壶功夫茶。据说,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不过,现在它早已散尽了王公贵族的气息,寻常百姓也能得而品之了。 我俩落座后,服务小姐便笑盈盈地端来了小巧玲珑的紫砂茶具,这正合了茗性宜于砂壶的说法。这品茶的“行头”是,茶海之上放置一紫砂小茶壶,一紫砂功道杯上覆有金属茶漏,两个蓝地而有白色竹、石、兽图形的闻香杯和品茗杯;仿古茗炉是以酒精为燃料,很干净,小姐用打火机点燃后,将煎水壶坐上。古称为玉书碾的煎水…  相似文献   

6.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3,(2):83-113
雅 室品茗需要在一定的场所进行。这场所可以大到山林野外 ,也可以小到陋屋斗室 ,甚至是小到一张茶桌或是一个茶盘。环境如何对人们品茗的心境有很大的影响 ,因而自古以来茶人们对环境十分讲究。大体说来 ,品茗环境可分为野外、室内和人文三类。一 .野外环境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受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很深 ,追求与大自然的统一。他们常把山水景物当做感情的载体 ,借自然风光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与自然情景交融 ,因而产生对自然美的爱慕和追求。所以 ,古代茶人们都喜欢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品茶。陆羽在《茶经·九之略》中提到 :“其煮器…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称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茶寮”,也可叫“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这种“茶寮”,唐代已有。唐宣宗年间,洛阳有一和尚活到130岁,平时特别爱饮茶.宣宗问何药能如此长寿?僧答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旧唐书·宣宗本纪》)。宣宗将他留下,住在京城的保寿寺。他日常煎茶、饮茶的小房子,就称之为“茶…  相似文献   

8.
逸人 《农业考古》2001,(4):130-131
西子湖畔近年消然崛起一种新兴行业———茶艺馆。而让人倍感欣慰的是 ,多达四、五十家竞争剧烈的这种文化休闲场所 ,没有一家搞“三陪”。近日在广州举办的第六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 ,专家学者们把各地茶艺馆依据现状划分为三个类别 :清茶馆、荤茶馆和花茶馆。顾名思义 ,花茶馆就是充斥“三陪”的 ,也有变相聚赌的 ,惟清茶馆最能体现中华茶文化的境界 ,成为人们消闲遣兴、交友联谊、洽谈商务、品茗论道的好去处 ,对弘扬茶文化、开拓茶旅游、发展茶经济、繁荣茶科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与会者了解到惠州的茶艺馆全是清一色的清茶馆 ,无不为之…  相似文献   

9.
茶与书画、诗词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艺术地雕刻着人生时光.作者因将茶、品茶而感悟,娓娓道采,体现了当下文化人对于茶的深刻理解与价值认同.作为东方闲情形态的茶,有融通雅俗之能、尊贵高低之分,具备了生命美学的特殊意义.它不单为品茗者带来了涤荡尘绪、驰骋情思的宁静意象,更因以茶会友,形成相对氛围,共图步入超凡脱俗.作者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四个步骤进入茶的不同境界,实现诗意般的栖居,在茶氤氲中体悟“澄怀味象”,得到人生的相对自在状态.  相似文献   

10.
茶诗趣话     
历代诗人多爱品茶,因而津津乐道,留下不少诗赋,其中可考茶品与制作以至茶之习俗。茶入诗人笔下,又丰富了文学领域。晋代杜育《荈赋》中认为茶是“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因而“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荈草即茶,陆羽《茶经·一之源》云:“一曰茶;二曰槚;三日蔎;四曰茗;五曰荈。”此赋写到茶在岗谷间生长之盛,并谈到煮茶之妙状:“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茶沫如雪,茶芽如花,极其美化之能事。茶以嫩芽最为珍贵上品,一芽带一叶或二叶者,雅称旗枪,因芽尖细如枪,叶展开如旗。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诗云:“酒帜风外欹,茶枪露中撷,”言采茶尖也。又黄遵宪  相似文献   

11.
茶的另一别号:葭萌陆羽《茶经》称茶“一曰茶、二曰木贾、三曰、四曰茗,五曰。”但茶在古代还有另一别号:葭萌。偶翻西汉扬雄的《方言》,有语曰:“蜀人谓茶曰葭萌。”葭萌,是古四川人对茶的称谓,在汉中、剑阁、广元一带至今还保留此称呼。葭萌,本秦灭蜀后所设的县邑。而这县邑名之由来,可能因当地产葭萌(茶),故有此名,到杨雄时才把当地称茶为“葭萌”记入他的《方言》一书。葭萌县,直到元初始并入照化县,故址在今广元县南。但“葭萌”一名的由来,有另一说法,是因蜀王的弟弟叫葭萌。据《华阳国志》记载,先秦时,末代蜀王…  相似文献   

12.
紫砂壶与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茶具作为饮茶品茗的器具,也同样历史久远.茶与茶具相伴相生,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借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这段话说明品茗必须做到水好,火足,具美.品茗者除讲究精茶,真水,活火,还讲究妙器,称"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  相似文献   

13.
闲话茶壶     
常言道:“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这实在是茶人茗客对茶、水、壶三者互为依存、相映成辉关系的独到精辟之见。中国的品茶艺术,从唐代开始就注重韵味、追求高雅情趣和深远意境。香茶配佳壶,佳壶倍添品茶意趣,香茗频增壶艺价值,恰似红花映衬绿叶,相得益彰。因而,自明代以降,会“玩”茶品茗的,必定会“玩”壶把盏,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珠联璧合吧! 一茶壶,源于何年何代,出于何人之手,现已不可深究。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并没有茶壶的记载,《六之饮》中也只有“贮于瓶伍之中”。据考,壶是古代一种无柄、大口、无盖、短身、圆肚的盛水器或酒器。《周礼》在《夏官》、《秋官》两章中就分别注释为:“壶,盛水器也”“壶,酒器也”。《周礼》还提到一种祭祀用的玄  相似文献   

14.
品茗话茶谜     
品茗话茶谜福建东山县常发“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这是民间流传的—道生动有趣的茶谜。闲暇工隙,品茗猜谜,别有一番情趣。茶谜曲折有致,变幻多端,耐人寻味,给人们休闲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趣味。茶谜大致有三类,即文义谜、谜语、故事谜。文义谜谜...  相似文献   

15.
品茗赏联味亦奇江西省遂川县刘志桂江西省遂川县自古出好茶,北宋文豪苏东坡曾在遂川“茶烹石鼎”,一杯玉露给这位旅途过客极大的快慰。遂川人好喝茶,日常生活中以茶遣兴,以茶会友,有极讲究的茶礼。遂川县的每个圩场都有许多茶店,有的平淡朴实;有的是带骑楼的旧茶铺...  相似文献   

16.
从古到今,茶与楹联,各有所道。在茶的王国中,能有多少个佳茗品种,就流传有多少个妙笔茶联,它源远流长,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缩影。现在每当陕西茶人和文人墨客一边品茶、一边吟诗撰联时,都会喷喷称奇解放前夕,在西安莲湖公园曾贴出过这么一幅颇有意味的茶联“奇乎不奇,不奇又奇;园耶是园,是国非园”。横额是“望梅止渴”。从字面看这幅十分巧妙别致的对联中,没有一个茶字,也没有表达出茶店经营的商业性。但它却把“奇”、“园”二字四次嵌入,提得突出,喊得响亮。更为奇特的是有问有答,答得巧妙,含意深邃。游人到此,品茶咏联…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骄傲之一。也有人说,茶是造物主特别为中华民族安排的瑰宝。中华民族最早发现了茶叶,具有最早的茶文化。茶早已发展成为“累日不食犹得,不可一日无茶”的“国饮”,其历史十分悠久,正如茶圣陆羽所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渐渐地,饮茶从药用、解渴走向高层次的品茗,成为一种精神文化享受。中国名茶与名泉珠联璧合,古往今来不知产生了多少部茶经。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出现了第一首专门写茶的诗赋;中唐时期,被称为“茶神”的陆羽撰写了《茶经》。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品茶、…  相似文献   

18.
茶诗一束     
茶诗一束品茶品诗其乐无穷甲戌菊月,江苏省盐城市《瓢城诗词》与《学苑诗词》编辑部的同仁,小聚于街心公园茶社,边品茶,边品诗,即席唱和,其乐无穷。现选寻数首于后:嗜茶犹爱咏茶诗徐治嗜茶犹爱咏茶诗,倡导茶风颂盛时。握管沉吟茶作伴,品茶琢句醉东篱。一盏清茶漫...  相似文献   

19.
解放前,我家乡有个教私塾的老先生,他除了教书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种茶、制茶和品茶。他用一芽二叶做的手工绿茶堪称一绝,引来不少爱茶人到他家品茶聚会。他住所左边是茶园,右边有山泉,周围竹木环绕一片郁郁葱葱;大门上有一横匾,上书“绿园茶屋”。老先生不仅能文,而且还会武功,据说他祖上曾有人考中过武举人,他本人常把重逾百斤的石担、石锁之类的举着玩耍。由于老先生能文能武为人正直,加之他和他的茶朋友王大爷都有用喝茶的方法化解人们之间矛盾的特殊本领,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有了纠纷不是找王大爷就是找茶先生评理、断…  相似文献   

20.
茶联集锦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堪称人类文化的瑰宝。其特点是字数相同,对仗均衡,节奏相称,平仄协调。茶联是对联宝库中的一枝鲜花。它运用对联的文学特征,以茶事为题材,按照对联特点拟写而成;、可被广泛应用于茶叶店、茶馆、茶庄、茶楼、茶座、茶艺、茶居、茶亭、茶场、茶人之家等,内容广泛,意味深长,雅俗共赏,既可宣传茶叶功效,又能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现将所集茶联选登部分,以飨读者。陆羽著经蔡襄赞美龙团凤饼雀舌蝉膏新香嫩色淡绿徽黄片片情真滴滴香浓泡龙井茶汲虎跑泉一天无空座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