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鸡腿菇栽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铺料畦式栽培,存在问题:菌种不容易完全吃透料,感染率高,头潮菇死菇率高,产量低;摆袋(规格为12 cm×28 cm的聚丙烯袋)栽培,存在问题:栽培袋口径小,装料少,费工费时。针对这两种情况,笔者从鸡腿菇栽培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入手,做了大量的对比研究,提出利用大口径短袋(经过筛选以25 cm×35 cm规格的料袋效果最好,发好的菌棒高度正好与畦床深度一致)栽培鸡腿菇,取得了成功。既控制了栽培料的感染率,又提高了栽培料的利用率,使鸡腿菇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鸡腿菇栽培新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鸡腿菇畦式铺料栽培、大口径短袋栽培、常规袋栽培3种不同模式栽培研究情况,结果表明,大口径短袋(25cm×35cm)栽培效果较好,其发菌期最短,感染率最低,出菇期最短,死菇率最低,产量最高,适宜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鸡腿菇栽培有袋栽和畦栽两种方式,袋栽易成簇出菇,菇个不匀,采大碰小,严重影响商品价值.随着食用菌贸易国际化、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商家对鸡腿菇的感官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畦栽省工、省力,出菇整齐均匀,正品率高,目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日引1号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L.Riyin No.1)适宜的栽培袋规格和装料量。[方法]对日引1号杏鲍菇3个规格的栽培袋口径(对折径:A1,17.0 cm;A2,17.5 cm;A3,18.0 cm)及33个不同的湿料装料量(从800 g到1 300 g,每隔50 g 1个处理)进行袋栽试验。[结果]日引1号杏鲍菇栽培袋口径为17.5 cm,装袋量为1 250 g时,产量和效益最佳,平均每袋总产量433.5 g,生物学效率99.09%,平均每袋商品菇产量350 g,商品菇转化率77.78%,利润达到了最大值1.21元/袋,利润率达到64.21%。[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日引1号杏鲍菇配套、实用、简便的集成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关中地区猕猴桃园栽培鸡腿菇的菌种选择、配料、制袋、灭菌、发菌、出菇等技术环节。采用袋栽、菌糠料配料、两重灭菌法、畦床栽培,大大降低了污染率,有效提高了生物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应以棉籽壳为主料熟料栽培;栽培料装量应以每袋干料350 g为宜;菌袋周边打孔的接种方式能显著提高其产量和出菇品质;最佳栽培模式为半脱袋竖向畦栽,覆土至菌棒3/4处。  相似文献   

7.
代料栽培香菇近年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 ,已成了菇农致富的一条好途径。目前 ,代料栽培香菇大多为畦床式栽培。这种栽培方法存在着占地面积大 (80 0 0袋需要 6 6 7m2 土地 )、搭棚用材多、费工等缺点 ;而且畦床上用拱型塑料薄膜覆盖菌筒 ,通风换气、采菇喷水等掀膜、覆膜操作工序  相似文献   

8.
鸡腿菇的栽培方式中,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生料栽培,在这三种方式中,最经济有效的属发酵料栽培法,它既有生料栽培工艺简单,又有投资少、便于推广的优点。1发酵料栽培鸡腿菇的优势与前景发酵料栽培鸡腿菇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原料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麦壳等农业下脚料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发酵料栽培产量高,抗病能力强,栽培易成功,不覆土不出菇,生产和销售弹性高,生产周期短,投资回报快,市场畅销,价格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蟹味菇菌糠及棉籽壳配制成5种不同的栽培配方,观察鸡腿菇在不同栽培配方中的出菇情况,并对比了不同栽培配方出菇前后栽培料中木质纤维素和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变化。结果表明:鸡腿菇出菇前的半纤维素含量最高,木聚糖酶活性最强,出菇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增加,纤维素含量下降最明显。在5种配方的栽培料中,添加60%蟹味菇菌糠的鸡腿菇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前后酶活性、产量均高于其他配方,比对照生长速度提高了9.3%,酶活性平均增加5.56%,产量增加6.36%。  相似文献   

10.
鸡腿菇袋料直接覆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鸡腿菇的栽培季节、栽培基质、常用配方,从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脱袋覆土、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鸡腿菇袋料直接覆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代料栽培香菇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已成为菇农致富的一条好途径。目前,代料栽培香菇技术普遍采用露地畦床式栽培。但这种栽培方法存在着占地面积大(8000袋需要667m2土地),搭棚用材量多,费工等缺点。且由于畦床上用拱形塑料薄膜覆盖菌筒,故在进行通风换气、采菇喷水等操作时需揭膜覆膜,相当繁琐。为此,笔者对代料栽培香菇技术进行了改进,采用拱形塑料大棚立体卧式栽培香菇。经多次试验和实践表明,该栽培方式具有应占地面积少(10000袋只需200m2土地),省料省工、降低成本、管理上控温控湿调节方便等优点。同时简化了通风换气、采菇喷水需…  相似文献   

12.
代料栽培香菇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已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成了菇农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目前,代料栽培香菇的技术普遍停留在露地畦床式栽培.这种栽培方法存在着占地面积大(8000袋需要1亩土地),搭棚用材量多,花工大等缺点.而且畦床上用拱型塑料薄膜覆盖菌筒,在通风换气,采菇喷水等掀膜覆膜操作工序相当繁琐.  相似文献   

13.
介绍鸡腿菇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总结鸡腿菇夏季土洞栽培技术,包括栽培料配制、栽培料预处理、接种培养、出菇场地处理、覆土出菇管理等方面内容,以合理的培养料配方在洞内栽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高,商品性好,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覆土出菇方式对鸡腿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河  董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04-2305
鸡腿菇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覆土是鸡腿菇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了不同覆土方式对鸡腿菇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土方式对鸡腿菇的出菇时间和产量都有较大影响,在不同处理间生物学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种过金针菇、白灵菇的菌料 经过发酵灭菌后可用来栽培鸡腿菇、长根菇。栽培鸡腿菇的要点如下: 1、配方:废菌料65%、麸皮或米糠10%、新料20%、石灰4%、尿素1%、水适量。 2、栽培料处理:先将栽培过金针菇、平菇、木耳等的废料脱袋捣  相似文献   

16.
正1品种选择选用发菌快、不易开伞、转潮快、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菌种质量符合NY/T 5333-2006中3.1的要求。2培养料袋制作2.1培养料袋规格和要求通常采用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采用一端出菇方式时,可选用单层厚0.06cm,宽13cm~15cm,长33cm的料袋。采用两端出菇方式时,可选用单层厚0.06cm,宽15cm~17cm,长55cm的塑料袋。  相似文献   

17.
设施箱式栽培与蚯蚓粪覆土对竹荪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棘托竹荪引进品种,探究箱式设施栽培模式以及用蚯蚓粪作为覆土材料对棘托竹荪的栽培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雅安当地的竹资源作为栽培原料,进行箱式设施化栽培棘托竹荪。【结果】30 cm×30 cm×100 cm规格栽培箱搭配蚯蚓粪覆土的栽培模式,对竹荪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有所提高,分别达到了184.46 kg/667 m2和23.70%;对栽培性状(单菇重,单菇长)也有所改善,同时缩短了营养生长期,延长了采摘周期;而对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其次,栽培箱对竹荪的营养物质有一定的影响,覆土材料对营养物质影响不显著。【结论】综合比较,以30 cm×30 cm×100 cm规格栽培箱的设施栽培搭配蚯蚓粪作为覆土材料的栽培模式产出的竹荪产量和栽培性状最好,综合指标较优。结果显示,合理的箱式栽培方式配合蚯蚓粪覆土栽培竹荪,可形成一种良好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敏强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96-96,93
本文对鸡腿菇栽培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大口径短袋法栽培鸡腿效果好,既控制了栽培料的感染又提高了利用率,产量也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鸡腿菇是一种集味道鲜美、营养保健于一身的珍稀食用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栽培过程中必须脱袋覆土,不但劳动强度大,占用场地大,而且存在出菇后期易爆发病虫害,出完菇清理场地困难等问题,一直困扰广大栽培者,笔者对鸡腿菇袋内覆土和立体栽培进行了初步探索,证明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李振印 《北京农业》2007,(16):24-25
<正>鸡腿菇是一种集味道鲜美、营养保健于一身的珍稀食用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栽培过程中必须脱袋覆土,不但劳动强度大,占用场地大,而且存在出菇后期易爆发病虫害,出完菇清理场地困难等问题,一直困扰广大栽培者,笔者对鸡腿菇袋内覆土和立体栽培进行了初步探索,证明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