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3M 氯化钾浸出的副结核分技杆菌细胞壁抗原(KCl-Ag)免疫的 BALB/C 小鼠脾细胞和 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出3株抗副结核分枝杆菌单克隆抗体—McAb-JM_1、JM_2、JM_3。用 ELISA 方法对3株单克隆抗体与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6种分枝杆菌不同抗原的反应性进行了研究.McAb-JM_1与副结核分枝杆菌不同菌株间的 KCl-Ag 和部分胞浆抗原(PPD)发生交叉反应;在其他分枝杆菌抗原中,仅与牛草分枝杆菌的 PPA 和禽型结核分枝杆菌 KCl-Ag 发生交叉反应.McAb-JM_2在副结核分枝杆菌中.与强毒株抗原发生较强反应.而与弱毒株抗原反应性较弱。McAb-JM_3在分枝杆菌中.除 Teps 株和偶发分枝杆菌抗原外.均发生交叉反应。本文讨论了这些单克隆抗体在副结核病血清学诊断及抗原分析中的意义和用途。  相似文献   

2.
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3株抗伊氏锥虫表膜抗原的McAb杂交癌细胞株1C_2、2A_3、5B_7,对其鉴定的结果;①杂交瘤细胞所诱生的腹水效价,1C_2为2×10~(-4)、2A_3 4×10~(-4)、5B_7 64×10~(-4);培养上清效价,1C_2为1/512、2A_3 1/512、5B_7 1/1024。②3株细胞所产生的McAb均为IgM。③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1C_2 82条、2A_3 96条、5B_7 106条。④用McAb作抗原定位,均结合于伊氏锥虫虫体表面。⑤McAb与伊氏锥虫表膜以外的其它抗原成分反应较弱,与锥虫属以外的病原体不发生反应,与泰氏锥虫、路氏锥虫有部分交叉反应。⑥3株McAb对虫体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10株牛源非结核分枝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应用PCR方法从10株牛源非结核分枝杆菌中扩增16S rDNA基因5'端片段并测序。用DNA分析软件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分枝杆菌序列相比较,计算种间相似性,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分类与鉴定。结果显示,10株牛源非结核分枝杆菌中浅黄分枝杆菌1株;偶发分枝杆菌1株;母牛分枝杆菌2株;新金色分枝杆菌4株;另有2株N8和N9分别与新金色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有较好的亲缘关系。检测结果提示,非结核分枝杆菌在牛群中存在应引起重视,而且它们对人畜的致病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确保人类及畜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从吉林省不同区域的7个城市采集的503份牛颌下淋巴结样品和497份牛肠系膜淋巴结样品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情况的调查,样品均采自结核(副结核)变态反应阴性牛只,调查中得到阳性样品25份,阳性率2.5%,其中颌下淋巴结阳性率1.59%,肠系膜淋巴结阳性率3.42%,成功分离扩增培养出1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并进行了分类鉴别,得到母牛分枝杆菌1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2株,苏加分枝杆菌2株,偶发分枝杆菌1株,蟾蜍分枝杆菌6株,胞内分枝杆菌2株.调查结果表明:非结核分枝杆菌单独感染的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包括结核分枝杆菌(MTB)、牛分枝杆菌(MB)、非洲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等;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中禽分枝杆菌(MA)是自然界常见的动物致病菌,包含4个亚种,分别为禽分枝杆菌禽亚种(MAA)、禽分枝杆菌人/猪亚种(MAH)、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副结核分枝杆菌(MAP)和禽分枝杆菌森林土壤亚种(MAS)。为建立MTBC、MAP和MAA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MTBC、MAP和MAA的特异性基因devR、F57和IS901分别设计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3种分枝杆菌的多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MTB、MB、MAP、MAA和MAS检测为阳性,对其他畜禽病原菌,包括MAH、13种NTM和7种非分枝杆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MB、MAP和MAA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均为1.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5%,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方法检测体外模拟污染(MB、MAP和MAA菌液浓度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6.
引言 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小的革兰氏阳性耐酸分枝杆菌。它与鸟型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的主要区别是有一个标示IS_(900)的附着成分,由于这个原因,有关专家认为副结核分枝杆菌是鸟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建议把副结核分枝杆菌改名为鸟型结核分枝杆菌亚种。副结核分枝杆菌和鸟型结核分枝杆菌在表现型上的区别有一些重要的特性:副结核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分类与鉴定,试验采用PCR方法从1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中扩增16S rDNA基因5'端片段,并对所得DNA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同时用DNAMan软件对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分枝杆菌序列进行比较,计算种间相似性,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中有浅黄分枝杆菌2株、偶发分枝杆菌3株、母牛分枝杆菌2株、新金色分枝杆菌4株,另有3株分别与Mycobacterium sp.Myc399、新金色分枝杆菌与偶发分枝杆菌有较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交叉免疫电泳(ClE)及交叉线形免疫电泳(CLlE)对不同的付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变种的抗原作了比较,同时还研究了其中一个菌株与禽结核杆菌及BCG之间的交叉反应。供试验的牛型付结核杆菌4个实验室菌株的每一株都具有44种抗原。与山羊变种(M、Ptb、CN)呈现交叉反应的有39种抗原,与绵羊变种(M、Ptb、oI)呈现交叉反应的有31种抗原,与禽结核分枝杆菌(M、avium)呈现交叉反应的有27种抗原,与卡介苗(BCG)呈现交叉反应的有24种抗原。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高特异性的抗隐孢子虫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以原核表达的隐孢子虫鼠基因型(Cryptosporidium mouse genotype)子孢子表面抗原CP15/60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抗体效价测定,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以常规染色体分析法进行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分析,用McAb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McAb亚型、间接ELISA法测定相对亲和力及交叉反应性、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重组CP15/60(recombinant CP15/60,rCP15/60)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B4F7和D8H5,其腹水抗体效价均达到1∶107;染色体数目B4F7株为97条±4条、D8H5株为90条±7条,且观察到标志染色体;McAb亚型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相对亲和力常数B4F7株为0.009μg/mL、D8H5株为0.016μg/mL;2种McAb均与rCP15/60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与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可溶性蛋白、弓形虫裂殖子蛋白以及日本血吸虫虫体蛋白均无交叉反应,证实本试验获得了2株高特异性的抗隐孢子虫McAb。  相似文献   

10.
结核变态反应阳性牛的非典型性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试验从69头结核变态反应阳性牛中采取病料202份进行分枝杆菌,特别是非典型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共获26株分枝杆菌,除5株分枝杆菌外,其它全是非典型分枝杆菌。在这些非典型分杆杆菌中,5株偶发分枝杆菌,6株瘰疠分枝杆菌,5株鸟-胞内分枝杆菌,2株副结核分枝杆菌和1株RunyonⅡ群。从病料看,有病变的分离率为41.2%,无病变的为7.1%。在三种淋巴结病料中,以肠系膜淋巴结的分离率为最高,颌下淋巴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检测牛血清中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试验过程中探索出一种可以避免在 ELISA 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原生质抗原的抗体时,经常遇到的假阳性反应的方法。被检血清来源于副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或星形诺卡氏菌感染的牛,经细菌学检查为阴性而副结核补体结合反应阳性及用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羊。预先使用草分枝杆菌吸收后的试验血清,基本上可以消除掉假阳性反应。凡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血清,不会影响副结核病牛的 ELISA 抗体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预先用草分枝杆菌吸收的血清,可以消除在 ELISA 诊断牛副结核病  相似文献   

12.
<正>1病原及危害1.1病原牛副结核病的致病病原是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宽在0.3~0.5μm之间,长在0.5~1.5μm之间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属于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副结核分枝杆菌无鞭毛、无荚膜、无芽孢、需氧。根据菌株特性及致病力可将副结核分枝杆菌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造成牛副结核病的为Ⅱ型菌株。  相似文献   

13.
副结核分枝杆菌 C_2株胞浆蛋白经 Sepharose 4B和 Molselct CM-50柱分离提取出5种成份.进一步以ELISA 和 BA-ELISA 方法分析各成份的抗原性,并与三种分枝杆菌高免血清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认为 S ⅡCM①的抗原性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20株野生型和2株实验室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生化活性。测定的项目有:在30℃、37℃和42℃时生长;产脲酶、尼克酸、异烟酰胺酶、芳香基硫酸酯酶和过氧化氢酶;水解Tween 80;还原硝酸盐和亚碲酸盐;以及在5%NaCl中生长。还测定了对二噻吩羧酸酰肼(10μg/ml)、氯化新四唑(1∶40,000)、链霉素(2μg/ml)、利福平(0.25μg/ml)和异烟肼(10μg/ml)等抗菌剂的敏感性。一般说来,副结核分枝杆菌在生化上不活跃,只有少数菌株产异烟酰胺酶和加热后保持过氧化氢酶活性。所有菌株在37℃生长最佳,30℃少量生长,42℃不生长。野生型菌株在有氯化新四唑、链霉素和利福平时不生长,在有二噻吩羧酸酰肼和异烟肼时生长。虽然生化测定可以用作鉴定副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生长速度和分枝菌素依赖仍是阳性判定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按katendel氏法用伊氏锥虫JG株制备全虫抗原,以其免疫BALB/C小鼠。以50%PEG(MW4000,pH8.0)作融合剂。使免疫鼠脾细胞与S P2/0 Ag14(简称S 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系统筛选和克隆化,建立了9个分泌抗伊氏锥虫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他们分泌的McAb,4株为IgG1、1株为IgG3、另4株为IgM。9株McAb在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中均不形成沉淀线。用ELISA检测,这些细胞系培养上清和腹水与同源伊氏锥虫虫株抗原的滴度分别为1:64-1:1024和1:6.4×103-1:6.4×105;与泰氏锥虫和弓形虫抗原则全为阴性。用2个异源伊氏傩虫虫株抗原检测时,8株无任何交叉反应,8株与2个异源株均有交叉反应,另3株则只与1个异源株有交叉反应。用增值反应检查了5株IgG类McAb识别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除2株共同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外,另8株各自识别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6.
以马立克氏病毒814株(MDV-814)作为免疫用抗原,建立了2个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4A6、3D7。鉴定结果表明;两株细胞所分泌的McAb均为IgM类免疫球蛋白,具有MDVⅠ型病毒特异性,无中和反应特性和沉淀反应特性。利用两种McAb对国内标准强毒MDV-京1株进行鉴定,肯定其为MDV-Ⅰ型毒株。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8株抗猪囊虫循环抗原(CA)的杂交病细胞系。其中6F12和2E7为抗囊虫特异McAb;McAb 1C6、1C7、1B5、4D9、2B9和8D8与囊虫、(?)球蚴、细颈囊尾蚴抗原均可发生反应。这些McAb的腹水ELISA效价为105~107,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02,并均可与病猪血清中的囊虫CA反应形成沉淀线。用1B5、6F12和8D8分别致敏血球,以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98份囊虫病猪血清,检出率分别为70.41%(69/98)、6.12%(6/98)和7.14%(7/98)。本研究制备的McAb可用于猪囊虫循环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18.
应用SDS-PAGE结合凝腔扫描技术分析了分枝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的菌体蛋白组分。结果,副结核菌、牛型结核菌、草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和禽型结核菌的组分数分别为43、35、35、29、22、29和25;分子量范围主要为13.7~72.7kd P18株、Teps株、316F株、Ⅱ株、2E株、P10株和吉林地方株P3副结核菌的组分数分别为42、34、38、32、21、36和37;分子量范围主要为13.7~78kd。根据不同种、不同株分枝杆菌菌体蛋白的特征性电泳图谱和凝胶扫描图,可进行分枝杆菌的分类和鉴定。本试验证明了吉林地方株P_3与国际标准株316F具有很大程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5株稳定分泌抗空肠弯曲菌共同抗原(CA)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4A7,9D6、9C2、11A1、11D4)。在5株杂交瘤分泌的McAb中,有4株(4A7、9D6、11A1、11D4)针对CA中的耐热抗原成分,对其中4A7、9D6两株分泌的McAb进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其与CA中大约为7.7×104u的蛋白移行带出现特异反应;一株(9C2)针对CA中的不耐热抗原成分。对杂交瘤细胞的核型分析表明,其染色体数在93-108之间。体外传代4个月,仍保持稳定分泌抗体的特性。这种McAb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除与幽门弯曲菌出现弱阳性反应外,与参试的其它31种非弯曲菌属的细菌均为阴性反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516株空肠弯曲菌的鉴定表明,制备的McAb与现有空肠弯曲菌均出现阳性反应,与常规鉴定法的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间接血凝和补体结合反应(下称补反)检查了付结核分枝杆菌酒精和酚的抽提物的血清学活性并对付结核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动物的抗体反应作了检查。材料和方法菌株:付结核杆菌P10株及Zikoku株包皮垢分枝杆菌(307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