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强度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构建景观敏感度和景观阀值评价体系,对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各景区的景观敏感度和景观阀值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得到的各个景区的敏感度和阀值级别,分别制定了各个景区相应的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学在高速公路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速公路景观环境规划是我国公路建设中的新课题,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高速公路景观规划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阐述了景观生态学概念及高速公路景观特点,提出了从景观美学价值、景观阙值、景观敏感度和景观特殊价值4个方面对高速公路景观环境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具体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林业》2021,(1):54-59
文章以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根据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选取21个景点进行景观视觉评价:以地理空间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基于ArcGIS软件,选取相对距离敏感度、相对坡度敏感度、视频敏感度、醒目度敏感度4个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再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对4个因子进行加权分析,筛选出景观视觉敏感度最高和最低的景点。该研究旨在为定量化描述与评价景观视觉资源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也为景区综合发展规划及景点的开发保护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两翼景观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以往高速公路绿化工作中出现的弊端,提出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评价的必要性;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划分为5类:①自然景观,②半自然景观,③农业景观,④郊区景观,⑤人工建筑景观;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框架,从美学质量、景观阈值、景观敏感度、特殊价值4个方面讨论了高速公路两翼的景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量化福州森林公园景观美质,文章结合视觉管理评价法(VMS)和景观美景度评价法(SBE)进行视觉景观评价。结果表明:1)VMS法对地形、色彩等因子评估,得出登山步道区景观美质最高,水景区景观美质较低;对观赏者、景观因子评价,得出人工设施区、专类园区景观敏感度较高,森林保育区景观敏感度最低;对坡度、植被、土地评估,得到人工设施区、溪谷区视觉接受度最高,保育区视觉接受度最低。2)SBE法评估得出溪谷区景观美质最高,保育区美质较低。3)VMS法与SBE法对景观美质评估及专家对景观敏感度的评价,加权得出登山道、专类园区视觉品质最高,而保育区视觉品质最低。建议重点发展人文区,大力开发人工设施区;对水景区进行修饰,对步道区及专类园区进行部分保留,其余均保留。  相似文献   

6.
公路沿线森林景观评价及更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浙江省庆元县54省道黄田镇区段杉木林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尝试建立公路沿线森林景观敏感度评价标准体系,为森林景观更新方案的设计建立相对客观的判别依据,并基于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不同的方案效果以供对比和检验,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公路沿线森林景观更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昆明市海口林场遥感影像图、森林资源分布图、地形图及数字化等高线得到的DEM数据为信息源,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坡度、距离2个因子对海口林场森林景观的景观视觉敏感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敏感度最高的一级敏感区面积为1.5 km2,只占林场总面积的1.9%;敏感度次之的二级、三级敏感区面积为34.5 km2,占总面积的46%,但树种结构相对单一;四级敏感区面积为40 km2,占总面积的52.1%,占比最大。基于评价结果,提出海口林场森林景观开发利用建议:采取不同的造林方式,营造疏密有致、色彩丰富的森林景观,同时加强非煤矿山企业的监管,合理规划观景道路,保护景观敏感度高区域,提高森林景观水平。  相似文献   

8.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研究景观格局指数对风景林色彩格局变化的敏感度,筛选出能够客观定量描述景观色彩格局特征的指数,以期为科学有效地分析彩色风景林视觉质量提供试验支撑与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栌风景林秋景照片为研究数据,利用Python编程进行色彩量化和色彩分类,实现照片色彩批量预处理。通过Fragstats软件计算初选指数值并用SPSS软件完成层次聚类分析。计算各指数对由色彩分类、观景距离引起的景观色彩格局变化的敏感度。对敏感度综合排序靠前的指数进行独立性检验和含义重复性排查,在兼顾指数含义、尽量涵盖各大聚类、减少信息冗余的原则下完成指数筛选。【结果】结合指数含义和类型,从24个初选指数中筛选出对色彩分类和观景距离敏感度较高、线性不相关、含义无重叠的7个指数,即斑块数量、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丰富度、平均最邻近距离、平均周长面积比和修正Simpson’s多样性指数,用于定量表征风景林色彩格局特征。【结论】人工干预下的自动化色彩分类程序,简化了从色彩分类到指数计算的操作步骤,缩短了数据预处理用时,提高了照片处理效率,增强了结果稳定性。基于敏感度排序的色彩格局指数筛选方法,结合独立性检验和含义重复性排查,减小了主观选定指数可能引起的误差,该方法选取的指数能够有效区分因色彩分类和观景距离不同导致的景观色彩格局的变化,为客观定量分析风景林景观视觉质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以野三坡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土地利用、水体缓冲区和植被类型6个因子作为评价要素,采用德尔菲法、AHP法和加权叠加法,通过ArcGIS平台对旅游景观敏感度进行了评价及分级,并从生态旅游的视角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结果表明:在影响风景区景观敏感度评价的因子中,因子的权重排序为:高程坡度土地利用水体缓冲区坡向植被类型。风景区的整体景观敏感度适中,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风景区的北部和东北部,总面积占比4.2%,为旅游核心保护区;中敏感区分布广泛,总面积占比88.75%,为旅游限制开发区;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风景区的中部,南北向呈条带状,总面积占比7.04%,为旅游主体开发区。研究结果可为野三坡风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提供数据参考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山云谷景区生态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山云谷景区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以及“35”技术等相关知识,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作用以及具体的方法。主要对风景名胜区的景区生态敏感度进行了分析,从各方面进行敏感度分级,并从水系和地质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景区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风景林春季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厦门风景林春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收集65张近景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美景度,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依据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关系建立观花类与非观花类评价模型,实现厦门市风景林景观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春景观花模型的主要因子顺序是绿色比>非景观影响因子>灰度比>色彩布局>林冠层变化,各因子的偏相关系数均在0.88以上,复相关系数达0.97;影响春景非观花模型的主要因子顺序是绿色比>林冠面特征>非景观影响因子>生活型特征,偏相关系数均在0.87以上,复相关系数达0.99。  相似文献   

12.
以盐城市盐龙体育公园景观规划为例,分析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水域敏感因子,计算生态敏感性评价总值。对生态敏感程度进行分级,确定各敏感因子的敏感程度,对GIS高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方根法计算生态敏感因素的权重。在GIS技术支持下,设计规划原则,通过ArcGIS软件实现向量文档的数字化,根据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将生态功能区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缓冲区、生态管制区和开发建设区,基于此,设计出城乡公园地块规划效果图。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次模糊分析模型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化  卓丽环 《森林工程》2010,26(3):14-17
通过对现有居住区景观评价指标的筛选,选择若干对园林景观质量影响较大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其中对于定性指标的判断具有模糊性。采用层次模糊分析模型建立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上海市大华清水湾的植物景观进行评定。证明该体系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模糊推理技术在公路景观评价领域的应用,提出采用可信度的双向推理方法用于公路景观评价及恢复系统中,该系统实现领域专家的评价决策,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景观的恢复建议,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该系统在实现过程中建立公路两侧自然本底数据、空间矢量数据、评价指标因子等为主体的数据库;同时还建立由专家知识及经验构成的知识库;相关的评价模型建立模型库和决策库;实现多库统一的决策支持专家系统,实现对公路自身和周围景观的多样性评价;同时对不和谐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恢复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贵阳市小车河沿河河谷慢行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选取能够较好地反映慢行空间景观特征与景观效果的20处景观样点作为评价对象,运用基于心理物理模式的美景度评价法计算景观样点的美景度值,再通过景观要素分解量化得到景观要素评值,运用回归分析建立慢行空间美景度评价模型,进而对慢行空间美景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形态优美、具有强烈亲水特性的慢行空间评分较高,与周围环境融合度欠佳的慢行空间评分较低;影响慢行空间美景度最显著的3项景观要素为整体和谐度、水景比例、园路形式感,其中以园路形式感对慢行空间美景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层次分析法为研究手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科学分析确定了森林景观资源的评价因子体系及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建立了一个森林资源在森林旅游产业开发方面较完整的层次结构体系和数量化评价模型。分析认为,影响林景资源评价的项目层有3个。因子层有12个。林景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描述青岛市大河东森林公园的森林植物景观类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公园内森林景观质量达到Ⅱ级水平,具有较好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并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