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建立评价流产布鲁氏菌疫苗株免疫保护力的小鼠模型,选取6周龄雌性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n=40):A19免疫攻毒组、非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A19免疫组腹腔接种BALB/c鼠A19 5.0×104 CFU,非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均接种PBS液0.2 mL。免疫后45 d,A19免疫攻毒组和非免疫攻毒组BALB/c鼠以3.0×104 CFU剂量的2308强毒株攻击,攻毒后15和45 d分别剖杀小鼠,取小鼠脾脏称重、细菌分离、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攻毒后15 d,A19免疫攻毒组与未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之间克脾指数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45 d,A19免疫攻毒组与PBS对照组的克脾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免疫攻毒组克脾指数差异显著(P<0.05);免疫攻毒组的小鼠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轻于未免疫攻毒组。结果表明,用BALB/c鼠为试验动物,以A19为疫苗参考株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可以应用于牛型布鲁氏菌疫苗免疫保护力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奶牛免疫布鲁氏菌A19疫苗(以下简称A19疫苗)后的抗体变化规律及向外排菌的风险,使用A19疫苗免疫30头3月龄奶牛,在首免和加强免疫后3个月内,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抗体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血液以及口鼻、阴道拭子的布鲁氏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首免后6 d,奶牛抗体开始出现阳转,60 d后绝大部分奶牛抗体转阴,而加强免疫后3 d,又出现抗体阳转;仅在首免后2 d内的阴道拭子和首免后6 d内的血液中检测到布鲁氏菌核酸,而在口鼻拭子中以及其他时间点的血液和阴道拭子中均未检测到布鲁氏菌核酸。结果表明,A19疫苗免疫奶牛抗体阳转快,排菌期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旨在获得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候选抗原,本研究原核表达了副猪格拉瑟菌6个具有潜在保护力的蛋白,对小鼠免疫后进行攻毒,以期筛选获得具有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候选抗原,从而为开发具有交叉保护作用的副猪格拉瑟菌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63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9组:HPSNAG-1330、CyaY、HPSNAG-0978、HPSNAG-0140、AfuA以及Fe3+ABC-tbp 6个亚单位疫苗组、G.parasuis-5灭活苗组、攻毒对照组和空白组;亚单位疫苗组每种对应蛋白各免疫50μg·只-1,灭活苗组免疫4×109CFU,一免与二免间隔14 d,二免14 d后攻毒,副猪格拉瑟菌Nakasaki菌株攻毒剂量为1.26×109CFU。在二免14 d后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和IL-2、IL-6、IL-10、IFN-γ和TNF-α的表达,攻毒后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并观察肺、脾的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小鼠均能产生体液免疫反应;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显示:除rAfuA外,其它重组蛋白均能刺激灭活苗组中小鼠淋巴细胞显...  相似文献   

4.
流产布鲁氏菌疫苗候选株RB6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布鲁氏菌病新型标记疫苗,本研究对流产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RB6的培养特性、染色特性、凝集特性、稳定性及小鼠体内毒力和免疫保护力进行了系统鉴定,旨在阐明该菌株具备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亲本菌株和RB6的比较,发现固体培养基上RB6菌株单菌落可被结晶紫染成紫色,RB6菌株液体培养物可与0.1%吖啶黄染料以及抗布鲁氏菌粗糙型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证明该菌株为粗糙型。将RB6菌株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20次和牛体内连续5次继代,检测结果证明其表型未发生变化,说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通过小鼠体内试验发现该菌株毒力显著降低,并对流产布鲁氏菌强毒菌株2308攻毒的免疫保护力与现有疫苗A19接近。本研究结果表明,流产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RB6为粗糙型菌株,毒力较低、安全性高、遗传性状稳定,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有望开发成为动物布鲁氏菌病粗糙型标记疫苗。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评价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CTN-1株)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本研究通过受试犬免疫后的临床观察、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检测血清中和抗体(NA)及攻毒保护性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犬接种该疫苗中试产品后无严重不良反应;5个批次的中试疫苗产品免疫效果稳定;免后第7 d,抗体阳转率97.5%,90%的免疫犬抗体达到有效保护水平;免后第360 d试验组的群体有效保护率开始下降,为90.5%;免后第390 d仍有83%的试验犬达到有效保护水平;采用狂犬病病毒(RV)街毒CNX8511株攻击免后第390 d随机抽样的30条免疫犬,其保护率达100%。结果证明,唐山怡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CTN-1株)的临床免疫效力不低于同类进口疫苗,可以用于我国动物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三种布鲁氏菌病疫苗株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系统比较我国现有布鲁氏菌病疫苗株A19、M5和S2的毒力,分别用上述3种疫苗株以1×105CFU/只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每隔2周采集小鼠脾脏,分离细菌,测定各疫苗株在小鼠脾脏中的存留时间。结果 A19、M5、S2在小鼠体内存活时间依次为14周、大于16周、6周。将以上3种疫苗株分别以1×109CFU/只免疫Hartley豚鼠,15日后测定豚鼠脾脏含菌量,结果 A19、M5、S2免疫后每克脾脏含菌量分别为2.8×104CFU、大于6.7×105CFU、3.8×103CFU。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使用的布鲁氏菌疫苗中,S2毒力最弱,A19其次,M5最强。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铜绿假单胞菌oprL和oprF基因的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pOPRF初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本实验以铜绿假单胞菌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pOPRF免疫BALB/c小鼠后再以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根据两种疫苗的免疫次数分为初免-加强免疫1组和初免-加强免疫2组,同时设置二价组合DNA疫苗单独免疫组、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后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IL-2和IL-4的水平。三免两周后将铜绿假单胞菌以1.35×10~(10)cfu/只的剂量对各组小鼠进行攻毒试验,测定攻毒后各组小鼠的保护率。结果显示DNA疫苗初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诱导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刺激指数(SI)值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含量显著高于DNA疫苗单独免疫组(p0.05)。且初免-加强免疫1组小鼠的SI值及分泌的IFN-γ和IL-2含量显著高于灭活疫苗组(p0.05),但各组小鼠分泌的IL-4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初免-加强免疫1组、初免-加强免疫2组、灭活疫苗组和DNA疫苗单独组的保护率分别为92%、80%、84%和72%。表明二价组合DNA疫苗初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策略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和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并可为小鼠提供较好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布鲁氏菌候选保护性抗原L7/L12的免疫原性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经PCR扩增羊种布鲁氏菌16M株L7/L1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ET-22b-L7/L12,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后转化E.coli 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后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获得了16 ku的重组L7/L12蛋白(r L7/L12),且纯化效果较好。将r L7/L12以100μg/只腹腔注射免疫6周龄SPF BALB/c小鼠,14 d后以50μg/只加强免疫。首免后7 d、14 d、21 d、28 d、35 d、42 d及49 d分别对所有小鼠尾静脉采血,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g G抗体、其亚型(IgG1、Ig G2a)抗体水平及二者比值;并利用ELISA方法检测首免后21 d和35 d两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10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首免后14 d,小鼠血清中Ig G抗体水平迅速升高,于首免后21 d达峰值并持续至首免后49 d (P<0.01),对照组小鼠则一直无抗体产生;首免后14 ...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国内外已有的布鲁氏菌疫苗株S19、M5、S2和RB51的胞内存活力、毒力、免疫保护力以及抗体消长水平,将上述4种疫苗株,分别以100:1的MOI侵染小鼠巨噬细胞,结果发现RB51的胞内存活力最强;以1×10~6 CFU/只免疫昆明小白鼠,测定各疫苗株在小鼠脾脏中的定居力,结果发现M5的定居力最强;待疫苗株在小鼠体内被清除后,以1×10~5 CFU/只腹腔接种2308毒株,进行攻毒试验,检测各疫苗株的保护力,结果发现M5的保护效果最好;免疫后连续10周采集血清,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Ig G滴度、IFN-γ的表达水平及抗体消长水平,结果发现S2、M5组的Ig G水平高于其他组,而各组间的IFN-γ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血清凝集状况,结果发现S2、S19组的抗体持续时间较长;剖检各疫苗株对小鼠脾脏、肝脏、肾脏等组织引起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发现M5引起的病变程度最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布鲁氏菌病温敏凝胶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的效果,本研究采用BABL/c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制备了用于黏膜免疫的布鲁氏菌病温敏凝胶活疫苗(S2株),比较了该疫苗与常规疫苗黏膜免疫(阴道灌注、点眼、口服、直肠灌注)后的体表排菌,研究了黏膜免疫与注射免疫的抗体反应规律差异及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凝胶疫苗能够在34℃~36℃完成由液态到凝胶态的相转变,适合所选小鼠黏膜途径的免疫;凝胶疫苗从免疫后第2 d开始停止排菌,常规疫苗的排菌持续到免疫后第4 d;黏膜免疫小鼠抗体效价比注射免疫低25%~80%,并且在免疫后45 d左右微量试管凝集试验(MSAT)结果显示前者抗体效价即下降至1∶50以下或接近1∶50,下降速度显著快于注射免疫;对阴道灌注、点眼、口服、直肠灌注及注射免疫的小鼠攻毒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的出菌指数为6.47,免疫组的单位保护(对照出菌指数-免疫出菌指数)分别为3.89、3.81、3.32、3.25、4.08,其中阴道灌注、点眼2种黏膜免疫小鼠的单位保护更接近注射免疫的单位保护(4.08)。研究结果提示,凝胶疫苗比常规疫苗在免疫后更可以显著减少体表排菌,抗体持续时间更短、使得对疫病的诊断干扰更低,此外,凝胶疫苗免疫也具有接近注射免疫的单位保护。因此,采用布鲁氏菌病凝胶疫苗进行黏膜免疫更有利于布鲁氏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布鲁氏菌clpP基因与细菌毒力的关系,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牛种布鲁氏菌clpP基因缺失株,用巨噬细胞RAW264.7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评价clpP基因缺失株的毒力,同时测定该缺失株免疫小鼠后产生的免疫保护力。研究发现:牛种布鲁氏菌clpP基因缺失后,在细胞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中的毒力显著降低;clpP基因缺失株感染小鼠后,不引起脾脏肿胀,并且在脾脏内的持续期短于A19疫苗株,说明该基因缺失株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使用clpP基因缺失株免疫小鼠后,该基因缺失株无法抵御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和羊种布鲁氏菌M28株的感染。本研究为揭示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和新型布病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猪水肿病(ED)大肠杆菌SLT-Ⅱe基因突变菌株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用已构建的猪ED大肠杆菌SLT-Ⅱe基因突变菌株口服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血清中的IgG抗体及粪便和肠黏液中的slgA抗体水平,并进行淋巴细胞增殖检测及攻毒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突变菌株具有良好的免疫性,能诱导小鼠体内产生IgG和sIgA抗体,并且能引起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攻毒保护实验结果显示,口服免疫突变菌株能对小鼠提供良好的保护,保护率为75%(15/20).本研究结果证明,该大肠杆菌基因突变菌株在小鼠体内能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可作为猪ED口服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出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评估的合适方法,本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琼脂糖扩散试验(AGP)和中和抗体检测3种方法对6种法氏囊灭活疫苗免疫后28 d的抗体水平进行评估,同时,对采血鸡进行攻毒,攻毒后4 d剖检所有鸡,观察法氏囊病变,评估3种抗体水平与攻毒保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LISA和AGP方法检测免后血清结果相对较高,中和试验方法检测免后抗体值较低;ELISA和AGP方法检测疫苗免后抗体水平与攻毒保护结果基本一致,使用中和试验方法检测免后抗体与攻毒保护相关性较差;建议在实际生产中使用ELISA和AGP方法进行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不同商品化布鲁氏菌疫苗对小尾寒羊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及疫苗免疫效果,本研究选取3月龄~6月龄的羔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布鲁氏菌疫苗S2口服组(70只)、A19皮下注射组(30只)、M5皮下注射组(70只)、M5口服组(70只)和对照组(30只),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段羊血清中IgM和IgG抗体的消长规律,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ELISA方法检测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段羊血清中抗体转阳率和抗体持续期的变化趋势,统计分析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免疫前,所有实验羊均未检测到抗体,不同疫苗免疫后羊产生的IgM抗体水平最高的是A19皮下注射组,最低的是M5口服组,在免疫7 d~14 d内4组实验组羊的IgM抗体水平均达到峰值,其抗体持续时间在45 d~60 d。不同疫苗免疫后羊产生IgG抗体水平最高的是M5皮下注射组,最低的是M5口服组,在免疫7 d~28 d内4组实验组羊的IgG抗体水平均达到峰值,其抗体持续时间在60 d以上。M5皮下注射组、A19皮下注射组、M5口服组和S2口服组羊在免疫7 d~14 d内抗体转阳率均达到最大值:采用RBPT方法检测抗体转阳率分别为67%、56%、41%和45%,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转阳率分别为71%、56%、37%和38%,其抗体水平持续时间约为150 d。抗体水平结果表明,A19疫苗可以用于羊布鲁氏菌病的免疫,M5疫苗皮下注射免疫羊的效果最好,口服S2的疫苗免疫效果要优于口服M5疫苗。本研究为制定羊布鲁氏菌病合理的疫苗免疫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在阿勒泰地区牧业村免疫牛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分别在阿勒泰地区3个县选取6个牧业村,采用皮下注射方式5.0×1010 CFU免疫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共免疫犊牛300头,在接种疫苗后第7 d,观察并记录免疫牛的健康状况,并采集免疫后15 d、20 d、30 d、90 d和180 d牛血清,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布病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完成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对免疫后180d布病阳性血清,采用布病iELISA鉴别诊断方法,区分标记疫苗免疫抗体与布病自然感染抗体。对免疫后3d、7 d以及15 d牛采集阴道拭子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PCR)方法,开展布病病原学检测。免疫后7 d犊牛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免疫抗体在15d达到最高,阳性率为98.36%,随后逐渐下降,免疫后180 d抗体阳性率为21.67%,阳性血清经iELISA方法检测,结果均为标记疫苗免疫抗体。免疫后3 d、7 d以及15 d牛阴道拭子提取基因组DNA经Realtime-PCR检测均未检出布鲁氏菌阳性。牛...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小反刍兽疫弱毒活疫苗(75/1株)的临床免疫效果,通过免疫试验、免疫场的跟踪检测以及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疫苗免疫安全性、免疫抗体持续期、抗体效价消长情况进行了临床免疫测试和评估。结果显示,疫苗免疫安全性良好,免疫后14d可以检测到疫苗核酸,免疫后7d开始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持续时间达12个月以上。研究表明临床用小反刍兽疫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产生良好的临床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疫苗免疫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动物使用的布鲁氏菌疫苗主要有牛种布鲁氏菌A19菌株弱毒疫苗、羊种布鲁氏菌M5菌株弱毒疫苗、羊种布鲁氏菌Rev.1弱毒疫苗和猪种布鲁氏菌S2菌株弱毒疫苗。正在研发的疫苗主要有基因工程弱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各种疫苗均存在优缺点,本文对动物布鲁氏菌疫苗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及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导致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重要细菌性病原,每年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其疫苗研究仍显不足。本研究选用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 Mh422株和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 PmCQ2株作为疫苗菌株,分别制备了2种菌体浓度的Mh和Pm单价灭活菌苗及3种菌量配比(1∶1、2∶1和3∶1)的Mh-Pm二联灭活苗,以小鼠为模型,皮下多点免疫(0.2 mL),加强免疫2次,免疫剂量均为首免的一半。首免后第7天及其后每隔5 d,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三免后第20天,分别以Mh422或PmCQ2进行腹腔攻毒测定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所有小鼠接种疫苗均无不良反应,二免后第10天抗体达较高水平,三免后抗体水平持续升高,第15天到达高峰,其后25 d维持高水平,后缓慢下降。Mh单菌苗的2种免疫剂量对Mh422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均为0,而Pm单菌苗的2种免疫剂量对PmCQ2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全为100%;Mh和Pm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3种菌量配比的Mh-Pm二联疫苗对Mh422株和PmCQ2株攻毒的各自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3%~71%和100%。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h422单菌苗对同型攻毒无免疫保护作用,在诱导机体抗体产生方面,Mh和Pm间无相互抑制作用,PmCQ2株具有促进Mh422株灭活疫苗对Mh422的免疫保护作用,这为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三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疫苗的的免疫特性,分别采用PRRSV变异株(JXA1-R)弱毒疫苗、经典PRRSV(VR 2332)弱毒疫苗、变异株(JXA1)灭活疫苗,免疫接种PRRSV抗原和抗体阴性的健康断奶仔猪,免疫接种后70d用PRRSV变异株强毒攻毒,ELISA检测血清中PRRSV特异的抗体水平及IFN-γ、IL 2、IL 4、IL 8、IL 10的水平,并进行临床症状和肺部病理组织学观察和评分。结果表明,VR 2332、JXA1-R弱毒疫苗对免疫猪攻毒保护效果差异不显著,均为63.6%(7/11),JXA1灭活疫苗免疫攻毒保护效果较差,为36.4%(4/11)。试验还发现病毒感染猪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比值可以作为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瘟(CSF)常规免疫仔猪的CSF抗体水平。试验分A、B两组,A组首免注射4头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B组首免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二免两组均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疫苗后10d,开始产生抗体,20d-30d抗体达到峰值,二免后抗体峰值维持40d以上。首免4头份的仔猪比首免2头份的仔猪CSF抗体峰值出现的早,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