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核果类果树胚培养研究进展和育种成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国内外核果类果树胚培养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培养基对桃、杏、李和梅胚培成苗的影响,对在核果类果树胚培养中常用的培养基类型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分析了低温处理和胚龄对胚培成苗的影响,即核果类果树胚培养需要一定量低温处理,胚龄越长胚培成苗率越高(胚败育除外)。最后阐述了应用胚培养技术在桃和杏品种选育中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胚抢救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胚抢救技术在果树早熟、无籽、三倍体类型育种及获得远缘杂种、阻止胚早期退化和缩短育种周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胚抢救技术在果树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成绩作了综述,并对胚抢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适宜的培养时期、营养及环境条件作了简介,同时初步提出了果树胚抢救技术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特早熟杏胚培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树极早熟、早熟品种胚发育不全 ,其种子采用常规播种育苗的发芽率极低 ,而采用胚培养技术 ,不仅能提高胚的萌发率、成苗率 ,而且可望选育出成熟期更早的新品种。目前 ,桃、樱桃、李、梅等核果类果树多个早熟品种胚培养已经成功 [1~ 4 ] ,杏早熟品种幼胚培养国内外报道较少 [5~ 7] ,本试验以杏极早熟品种红荷包幼胚和胚珠为试材 ,进行了培养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为杏特早熟品种红荷包自然杂交果实的胚珠、幼胚 ,试材摘自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杏品种资源圃 ,于盛花后 45天(半硬核期 )采样。胚珠培养 …  相似文献   

4.
以桃和葡萄为主要树种,综述了胚培养的发展、培养基的改进、胚龄的选择以及材料形态的确定,肯定了胚培养在果树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落叶果树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杜学梅  李登科 《果树学报》2002,19(5):286-291
现代生物技术如胚培养、离体诱变、基因工程技术等为果树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它不仅可以定向改良果树遗传性状,而且扩展了育种范围,提高了育种效率。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落叶果树胚胎培养育种、胚乳培养育种、花培育种、离体诱变育种、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基因工程育种所取得的成绩,侧重介绍了胚培、花培、离体诱变及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4种育种方法及其培养技术,初步分析了目前落叶果树生物技术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基因型、外植体、培养基、碳源、外源激素、添加物、培养条件等内外因素几个方面对果树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果树体细胞胚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生物技术有很大发展潜力,其成就备受关注.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很快,尤其在种苗的生产和育种上已取得了可喜进步.该文就离体繁殖、花药和花粉培养、胚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果树的遗传转化及与果树遗传育种相关的其它分子生物技术的优点、应用原理以及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方面作了简要概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8.
1904年,E.Hanning 首次成功地将两种十字花科植物的成熟胚,用人工培养的方法,培养成为幼苗。随后,胚培养被迅违开展起来。haibach 指出,胚培养在植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利用胚培养,可以挽救种间杂种的幼胚,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种间杂种的幼胚会在发育过程中逐步萎缩,1933年,Turkey 进行了樱桃幼胚的培养研究,从此揭开了果树幼胚培养的序幕。Tu-rkey 所用的培养基以及培养程序被日后的研究者广为采用。Blake(1939)利用 Tu-rkey 的程序首次进行了桃成熟胚培养。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物技术近些年来发展速度及其迅猛,显示了其巨大的潜力,尤其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很快,它不仅可以定向改良果树遗传性状,而且扩展了育种范围,提高了育种效率.现从微繁技术、单倍体技术、胚培养技术、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及分子生物技术的优点和应用原理以及在果树上的进展方面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山东农业大学获植物育种专利据山东农业信息网报道,由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陈学森教授等研发的“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三级放大法”,近日被国家知识产权授予发明专利。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克服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不亲和及远缘杂种不育的系统方法,即将物理手段、有性杂交、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科学集成的三级放大法。其主要特征是运用氦氖激光和负高压平板静电场处理李、杏和樱桃等的花粉,通过培养基专用配方培养幼胚苗、多丛芽胚培苗和生根胚培苗,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杂种胚培苗进行早期鉴定。目前,研究人员已利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枣树杂交育种中,因其花朵很小去雄难、坐果率低、胚败育严重,常规人工授粉杂种得率通常只有万分之一左右,致使杂交育种长期徘徊不前,至今未有人工杂交枣新品种问世。作者历时10余年,以解决去雄难和胚败育严重两大瓶颈问题为突破口,在系统研究枣树不同种质结实特性和花粉育性并攻克幼胚挽救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的高效技术体系,并在育种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人工控制杂交,成功获得了2 个组合的211 个杂种后代。从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免去雄控制杂交、授粉方法、胚培养及杂种的分子标记鉴定等方面提出了枣树杂交育种的设计方案与实现途径。并对今后枣树杂交育种的攻关重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葡萄无核性状遗传与胚挽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葡萄无核性状遗传以及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是葡萄无核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已经成为葡萄无核育种主要手段,在无核葡萄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胚挽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无核葡萄育种方法,极大地拓宽了葡萄无核品种育种的范围和效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无核葡萄的类型、无核性状的遗传以及现在生产上应用的无核葡萄无核性的来源,胚挽救技术在培育葡萄无核品种、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缩短育种周期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对影响胚挽救成功的因素如品种、培养基类型及成分、接种时期及珠被处理等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葡萄胚挽救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三倍体无核葡萄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赵胜建  郭紫娟 《果树学报》2004,21(4):360-364
综合有关文献综述了三倍体无核葡萄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三倍体葡萄育种的主要途径如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胚乳培养、利用2n配子和芽变选择等。概述了三倍体葡萄的无核机理、三倍体鉴定方法、胚挽救技术应用。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育成的7个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尾玲、戴拉王、蜜无核、美嶺、夏黑、无核早红和马格拉契的特征特性,并讨论了三倍体无核葡萄育种存在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如杂交亲本的选择、三倍体杂合胚的发育特点和无核性状的遗传规律等。  相似文献   

14.
用于无核葡萄选育的胚挽救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4a的连续试验,观察了无核葡萄果粒及胚珠发育变化,对胚挽救的多个影响因素包括品种、接种时间、培养基和培养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脸无核、底来特、黎明无核作母本的胚珠萌发率较高;各品种适宜的接种时间为无核白花后26d,红脸无核花后35d,爱莫无核×火焰无核花后48d,底来特×红宝石无核花后56d;用Nitsch作基本培养基优于B5;添加BA0.2mg/L获得的胚珠萌发率最高;常温黑暗、固体培养有利于胚珠的发育。已定植结果的无核葡萄杂交胚挽救后代的无核比率平均为58.6%。将胚挽救技术用于无核葡萄育种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柑橘品种改良的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邓秀新 《园艺学报》2005,32(6):1140-1146
 柑橘鲜食品种的发展趋势是容易剥皮、无核、有香味和风味浓。过去30年, 通过芽变选种、杂交育种等途径, 全世界培育出了上百个柑橘品种。芽变选种获得的新品种主要来自如温州蜜柑、脐橙和克里曼丁橘, 它们分别形成了品种群, 不同品种采收期可长达4~6个月; 杂交育种途径培育出70多个品种(系) , 主要利用了单胚性品种克里曼丁橘、胞质雄性不育的温州蜜柑以及外观色泽好的红橘等作为杂交亲本; 新的砧木品种(系) 主要来自中国的枳与酸橘等品种的杂交; 加工品种的选育相对落后。生物技术, 特别是胚抢救及细胞融合等技术大大加快了柑橘育种步伐。  相似文献   

16.
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剑侠  牛茹萱 《园艺学报》2013,40(9):1645-1650
 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作者以往的研究经验,阐述了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影响无核葡萄胚挽救成功的主要因素,包括亲本选择、取样时期、花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培养基、外源激素种类与浓度等,并对胚挽救技术在无核葡萄育种上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早熟和特早熟桃胚珠培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庄恩及  姚强 《园艺学报》1991,18(4):303-308
本文以自然授粉的‘春蕾’、‘沪017’、‘布目早生’、‘1-4-8’、‘7-6-9’的胚珠为试材,研究了早熟和特早熟桃胚珠培养胚成苗的有关影响因素。本试验5个品种(品系)的结果表明,桃品种或品系的果实生育期愈短,胚珠培养胚的成苗率愈高,特早熟桃‘春蕾’花后48天的胚珠培养在改良S H培养基附加BA1.0mg/1 IAA1.0mg/1上30天,将长大的幼胚转移至TM培养基上,胚的成苗率达75%。此外,作者对胚珠培养技术在桃育种中的应用范围及其培养程序开展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