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以"煤"代"柴"加工茶叶的意义 湖北省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脉腹地,境内自然环境非常适宜生态有机茶生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茶叶生产作为山区的重要富民产业来抓.到2006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到10万亩,其中通过无公害认证的茶园面积达5万亩,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近5000亩,2006年实现产量1000吨,产值1亿元.根据规划,到2010年茶园面积将达15万亩,产量2500吨,产值2.5亿元.  相似文献   

2.
我市铁路乡茶场创办于1972年。现有茶园220亩,投产茶园167亩。近年来,该场不断改革开放,狠抓经营管理,加速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的喜人景象。1987年茶叶总产4.2万斤,平均亩产250斤,总产值7.1万元,盈利3.1万元。1988年实行初精制联合加工,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全年茶叶总产4.5万斤,平均亩产269斤,总产  相似文献   

3.
宣汉县地处大巴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实为发展优质绿茶的好地方.全县现有茶叶5万亩,投产茶园4.2万亩,其中低产茶园3万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71%.长期以来,茶园管理粗放,产量低,亩产仅30公斤,品质差,均价每公斤4元左右,效益低.1990年,我们根据省开发办要求,开始在该县昆池区茶河乡进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开发研究,以点带  相似文献   

4.
1“十一五”期间茶产业提升优化成果 1.1莲都区茶产业规模化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通过科技星火计划及《莲都区茶叶“十一五”规划》等项目的实施,莲都区茶叶发展迅猛。自2005年至2009年短短五年时间里,共发展新茶园2.4万亩,至今莲都区茶园总面积已达到了3.7万亩,比2004年的1.3万亩增长了185%。2009年...  相似文献   

5.
赣南的茶叶生产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据记载,1896年赣州市茶园面积就达4.05万亩,产茶1 600多t,产品畅销广州、武汉、九江等周边市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市的茶叶生产得到了新的发展,1996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2.26万亩,总产2 268 t.近几年来,赣州市着力开发了名优茶和无公害茶叶生产,不断提高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上犹是赣南地区第一产茶县 ,江西省有机茶开发协作基地县。全县现有茶园 2 8万亩 ,年生产名优茶 5 0 8T ,产值 162 6 6万元。在“十五”规划中 ,县委、县政府又将茶叶生产列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加大投资力度 ,2 0 0 1年将新发展有机茶园 10 0 0亩 ,低改茶园 5 0 0 0亩 ,在 2 3年内将 2 8万亩茶园通过低改全部转换为有机茶园。上犹大力开发高山有机茶$上犹县人民政府@陈宜  相似文献   

7.
义乌市现有茶园 180 0 0亩 ,主要分布在南北山区 ,茶叶生产历来是山区农民的一大经济来源 ,但由于茶叶行情一直低迷 ,前些年不少茶园处在荒芜或半荒芜状态 ,全市年产茶叶 6 0 0t左右 ,茶叶总产值近 80 0万元 ,茶叶平均亩产值 70 0元左右 ,茶园整体效益普遍不高。为开发适销对路的茶类 ,提高茶园经营的整体效益 ,我们从 1996年开始 ,在东塘道人峰茶厂 (2 0 0 1年初改称义乌市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 )探索开发无公害茶 ,后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 ,于 1997年下半年开始转向开发与国际通行的有机茶 ,1998年 9月有 2 2 0亩茶园获得国家…  相似文献   

8.
我县是全省茶叶基地县之一,自然条件较优越,发展茶叶有一定优势。近几年全县茶叶产量逐年加番,一九八二年产茶2100担,比上年820担增长2.5倍,按2332亩采摘茶园计算,平均亩产干茶达90斤;今年茶叶总产值可达60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2万元,茶叶生产已成为我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全县有茶园10107亩,其中:社办茶场23个,面积8642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86%;去冬今春发展大队办茶场24个,面积1240亩,新增19个生产队种茶,面积仅225亩。在23个社办茶场中,除灰埠公社茶场是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我县大面积栽培茶树始于一九七五年,先后建园近万亩。茶园多处于红壤丘陵山地,其土质粘重、肥力低。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茶叶生产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前几年市场上茶叶滞销,影响了茶农生产的积极性,大部分茶园荒芜废弃,到去年底统计,实有茶园面积约4000亩,其中采摘面积2364亩。至今,我县茶树只有十余年的栽培和生产历史,按茶树生物学特性,目前正值青壮丰产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三大饮料之一,也是农业主要的经济作物。建国以来,我省茶叶生产发展很快,产量逐年上升,茶园面积由1949年的7.1万亩扩大到现有的100多万亩,产量由4.2万担增加到27万多担。其中婺绿、宁红两类茶叶出口为国家换取了一定价值的外汇,庐山云雾、遂川狗牯脑等名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所赞尝。这些可喜的成就,是我省广大的茶叶工作者和茶农辛勤劳动的结果。但是我省的茶叶平均单产还很低,仅有  相似文献   

11.
三十多年来,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我省茶叶生产得到了一定发展。据1985年统计,茶园面积发展到95.6万亩,比1949年7.1万亩增加12.5倍;茶叶总产量达到28.7万担,比1949年4.2万担增长5.8倍。但就我省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的产茶历史而言,还是很不相称的。为加速实现我省茶叶“七五”计划,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武宁县国营茶场地处红壤丘陵,现有茶园3170亩,其中采摘面积2500亩。1986年茶叶总产量15.85万公斤,比1985年增产3.97万公斤,比1984年增产7.79万公斤,即增长96.6%,基本上达到了低改后产量三年翻一  相似文献   

13.
国营秀谷华侨农场位于金溪县城郊,前身是金溪县“五七”综合垦殖场(是1968年冬季扩社并队时,由抚州地区1966年在金溪县办的三个垦殖场和县办的林场合并而成的),1980年接收了由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归国华侨以后,更名为华侨农场。现有职工1100人,水用881亩。过去以粮油生产为主,每年可生产稻谷100多万斤,油菜籽近万斤,粮由可以基本自给。1970年开始种茶:建立了金溪县第一个茶园。当年种茶200亩,以后逐年扩种,到1982年,茶园面积稳定在4500亩。现有采摘茶园4200亩,茉莉花81亩,初制茶厂10座,精制茶厂1座。1988年采制毛茶64.42万斤,精制茶叶82万斤(包括对外收购加工的),盈利38万元。1989年计划初制毛茶70万斤,精制茶叶100万斤,盈利40万元。  相似文献   

14.
缙云县杜桥村共有 2 0 1户 ,6 30人 ,仅有水田 80亩 ,旱地 50亩 ,茶园 36 0亩 ,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 0 0亩。 30多年来茶叶生产成为该村发展、壮大、巩固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 ,1984年最高产量达 2 2 6吨 ,1998年最高产值达 2 0 5万元 ,茶叶单项收入户均超万元 ,茶叶收入占农业总收入 80 %以上。杜桥人把茶树当作“摇钱树” ,把茶园当作“聚宝盆” ,加速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成为缙云县典型的一村一品示范村 ,为全县农业综合开发 ,发展名优茶生产树立了榜样 ,并被地区评为百强村。1992年以来 ,随着茶叶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 ,大众茶滞…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以来,修水县新一轮茶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茶园面积由不足2万亩发展到10.2万亩,2011年茶叶产值突破了2亿元大关,修水县也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技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6.
1历史背景 修水产茶历史悠久,是江南著名茶区之一,也是双井茶、宁红工夫茶(简称宁红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据史料记载,修水县产茶始于唐贞观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全县茶园面积达34万亩.之后,受各种战乱影响,农村经济衰败,茶园面积锐减,至解放前夕仅剩2.24万亩.解放后,经过恢复和发展,茶园面积逐年增加,产量稳步上升,198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8.77万亩,居全省第二位,被列为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黔江县茶叶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黔江自治县立足山区地域优势、在抓住主导骨干经济烤烟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具有山区独特优势的茶叶产业建设。近几年来,茶叶产业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茶叶种植户已达10500户、面积31500亩,亩平茶叶效益达到1500元、农民每年依靠茶叶产业增收达4000万元,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又一骨干经济项目。1997年冬,全县拉开了大规模新建茶园和改造旧茶园工程的序幕,由县农综办统一规划,连片实施,投入资金100万元,从福建、云南等省调进优良茶种,…  相似文献   

18.
我省种茶历史悠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从东到西,自北至南,全省均有栽培。在战前年产曾达十二万七千担,由于战事频繁、以及反动政府苛捐杂税重重剥削,茶叶生产日落千丈,至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只有七万一千亩,产量递减为四万二千九百担。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现全省茶园面积有一百一十万亩。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政策的放宽,生产责任制逐步完善,发展速度更快。新茶园的发展每年将近十多万亩,1982年全省茶叶生产总量二十七万五千  相似文献   

19.
我县荣塘乡,72~76年开垦红壤低丘茶园9773亩。这些茶园集中连片,属乡村两级所有。现设乡办茶叶总场1个,精制茶厂1个,各行政村办茶场14个。茶叶生产曾出现产销两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最高年  相似文献   

20.
<正>2002年,修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后,茶叶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迅速增加,到2014年春新建茶园面积达12万亩。在新建茶园时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茶苗栽种技术,编写了《修水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技术指南》,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技术措施日臻成熟,使全县新建茶园基本达到了"一年保成活,二年保试产,三年保封行"的目标。为了扩大交流学习,助推江西省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