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倩 《绿色科技》2023,(4):162-167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的公众举报中,噪声扰民问题排在第二位。如何治理噪声污染,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噪声污染问题,保证城市宁静宜居的生活环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结合“十三五”期间的常规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安徽省16个地级市声环境状况、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城市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外,城市区域声环境和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总体满足国家标准,城市的主要环境噪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5年间,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声环境等效声级年际度变化幅度不大,质量等级均保持在二级(较好)水平;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等效声级质量等级均保持在一级(好)水平;各城市近5年功能区声环境夜间超标率较高,特别是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噪声污染严重。为此,提出了建议:管理部门优化调整声环境功能区点位,积极推进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加强噪声污染防治,保证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依据2016~2020年贵州省9个地级市的噪声监测数据,综合评价了贵州省城市声环境污染程度、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贵州城市声环境质量整体保持良好,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略有上升,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略有上升,功能区点次达标率有所上升。但监测和改善声环境质量仍不可忽视,为此提出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采取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城市声环境持续改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克菊  刘美玲  金超 《绿色科技》2023,(14):169-173+178
依据重庆市北碚区2020~2022年区域环境噪声和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资料,评价了重庆市北碚区城市声环境现状,分析了区域环境噪声和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20~2022年,重庆市北碚区区域环境噪声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且网格噪声达标率为100%,噪声水平为二级,评价等级为较好;功能区环境噪声整体呈上升趋势,且1类功能区监测点的超标率高于2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同时夜间噪声比昼间噪声污染严重。根据监测结果的分析对比,从布局、源头控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防治噪声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为探索校园声环境建设,对某大学校园的教学和实验区、宿舍区以及图书馆3个对学生生活学习有较大影响的区域进行了噪声布点测量。随后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和噪声污染指数法进行数据分析,绘制了噪声分布情况地图,结果表明:教学和实验区等白天基本能满足声环境标准,但夜间声环境质量不达标,提出了加强绿化、车辆限流等方法进行降噪处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监测校园环境噪声水平,根据国家标准对校园声环境进行了噪声污染评价。使用NL-27噪音计,对校园8个不同功能区分别于9:00~11:00、13:00~14:00、15:00~17:00和22:00~23:00四个时间段对等效声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天校园内各个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低于夜间。其中办公、教学区和田径场噪声值昼夜都达标;厚德广场白天超标,晚上达标;校门口、学生宿舍、小吃街昼夜都超标,白天超标率低,夜晚较严重。该校园声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虽然教学和办公区噪声值低于国家标准,但是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和校门口交通干道旁噪声值高于国家标准,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噪声污染进行干预,确保学校的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对某1000户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在该小区共设置10个监测点,在工作日和周末进行实地监测。根据《GB3609-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监测了该小区工作日和周末的声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居民区昼间噪声Leq监测值总体上高于夜间,昼间声环境质量为一般,夜间声环境质量为好。总体来看,该居民区的声环境情况较好,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一般。  相似文献   

7.
仇浩然  姜艳 《绿色科技》2020,(6):102-105
环境噪声是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噪声监测实验,记录了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噪声污染数据,根据国家标准评估了校园环境噪声状况。试验采用网络剖分法,分别于昼间7:30~10:00和夜间22:00~22:55两个时间段对等效声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昼间噪声污染更为严重,平均噪声超标率达到26%,夜间噪声污染相对较轻,但噪声超标率也达到19%。校园内不同功能区的噪声来源不同,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是主要的污染源,影响比重达到58%。根据实验结果,校园声环境质量一般,需要对现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立民 《绿色科技》2013,(11):199-200
从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交通声环境质量及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几个方面探讨了本溪市环境噪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于2017年12月的四个周末,通过观察法和实地勘测法对齐鲁理工学院校园内典型监测点进行了声环境监测,给出了各监测点不同时间段等效声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校园周末声环境变化规律与校门外车流量的变化规律和学生周末生活规律呈现一致性,昼间校门口全天等效声级超过I类声功能区噪声限值,而运动场、生活区也有半数或以上监测时间段噪声超限;夜间除小树林外所有监测点噪声超限。根据以上结果,结合大学校园周末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需要,建议通过控制车辆鸣笛、加强校园内师生声景环保意识教育的方法解决噪声污染,并提出了提升校园整体声景设计的建议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校园噪声环境进行了现场声环境监测,给出了各个测点不同时间段内噪声等效声级,对校园声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内声环境质量整体达标,但是对于特定时间段的特定区域存在部分超标情况。校园周边由于施工影响,靠近道路部分环境噪声超标最为显著,根据监测结果,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校园内环境噪声提出了防治建议与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以大学校园噪声为调查对象,按学习区、住宿区、运动区和交通区4个功能区在2个校区同时开展了定点分时段的噪声测量,采用基于等效连续声级法进行了噪声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校园各功能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8个监测区昼间仅西区的学习区和住宿区以及北区的运动区能保持相对良好的声环境;而夜间噪声值全部超标,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12.
基于锦州市"十二五"期间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和城市区域噪声监测的现状,分析了锦州市近5年来的噪声变化趋势,并提出了改善声环境质量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安阳市“十三五”期间城市环境噪声监测数据势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安阳市城区道路声环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建成区声环境质量变化平稳,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中除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余均变化稳定。分析了不同噪声源污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的对策,为安阳市“十四五”规划中噪声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掌握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声环境质量。通过对嘉兴市区2020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与分析,评价了嘉兴市区环境噪声现状,结果表明:嘉兴市区2020年区域环境噪声水平为二级,等级评价为较好,同时从声级分布情况和不同声源类型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潘红波 《绿色科技》2022,(2):181-184
分析了宿迁市近5年(2016~2020年)环境噪声污染现状,探讨了5年间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2016~2020年间,宿迁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各年度功能区噪声均达标准限值要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为二级,处于较好水平,交通噪声强度均为一级,声环境质量均为好,但区域声环境质...  相似文献   

16.
侯芳 《绿色科技》2014,(7):246-249
指出了随着义县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密度日益增加,环境噪声现状不断增加。控制噪声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依据2009-2013年获取的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分析了义县城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周亚斌 《绿色科技》2021,(6):114-116
基于对绩溪县城市声环境的了解,针对绩溪县城市噪声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现阶段城市噪声达标情况,以声环境功能区域划分原则为依据,对功能区划分范围和内容方案进行了有效制定,同时还对环境监测位置进行了合理布设,为绩溪县城市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遵义师范学院的校园噪声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监测,分析了校园内各功能区的噪声来源与现状。结果表明:校园声环境质量整体基本达标,但特殊区域,如运动区、食堂和教学区的声环境存在超标现象。针对超标区域的噪声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佛山市四类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进行连续自动监测,获得大量的监测数据,整理分析了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得到了功能区噪声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四类功能区噪声年内变化特征明显,1类功能区、2类功能区和4类功能区2015年和2016年噪声数据同步性好,3类功能区噪声同步性差;4个功能区噪声监测值均在早上4、5点达到低值;3类功能区呈现双峰特征;4类区变化最为平缓;1类功能区和2类功能区低值的离散性较大;3类功能区的离散性为4种功能区类型中最大的;4类功能区离散性最小。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的实施,为声功能环境区划和调整提供了很明确的技术方法以及实施要求。分析了如东县现有声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结合划分技术规范要求对如东县声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分调整,并对调整后的声环境质量管理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