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松中的精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以比较料液比、浸泡时间及蒸馏时间对红松松针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得出红松松针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1:16,浸泡时间12h,蒸馏时间8h。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龙眼核中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为试验因素,以精油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时间22 min、提取温度70℃、液料比43 mL/g,精油提取率预测值为1.806%,验证值为1.817%。试验表明,响应面法对龙眼核精油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3.
以香柏(Thuja occidentalis)枝叶为原料、NaCl溶液作为盐析试剂,采用盐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柏精油。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料液比、NaCl溶液的浓度、浸泡时间以及蒸馏时间对香柏细枝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香柏精油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的香柏精油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0(m∶V,g/mL),盐析试剂为质量分数4%的NaCl溶液,浸泡6 h,蒸馏3 h。在此条件下,香柏精油提取率可达1.83%。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辅助-盐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皮油松松针精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黑皮油松松针精油提取的工艺条件。结合滤纸片法和气相扩散法,确定了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的抑菌活性,运用二倍稀释法确定了最低抑菌体积分数,并且研究了温度、p H值及紫外线对黑皮油松松针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60 min,Na Cl质量分数4%,提取时间5 h,精油得率可达0.388 2%。黑皮油松松针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酿酒酵母和米曲霉抑菌效果不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体积分数分别为5,10,20 m L/L;温度和紫外线照射对精油抑菌的活性并未产生显著影响,p H值影响其抑菌活性,酸性环境下其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红玫瑰精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红玫瑰精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超声频率、料液比、原料粒度、超声萃取时间对红玫瑰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红玫瑰精油提取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声频率、原料粒度、超声波萃取时间、料液比;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60 k Hz、料液比1 g∶50 m L、原料粒度80目、超声波萃取时间30 min,该条件下玫瑰精油得率可达0.61%。  相似文献   

6.
刘焱  付玉  李丽  高智席  彭懿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63-2565,2573
为了优化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kx.)槲皮素的提取工艺,以槲皮素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温度、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次数5个单因素对金樱子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又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优化的金樱子槲皮素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 (m/V,g∶mL),超声时间60 min,提取3次;各因素对金樱子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在优选的工艺条件下金樱子槲皮素的提取率为2.735%,高于正交试验中的最高提取率,表明通过正交试验达到了优化目的,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以湘西椪柑皮为原料,采用酶法辅助提取精油,研究酶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pH4个因素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椪柑皮精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50 U·g~(-1),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90 min,pH4.5。在此工艺条件下,椪柑皮精油提取率为1.63%。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研究了乙醇质量分数、水浴时间、微波温度3个独立因子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绿原酸微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00W,微波温度58℃处理70 s,料液比1∶25,乙醇质量分数72%,60℃水浴加热51 min。经实际提取验证,绿原酸提取率为4.643 mg/g。  相似文献   

9.
谢济运  蓝峻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13-6215
[目的]研究内部汽化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马尾松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时间、解吸时间、解吸剂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提取马尾松松针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减压内部汽化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解吸剂浓度。最佳工艺为用固液比为1∶1.6的75%乙醇溶液解吸25min,再用固液比1∶20的L20%乙醇溶液、温度70℃热提3min,提取率高达2.84%。[结论]采用减压内部汽化法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马尾松松针总黄酮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为提取溶剂,对热絮凝法提取苜蓿中叶蛋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别考察了加水倍量、打浆时间、苜蓿汁液pH、保温时间和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保温10 min蛋白提取率达24.4%;随着苜蓿汁液pH的增大,叶蛋白中蛋白提取率和质量分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H为3时提取率最高,为23.3%,pH为6(原浆)时质量分数最高,为61.5%;pH对叶蛋白中叶黄素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pH为6时叶黄素质量分数最高,为1 022.1μg/g,碱性时次之,酸性最小。综合考虑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温度90℃、pH6、打浆时间3 min、加水倍量2.5,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为33.1%,叶蛋白中叶黄素质量分数为1 200μg/g。  相似文献   

11.
甜杏仁中含有较高的油脂,为提高其提取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预处理工艺对水酶法提取甜杏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7.1.6Trial软件设计进行响应曲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能明显提高甜杏仁油提取率,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处理温度52.68℃,热处理时间17.9 min,打浆时间为7 min,在此条件下甜杏仁油的提取率为55.44%.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北方林区刺玫果醇提物的制备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进行研究,为刺玫果的进一步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剪切乳化技术辅助乙醇提取刺玫果活性成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醇提物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对刺玫果醇提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槲皮素和绿原酸进行提取,与DPPH·、OH·和·ABTS+的清除能力利用Pearson法做相关性研究。结果回归模型较好的反映了刺玫果黄酮醇提物与料液比、剪切转速、剪切时间的关系;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5 g/mL,剪切转速为18 000 r/min,剪切时间为3 min,得率为(14.94 ± 0.47)%,回归模型的失拟值不显著,说明该回归模型模拟较好。绿原酸对DPPH·清除能力最强,在0.150 μg/mL时清除率达到80.84%;总黄酮对OH·清除能力最强,在0.484 μg/mL时清除率为82.32%;槲皮素对·ABTS+清除能力最强,在4.7 μg/mL时清除率达到91.32%。总黄酮与DPPH·、·OH、·ABTS+这3种自由基清除率相关系数最大,并与这3者清除能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886、0.976、0.989(P < 0.01)。结论采用高剪切乳化技术辅助乙醇提取的刺玫果醇提物得率比普通超声辅助醇提法效果更好,醇提物得率增加了(2.11 ± 0.51)%,且不破坏刺玫果主要成分活性,刺玫果中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在长距离的加剂常温输送管道中,加剂原油必然经受长时间的管流剪切。研究表明,在缓慢降温过程中的管流剪切会对油样的低温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而且存在一个“最佳降温剪切率”。描述了最佳降温剪切率在加剂原油粘度变化和倾点(凝固点)变化中的体现。研究证实,油样中高碳蜡的含量对中低速剪切效应有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陈佳  谢吉民  陈敏  姜德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54-13357
[目的]探讨界面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微胶囊的工艺。[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pH、催化剂、酸化时间、乳化剂、反应时间及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微胶囊结构的影响,并测定了微胶囊的包封率、缓释性能及除草效果。[结果]在先后以氯化铵和盐酸作酸性催化剂、酸化时间4 h、终点pH 3.0、固化温度60℃、固化时间2 h、搅拌速度2 000 r/min、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作乳化剂的条件下,可制得包封率为92.9%、缓释效果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1~10μm、流动性好的球型固体微胶囊。[结论]该微胶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为除草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棕榈粉末油脂生产乳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粉末油脂乳化效果,提高乳化稳定性,以棕榈油为芯材、葡萄糖浆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非离子和阴离子型乳化剂复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单甘酯∶蔗糖酯∶硬脂酰乳酸钠为1∶1∶3,用量为油脂的5%,乳化温度70℃,高剪切混合乳化机转速10 000r/min,乳化时间20min的条件下,乳化稳定性可达到90.25%.在进风温度180℃,均质压力25MPa,出口温度80℃的条件下,包埋率可达到84.8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密花香薷精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药材粒度、超声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4因素3水平对密花香薷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密花香薷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材粒度50目,超声时间12min,浸泡时间6 h,料液比1∶16 g/ml。在该工艺条件下,精油的平均得率为0.407%。[结论]优选的密花香薷精油提取工艺得率较高,条件合理,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几种常见食用蜡制备的W/O型乳化液对水分蒸发的抑制效果。[方法]在乳化温度80℃,乳化时间25 min,搅拌速度1 000 r/min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蜡种类、乳化水含量、乳化剂的用量以及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等工艺条件对乳液的稳定性、抑制水分蒸发率以及水分蒸发损失率的影响。[结果]几种常见的食用蜡制备W/O型乳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水分蒸发,以蜂蜡的效果最好。对蜂蜡为油相制成的乳液,当乳化水含量为40%、乳化剂HLB值为7、乳化剂用量为5%时,抑制水分蒸发效果最好,且乳液稳定,外观均匀。[结论]为获得稳定性好的W/O型蜂蜡乳液,严格控制乳化工艺条件是关键,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W/O的搅拌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影响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  相似文献   

18.
葡萄籽油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文兵  李晓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06-107,110
[目的]探讨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葡萄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选用乙醚作溶剂,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45℃,料液比1∶10;在该优化条件下,提取率为12.19%。[结论]所得葡萄籽油颜色鲜亮、透明清澈,气味较纯正,其理化性质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2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最佳提取工艺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波提取与常规的有机溶剂提取2种方法对芦荟进行有效成分提取,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探讨芦荟的微波提取物与葡萄糖,NaCl混合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在萃取剂为乙醇-水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90%,萃取时间为8 min及微波功率为600 W的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芦荟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微波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物成分破坏少、提取率高及溶剂用量少等特点。芦荟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与糖、盐协同作用时,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葡萄籽油,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30MPa、温度40℃、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达89.4%。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88.3%,含亚油酸69.9%,油酸18.4%;饱和脂肪酸主要为硬脂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6%、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