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QuickBird卫星影像的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选取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维数、聚集度等指标,对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三环内城市森林斑块数为42 703个,森林面积101.24 km2;斑块数以附属林为主,占总数的65%,斑块面积以生态公益林最大,占总面积的47%;城市森林总体呈现斑块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附属林和道路林的破碎化程度高,分布分散,形状最为复杂;风景游憩林破碎化程度低,自然连接性和聚集度较好.沈阳城市森林整体景观多样性高,均匀度接近于1,优势度较小,表明斑块类型丰富,景观中优势类型不明显,异质性高.  相似文献   

2.
贵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对贵阳市绿地景观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绿地景观斑块数量以小型斑块为主。贵阳市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34,均匀度指数为0.21,破碎化指数为0.78,城市绿地景观类型分布不均,各种类型相差较大,破碎度较高,多样性程度低。乌当区和花溪区均以巨大型绿地斑块所占面积最大,白云区和小河区分别以小型和中型绿地斑块所占面积最大,云岩区和南明区以小型绿地斑块为主。花溪区和乌当区景观结构最为合理,小河区次之。贵阳城市绿地总体表现为面积小、以小型和中型绿地景观为主、分布不均匀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长沙市森林景观的结构特征,以2011年长沙市TM卫星遥感数据、地形图和实际调查数据为数据源,从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选择17个格局指数,运用Fragstats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结果表明:1)从斑块水平分析长沙市城市景观结构:林地景观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17%,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景观,表明林地景观在研究区域内占绝对优势;耕地的斑块数量最多,存在较高的连通性,且空间形状复杂;草地与未利用地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都比较小。2)从斑块水平分析长沙市森林景观结构:长沙市城市森林各类型景观斑块面积最大为附属城市森林,达到3 644.87hm~2,其斑块数量明显也多于其他类型的城市森林,呈现极显著的优势。其余几种景观斑块面积大小依次为:附属城市森林公共城市森林生产城市森林防护城市森林道路城市森林。3)从景观水平分析,长沙市森林景观的形状指数为114.85,高于长沙市城市景观的形状指数101.28,表明构成长沙市总体景观的斑块形状更加复杂;长沙市城市景观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23,低于长沙市城市景观Shannon多样性指数1.45,因为总体景观的各个组成类型较为齐全。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多样性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在GIS支持下对北京五环内城市绿地景观斑块的等级与分布、空间结 构的度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该市的城市绿地景观按城市梯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研究结 果表明,北京五环内城市绿地斑块18 470个,绿地面积11 023.29 hm2,斑块数以面积小于3 000 m2的中小型斑块为主,占总数的72%,绿地面积以面积大于3 000 m2的大 中型和大型斑块为主,占总面积的86.64%;北京五环内城市绿地斑块密度为167.6个/km 2,边缘密度为2.58 m/hm2,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2,均匀度为0.82;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沿城市梯度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总体表现为人类活动干扰增强,绿地景观破碎化加剧,景观多样性降低,分布较为均匀,整体绿地景观受面积影响较大;主要景观类型之间景观特征差异明显,随着人类干扰的增强,景观类型斑块边缘密度加大,破碎化严重. 平均斑块面积公园绿地最高,斑块密度附属绿地最高,斑块形状附属绿地最为复杂,斑块的聚集程度以公园绿地最高.   相似文献   

5.
孙艳玲  郭鹏  马振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41-5442,5479
根据2008年8月IKONOS卫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从斑块组成、类型水平与景观水平分析了天津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天津斑块数目主要以小型斑块为主,面积上以大型斑块为主,绿地斑块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建议调整城市绿地空间结构,降低景观破碎度,加强大中型绿地斑块的建设,提高绿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东凯  金祺  杨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3):103-107
森林景观格局是指森林景观组成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分析森林景观格局是研究森林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为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以贵安新区林业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和Fragstat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选取合理的景观指数来探讨分析贵安新区林业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景观总面积达14 654.50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02%;不同类型林地景观斑块面积差异较大,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在林地景观类型中占明显优势;林地景观斑块类型以5 hm~2以下的小型斑块为主,中型斑块较少,而大型和超大斑块则极少;林地斑块较为零碎,完整性和连通性较差,存在一定的破碎化现象;林地景观多样性较高,但林地景观分布不均匀且景观丰富度较小;林地景观的聚集度均在80%以上,整体聚集度较高;除乔木林地外,其他各林地景观类型间连续程度不高,未能形成系统的结构且相互联系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以沈阳城市森林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沈阳市2006年QuickBird卫星影像,以城市森林为对象,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研究了25个常用景观格局指数在细粒度范围(粒度边长<30 m)的粒度效应.结果显示:(1)25个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响应可分为3类:单调上升或下降、u型或n型变化和无规律变化.(2)5种城市森林类型对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表现出2种趋势:以小斑块为主的附属林和道路林随粒度增加斑块数量急剧减少,相应指数变化幅度较大;以大斑块为主的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和生态公益林,景观格局指数对斑块数量变化不敏感,但随粒度增加斑块面积增加,引起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和有效格网大小等指数较大变化.(3)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尺度检测图的拐点,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适宜粒度为5 m.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奉贤区为例,借助3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对该区遥感图像各类绿地信息和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解译和分析.研究表明:奉贤区的景观斑块以中、小型规格为主;奉贤中心城区和其他乡镇各种绿地斑块格局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对相关区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部门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3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对城区公园绿地景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了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等指数对北京市城区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内共有公园绿地斑块105个,绿地面积5 565.74 hm~2,占城区总面积的4.07%。绿地面积以面积大于50 hm~2的大型斑块为主,占总绿地面积的77.66%,缺少社区公园等小型斑块绿地。公园绿地斑块密度为1.89个·km~(-2),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8,优势度指数为0.83,均匀度指数为0.49。绿地斑块景观分布不均衡,分布不合理,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环境、调节生态平衡上具有重要作用,合理构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城市绿地健康发展及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安顺市为例,在3S技术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情况,选取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对安顺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安顺市现建成区绿地为总面积的38. 15%,规划区现状绿地占总面积60. 10%。规划后建成区绿地占总面积39. 36%;(2)各类型绿地斑块边缘较为复杂,斑块比例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3)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斑块分离度及破碎化程度较大,未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4)绿地之间连通性差,容易形成生态孤岛,迫使生物多样性降低;(5)规划后建成区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面积大幅度下降,公园绿地面积增多。对安顺市绿地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并针对绿地系统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安顺市绿地生态系统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延安城市森林区域内,空间相对均布地设置60个20 m×20 m的样地(20种森林斑块类型,3个重复),通过样地调查、土壤化学性质分析及亲和度分析,获得各类森林斑块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土壤养分及镶嵌多样性(m)。结果表明:1)延安城市森林的20种森林斑块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低,而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多数类型的森林斑块物种丰富。2)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不同程度地受海拔、坡位数、郁闭度、表层土壤全N、全P和全K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3)20类森林斑块间植物物种镶嵌多样性>3(m=5.543 57),表明延安城市森林景观植被格局较复杂,不存在明显的生态梯度。4)白桦山杨混交林、白桦纯林、油松纯林和三角枫山杨混交林这4种类型森林斑块为中心点,拥有该区大多数普遍种,代表了该区大多数环境类型。山杏纯林、沙棘灌木林、苹果林和辽东栎侧柏混交林在景观中属于外点。其余12类森林普遍分布在该区的森林景观中,占据了大多数生境空间。得出植被组成格局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可以用于指导延安城市森林经营管理上的森林斑块功能类型区划和重要生境的识别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自然保护地生态要素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规律,以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00、2010及2020年4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景观格局面积动态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了30年来百里杜鹃景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水域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面积减少,30年来,有9.3km2土地发生转移,其中耕地净减少4.23km2,林地净增加4.2km2。景观水平上,研究区景观总体上破碎度减小,景观异质性减弱,景观结构趋向简单,景观团聚程度增加。在类型景观格局水平上,研究区以林地为优势景观,林地、耕地及草地斑块破碎程度降低,水域及建设用地变化不明显。总的来说,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景观格局趋向单一。  相似文献   

13.
探究黄土丘陵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力,对该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建设提供指导意义。以陕西省永寿县1998、2008、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运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讨论景观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状况来看,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由耕地变为林地,主要变化为林地、园地面积的增加。林地面积增加了177.88 km2,园地面积增加了128.66 km2,主要是由耕地转换而来。2)从斑块水平来看,林地在各景观类型中占据主导地位;建设用地、林地、未利用地受到人为干预,斑块形状趋于简单;林地、园地、草地的景观异质性在逐渐增强。3)从景观水平来看,整体景观连通性变差,各斑块类型面积比重趋向平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大,各景观类型逐步分化为更小的斑块。4)从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来看,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对景观格局的演变具有一定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因素及政策导向是永寿县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优化城市森林结构,提高城市森林斑块生态服务功能,以鸟类为指标,阐述以城市森林结构为基础的城市鸟类栖息响应机制。  方法  以安徽省合肥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1处面积在0.5~2.5 hm2的城市森林斑块为样地,采用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及结构特征调查,以固定样线和样点结合的形式在秋季观测记录选取的样地鸟类群落组成。结合ArcGIS与卫星影像图,量化城市森林树种组成、空间、基础设施、景观结构相关指标,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明确与城市鸟类丰富度、多度、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标间的潜在关系。  结果  ①研究记录样地植被90种,隶属51科76属;鸟类8目22科38种,占合肥市记录鸟种的10.08%,最大值保留法计1 213只;城市鸟类优势种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喜鹊Cyanopica cyana、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各斑块之间的鸟类组成有着较高的相似度,相似度均值为0.588。②非参数秩和检验表明在有无水域条件上,鸟类群落差异不明显,城市森林树种组成、空间、基础设施、景观结构对鸟类指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③利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阐述影响因素,可将影响鸟类丰富度的因素归为城市森林斑块所拥有的资源量和潜在可获取的资源、乔木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单位面积下斑块的资源富集程度3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得到关于鸟类丰富度与鸟类多度的方程。  结论  城市森林对城市鸟类的吸引力取决于多个结构层次,能反映城市森林拥有的资源量和潜在可获取的资源、乔木丰富度和多样性、单位面积资源富集程度的指标是影响鸟类栖息的重要因素。图3表3参26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和GIS的马鞍山市分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基于2003年QuickBird遥感影像资料,研究了马鞍山市建成区63.08 km2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特征。通过选取该市的3个行政区域,对其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城市森林覆盖率、斑块密度指数、分离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以及斑块形状指数,分别采用标准离差法、熵权法和CRITIC法3种客观赋权的方法,对3个区域的城市森林景观展开综合评价,为城市森林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提供参考。3种评价方法结果均表明,雨山区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最优,其次为花山区和金家庄区。   相似文献   

16.
以湛江市主要建成区为研究对象,以湛江市2000年的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Geoimager4.0对图片进行处理后,利用GIS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获取景观要素图斑,得出图斑的数量、面积、周长等特征,计算景观空间格局的异质性指数。结果表明,居住景观和工业景观的斑块面积比例较大,分别为29.57%和15.423%,绿地景观和水域景观的比例偏小,分别为14.501%和5.98%;居住景观的斑块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绿地景观的破碎度最小。通过对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分析,探讨了湛江市城市景观生态空间格局,提出了城市景观生态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分析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动态演变趋势,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森林城市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惠州市1990、2000、2010年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采用景观格局数量分析和转移矩阵从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3个梯度分析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动态特征及演变。【结果】惠州市城市中心区斑块密度由1990年的0.08个·hm~(-2)增加到2010年的0.25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11.81 hm~2下降到3.92 hm~2;近郊区的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也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但2000—2010年间的变化相对较小,说明破碎化斑块逐步缩小;在远郊区,景观破碎化趋势较为缓慢,斑块密度由0.18个·hm~(-2)增加到0.30个·hm~(-2),再降至0.11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9.12 hm~2减小至3.51 hm~2。在1990—2000年期间,城市无序和快速的扩张,城市绿地的斑块数量增多,面积减小;但在2000—2010年期间,通过城市公园、人工荒山绿化、生态修复等人工绿地的有序建设,城市绿地斑块面积逐渐增大,斑块整合逐渐加强,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步降低,表现出典型的逆破碎化趋势。【结论】人为有序和有规划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森林景观状态,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8.
选择南京市1995、2000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其土地利用斑块动态变化与景观斑块的空间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全市总体上以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大幅度增加为典型特征。1995-2000年间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净减少了12017.2 hm2,2000-2008年间净减少41029.13 hm2;全市的建设用地面积1995-2000年间仅增加了11981.3 hm2, 2000-2008年间面积增加了41027.06 hm2。从斑块类型的面积稳定性来看,各种土地利用斑块的空间稳定性都非常高,除了2000-2008年间未利用土地的自身空间保持率为50.66%外,其他土地景观类型的保持率都在90%以上。从不稳定斑块的空间分布看,1995-2000年间,主要集中在南京市的栖霞区、浦口区和江宁区,呈离散分布特征; 2000-2008年间,不稳定斑块一方面呈现出集中连片的分布态势,这在江宁区和栖霞区最为典型,另一方面这种集中分布趋势也扩大到了六合区与高淳县。从不稳定斑块的转化方向看,均以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大,两个时段内转为建设用地的不稳定斑块分别占到了不稳定斑块总面积的87.09%和68.46%,其次的转化方向为水域,两个时间段内分别达到了10.61%和23.86%。从景观斑块变化的原因来看,对当地景观斑块稳定性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人口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引导和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等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区198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在A rc/in fo和A rcveiw软件支持下,对该流域18 a来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水域不变外,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减少,其他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尤其是居民地企业及交通用地增幅最大,达47.48%;流域的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多样性指数增加,景观的破碎程度加大,景观格局正朝多极化和破碎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