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职生在求学初期、中期、后期,学习、生活、就业方面遇到诸多难题和困惑,一直困扰着学校和班主任,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应对中职生的这些困惑成为广大中职学校普遍遇到和亟需破解的难题。本文就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朋辈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情况进行分析,对这一现象如何综合处理提出对策,对实现学生有效融入班集体和校园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管理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工程制图课程不断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产生出一种融入项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工程制图这门课程。这种教学方式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在教育界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但由于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不同,项目教学法的融入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每个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每个专业的学习领域不一样。而且项目教学法需要的是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帮助学生学习,对大部分职业院校来说师生资源不够雄厚、学生的基础等级分明等问题都会阻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改革,因地制宜创造出一个适合本校情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入职员工的特点是:年轻、有朝气、有理想、有抱负,刚刚从学校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对新的环境充满新鲜感,有一个重新认知、接受、融入新集体的过程。如何把握新入职员工的思想脉搏,对他们进行公司企业文化的融入教育与引导,激发他们学习、传播、实践企业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和辐射功能,增强新入职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供电企业加快"两个转变",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一强三优"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车工专业实训教材的设计,明确车工实习的目的,优化教学方法,指定实习任务,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项目训练中,"做"中"学","学"中"做",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能够出了学校的大门可以自信地进入企业,提高实习的教学质量,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并通过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两微一端"与人们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思想政治教育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两微一端"为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情况、教学现状等分析之后,发现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为了保障改革质量,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引入了PDCA质量环(戴明环),借鉴PDCA质量环的指导思想,将该模型中的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和A(act)处理四个阶段,融入到计算机专业"Flash动画制作"课程混合式学习的课前研究学习(P)、课中探究学习(D和C)和课后询究学习(A)三个学习阶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网络教学条件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构建基于PDCA质量环的混合式教学循环流程。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可使课程教学质量在PDCA质量环的螺旋循环中不断地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确立了以"做"为先的教育思想,在以"做"为先,"做学教"合一的同时,结合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经验,运用企业先进管理方法——目视化,重塑学生兴趣、师生关系、师生角色和家长信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并推进评价多方化,纠正预防措施,以获得数控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是培养时代所需技能人才的摇篮,"订单式"教学模式是企业参与下高职院校经管类各专业教学模式之一,是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结合点.这种模式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导向,以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为主要载体,根据企业对经管类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方法,使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实训机会,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与企业实现"双赢"的关键所在.主要介绍了校企合作的相关内容,从当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强化中职电子电工实训教育效果的策略,指出中职学校要结合区域产业,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实训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生素质分析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素质,结合学生的素质来研究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出整合教学内容,融入职业要求,改革教学方法,以赛促学等手段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从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探讨如何将"学岗直通,教学做一体"融入到《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中,从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满足企业需求,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减轻企业岗前培训压力,实现毕业即上岗.  相似文献   

12.
在线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日益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互联网有许多优秀教师、优质课程资源,能不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考量着学生媒介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综观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仅善用媒介和互联网,还普遍习惯于将之作为学习工具,一步步开阔眼界,提升格局。当然,学生在线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尝试和探索,以及学校和家庭的不断引导、悉心培养。当前广泛开展的在线教学,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建构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脚手架",家庭和学校有必要一起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善用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使其成为适应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终身学习者。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课堂的改革内容,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较系统的阐述了如何进行实训课堂的改革.打造网络化实训教学课堂,营造信息化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学习和交流,提高实训课堂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协作学习.  相似文献   

14.
范文杰 《湖南农机》2012,39(1):173-174
在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情感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奥运精神融入技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中,并特别要注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情感培养.  相似文献   

15.
正东阿县供电公司坚持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务中心、促进中心,积极实践党建工作、工程,用"两个检验"来度量党建工作成效,以理论学习检验党员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以同业对标检验党建工作成果,有效发挥了党建"围绕、融入、促进"中心工作的功能作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6.
郭颖  陈吉祥 《南方农机》2022,(8):150-152
针对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学生基础不一致、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的现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机械图纸识读与实践"课程为例,提出"独立思考、差异化教学、全过程考核"的教学改革方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组引入企业项目案例和信息化手段,以差异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操,实施课程全学期考核模式.研...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机械制图"课程学习,学生出现三维空间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3D技术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工程制图课程模块与3D技术相结合,以"问题"为主线,融入自我设计、动手制作、知识讲解、拓展思考四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单片机实践课程教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片机应用技术"已成了高职电子、电气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但是,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各式各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单片杌课程教学改革就成为许多学校非常重视的一项教研课题.通过开放性实践教学和实验方法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有能力实践、有能力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中职教学中,大多数学校注重于轻教学、轻质量、重规模的理念,长此以往,学生会感觉学不到实际内容,企业抱怨招收不到有用的人才,家长后悔让孩子就读中职学校,导致出现学生、家长和企业都不满意的现象。在机电类学习中,学生要掌握机械加工技术、机电设备的使用及维修,如果不能够亲身实践,学生很难掌握生产中有用的计算,在此背景下,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企业化教学实训以提升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振艳 《河北农机》2020,(3):56-56,58
练习是对学生已学知识进行记忆加深和巩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有效检测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认识不足之处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任课老师更具针对性的制定和规划下一步的教学计划.科学有效的练习设计和布置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的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校本教育"的创新型理念被提了出来,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更加强调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特色性的校本课程设置,不断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效.对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时候也要充分遵循"校本教学"的方针理念,不断丰富作业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实现小学数学校本练习设计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