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阐述了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生物质气化系统的原理,并探讨了生物质气化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几种应用形式及各自的优缺点,分析了我国发展生物质气化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指出生物质气化冷热电联供系统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为高效综合利用我国生物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生物质气化的原理及有关生物质气化技术,分析了物料、气化反应器、气化温度和气化剂对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影响,指出了生物质气化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生物质气化系统的原理,并探讨了生物质气化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几种应用形式及各自的优缺点,分析了我国发展生物质气化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指出生物质气化冷热电联供系统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为高效综合利用我国生物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概况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生物质气化供气、发电的基本工艺流程.同时,在简述生物质气化的概念及其转化方式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生物质气化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对生物质气化技术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装备及原理等以图示出.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秸秆生物质能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前景,而气化燃烧是秸秆生物质能利用的一种形式。针对小型家用生物质气化炉在使用中存在气化气中焦油、灰分含量多,物料连续添加工艺复杂,而物料间断供给使用不便等问题,提出一种多体式秸秆生物质气化炉的设计。通过3个气化燃烧炉体且内炉体可拆卸,空气气化剂预热、均布供给,焦油及灰尘杂质二级净化处置等结构设计,可使得生物质物料装填工况满足家用炊事需求、保证气化反应工艺要求、有效去除气化气中焦油及灰尘杂质。多体式秸秆生物质气化炉的使用推广,可实现对秸秆生物质能源有效利用,也有助于解决秸秆生物质资源浪费及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气化及气化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能源应用领域研究的热门。该文对生物质气化原理、国内外气化及其装置研究现状、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进行进一步气化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加压串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过程的模型,并将模拟数值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拟研究的可行性.分别研究了气化温度Tg、气化压力pg以及水蒸气与生物质的质量比(S/B)对生物质合成气的成分、氢碳比、气化份额、生物质合成气产率和生物质碳转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化温度、气化压力和S/B对生物质气化过程有很重要的影响,适当地提高气化温度和气化压力对制取生物质合成气有利(Tg在800 ℃左右,pg在0.4 MPa左右),合适的S/B在0.4左右.  相似文献   

8.
10.生物质集中气化供气系统运行及日常维护 易燃性是生物质气化原料的性质,而气化后产生的生物质燃气因其所含的气体成分决定了它也是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而且这样的危险特性从生产过程到用户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为了使气化机组安全运行,必须加强生物质集中气化供气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气化技术及焦油净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质气化供气是农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主要途径。与生物质集中供气技术相比,户用的单独供气技术更适合于经济相对落后和居住较分散的农村用户。为此,分析对比了目前生物质气化装置为降低燃气焦油含量而常用的热裂解、催化裂解、湿法与干法等可用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条件,提出了催化裂解方法较具发展前景。采用生物质气化与焦油裂解一体化的气化装置,并配置具有降温、除尘和焦油分离回收等多种功能的高效净化装置,是适合小型气化装置特点的处理焦油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生物质气化设备研究和运用较多,开发并使用生物质气化燃气作为农村生活能源利用的设施和装备受到广泛关注,而将生物质气化燃气作为粮食干燥、饲料干燥、熔炼炉窑热源等的应用研究还不多。我们通过生物质气化燃气专用燃烧装置和全自动燃烧机的试验和应用研究,找出了它的优化设计参数和选配结构,并开发出了相应产品,分别应用于粮食干燥机、饲料干燥机、熔炼炉窑上,将生物质气化燃气作农业生产能源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能源林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将促进生物质能源林的大面积种植,加快化石能源利用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转变步伐,带动我国生物质能源林收获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高生物质能源林的综合利用能力。该文着重介绍了在积极开发林木生物质能源的背景下,国内外生物质能源林收获技术研究现状及我国生物质能源林收获机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物质粉碎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能是当前能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生物质利用广度和力度的加大,需要粉碎的生物质越来越多。生物质的破碎是生物质能源利用转化的前提条件,本文概述了我国生物质粉碎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粉碎原理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目前我国生质粉碎加工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对策,以推动我国生物质粉碎加工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物质能资源的贮量较为丰富,在中国总的能源消耗中,尤其在中国农村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了合理和有效地开发生物质能资源,中国积极开发沼气、省柴灶和气化等能源技术。将来,秸秆气化气将作为一种洁净的能源被广泛采用。在黑龙江省的某些地区,秸秆气化养鱼温室技术将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能利用方式,并会取得明显的能源、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生物质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特性及不同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生物质气化为以水蒸气为气化介质的基于UNIQUE概念的流化床气化、高温净化系统,建模中采用了化学动力学模型,并以萘作为焦油成分。基于所建立的系统模型,分析了生物质含水率和燃料利用率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生物质应用技术相比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在200 kW规模,生物质含水率为20%时,电效率可以达到47%。生物质含水率增加会降低系统的输出功率,系统效率下降明显;SOFC燃料利用率提高时系统输出功率变化不明显,但系统效率会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典型生物质能技术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发展环境友好生物质能源及其生物基产品产业技术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障生态链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沼气利用、生物质成型固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发电等多种形式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模式.文章在比较分析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阶段发展模式和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生物质能源消耗大国.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生物质燃料为直接燃烧,这种农村能源结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所以,对生物质作为能源的直接燃烧技术和装置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为此,通过对生物质直接燃烧、生物质-煤混合燃烧技术的分析,指出了生物质是我国今后能源有效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了风速对回转窑内生物质传输送的影响,并与已有的几种传输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已有的几种模型不能准确描述风速作用下生物质在回转窑内的传输规律。窑内风速对生物质物料平均停留时间(MRT)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生物质在下落过程中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另一方面,生物质受到风的作用,增加了摩擦力,使得风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特性。风速的影响范围与回转窑倾角有较大关系:回转窑倾角越大,风速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简要地说明生物质气化原理。由于生物质气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针对生物质原料对气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为:气体热值随含水量的增加单调下降且变化显著;在气化过程中,物料的粒度与总反应面的大小有很重要意义,原料最大与最小粒度比一般不超过8。  相似文献   

19.
杨扬 《湖南农机》2009,(3):37-39
生物质能是很好的替代能源,因而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及相关设备的研制得到许多国家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开发利用与推广力度较大,特别是家用生物质气化炉涌向农村市场。但现用户对家用生物质气化炉产品褒贬不一,技术推广的难点是燃气热值低、焦油含量高以及使用操作繁杂。因此,发展家用生物质气化炉要正确宣传引导、加强技术培训,特别是要开发产气稳定、燃料利用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且使用安全可靠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黄俊  罗伟 《农机化研究》2016,(1):242-246
针对生物质气化过程的复杂特性,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生物质气化炉温度预测方法。首先,该模型利用灰色过程神经网络模型及预测模型对生物质气化炉的温度分别进行预测,通过使用信息熵法确定预测子模型的加权系数;然后把两个子模型进行加权集成,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炉温预测模型,确保了生物质气化炉温度的稳定控制。仿真效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