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美国有毒植物概述及其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荣杰  路浩  赵宝玉  王占新  卢围  马尧  李蓉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7):3633-3644
有毒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畜牧业发展和人类生活,甚至在有些地区特别是牧区草地发生严重的动物毒草中毒灾害,引起动物大批中毒死亡,给草地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动摇了牧民对草地的安全感。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在有毒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毒理学、中毒病控制和综合利用研究方面起步早,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中国在有毒植物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有毒植物中毒病控制和综合利用方面。本文从美国有毒植物研究历史及现状、地理环境与有毒植物分布概况、有毒植物对畜牧业造成的灾害、有毒植物种类及主要有毒植物、有毒植物防治策略等方面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镉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解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镉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解毒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从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植物酶活性、植物细胞分裂等方面阐述镉的毒害机制,并从植物对镉的吸收和转运、耐受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讨论植物的解毒机制。  相似文献   

3.
模式识别在植物叶片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85-285,288
总结了模式识别在植物叶片自动化识别中的典型应用.模式识别在植物叶片识别中主要应用于植物分类、植物缺素研究和植物病害的自动诊断等方面.模式识别在植物叶片识别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菌根是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后形成的互惠共生体.在菌根形成过程中诱导植物产生多种酚类物质,如槲皮黄酮、黄酮醇、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类黄酮等.酚类物质是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菌根形成、水分及矿物质营养的吸收、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防御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对丛枝菌根共生过程、植物酚类物质的合成途径、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酚类物质的生理效应、酚类物质在菌根共生方面的分子作用和酚类物质在寄主植物抗病虫害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深入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体中植物酚类物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MYB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组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控植物的蜡质合成、生长发育、非生物和生物胁迫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在植物MYB转录因子家族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为其分布特征、结构特征、对生物和非生物的胁迫应答,尤其是在蜡质方面的作用、与植物花青素合成、在茄子中的作用等,以期为植物抗逆性、花色及果色变化与植物MYB转录因子家族关系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MYB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组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控植物的蜡质合成、生长发育、非生物和生物胁迫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在植物MYB转录因子家族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为其分布特征、结构特征、对生物和非生物的胁迫应答,尤其是在蜡质方面的作用、与植物花青素合成、在茄子中的作用等,以期为植物抗逆性、花色及果色变化与植物MYB转录因子家族关系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多倍体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的多倍体在植物的进化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植物遗传资源发掘的日益深入 ,对多倍体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植物多倍体的来源、分布、进化、遗传行为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简要介绍了作者在多倍体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以其来自于天然、作用广泛、无残留、低成本等优点,在医药、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动物饲料、植物源农药及肥料等方面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1-2].  相似文献   

9.
甜菜碱是高等植物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调节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提高植物对各种胁迫因子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甜菜碱与植物抗逆境(水分、盐、温度、离子等)胁迫的关系和甜菜碱合成酶基因的转化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菁  韩宁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945-13947
根据最新资料从植物物种多样性、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中国特有物种、濒危植物等方面论述了安徽省植物的多样性,并结合生态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植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受威胁因素,最后提出了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爱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58-1260
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在植物品质的改良、植物抗性的提高、生物农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生物固氮、植物生物反应器、基因组学等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植物富硒栽培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硒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硒与人体健康、硒对植物生长影响、硒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以及植物富硒栽培的常规技术等方面对植物富硒栽培的研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植物富硒栽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富硒栽培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铜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随着铜用途的扩大及用量的增加,含铜污染物的排放量逐渐增多,导致植物中铜含量超标,已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铜对植物生长、细胞膜系统、抗氧化物酶系统、光合作用、矿质营养吸收和运输等生理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关于铜对植物毒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的耐铜阈值、毒害生理机理和植物对铜的解毒效应等方面,并提出今后应从拓宽植物研究种类、铜胁迫差异蛋白和基因表达鉴定及维持细胞内稳态的重金属转运体的鉴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揭示铜对植物的毒害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雄性不育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概述了植物雄性不育的形成、分类、细胞生物学、物质能量代谢等特征,从表观遗传学、分子标记、基因型鉴定、转录调控因子、基因表达等方面阐述了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揭示了生长调节剂对植物雄性不育的影响。最后,从植物雄性不育材料获取方法的选择与评估、优良不育系和授粉系的筛选、高产不育系培育等方面分析了植物雄性不育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分布在新疆的白刺科植物的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和综合开发应用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笔者从白刺科植物的分类、生态效益、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在新疆分布的白刺科植物的生物治理措施,最终达到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及保护绿洲等生态效益,同时,药用和营养保健品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应用。其研究结果为新疆白刺科植物的分类、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经济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内生细菌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器官中,研究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在物种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内生细菌的作用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针对植物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定殖过程及其生防作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植物根部内生细菌资源,为植物内生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研究,国内对小叶黄杨研究目前集于植物抗性机理、扦插扩繁、植物配置研究等园林绿化方面,以及各医疗机构对小叶黄杨药用价值方面的开发研究.国外在植物科学与农学领域中关于黄杨病虫害、生理及黄杨属遗传关系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从小叶黄杨化学成分、药用价值、生态习性、引种与栽培、学术指数分析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  相似文献   

18.
镉对植物毒害与植物耐镉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熊愈辉  杨肖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2969-2971
综述了近年来镉对植物毒害与植物耐镉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植物生长、细胞结构、光合作用、酶活性等方面分析了镉的毒害机理,并从镉的吸收与转运,镉在细胞中的分布与区隔化,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以及螯合物的形成等方面探讨了镉胁迫下植物的耐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以在盐渍环境下正常生长的植物,对盐害均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根据近年来对植物耐盐机理方面的研究,从植物的形态、解剖以及生理生化水平等方面概述了植物的耐盐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刘辉  陈海奎 《农技服务》2012,29(9):1028-1030,1054
城市公园是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生态基础设施,公园植物景观在调节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突出城市景观特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菏泽市曹州牡丹园概况,实地调查公园植物景观现状,结合园林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基本理论,对公园中的植物种类选择、植物配置形式、植物空间类型、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曹州牡丹园的植物景观特点,指出了植物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对改善菏泽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园林绿地质量,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