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氮素形态对烤烟烟叶TS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烤烟烟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烟草特有的亚硝胺(TSNA)的含量随硝态氮含量增加而增加,而总氮、蛋白质和烟碱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不同部位的烟叶中其硝酸盐、亚硝酸盐和TSNA的含量排序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硝态氮与铵态氮适宜的质量比为50%∶50%.  相似文献   

2.
烟草内生芽孢杆菌降低烟叶亚硝胺类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白肋烟TN90品种的主脉组织中分离到1株内生菌株WT。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该菌株在TSA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为白色,环状突起。对利福平和萘啶酮酸敏感。革兰氏阳性(G ),催化酶活性,产生芽孢,可运动,杆状,具一定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一定的脲酶活性,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在温室移栽时将该内生细菌接种于白肋烟TN90,并在收获后喷施细菌悬液于烟叶表面,进行亚硝胺类物质的检测,结果表明:接种WT可减少白肋烟TN90的亚硝胺组分,TSNA总量比对照减少,叶片组织减少21.7%~44.6%,主脉组织减少16.7%~80%。整个根系接种可有效降低叶片和主脉组织内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总量(P≤0.05),分别降低了38.0%和80%。叶面喷施可使叶片组织内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总量降低44.6%,也明显影响叶片和主脉组织中N-亚硝基去甲基烟碱(NNN)含量,差异显著(P≤0.05)。对N-亚硝基新烟草烟碱(NAT)和N-亚硝基假木贼碱(NAB)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氮素形态、变黄温度、烘烤设备等因素对烤烟烟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烟草特有亚硝胺 (TS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烟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TSNA含量基本呈现出随肥料中硝态氮比例增加 而增加的趋势;低温拉长变黄处理烤后烟叶TSNA含量最高,其次为低温变黄,高温变黄最低;密集烤房对TSNA 含量的影响最大,水泥预制板平板式换热器烤房影响较小。烤烟烟叶内TSNA含量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 或极显著正相关,但与亚硝酸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降低烟草中的TSNA(烟草中的特有亚硝胺)含量的技术措施,该文通过对三个烤烟品种K326、红大、云烟85进行不同打顶留叶数处理,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对其鲜叶及成熟叶样品进行TSNA分析检测,以期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个烤烟品种的TSNA的形成积累主要是在叶片成熟阶段,鲜叶中的含量很低。盛花期打顶能够降低K326及红大烤烟品种TSNA的形成积累,降幅分别为11.3%、10.3%;见花打顶能够降低云烟85烤烟品种TSNA的形成积累,降幅为4.9%。三个烤烟品种K326、红大、云烟85的四种亚硝胺含量在成熟的叶片中;NNK含量最高、NAT第二、NNN第三、NAB含量最低,正常打顶的三个烤烟品种,NNK含量占总TSNA的60% ̄70%之间。  相似文献   

5.
白肋烟中烟草特有亚硝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烟草中特有亚硝胺(TSNA)的形成、危害,对白肋烟中烟草特有亚硝胺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采收和调制方法对晾制白肋烟中一些重要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6种不同的采收和调制方法对烟草特有的N-亚硝胺(TSNA)、烟草生物碱、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影响,研究得出与对照整株采收晾制相比,逐叶采收、整株采收叶片划主脉、逐叶采收划主脉、逐叶采收叶肉主脉分离晾制能显着降低叶肉及主脉中烟草特有的N-亚硝胺含量,亦能降低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整株采收划主茎晾制不能降低烟草特有的N-亚硝胺及硝酸盐、亚硝酸盐。各处理都能显着降低主脉和叶肉中的去甲基烟碱,但对其它烟草生物碱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打顶时间对烤烟特有亚硝胺前体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烤烟打顶时间(早打、中打、晚打)对烟叶中特有亚硝胺类化合物(TSNA)的前体物如烟碱、降烟碱、硝酸盐、亚硝酸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打顶的烤烟上、中、下部叶的降烟碱、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中(适时)打顶时,它们的含量都降低,但中打顶使上部叶的游离烟碱含量升高,中部叶游离烟碱降低;晚打顶时,上部叶总烟碱、游离烟碱含量增加。总体看,中打顶的烟叶中TSNA的多数前体物含量低于早打顶和晚打顶。  相似文献   

8.
烟草叶片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的前体物,凡影响前体物质含量的因素都会影响烟草TSNA的形成和积累。因此,调控TSNA前体物质的积累,进而降低烟草TSNA的含量,对生产优质低害的烟叶原料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了影响烤烟叶片中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因素,概述了烤烟基因型、烟叶组织部位、环境条件、肥料种类和调制加工过程等众多因素对硝酸盐积累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降低烟草中的TSNA(烟草中的特有亚硝胺)含量的技术措施,该文通过对3个烤烟品种K326、红大、云烟85进行60Coγ射线不同辐照处理,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对其鲜叶及成熟叶样品进行TSNA分析检测,以期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总的TSNA平均值来看,3个烤烟品种,在对照状态下,K326最高,红大次之,云烟85最低,云烟85是较理想的低TSNA品种。当辐照水平为300rad时,3个烤烟品种其平均的TSNA总量都有所降低,其中以红大烤烟品种最为显著,比对照降低了16.9%;云烟85比对照降低了4.6%;K326效果不明显。60Coγ射线辐照水平为300rad时,可作为一项降低红大品种TSNA栽培措施来应用。3个烤烟品种K326、红大、云烟85的4种亚硝胺含量都呈现了相同的变化规律;即NNK含量最高、NAT第二、NNN第三、NAB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
烤烟调制过程中微波处理对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烤烟调制初期及变黄过程中,微波处理对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它含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调制初期和变黄过程中用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对烟叶进行适当处理均能降低TSNA的含量。其中以在烟叶完成变黄后进行微波处理90s最为明显,总体来说,在烟叶变黄后对烟叶进行微波处理效果优于对鲜烟叶进行处理,然而微波处理对总氮、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影响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白肋烟烟碱转化对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及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以不同烟碱转化率类型的白肋烟品系为材料,进行了生物碱、TSNA含量检测和原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表明:低转化(LC)品系生物碱以烟碱为主,高转化(HC)品系则以降烟碱为主,LC品系比HC品系烟碱含量高107.78%,降烟碱含量则减少93.74%,烟碱转化率下降93.28%。HC品系以亚硝基降烟碱(NNN)含量为主,LC品系以亚硝基新烟草碱(NAT)为主,LC品系的NNN和TNSA总量分别比HC品系下降86.43%和66.61%,但NAT和4-(甲基亚硝胺)-1-(3-毗啶)-1-丙酮(NNK)、亚硝基假木贼碱(NAB)含量及其占TSNA总量的比例高于HC。LC品系的原烟感官评吸质量在香型风格、杂气等方面均优于HC品系,HC品系怪味突出。TSNA总量、NNN与降烟碱及烟碱转化率呈正向直线相关,与烟碱存在负向对数相关;NNK与烟碱的存在正向相关、与降烟碱及烟碱转化率存在负向对数相关;与降烟碱的相关系数均大于转化率和烟碱。为此认为,积极选育和推广种植烟碱转化率低的LC品系,是降低白肋烟TSNA含量和提高烟叶品质的有效措施,同时兼顾对NNK、NAB及NAT的选择与控制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通过定量增加亚硝酸盐含量来富集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经过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测定NO-2-N与NO-3-N的去除率,再通过反硝化培养基复筛选出同时具有去除NO-2-N与NO-3-N能力的目的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以及与其他已筛选出的部分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试验,鉴定出目的菌株。在好氧、28℃培养条件下,在反硝化培养基中,该菌株5 d内将NO-2-N由3 570 mg/L降至22 mg/L,去除率达99.4%,将与NO-3-N由2 464 mg/L降至27 mg/L,去除率达98.9%。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 rRNA序列测定鉴定菌株DB-6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命名为DB-6。新筛选的阴沟肠杆菌反硝化能力较强,具有生物脱氮的应用潜质,有望应用于海水养殖水质净化。  相似文献   

13.
汪安云  雷丽萍  夏振远  柴家荣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75-18476,18483
[目的]探明3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内生细菌菌株W1、W2、W3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结果]W1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8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32℃,最适pH为7.0;W2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6.5;W3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结论]该研究为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鸡粪锯末好氧堆肥过程中主要指标及反硝化细菌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粪、锯末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及堆肥方式下主要指标及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控制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提高堆肥肥效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反硝化细菌并非存在于整个堆肥过程且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变化性较大,而铵态氮是导致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2)在堆肥结束时T1~T5硝态氮浓度为0.24、0.28、0.29、0.27、0.25g/kg(即T3T2T4T5T1),而反硝化细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稳定性分别是T1T5T2T4T3,反硝化作用决定堆肥过程中硝态氮的最终含量,初始含水率的降低有利于反硝化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稳定性的提高。3)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说,T3处理(初始含水率70%,通风加搅拌)硝化细菌群落物种较丰富稳定性较高,反硝化作用较弱且硝态氮含量最高,T3处理用于农业生产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1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寅峰  张孟婧  黄小帅  郝燕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47-14849,14875
[目的]为光合细菌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技术资料。[方法]从宁波大学南门商贸街旁河道水体中富集到4株光合细菌,选取生长速度快、易纯化并具有脱氮功能的PSB-3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脱氮能力鉴定,并进行了污水处理试验。[结果]PSB-3经常规方法和16SrDNA基因分析初步鉴定为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比对显示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和粪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faecalis)相似性均达到98%。经测定,该菌脱氮效果明显。将该菌挂膜后配合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4种菌混合作用使NH3-N、NO3--N、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4.8%、63.3%和33.7%,比仅使用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混合菌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8.3%、8.1%和3.5%,而且该菌在氨氮的去除过程中有明显减少NO2--N积累的效果。[结论]分离鉴定了1株脱氮能力强的红假单胞菌PSB-3。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减少稻田N_2O排放的合适灌溉模式和施氮管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处理对生育期内稻田N_2O排放通量和不同时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和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并分析了采样当天稻田N_2O排放通量与无机氮含量和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关系。试验设3种灌溉方式,即常规灌溉(CI)、"薄浅湿晒"灌溉(TI)和干湿交替灌溉(DI),以及2种施氮处理,即全部施用尿素(RN1)和50%尿素+50%猪粪(RN_2),2种施氮处理氮用量相同。相同施氮处理下,TI模式可以降低稻田N_2O排放;DI和TI模式土壤无机氮含量、硝化细菌数量和亚硝化细菌数量较CI方式高,而CI和TI模式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较DI模式高。相同灌水模式下,RN1处理可显著降低稻田N_2O排放,且RN1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硝化细菌数量、亚硝化细菌数量和反硝化细菌数量较RN_2处理低。稻田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和NH_4~+-N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309,P0.01),且土壤NH_4~+-N含量与硝化细菌数量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之间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55,P0.01)。因此,"薄浅湿晒"灌溉和尿素处理可以降低稻田N_2O排放,且稻田N_2O排放通量受到土壤NH_4~+-N含量、反硝化细菌数量和硝化细菌数量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自行分离出的5株解磷细菌制成液体菌剂,进行小油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解磷细菌可使小油菜明显增产,其中溶磷菌12-7和解磷菌y9-4增产幅度较大,其次为溶磷菌5-2。作物收获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较大,使用溶磷菌12-7和解磷菌y9-4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较少,比对照变化值少23.4%和34.8%。解磷细菌对土壤pH和全磷含量影响不明显。试验表明,溶磷菌12-7、5-2和解磷菌y9-4是青海省石灰性土壤中使用效果较好的菌种。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采收白肋烟TN86成熟烟叶,放于不同的晾房(简易晾房和住房式晾房)中进行自然调制。对自然调制好的烟叶进行不同部位取样,参照BURTON等方法测定TSNA含量水平,探索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空气相对干燥的年份,住房式晾房的所有部位的样品TSNA水平都高于简易晾房相应部位的TSNA水平,不同部位之间的TSNA水平两个晾房表现出同一变化趋势:中部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低。不同部位TSNA含量的平均值住房式晾房为1.91μg/g,简易晾房为1.30μg/g,住房式晾房TSNA含量比简易晾房高46.8%,简易晾房更有利于降低烟叶中TSNA含量;在白肋烟中的TSNA,NNN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