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依据平潭县资源调查数据、实地访谈及典型样地的实验分析,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等对海坛岛沿海防护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经济核算。评估结果:海坛岛总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134375.25×10^4元 a^-1,其中土壤保育价值达到93748.33×10^4元 a-1,固碳释氧价值为17662.03×10^4元 a^-1,涵养水源价值5263.02×10^4元 a^-1,森林防护价值14624.72×10^4元 a^-1,净化大气价值2438.63×10^4元 a^-1,林木价值638.25×104元 a^-1。从研究结果看,海坛岛沿海防护林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巨大,该结果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沿海防护林的认识,为海坛岛沿海防护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及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平潭县资源调查数据及典型样地的实验分析结果,采用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评估方法以及影子工程法等对福建省平潭县海坛岛主要防护林即木麻黄林、台湾相思树林、湿地松林、黑松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海坛岛4种树种构成的防护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是157485.39万元,其中木麻黄提供的价值量最大,为70626.12万元,其次分别为台湾相思和黑松,价值分别为49999.52万元、35659.58万元,湿地松提供的价值量最小为1200.17万元。4种树种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大小顺序依次为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森林防护涵养水源。可为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以及为生态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沿海防护林评价体系,通过典型林带调查对浙江省泥质基干林带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8-2012年浙江省泥质基干林带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总计171.23亿元,其中保护基础设施效益88.80亿元、防灾减灾66.76亿元、涵养水源5.12亿元、固碳释氧4.80亿元、净化大气3.20亿元、红树林生态价值1.75亿元、保育土壤价值0.80亿元。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市场价格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价格法等评估方法,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净化空气、固碳制氧、休闲游憩等服务功能进行了初步估算。得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价值为2.28亿元.a-1、保持土壤价值为0.76亿元.a-1、固碳制氧价值为2.20亿元.a-1、净化空气价值为1.76亿元.a-1、休闲游憩价值为6.34亿元.a-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13.34亿元.a-1。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用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评估了浙江省竹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6年,浙江省竹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986.65亿元,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0.727万元/hm2。其中,涵养水源服务和固碳释氧服务的价值量最大,分别为533.12亿元和261.59亿元,2项合计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80.55%。可见,涵养水源和固碳释氧是浙江省竹林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服务。评估结果可为后续竹林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苏州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最新发布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为依据,根据2007年苏州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对苏州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营养物质积累、净化空气、物种保育、景观游憩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苏州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为69255元/(hm^2·a),总价值为446830万元/a,其中涵养水源价值为167910万元/a,保育土壤价值为59614万元,a,累积营养物质价值为25235万元/a,固碳释氧价值为76023万元/a,净化空气价值为25629万元/a,物种保育价值为86148万元/a,景观游憩价值为6271万元/a。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公益林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价值出发,参照国家林业行业相关标准,依照生态公益林系统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和辽宁省公益林管理中心提供的2014年公益林资源清查数据,对本溪地区公益林涵养水源和固碳释氧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4年本溪地区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功能价值量合计为81.63亿元·a-1;固碳释氧价值总量为75.88亿元·a-1。水源涵养功能中,栎(柞)类、硬阔类和软阔类树种组三者的生态效益价值量合计占总体的86.99%,是该地区公益林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贡献树种组。栎(柞)类和落叶松组是固碳制氧功能价值量的主要输出树种组,二者合计占总体的89.82%。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防护林资源生态效益评估主要是对涵养水源价值评估、保育土壤价值评估和固碳供氧价值评估。通过计算,全省防护林生态效益理论评估价值为198.02亿元,2005年现实支付能力为53.4654亿元,平均现实支付能力为4600元/hm^2,只占理论评估值的27%。  相似文献   

9.
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时间序列代替空间序列的方法,对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地表火影响在不同时间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保育、积累营养物质、负离子提供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7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地表火干扰造成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价值在时间序列上依次为1年是24.95万元.hm-2,5年是11.68万元.hm-2,10年是4.91万元.hm-2,15年是0.68万元.hm-2;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排序为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病虫害防治>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生物保育,其中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两项的损失占总损失量的70%左右,这表明地表火主要影响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20年森林资源监测本底资料对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支持服务、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4个服务类别的8个功能(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林木产品供给、森林康养)计16个指标(固土、保肥、氮固持、磷固持、钾固持、调节水量、净化水质、固碳、释氧、提供负离子、吸收气体污染物、滞尘效应、生物多样性保护、木材产品、非木材产品、森林康养)的价值,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38582—2020),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20年富源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约为138.958亿元·a-1,单位面积价值约为11.42万元·hm-2·a-1;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康养>净化大气环境>林木产品供给>林木养分固持。  相似文献   

11.
农田木麻黄防护林网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沿海沙地农田防护林网中的木麻黄更新试验,结果认为:福建沿海农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迹地的沙壤都比较贫瘠且普遍存在P元素的缺乏;补充元素技术可有效地促进更新林带的生长;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利用能提高更新林带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农田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配套技术的实施可取得良好的更新效果,防护效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沿海沙地木麻黄更新迹地6种相思树的水源涵养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木麻黄更新迹地上引种的8年生6种相思树种林分涵养水源能力进行了比较,并以平潭2号木麻黄为对照,结果表明:与木麻黄相比,肯氏相思、厚荚相思和纹荚相思有更强的水源涵养能力,在6种相思中,地上部分持水量以厚荚相思为最高,达42.88 t.hm-2,大小排序为厚荚相思>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卷荚相思>大叶直干相思>马占相思;根系土壤层的持水能力以肯氏相思的土壤蓄水量最大,达1 795.02 t.hm-2;林分总持水量以肯氏相思最高,达1 824.04 t.hm-2,其次为厚荚相思和纹荚相思,分别达1 770.75 t.hm-2和1 759.60 t.hm-2。从涵养水源的能力角度来评判,肯氏相思、厚荚相思和纹荚相思作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树种,有一定前景。  相似文献   

13.
福建沿海地区木麻黄迹地更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沿海地区木麻黄迹地更新难的问题,在平潭县芦洋农场进行了农地与迹地营造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试验,根据两带木麻黄生长情况,从土壤机械组成、化学基本组成以及土壤微量营养元素与木麻黄小枝微量营养元素铜、锌、硼、钼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长期种植木麻黄迹地的酸性沙质土,土壤中有效钼长期消耗,造成土壤有效钼的缺乏,是迹地木麻黄生长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木麻黄防护林现存的主要配置模式进行了筛选。选取对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生态防护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3大类8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策略层各评价因子中,生态防护功能依然占首位,社会经济价值指标也占了较高的比例。在综合效益上,各配置模式排序为:木麻黄与相思类混交(D1)>林果复合经营(D6)>木麻黄与多树种混交(D4)>木麻黄与桉树类混交(D2)>木麻黄与其他树种混交(D5)>木麻黄与灌木(D7)混交>麻黄与松树类混交(D3)。并根据海岸带立地条件的差异对各模式的梯次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海岸带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木麻黄防护林带对改善农田小气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木麻黄防护林带庇护下的农田小气候进行定位观测,分析了木麻黄林带的防护功能,结果表明: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带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背风面20~100 m,风速比对照点降低27%~67%,且随着风速的增大,降低风速的效果越明显;林带对气温和地温具有调节作用,背风面各点白天增温,夜间降温;林带能够减小蒸发量,林带背风面20~100 m范围内日均蒸发量比对照点降低16.2%~24.2%。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木麻黄更新难的问题,在福建省平潭县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2号无性系具有水培易生根、抗木毒蛾虫害强、营建农田林网和防护片林生长快、早成林和短时间内能发挥防护作用的特点。木麻黄2号是平潭县木麻黄更新中理想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8.
木麻黄(Casuarina)防护林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海岸带及岛屿防护林的典型代表,建立海岸带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包括局域小气候在内的海陆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太阳辐射因子是森林固碳和森林小气候形成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基于广东省湛江沿海岛屿典型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2010年1—12月共1 a 的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其辐射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2010年太阳短波辐射总量是5537.42 MJ · m-2,净辐射总量是6027.17 MJ · m-2,其中4—9月雨季太阳短波辐射总量和净辐射总量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62.72%和61.73%。(2)生态系统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率全年变化集中在8%~15%之间。(3)长波有效辐射全年均为负值,说明大气温度常年高于下垫面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冠层表面温度,在夜间太阳辐射为零时有利于大气中所含大量水汽在植被表面的凝结,这是沿海和岛屿生态系统重要的水分来源。  相似文献   

19.
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进行了试验构建与筛选,结果表明:樟子松、红皮云杉单行及双行林带配置经济树种模式中,带外株间配置较带内株间及带内行间配置成活率高,且随着林带树龄的增大,配置经济树种的成活率明显降低,林带中生态树种树龄以不超过15 a为宜;而针对不同类型区在防护林生育早期可分别间作经济作物或中草材来提高其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从而增强了生态型防护林的经济功能;杨树林带与食用菌栽培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林带的短期经济效益,又促进了林木生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20.
张云生 《防护林科技》2012,(1):20-21,87
为推进沿海滩涂湿地的开发利用,在含盐量达0.9%以上的椒江河口淤泥质感潮带湿地进行筑土墩法营造木麻黄消浪林带试验,取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消浪林带采用容器苗与地栽苗相比,具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耐盐碱强等特点;木麻黄在外侧感潮带湿地的造林成活率高于内侧陆地,达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