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讨喷施IBA对芳樟矮林萌芽和生长的影响,为芳樟矮林作业提供理论依据,以2 a生芳樟矮林为材料,设置5个IBA浓度梯度,采用SPSS对芳樟矮林萌芽数、萌枝数、地径、株高、冠幅、生物量和出油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萌芽数、地径、株高和冠幅随喷施IBA浓度的增加而增多,100 mg·L-1IBA处理萌芽数最多,地径、株高和冠幅最大,IBA对萌枝数的影响不明显。单株鲜重也随喷施IB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100 mg·L-1IBA处理单株鲜重最大,单株叶鲜重、小枝鲜重和主枝鲜重与单株鲜重变化趋势相似。喷施IBA对鲜叶出油率影响不明显,对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有显著影响,100 mg·L-1IBA处理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喷施100 mg·L-1IBA对芳樟矮林萌芽、生长、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辽西地区造林常用树种侧柏和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土壤水分胁迫来比较两种树苗的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侧柏幼苗的株高和地径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油松幼苗株高虽然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地径在初期变化不显著,后期生长缓慢,以60%的土壤含水量处理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3.
利用形态检测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外源Ca2+(eaCl2)处理下,南林895杨扦插苗株高、地径、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各营养器官δ13 C,δ15N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Ca2+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苗木的生长.外源喷施Ca2+后,扦插苗株高、地径、生物量均优于对照,其中以200 mg·L-1质量浓度的Ca2+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株平均株高、地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4.82%,18.01%,19.7%.随着Ca2+质量浓度(0,2,20,100,200,300 mg·L-1)的升高,南林895苗木叶、茎、根中δ13 C,δ15 N值均呈现逐渐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最大值出现在Ca2+质量浓度为200 mg·L-1处.δ13 C,δ15 N值在植株中的分布遵从"库"器官大于"源"器官的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源"器官δ13 C,δ15 N值与株高、地径呈显著性负相关,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库"器官δ13 C,δ15 N值与株高、地径、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营养器官δ13 C,δ 15 N值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南林895杨扦插苗"源""库"器官间光合同化物积累与再分配格局对外源Ca2+质量浓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以黄檗5 a生幼树为材料,对叶面喷施不同组合的植物激素,利用正交设计,研究其对生长性状的影响,并建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栽植当年和翌年秋季幼树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7%和95%,平茬与未平茬在定植2年后未发现生长性状有显著差异;植物激素不同组合处理对幼树树高、地径生长量影响较为明显,3种植物激素对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影响大小依次为NAA6-BAGA3;有效促进树高生长的最佳植物激素配比为NAA200 mg·L-1+6-BA400 mg·L-1+GA3400 mg·L-1,有效促进地径生长的最佳植物激素配比为NAA200 mg·L-1+6-BA400 mg·L-1+GA3200 mg·L-1。地径是影响生物量的主因子,拟合程度最高的一元生物量方程为Y=0.061-0.083X+0.047X2。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进行培养挽救,以为了提高育种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酒精消毒30 s后在0.1%升汞处理8min,幼胚的成活率为90%.随着外植体消毒时间增加,幼胚成活率先上升后下降.幼胚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 BA0.1 mg·L-1+ NAA0.01 mg·L-1.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BA0.1 mg· L-1+ NAA0.01 mg·L-1,增殖系数达到6.33.对不定芽增殖最有利条件为:pH值6.0、琼脂浓度6g·L-1和蔗糖浓度30 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2 mg·L-1,生根率为93.2%.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崖柏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重庆市城口县咸宜乡苗圃和中国林科院温室开展崖柏扦插繁殖试验,研究采穗母树年龄、不同激素种类及其组合、激素浓度、扦插基质、物理促根等不同处理方式下崖柏扦插生根效应.结果表明:(1)在咸宜乡苗圃,采用自动喷雾设施,以蛭石-泥炭土-珍珠岩(1∶1∶1)为扦插基质,用3种激素和清水处理崖柏幼树1年生枝条,扦插后160d的生根率为74.76%~96.70%,不同处理组合生根效应具有显著差异,2000 mg· L-1 IBA>清水对照(CK)>1 000mg·L-1 IBA>1 000 mg·L-1IBA+ 500 mg· L-1NAA;(2)在林科院温室用2种激素和清水处理崖柏幼树1年生枝条,扦插于蛭石-泥炭土-珍珠岩(1∶1∶1)的基质,搭塑料拱棚,扦插后120 d的生根率远低于咸宜乡苗圃,为25.93%~45.37%,激素处理后的枝条与对照差异显著,1 000 mg·L-1 IBA+ 50 mg·L-1 NAA=2 000 mg·L-1 IBA>清水对照(CK);(3)在咸宜乡苗圃用不同激素和物理促生根方法组成的27种组合处理的成年崖柏枝条,最高生根率仅为20.83%.生根率超过10%的处理组合是:清水处理,泥炭土∶蛭石∶珍珠岩(1∶1∶1);1 000 mg·L-1IBA+500 mg·L-NAA,泥炭土∶珍珠岩(2∶1);1 000 mg·L-1IBA,泥炭土∶蛭石∶珍珠岩(1∶1∶1),流水冲洗.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对平欧杂种榛苗木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辽榛3号(84-226)、平欧110(82-11)和达维(84-254)3个平欧杂种榛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IBA、ABT1和GGR药剂对平欧杂种榛生根率、生根数量、生根粗度以及生根长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辽榛3号繁苗时用这3种药剂处理均可;平欧110和达维用这3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生根率和生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在浓度为1 200mg·L-1的IBA处理下的生根基径效果均最佳;在浓度为800mg·L-1的IBA处理下平欧110的生根数量效果最佳,在浓度为1 000mg·L-1的IBA处理下的生根数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柠檬桉优株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流水冲洗1h+0.1%HgCl2(3+4)min为柠檬桉的最佳外植体采集处理方案。培养基添加VC20.0mg.L-1或PVP2.0g.L-1是褐变控制的有效措施,不同防褐化剂的效果为:PVP=VC〉AC〉DTT〉CA。改良MS+6-BA1.0mg·L-1+KT0.2mg·L-1+NAA0.05mg.L-1是柠檬桉扩繁增殖的最适培养基;改良MS+6-BA0.5mg.L-1+NAA0.1mg.L-1是柠檬桉壮苗增殖的最适培养基。自然光培养,光照强度3000~3500Lux是柠檬桉增殖培养的最适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晓伟 《湖北林业科技》2020,49(4):32-33,41
为了比较不同氮用量水平下中国北方地区油松幼苗生长及其生物量的变化,特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为10 nmol·L~(-1)时幼苗最高,为1.44 m,在施氮量为20 nmol·L~(-1)处理下,油松幼苗基径最粗,为37.45 mm;以不施氮肥的处理根生物量最大,为120.21 g;随着浓度的增加,茎生物量逐渐降低,5 nmol·L~(-1)处理的茎生物量最大,为192.41 g,施氮浓度为10 nmol·L~(-1)处理下叶生物量最大,为37.13 g。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施肥处理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杉木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常规集中施肥50 mg·株^(-1)、指数施肥50 mg·株^(-1)、指数施肥100 mg·株^(-1)、指数施肥200 mg·株^(-1)等5种施氮肥处理,比较不同施肥条件下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促进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增长,指数施肥100 mg·株^(-1)对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促进效果最佳,且苗木质量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连续6a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油松刺槐混交林分的土壤水分、养分、理化性质及林冠结构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土壤0~40 cm平均含水量比油松纯林增加0.91 g·kg-1、比刺槐纯林增加0.55 g·kg-1;(2)混交林18年后土壤容重比油松纯林减少0.13 g·cm-3、比刺槐纯林土壤容重减少0.10 g·cm-3;(3)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比纯林增加0.54 mg.kg-1~1.48 mg·kg-1、土壤碳酸钙含量比纯林减少0.43 mg·kg-1~1.09 mg.kg-1、土壤有效氮比纯林增加6.4 mg·kg-1~19.4 mg·kg-1、土壤有效磷比纯林增加0.36 mg·kg-1~1.37 mg·kg-1、土壤有效钾比纯林减少6.90 mg·kg-1~23.90 mg·kg-1,土壤CEC含量比纯林增加0.23 mg·100 g-1~0.85 mg·100 g-1;(4)混交林林冠面积、林冠厚度、林冠水分截留率分别比纯林提高47.83%~78.95%、40.63%~73.08%、6.15%~8.32%,枯落物饱和持水量是纯林的1.62倍~4.22倍;(5)混交林中油松的树高、胸径比纯林分别提高24.7%和27.35%,混交林年均利润是纯林的7.12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华仲11号’杜仲苗期生长规律的影响情况,为杜仲树势调控和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仲11号’杜仲1年生平茬苗为研究材料,在其叶面分别喷施浓度依次为200、400、600 mg·L-1的三碘苯甲酸、缩节胺和多效唑,比较不同处理对‘华仲11号’杜仲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情况,并用Logistic模型拟合‘华仲11号’杜仲在不同处理下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曲线方程,分析各方程生长极值(k)、速生期始期(t_1)、速生期结束期(t_2)、速生期(t_2-t_1)及速生点(t_0)等参数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联程度。【结果】不同处理下‘华仲11号’的苗高为104.73~159.14 cm,地径为12.31~16.31 m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浓度为400 mg·L-1的多效唑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的抑制作用均最显著,该处理的苗高和地径与对照相比分别低34.19%和24.52%。各处理下‘华仲11号’杜仲苗高生长曲线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93~0.998,地径生长曲线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94~0.999。各处理下‘华仲11号’杜仲苗高的速生期始期(t1H)与速生点(t0H)、速生期结束期(t2H)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97和0.435;苗高生长极值(k_H)和苗高的速生期结束期(t2H)、速生点(t0H)之间也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34和0.447。【结论】浓度为400 mg·L-1的多效唑处理对‘华仲11号’杜仲苗高和地径生长的抑制效果均最好;各处理均可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苗期生长规律;可采用苗高指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北票半干旱地区开展了油松、樟子松和桧柏3种针叶树雨季容器苗造林试验,分别以春季裸根苗造林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北票干旱和瘠薄立地条件下采用容器苗雨季造林,造林成活率超过95%,春季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仅为65.4%~74.6%。3个针叶树种容器苗雨季造林比对照能够明显提高苗高生长量、主根长、侧根多,与对照相比,油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8.97%,地径提高29.9%,主根长提高40.78%,侧根长提高40.76%;樟子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7.59%,地径提高31.69%,主根长提高16.89%,侧根长提高20.90%;桧柏苗高生长量提高27.49%,地径提高34.56%,主根长提高18.90%,侧根长提高35.71%。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白皮松、油松和红皮云杉3个针叶树种1a生幼苗为对象,研究在100%全光(CK)、70%透光和40%透光3种光照下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3个树种幼苗生长随时间变化存在不一致性,白皮松和油松高生长、地径生长均表现为全光照高于低光照处理,而红皮云杉在低光照处理下,其苗高和地径高于全光照。油松和红皮云杉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各时期发育,均表现出全光照70%透光40%透光趋势;而白皮松在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方面,则为70%透光高于全光照和40%透光,在根系体积方面,全光照高于70%透光和40%透光。适度遮阴有利于白皮松幼苗生长,不利于油松幼苗生长,而红皮云杉幼苗对光照适应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15.
GGR6在新疆杨扦插育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应用50mg·kg-1 GGR6号浸泡后倒置催根、直接扦插以及应用清水浸泡后倒置催根、直接扦插等4个处理对GGR6在新疆杨扦插育苗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应用GGR6号生长调节剂浸根可显著提高新疆杨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出苗率、苗高和地径;倒置催根又比直接扦插有显著效果;以应用50mg·kg-1 GGR6号浸泡后倒置催根处理效果最佳,其生根率达97%,成活率92.0%,苗高271cm,地径1.95cm。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等3种不同针叶树种天然更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针叶树1年生天然更新强度分别为3 594~5 133、20 300~50 000和8 300~13 900株.hm-2;赤松天然更新的强度好于油松,油松好于樟子松;樟子松天然更新1年生幼苗较难越冬,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达66%;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相对较易越冬,越冬成活率分别为17.20%和20%,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分别为54.94%和51.28%。因此,应采取人工促进措施进行樟子松、赤松、油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油松苗期生长性状的选择因子,对3年生油松实生苗的总鲜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苗高、地径等19个生长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⑴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8%~91.6%。⑵总鲜重与地径、苗高、冠幅和根幅的相关性系数分别是0.88、0.83、0.82、0.73,均达极显著水平;⑶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归纳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5.14%。总鲜重、地径、冠幅和苗高等性状可作为油松苗期生长性状的选择因子。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进行欧美108杨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GGR6号和GGR10号500mg·kg-1处理插穗,均能有效促进欧美108杨的地径和高生长,提高了成活率,各处理间苗高、成活率差异达显著水平,地径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以GGR6号效果最好,高生长比对照增加17.6%,地径生长较对照增加34.5%,扦插育...  相似文献   

19.
麻池背油松天然林林分生长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历年调查资料,对麻池背油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林分的植物种类丰富;直径、树高、林龄等林分结构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和多峰状分布;近熟林的林分蓄积生长率为0.82%,材积生长量69年生时连年生长量仍大于平均生长量.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油松形状比值偏高,林木自然稀疏强烈,枯损率达32.7%,其中小径木占86.3%,病虫害感染枯死木占29.4%.油松天然更新不良,辽东栎不能成为更新树种,林下有青木杄、落叶松幼树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