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探讨了山区河流防洪避难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内容,提出了动态规划中最优控制方法及有容量的点线结合型的防洪避难模型。利用Dijkstra算法静态求解灾民撤退的最短路径,利用路阻函数模型动态分析路网的实时交通状况,将路网预警级别划分成4个不同的水平。提出了防洪避难场所的建设与选址原则,开创性地利用界壳理论分析了安置区的人口优化问题,并以盐边县为例分析了防洪避难系统的研究。模型提出的理论具有通用性,也可用于国内其他洪水淹没区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桃林口水库工程经济后评价防洪效益计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桃林口水库工程后评价防洪效益的计算。对运用频率曲线法进行洪灾损失的计算、可增加的土地开发利用价值的计算及防洪效益的计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辽宁省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根据编制完善水库和中小河流(段)防洪预案要求,在深入调查分析辽宁省中小河流防洪减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小河流洪灾特点及防洪标准,编制中小河流防洪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4.
对辽河流域洪水特征及历史洪灾进行分析,提出6点提高防洪能力的措施,即重点河段清淤、完善防洪工程、提高防洪标准、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加强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加强流域管理,为提高辽河流域防洪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村镇防洪设计规范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洪灾频发,尤其是广大村镇地区因其防洪标准较低而深受其苦.目前我国尚无村镇防洪设计标准,在确定防洪标准、编制相应的防洪规划时,仅能以已颁布的几部相关标准作为设计参照依据.从2009年南方地区发生的洪灾出发,简述了村镇防洪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我国现行的主要防洪设计标准在村镇地区的适用性.最后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防洪政策进行比较,发现我国防洪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村镇防洪规范化的重要性及若干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陆浑水库分期洪水资源化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陆浑水库实际情况在分析影响水库防洪调度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风险分析的计算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给出了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的实施程序。采用陆浑水库分期运用方案,对不同频率入库洪水在不同的汛限水位下造成的洪灾风险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陆浑水库前、后汛期的汛限水位均可适当抬高以增加水库的兴利库容、实现汛期的洪水资源化,为陆浑水库提供了最优分期汛限水位方案。  相似文献   

7.
分蓄洪区分蓄洪运用时,将直接遭受洪灾损失。以湖北省杜家台分蓄洪区为例,采用调查研究与综合分析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引进财产损失系数和受灾人口系数,分析了分蓄洪区分洪运用损失的变化特点,结合分蓄洪区运用几率的变化,初步探讨了促进分蓄洪区建设的策略。研究发现:分蓄洪区运用的财产损失和受灾人口都随时间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受灾人口增长速度缓于财产损失。长江干支流分蓄洪区的运用几率降低,直接降低了分蓄洪区运用的洪灾损失几率和洪灾损失程度,提高了分蓄洪区域内防洪等级。通过给予分蓄洪区特殊的政策,加强产业指导,强化防洪设施建设,完善分洪运用补偿机制等,提高分蓄洪区的防洪综合能力,确保分蓄洪运用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华能克拉玛依热电联产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实测资料及近期实地调查资料,进行洪水影响评价分析计算,结合小流域设计洪水及蓄洪区洪水位分析计算结果综合评价非防洪建设项目时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洪水对非防洪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评价意见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天气系统和地理地形因素,鲁北地区暴雨洪水频发,且具有范围广、雨量大、洪峰高、历时长等特点,而现状防洪工程却存在着泄洪能力低、河床淤高、堤防残破、建筑物老化等问题,防洪能力衰减20% ~ 50%,与防御较大暴雨洪水的要求极不适应,防洪压力巨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防洪安全,减轻洪灾危害.  相似文献   

10.
洪涝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中损失最严重的灾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洪水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而利用防洪非工程措施一直是防洪救灾工作的薄弱环节.正确迅速的解决防洪决策如此复杂的决策问题非常困难.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结合GIS在洪灾避迁决策的应用,利用GIS图层叠加与空间分析,通过相应的约束条件,筛选出满足约束条件的约束集,用模糊相似贴近度物元模型进行方案的评价决策.从而帮助防洪决策人员制定具体防洪决策,减少或避免防洪决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东江流域形成洪水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流域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GIS技术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东江流域洪水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洪灾风险度最高的地方为河源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区以及龙岗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较安全区域则位于流域中上游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评价结果与往年大洪水造成的灾害区域基本吻合,表明基于格网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用于洪灾风险评价是可行的,评价结果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连市1951-2006年的降水资料,应用Z指标法得出大连市1951-2006年的涝灾年份.在这些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了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法分别预测了大连市的下一次可能发生的涝灾的年份.同时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灰色GM(1,1)模型对大连市未来的涝灾年份做出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较好的应用于大连市涝灾研...  相似文献   

13.
以长台溪流域10座小Ⅱ型以上水库的安全认定和社会经济调查为基础,通过单坝失事风险分析、失事后果评估计算,进行单坝的洪灾风险评价;进而从流域整体的角度,考虑库间影响,洪灾风险的传递、积聚效应,量化分析全流域各水库的洪灾综合风险。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内各座水坝洪灾综合风险的大小排序,转化为除险加固的优先次序,为后续加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山洪灾害对山区居民的人身财产损害,结合水利部门信息化建设要求和国家山洪灾害防治要求,阐述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原则、建设目的及主要建立方法.临界雨量计算是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关键,分析了单站临界雨量法、区域临界雨量法及P-Ⅲ型频率分析法这3种常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流域模型法计算临界雨量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方法,并利用流域模型法计算了山西省大同县部分沿河村落不同时段不同持水度条件下的临界雨量值,将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测数据介于土壤含水率较低和较高临界雨量值之间,说明该方法合理可行.以流域模型法为基础建立了大同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促进了大同地区山洪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快速、准确的分析水情实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清江流域防洪减灾工作实际情况,设计了实时水情调度联合计算方案。根据清江流域地理位置的特点,将其分为7个子流域,依次进行降雨径流预报、洪水演算,为防洪减灾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依据。通过对该方案的分析,探讨了设计思路,并给出了其实现机理。该方案已在“数字清江”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四湖流域是涝渍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为定量分析涝渍灾害的影响因素和风险分布特征,以螺山排区为对象,从涝渍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防灾能力3个方面,建立了涝渍灾害指标体系,构建了涝渍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涝渍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涝渍灾害影响因子中,孕灾环境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致灾因子,而在致灾因子中汛期降雨强度综合指数所占权重占比最大,达到0.1595。通过计算得到,在汛期降雨强度综合指数为2.889时,排区内涝渍灾害风险度(0.957)达到重度风险临界值;在汛期降雨强度为1.924时,计算得到排区内涝渍灾害风险度(0.837)达到轻度风险临界值。现状条件下,螺山排区仅能抵御3 a一遇的汛期降雨强度,遭遇10 a一遇汛期降雨强度时,整个区域都处于涝渍灾害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17.
2013年辽宁省抚顺地区遭受千年一遇暴雨洪水袭击,损失惨重。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研究暴雨山洪灾害的成因,总结防洪工程发挥的防洪效益,查找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防汛管理和防灾减灾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洪涝灾害是全球发生频繁、危害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对洪涝灾害进行研究,目前对于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风险的研究较少.采用综合评价法建立模型对洞庭湖区烂泥湖水系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表明:新泉寺闸内水位和滞涝水面率的不同导致暴雨对烂泥湖水系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同时采取提高滞涝水面率和降低...  相似文献   

19.
杨文华 《农业工程》2018,8(2):77-80
针对当前农业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加强对区域农业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危险区域划分,进而提出相关的农业防治措施,是解决当前农业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结合上述的需求,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加权法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然后以陕西关中农业洪涝灾害为例,以GIS为基础对陕西关中洪涝灾害风险区域进行划分,进而直观地呈现关中地区农业灾害的严重程度。通过计算与历史数据的比对发现关中洪涝灾害发生风险分布与历史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农业灾害风险的预防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评估生长季旱涝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有助于农民采取措施增产保收。本研究基于1988—2017年气象站点数据和灾情、产量等统计数据,以中国东北三省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多时间尺度指标——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与旱涝受灾率的关系,选择优势指数表征东北春玉米生长季干湿状况,基于HP滤波构建相对气象产量,利用距离相关分析方法选取合理时间尺度和关键月份的指数,分析这些指数与春玉米相对气象产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条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SPI、SPEI均能表征东北地区农作物受旱和受涝状况,整体上SPEI在表征东北地区旱涝时更具优越性,尤其在辽宁省,因旱受灾率与SPI和SPEI相关系数差距明显,因涝受灾率与SPEI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54,与SPI相关性不显著。(2)辽宁省SPEI3-8与相对气象产量的距离相关系数最大,吉林省和黑龙江省SPEI6-8与相对气象产量的距离相关系数最大;各省对应的SPEI与相对气象产量呈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其中辽宁省春玉米产量受干旱和雨涝的共同影响,吉林、黑龙江两省主要受干旱灾害的影响。(3)辽宁省春玉米在拔节—抽穗期主要受干旱影响,生长季后期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前期加重;当SPEI为1.0左右时,吉林省春玉米在出苗—拔节、拔节—抽穗期可达到最高产,抽穗—乳熟期受干旱影响严重;黑龙江关键生育期主要受旱灾影响,在出苗—拔节、拔节—抽穗期正常偏湿年份可达到最高产量,但中度及以上雨涝仍会导致玉米减产,抽穗—乳熟期在轻度湿润时可高产,重度湿润时会因涝减产。本研究对东北三省地区预估旱涝灾害对春玉米产量影响和及时采取灾害防御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