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解大别山山核桃优树间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以18株初选优树的果实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了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优树种仁含油率为48.6%~70.3%,变异系数为7.83%。其中XZ5含油率最高,为70.3%;其次XZ2为68.4%,优树JZH和ZZ2含油率最低,仅为55.9%和48.6%。优树脂肪酸组分间以亚油酸变异系数最大,为21.23%;其次棕榈烯酸为14.36%,亚麻酸12.93%,硬脂酸10.05%;顺-11-二十碳烯酸、油酸和棕榈酸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4.14%、4.43%和4.82%。油酸含量以XZ5最高,为81.8%,其次XZ1和XZ2,分别为81.3%和81.0%;亚油酸以ZZ2最高为17.8%,其次GJC4和ZW1,分别为17.5%和17.2%。多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20.07%,含量以ZZ2、GJC3和ZW1最高,分别为19.143%、18.984%和18.774%;单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4.40%,含量以XZ5、XZ1和XZ2最高,分别为81.976%、81.480%和81.181%;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5.79%,含量以ZZ2最高为8.973%。大别山山核桃优树脂肪酸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西核桃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以巴马、凤山、天峨、南丹、乐业、田林、隆林等7个县份筛选的优树果实样品共计31个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种仁含油率为56.9%~65.1%,其中凤山004含油率最高,为65.1%,其次南丹004为64.1%,凤山002含油率最低。测定了广西不同产地核桃种仁的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等5种脂肪酸组分,其中棕榈酸含量在4.09%~8.36%,硬脂酸10.57%~45.09%、亚油酸45.88%~77.26%、亚麻酸3.16~10.28%、油酸0.3%~2.44%。以果实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来评价不同产地核桃,为核桃产地的地区品牌打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14个油茶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油茶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差异,以14个油茶(种、变型、家系、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测定含油率,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种仁含油率为23.73%~59.88%,种仁含油率高于50%的有5个,40%~50%的有5个,30%~40%的有3个,低于30%的有1个。干籽含油率为16.25%~35.49%,干籽含油率高于30%的有6个,20%~30%的有7个,低于20%的有1个。脂肪酸组成包括油酸、亚油酸、ω3-亚麻酸、棕榈油酸、顺-11-二十碳烯酸、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8种。总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15%~15.85%,总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10%及其以上的有6个,低于10%的有8个。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3.56%~91.50%,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90%的有4个,80%~90%的有10个。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大宝混合种、大宝黄珍珠、大宝黑小籽、望谟金球5号、天心平、浙江青田25、长林4号7个油茶的种仁含油率较高,脂肪酸组成比例合理,可作为高产优质油茶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4.
山核桃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73-2474
[目的]分析山核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核桃仁油、红松籽油、接骨木油和橄榄油为材料,利用GC/MS对各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找出山核桃仁油的特色。[结果]共鉴定出山核桃仁油中的5中化合物,即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含量分别为63.48%、19.90%、11.96%、3.31%和1.35%;山核桃仁油中n-6:n-3脂肪酸比例为5.31,与我国推荐的n-6∶n-3脂肪酸比例(4-5)∶1非常接近;山核桃仁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4.3∶1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和a-亚麻酸,均为人体必须脂肪酸。[结论]山核桃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n-6∶n-3脂肪酸比例合理,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普通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平均含油率60.58%,显著高于普通油茶的44.86%和腾冲红花油茶的43.08%,且浙江红花油茶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3种油茶总不饱和脂肪酸由大到小为浙江红花油茶89.4%,普通油茶88.36%,腾冲红花油茶82.07%;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占比最高,其次为棕榈酸和亚油酸;油酸平均相对质量分数以浙江红花油茶84.30%显著最高且变异小,腾冲红花油茶74.03%,显著最低且变异大;亚油酸平均相对质量分数中普通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显著高于浙江红花油茶,但前两种油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油茶的亚麻酸平均质量分数均很低,但腾冲红花油茶具有较大变异幅度,最高相对质量分数达10.83%.3种茶油都是接近或优于橄榄油的高品质食用油;充分利用南方山地资源合理发展3种油茶,可望有效提高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改善我国食用油品质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紫苏高油和高亚麻酸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检测相结合方法对30份贵州紫苏资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0份贵州紫苏的含油率为34.136%~49.151%,平均42.496%,变异系数为8.377。含油率高于46%的材料有6份,其中,正安紫苏-1的含油率最高,达49.15%;其次是织金紫苏,为48.76%。2)在组成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6.636%~91.459%,平均89.055%;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391%~10.479%,平均9.149%。在所有脂肪酸成分中,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平均为64.153%;油酸其次,平均为14.023%;硬脂酸最低,平均为2.247%。3)在30份贵州紫苏材料中,以贵定紫苏-1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8.54%,正安紫苏-1最低,为60.337%;亚油酸含量以正安紫苏-1最高,达14.076%;六盘水紫苏-1最低,仅8.848%;油酸含量以绥阳紫苏-2最高,达17.580%;贵定紫苏-1最低,仅10.665%。  相似文献   

7.
贵妃鸡肌肉脂肪酸的GC-MS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合技术对贵妃鸡肌肉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 并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 分比含量结果表明贵妃鸡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21 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 种,分别是豆蔻酸,十五烷酸, 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和花生酸,占总脂肪酸的28.61%,不饱和脂肪酸(UFA)15 种,分别是十四碳一烯酸,棕榈 油酸,油酸,亚油酸,十七碳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11-二十碳一烯酸11,14 二十碳二烯酸8,11,14-二十碳三 烯酸,花生四烯酸(AA),芥酸二十二碳五烯酸(DPA)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酌-亚麻酸, 11,14,17-二十碳三烯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1.4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5.08%,必需脂肪 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3.52%  相似文献   

8.
以油研599和三北98为材料,研究了钾肥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灌浆成熟过程中各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成熟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芥酸含量、含油率、油酸含量是逐渐增加的,且含油率的增加达到显著水平;硫苷含量、种子蛋白质含量、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廿碳烯酸含量是逐渐减少的。成熟后种子蛋白质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与施钾量间呈负相关;芥酸、油酸、棕榈酸、硬脂肪酸、廿碳烯酸与施钾量间均呈正相关,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脂蛋总量与施钾量间呈负相关,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指数、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总量之比、18碳脂肪酸总量与施钾量间均呈正相关。因此,增施钾肥可降低种子蛋白质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增加芥酸含量、油酸含量、棕榈酸含量、硬脂肪酸含量、廿碳烯酸含量。增施钾肥降低脂蛋总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指数、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总量之比、18碳脂肪酸总量,增加油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浙江会稽山脉地区香榧品种的果实品质差异,以茄榧、细榧、油榧、斯宅木榧、珍珠榧和长籽榧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表型特征和含油率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香榧品种中油榧含油率最高,达到63.26%,而珍珠榧含油率最低,只有41.07%。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香榧种子油脂肪酸组成,香榧种子油主要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占总脂肪酸的80%以上。茄榧、油榧、珍珠榧和长籽榧种子油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与细榧种子接近;除长籽榧外,茄榧、油榧、斯宅木榧和珍珠榧4种香榧种子油中金松酸的含量显著高于细榧,分别为10.30%、10.30%、15.10%和11.60%。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香榧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庆元县13株野生浙江红花油茶植株茶籽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茶籽脂肪含量在54.4%~66.1%之间,均值为61.1%,油脂中共检测出棕榈酸(C16︰0)、棕榈烯酸(C16︰1)、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0)和顺-11-二十碳烯酸(C20︰1)8种脂肪酸组分,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其中,以油酸含量最高(81.8%~87.2%),其次分别为棕榈酸(6.6%~9.4%)、硬脂酸(2.2%~4.3%)、亚油酸(0.5%~6.1%)、顺-11-二十碳烯酸(0.4%~1.1%,2株未检出),其他脂肪酸组分含量较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与棕榈酸、亚油酸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硬脂酸呈显著负相关,其他组分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核桃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山核桃属6个种及近缘属化香的种间亲缘关系,从6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10bp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通过扩增共得到317个DNA片段,片段大小为200~2800bp,其中多态性谱带为271条,占85.5%,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品种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表明RAPD分析的亲缘聚类基本上与经典分类相一致;从分子角度进一步证明大别山山核桃分种成立,与湖南山核桃、山核桃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薄壳山核桃(C.illinoensis)自然散粉对浙江山核桃(C.cathayensis)实生林分果实的直感效应,采用模拟种间自然授粉试验,选取14年生浙江山核桃(C.cathayensis)实生林为研究对象,模拟自然条件抖落薄壳山核桃(C.illinoensis)花粉,测定不同方位和不同距离间隔的果实性状及品质,研究种间模拟天然授粉对浙江山核桃(C.cathayensis)果实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在中心树东南西北4个方位,0~40 m范围内不同距离间隔采收的果实,果实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处于下风口和近距离的浙江山核桃(C.cathayensis)果实性状比上风口和远距离果实受到的增效作用大,其中2棵0 m处的单株单果质量分别比CK重了43.23%和46.75%,核果质量分别重了43.59%和36.41%。所采样品的果实品质各指标值大部分都在山核桃(C.cathayensis)与薄壳山核桃(C.illinoensis)的对照之间。在模拟自然授粉条件下,薄壳山核桃(C.illinoensis)对浙江山核桃(C.cathayensis)群体授粉具有较高竞争性;薄壳山核桃(C.illinoensis)自然授粉对山核桃(C.cathayensis)果实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尿素包合纯化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工艺,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尿素包合反应中温度、时间、脂肪酸/尿素、甲醇/尿素等因素对亚油酸纯度及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脂肪酸)/m(尿素)为0.3,V(甲醇)/m(尿素)为2.5,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24 h的优化条件下,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由23.80%提高到80.73%。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种仁脂肪和脂肪酸的变化特征,以40年生山核桃为试材,对果皮和种仁中氮、磷、钾、钙、镁等主要矿质元素、种仁脂肪和脂肪酸进行了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各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干物质总质量没有显著增加,但果皮干物质大量向种仁转移,其中8月5-20日是种仁干物质快速积累期(从0.62 g·粒-1增长至1.34 g·粒-1)。钾大量从种仁向果皮转移,种仁钾质量分数从8月5日的11.71 mg·kg-1降至9月6日的3.44 mg·kg-1,而果皮钾质量分数从5.70 mg·kg-1升高至9.18 mg·kg-1,种仁与果皮中钾质量分数存在消长变化,拐点为8月17-20日;种仁氮、磷、镁质量分数均高于果皮;果皮和种仁中矿质元素质量分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种仁脂肪质量分数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8月5-10日是脂肪快速积累期(从243.20 mg·g-1上升至586.02 mg·g-1)。油酸、亚油酸、棕榈酸是种仁充实过程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三者占脂肪酸总量的92.33%~97.50%。脂肪与棕榈酸和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与油酸显著正相关(P < 0.05);具有相近或相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存在较高的负相关关系,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和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P < 0.01)。氮、钾是山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矿质营养,种仁氮、钾与脂肪酸组分的相关性最高。因此,丰产优质栽培建议施好果实膨大肥。  相似文献   

15.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生长成熟过程可分成2个阶段:5月初至8月初是果实增大物质增长阶段,其中6-7月是果实快速生长期,至8月初果实生长基本稳定。8-9月是种仁储藏物质的积累和转化阶段;在种仁成熟过程中,山核桃种仁粗脂肪质量分数不断升高,采收时达最高值690.2 g·kg-1;粗蛋白和可溶性糖不断减少,分别从8月5日的117.38 和56.05 mg·g-1降至采收时的最低值93.63和19.67 mg·g-1;果实成熟过程中种仁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不断转化成为粗脂肪,种仁粗脂肪与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粗脂肪与粗蛋白的相关系数为-0.991 3(P<0.01),与可溶性糖的相关系数-0.956 5(P<0.01)。图1表3参21  相似文献   

16.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00%,其中以油酸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且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相同,但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为73.01%~58.7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32.20%~19.69%,且出油率与出仁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同出籽率和果皮厚度没有明显的关系。图3 表3 参12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湖南山核桃( Carya hunarensis)仁中提取山核桃油,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山核桃油提取率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9(m:V,g/m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5h,在该条件下湖南山核桃油的提取率为68.5%.提取所得山核桃油呈浅金黄色,酸值 (KOH)0.400 mg/g、碘值(I2)105.5 g/100、皂皂化值(KOH) 185 mg/g,折光指数n20d 1.4704.采用气相色谱对山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山核桃油中总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92.16%,其中油酸的质量分数为68.03%.  相似文献   

18.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槟榔油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槟榔油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包括焙烤加热、微波加热和煎炒加热对槟榔油分别进行15、30、90min的加热处理,甲酯化后经GC-MS分析出其中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论:槟榔油的脂肪酸组分为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在焙烤加热到60℃,持续15min时最高。  相似文献   

19.
20.
紫薇籽油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薇是我国夏季重要观花树种,栽培广泛。为了开发和利用紫薇籽油,采用冷榨法从紫薇种子中榨取了油脂,并采用GC/MS对堇薇、红薇、银薇3个不同品种群紫薇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群紫薇籽油均含有相同的17种脂肪酸,不同品种群脂肪酸含量有差异,其中堇薇品种群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为86.57%,该品种群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低,为13.05%;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堇薇、红薇、银薇3个品种群亚油酸含量分别为71.62%、70.91%、72.87%;从紫薇籽油中检测出奇数碳脂肪酸类二十三烷酸,该脂肪酸具有抗癌活性,表明紫薇籽油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