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非淀粉多糖酶在家禽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李长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69-3270,3273
对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NSP)酶的理论依据、NSP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寡糖及其在鸡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寡糖(Oligosaccharide)是非淀粉多糖(NSP),由于不能被动物体内的酶消化,结果导致日粮能量的可利用性降低。近年来研究发现,寡糖主要被肠道有益菌群利用,抑制有害菌群,能调节动物肠道菌群的平衡。与抗生素相比,不具药物残留和抗药性问题,与生菌剂相比,也不具进入肠道后活菌失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寡糖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1寡糖的种类、化学本质及合成途径寡糖是由2到10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结组成的小聚合体。根据单糖分子结合位置和结合类型不同,寡糖的种类可达1000种以处。寡糖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玉米日粮和小麦日粮离体消化能的调控。【方法】首先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测定非淀粉多糖酶与日粮离体消化能的剂量关系。5种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酶分别为: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β-甘露聚糖酶,在肉鸡玉米-豆粕和小麦-豆粕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和900 µg•g-1,分析NSP酶改善日粮离体消化能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筛选两种日粮中5种NSP酶的最佳酶谱。离体消化能的测定采用胃蛋白酶-胰液素两步酶水解法。【结果】5种非淀粉多糖酶对离体消化能的调控效应显示规律性的“S”型曲线,木聚糖酶对玉米-豆粕、小麦-豆粕日粮的离体消化能提升程度较高,分别提高0.24和0.40 MJ•kg-1。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豆粕日粮的最佳酶谱为:木聚糖酶34 836.4 U•kg-1、β-葡聚糖酶6 762.0 U•kg-1、纤维素酶1 159.2 U•kg-1、果胶酶872.6 U•kg-1和β-甘露聚糖酶24 535.9 U•kg-1;小麦-豆粕日粮的最佳酶谱为:木聚糖酶65 405.5 U•kg-1、β-葡聚糖酶10 131.5 U•kg-1、纤维素酶980.0 U•kg-1、果胶酶501.6 U•kg-1和β-甘露聚糖酶5 141.4 U•kg-1。【结论】肉鸡玉米-豆粕日粮、小麦-豆粕日粮中5种NSP酶联合使用能够改善日粮的离体消化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方法研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和甘露聚糖酶5种单体酶制剂依次添加或5种单体酶制剂不同配伍比例添加对小麦基础日粮干物质和非淀粉多糖(NSP)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单体酶制剂对提高干物质和NSP消化率具有协同效应,其不同配伍比例与日粮干物质或NSP消化率之间均呈线性关系.各回归方程如下:干物质消化率:y1 =-2.75e-2+18.5e2x1+46.5x2+11.5e2x3+47.8e2x4+2.7e2x5(R2=0.687·);可溶性NSP(SNSP)消化率:y2=-3.18e3+19.4e2x1+4.4e2x2+13.6e2x3-2.96x4+6.92e2x5(R2=0.788·);不溶性NSP(INSP)消化率:y3=2.5+7.18e3x1+14.18e2x2+11.18e2x3+4.5e2x4+58.2x5(R2=0.763·).最佳组合为:木聚糖酶500 U·kg-1、β-葡聚糖酶95 U·kg-1、纤维素酶33 U·kg-1、植酸酶540 U·kg-1、甘露聚糖酶115 U·kg-1.  相似文献   

5.
几种中草药的非淀粉多糖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荟、甘草、黄芪中由于含有皂苷类、多糖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而倍受人们关注。因此对几种中草药的多糖含量的测定,特别是多糖中各单糖含量的分析,将会对几种中草药的保健及药理学作用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采用了糖醇乙酯衍生化气相色谱法,以肌醇、阿洛糖为内标物,1-甲基咪唑为催化剂,测定了几种中草药中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不溶性非淀粉多糖(NNSP)各组成单糖的含量。其结果为:芦荟中非淀粉多糖(NSP)的总量为41.55g·kg-1,甘草为323.2g·kg-1,黄芪中非淀粉多糖的总量高达610.6g·kg-1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关于添加脂肪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即添加脂肪对瘤胃的 pH、微生物的生长与活动、纤维素(CF、NDF、ADF)的消化、瘤胃蛋白质降解、淀粉消化、挥发性脂肪酸(VFA)的产量、乙/丙酸比例变化、甲烷气(CH_4)的产生量和矿物质(Ca、Mg)消化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添加脂肪对瘤胃发酵负效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球盖菇多糖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球盖菇多糖发酵过程中碳源、氮源、pH值对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均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形成。对发酵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碳源>氮源>pH值。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大球盖菇最佳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思了运用SWOT分析法创新研究饲用非淀粉多糖(NSP)酶产品营销策略的心得体会,重点阐述了开展NSP酶制剂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的意义;SWOT分析法在饲料行业与企业营销策略研究中的应用进展;SWOT分析法在NSP酶制剂产品营销策略研究中的应用步骤。  相似文献   

9.
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兴起一场“稻草养猪”运动,对粗纤维利用进行大量研究,事实证明,光用稻草养猪是行不通的,但日粮中含有一定比例纤维是必需的。日粮纤维是植物细胞抵抗消化本科水解作用的残留物。其主要成分为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非淀粉多糖又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等四部分组成,人们一直认为纤维本身对家畜是没有营养价值的,甚至会降低日粮中其它营养成分吸收和利用。家畜饲料的粗纤维比例不能超过7%,但在实际生产中,本地肉鸡的超纤维比例还可以再提高几个百分点,对生产没有多大影响。经证明,日粮中保持一定纤维比例是必需的,而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酶制剂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灭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挺 《饲料博览》2002,(7):37-38
饲料抗营养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种饲料原料中,它们直接或间接影响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作用。同时,还能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及最大限度的发挥动物的生长性能,近年来对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灭活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有物理、化学及酶法。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法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并显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1复合酶制剂对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1.1非淀粉多糖酶非淀粉多糖(Non-Starchpolysaccharides,NSP)是存在于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其中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一般占NSP…  相似文献   

11.
稳定塘藻类生长规律及其影响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兰州构建了自然型稳定塘(自然塘)和人工型稳定塘(人工塘)的中试系统,研究了两种稳定塘中藻类生长状况及藻类生长对稳定塘污染物去除功能的影响.相比于自然塘,人工塘增加了折流式导流墙且悬挂了无纺布载体.结果表明,增设导流墙使得人工塘中水流速度比自然塘增加了2.4倍,这抑制了人工塘中藻类的生长繁殖.自然塘中藻类比人工塘中藻类生长更为旺盛,叶绿素a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4月,为279.44 mg·m-3和115.65 mg·m-3.藻类光合作用使得稳定塘出水DO和pH都明显高于进水,自然塘藻类生长更为旺盛,因此出水与人工塘出水相比具有更高的DO和pH.更高的pH使得自然塘具有更好的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56%和19%.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野生杏开花生物学特性及授粉受精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新疆野生杏开花生物学规律及授粉受精结实特性.[方法]早春在新源野果林资源圃对野生杏开花物候期、花器官形态特征以及不完全花比例进行人工调查,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野生杏坐果率的影响.[结果]新疆野生杏树开花相对集中在3月底4月初,持续约8~9 d;落花期3~4 d,从花芽开始膨大到落花期末,持续30 d左右;在自花授粉试验中各树均坐果,且坐果率均≥6;,表现为自交亲和(SC);通过花器官特征调查,不同野生杏之间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比例差异很大,完全花比例最高的为4号杏,达90.0;,其次为2号杏80.0;,最低的为3号杏,仅为27.0;.[结论]5株野生杏人工异花授粉的平均坐果率为60.9;,比自花、自然授粉坐果率均较高,表现出较好的亲和性;通过授粉试验说明不同授粉方式中异花授粉效果较好,可以得到较高的坐果率.  相似文献   

13.
大田条件下,设置5个试验处理,即: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溉60 mm(W1);拔节期和开花期测定0~20 cm(W2)、0~40 cm(W3)和0~60 cm(W4)土层土壤含水量,并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全生育期不灌溉(W0);以此研究不同土层测墒补灌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贮水消耗量为W3W1W2、W4W0,60~140 cm土层贮水消耗量W3处理最高;W3的籽粒产量最高,其水分利用效率高于W0和W4处理。这表明依据0~40 cm土层含水量测墒补灌拔节期和开花期目标相对含水量为70%的W3处理达到节水高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泡盛曲霉产阿魏酸酯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魏酸酯酶能水解多糖阿魏酸酯中的酯键,使阿魏酸游离出来。以麦麸、蔗渣、玉米皮作为碳源,采用3株泡盛曲霉(分别为40180、40384、2437)进行固体发酵,研究了产阿魏酸酯酶的活性(以去淀粉麦麸作为酶解底物)。结果表明,泡盛曲霉40180的产酶活力最高。其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麦麸:蔗渣2:1(W:W),4%(NH4)2SO4,0.23%CuSO4,固液比1:1,在温度28℃下发酵3 d,酶活达到高峰(0.0679 U/g)。  相似文献   

15.
甘蓝废弃叶发酵液灌根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蔬菜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沼气技术的应用在获得优质廉价的生物质能源的同时还能够减轻环境污染。为探索蔬菜废弃物有效利用的新途径,以蔬菜废弃物(甘蓝叶)为材料制作沼气发酵液,研究不同浓度的甘蓝叶发酵液灌根对番茄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番茄灌溉甘蓝叶发酵液可以显著增加番茄产量,提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处理G5(发酵液的比例为80%)比对照增产64.25%,处理G3(发酵液的比例为40%)的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提高了37.60%。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春季融雪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春季融雪期非点源污染的形成特点,提出了基于现场监测的径流浓度法估算春季融雪期非点源污染。该方法主要包括监测频次确定、监测点位布设、现场监测、融雪径流计算、非点源污染产生量估算、典型子流域入河系数估算和非点源污染入河量估算等7个过程。其中,监测点布设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坡度与该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土壤类型重合的区域,监测频次通过分析融雪过程和融雪径流特征确定。将该方法应用于东北地区的阿什河流域,计算出春季融雪期阿什河流域非点源污染COD的产生量为1 637.03 t,入河量为151.11 t。  相似文献   

17.
鸡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发酵沼气产量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物料配比、发酵温度、初始发酵浓度与产气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因素的重要性,通过自行研究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以玉米秸秆和鸡粪混合物为原料,在20、25、30、35、40℃下按不同干物质配比及初始发酵浓度分别进行厌氧发酵,分析不同物料配比、发酵温度、初始发酵浓度对发酵过程中pH值、累积产气量和TS产气量的影响,并对影响沼气发酵的各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物料配比、初始发酵浓度和发酵温度是影响产气量的重要因子,鸡粪与玉米秸秆2∶1、初始发酵浓度为20%时沼气产量最大;发酵温度在35℃左右时,各处理均能达到最优发酵效果;各因子对沼气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温度>初始发酵浓度>配比。因此,适当调整发酵温度以及初始发酵浓度将会有效提高沼气发酵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半胱胺对山羊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来自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本地成年山羊的瘤胃液,以0.7g草粉和0.3g精料(由70%玉米+30%豆粕组成)为底物,在体外厌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半胱胺(10mg/L、50mg/L、100mg/L、200mg/L和500mg/L)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半胱胺浓度为50mg/L时,培养液中氨氮浓度比对照组降低5.7%(P<0.05),而微生物蛋白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丙酸比例和体外发酵总产气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6%(P<0.05)、56%(P<0.05)、6%(P<0.05)和11.4%(P<0.05),发酵总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开始高于对照组,微生物蛋白在发酵5h后开始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半胱胺可促进山羊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类型品种在江苏淮南麦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选用了江苏淮北麦区推广的‘淮麦22’,‘烟农19’和‘郑9023’等3个品种以及淮南麦区推广的‘扬麦15’,‘扬麦16’,‘扬麦13’,‘扬麦11’,‘宁麦13’和‘镇麦166’等6个品种进行了分期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均以适期(10月28日)播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研究结果认为早熟品种‘扬麦11’和中熟品种‘扬麦16’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它们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抗病性亦较好,比较适宜淮南麦区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初始平均体重(2.04±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天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非淀粉多糖酶对牙鲆消化酶活性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在5000.0 g豆粕中添加25.0 g非淀粉多糖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进行发酵预处理,得到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共制作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用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豆粕组饲料;在豆粕组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组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组饲料.结果表明,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蛋白,若不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则显著降低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P<0.01)和营养成分的表现消化率(P<0.05);在含豆粕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显著提高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没有显著提高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