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41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了41种常用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率,明确了各药剂的抑菌效果。认为氟硅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十三吗啉、菌核净、乙烯菌核利、异菌脲、联苯宁、多菌灵.乙霉威12种杀菌剂抑菌效果较好;其次为多菌灵、苯菌灵、甲基硫菌灵、丙硫咪唑、吡唑醚菌酯、福美双、福美锌、福美胂、增效锡、敌菌丹、百菌清、丙硫咪唑.甲基硫菌灵等12种;氯溴异氰脲酸、甲霜灵、烯酰吗啉、醚菌酯、硫酸铜钙盐等5种抑菌效果不明显,但其中醚菌酯、硫酸铜钙盐田间具有较好防效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杧果流胶病3种主要病原可可毛色二孢、七叶树壳梭孢和小新壳梭孢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毒力作用最强的是多菌灵,对3种病原的EC50均低于0.1μg/mL,EC90均低于1.4μg/mL;其次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烯唑醇和丙环唑,对3种病原的EC50均低于1μg/mL,EC90值低于74μg/mL;最差的是嘧菌酯和醚菌酯,两者对可可毛色二孢和七叶树壳梭孢的EC50和EC90值均较高,分别在80~640μg/mL和25 000~750 000μg/mL之间,而对小新壳梭孢的EC50值均低于3μg/mL,但EC90值较高,分别为635.083 2μg/mL和747 796.165 1μg/mL。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烯唑醇和丙环唑均可有效抑制杧果流胶病菌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防治大田杧果露水斑病的有效方法,为了给该病的大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通过初筛从30种杀菌剂中筛选出了11种抑菌率大于50%的杀菌剂,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抑菌效果较好的是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B、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咪酰胺、苯甲丙环唑(爱苗)、溴菌腈,EC50介于0.17~0.59 mg·L-1;其次是氟硅唑、丙环唑,EC50介于0.73~0.80 mg·L-1;较差的是肟菌·戊唑醇和戊唑醇,EC50接近于2 mg·L-1。从斜率值来看,该病菌对多菌灵、溴菌腈、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较强。【结论】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B、多菌灵、溴菌腈、咪酰胺和苯醚甲环唑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大田试验。  相似文献   

4.
测定杧果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对13种杀菌剂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对胶孢炭疽菌室内抑菌效果最好,EC50小于0.01mg/L,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50%氟啶胺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2.5%氟环唑悬浮剂的EC_(50)均小于1mg/L,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450g/L咪鲜胺水乳剂1 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2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5%氟环唑悬浮剂2000倍液、250g/L嘧菌酯悬浮剂1 250倍液、50%氟啶胺悬浮剂1 5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7种药剂可相对有效地控制杧果炭疽病发生,防效为57.57%~65.57%。  相似文献   

5.
周增强  侯珲  王丽 《北方园艺》2012,(10):157-158
采用菌落生长抑制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梨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咪鲜胺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为0.0595mg/L;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烯唑醇也有好的效果,其EC50依次为0.4655、0.6673、1.0316、1.1174mg/L。  相似文献   

6.
以桃炭疽病菌为试验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氟啶胺、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5种杀菌剂都具有较高的毒力。咪鲜胺锰盐与氟啶胺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和氟啶胺按3∶1和6∶1复配表现为增效作用,咪鲜胺锰盐和氟啶胺按1∶6、1∶3和1∶1复配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活性,从EC50和EC90综合来比较,23%醚菌酯·氟环唑SC和450 g/L咪鲜胺EC效果最好;20%烯肟·戊唑醇SC、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2%苯醚·氟酰胺SC、70%甲基托布津WP和60%百泰WG效果次之;1.5%多抗霉素WP、70%代森锰锌WP、99%硫酸铜和50%醚菌酯WG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测定得到抑霉唑、吡唑·醚菌酯、啶菌唑、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室内毒力值。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菌丝和孢子均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两种测定方法 EC50值均1μg/mL的是咪鲜胺,葡萄灰霉病对咪鲜胺最敏感,可作为治疗和保护药剂在生产中使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法EC50值1μg/mL的是啶菌唑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葡萄灰霉病的治疗药剂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10种杀菌剂对柑桔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柑桔黑斑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0%醚菌酯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199μg/mL;40%氟硅唑次之,EC50为0.0209μg/mL;其他依次为25%咪鲜胺、10%苯醚甲环唑、25%吡唑醚菌酯、70%农用链霉素、30%金核霉素、80%代森锰锌和70%甲基托布津,EC50分别为0.0323、0.1395、0.2475、0.3171、0.5041、1.8723和2.0760μg/mL;50%多菌灵抑菌效果最弱,EC50为4.3306μg/mL。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对杧果蒂腐病菌Phomopsis mangiferae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及增效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对P.mangiferae的室内毒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其EC50介于0.453 9~20.069 0mg/L之间,氟硅唑对P.mangiferae的抑菌效果最强,EC50为0.453 9mg/L,丙环唑次之,与肟菌酯、啶酰菌胺、嘧菌酯等5种杀菌剂之间差异不显著;嘧菌环胺对P.mangiferae的抑菌效果较差。采用Wadley法,将丙环唑与氟硅唑进行复配,获得4个增效配比,其中以丙环唑与氟硅唑配比为8∶2的增效系数最大(7.01)。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mangiferae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应用于生产,系统研究了该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病菌在OM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液体PDA中生长量最大,最佳产孢培养基为PS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25~28℃;光照时间和酸碱(pH 4~10)对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孢子产生及萌发的影响不明显。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提取物。室内9种杀菌剂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和EC95分别为1.200 4 mg·L-1和2.623 9 mg·L-1;25%嘧菌酯悬浮剂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EC50和EC95分别为0.531 2 mg·L-1和2.974 1 mg·L-1。25%咪鲜胺乳油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杧果畸形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内吸性杀菌剂对甜瓜枯萎病菌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和氟硅唑的毒力最高,其EC50分别为2.267 1 mg/L和13.341 8 mg/L;而且枯萎病菌对多菌灵和氟硅唑的敏感性也较高;多菌灵和氟硅唑时枯萎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药以6:1和1:6混配,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抗药性发展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分离得到的85株灰葡萄孢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苯胺基嘧啶类(嘧霉胺)、酰胺类(啶酰菌胺)以及苯并吡咯类(咯菌腈)等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的灰葡萄孢菌对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防治灰霉病的常用杀菌剂嘧霉胺、啶酰菌胺以及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药性发展迅速。灰葡萄孢菌对传统杀菌剂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水平较高,总抗性频数分别为72.94%、51.76%、69.41%;多菌灵-乙霉威双抗频数为51.76%,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三抗频数为34.12%。灰葡萄孢菌对目前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杀菌剂嘧霉胺及啶酰菌胺也已经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频数分别为64.71%和65.88%。而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性频数为36.47%。共发现了40种多重抗药性的类型,且有32种多抗类型未曾报道;1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敏感,抗性频数为1.18%;5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抗性,抗性频数为5.88%。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单一杀菌剂的长期重复使用,建议多种药剂配合使用以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西瓜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多菌灵和氟硅唑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分别为2.6280 mg/L和3.3268 mg/L;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分别为0.6660 mg/L和1.9343 mg/L.此外,2种病菌对多菌灵和氟硅唑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杧果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种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杧果果实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华南6省区的杧果果实真菌潜伏侵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杧果果实普遍存在真菌的潜伏侵染现象,但不同省区的带菌率存在显著差异,果柄和果实蒂部的带菌率极显著高于果实中部和端部的带菌率。共鉴定11种潜伏侵染真菌,分别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杧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utton.)、多米尼加小穴壳(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杧果大茎点霉(Macrophoma mangiferae Hing.&O.P.Sharma)、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曲霉(Aspergillus sp.)、弯孢霉(Curvularia sp.)、镰刀菌(Fusarrium spp.)。其中,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可可球二孢菌(B.theobromae)为主要潜伏侵染真菌,杧果大茎点霉(M.mangiferae)为首次报道的杧果潜伏侵染真菌。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菌剂对桃流胶病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流胶病是桃树上的一种常见病害。本文测定了9类16种杀菌剂对桃流胶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spp.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毒力作用最强的杀菌剂是丙环唑,其次是多菌灵和咪鲜胺,对病菌B.dothidea LHKB-331的EC50值分别为0.041 6μg·mL-1、0.113 1μg·mL-1和0.154 8μg·mL-1;对病菌B.obtusa GA-422的EC50值分别为0.018 7μg·mL-1、0.036 2μg·mL-1和0.071 7μg·mL-1。在保护性杀菌剂中,代森锰锌要优于福美双。而三唑类中的三唑酮和新型杀菌剂嘧菌酯对2种病菌的抑菌作用都较差,对LHKB-331的EC50值分别为5.624 7μg·mL-1和6.796 8μg·mL-1,对GA-422的EC50值分别为11.315 3μg·mL-1和96.920 3μg·mL-1。  相似文献   

17.
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检测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指导生产上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方法】从甘肃、山东、北京等14个省、市、自治区采集葡萄灰霉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09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结果】结果表明,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菌株率分别达到了83.5%、14.7%和17.4%;抗药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RDicRNPCS、BenRDicRNPCR和BenSDicSNPCR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8.8%、13.8%、0.9%和16.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较为严重,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8.
火龙果茎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火龙果茎腐病进行诊断和鉴定,观察其病原菌形态及培养性状,并初步测定不同火龙果品种的抗病性及几种药剂对该病害的室内毒力。鉴定结果表明,火龙果茎腐病病原为Bipolaris cactivora,30℃为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初步发现黄皮白肉火龙果对该菌的抗病性最强,红皮白肉火龙果次之,红皮红肉火龙果抗病性最差。供试药剂中25%丙环唑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黄瓜枯萎病防治药剂的离体和活体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蔬菜上常用的17种杀菌剂,运用离体抑菌活性筛选和药剂拌土盆栽活体筛选两种方法,测定了供试药剂对黄瓜枯萎病的生物活性。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抑菌活性较高的为己唑醇、氟硅唑、腈菌唑、福美锌、福美双、代森锰锌、嘧霉胺、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其抑菌率在69.61 %~100.00 %之间;盆栽活体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醚菌酯、烯肟菌酯、嘧霉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的防效在61.50 %~95.90 %之间,可作为土壤处理剂防治黄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长速率法对34种果园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在不同试验浓度下对柑桔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苯醚甲环唑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3 6mg/L;戊唑醇次之,EC50为0.126 2mg/L;其次为氟硅唑、丙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唑醚.代森联、烯唑醇、异菌脲、咪鲜胺,其EC50均在1mg/L以下。此研究为田间大面积防治柑桔黑斑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