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在汕头市中小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水源涵养林中,选择黎蒴栲林、鸭脚木林、山杜英林3个乡土阔叶树种群落,对群落物种多样性、自然更新情况、群落稳定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样性表现为山杜英林〉鸭脚木林〉黎蒴栲林,而黎蒴栲林和山杜英林的相对稳定性较高,其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没有出现明显的正相关。3个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受制于各自建群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特定的生境条件,并与人为的干扰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钟晓青  方炜 《林业科学》1996,32(4):305-310
运用W.比特利希的可变样圆半径的角规标准地法,在广东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随机布设20个可变半径为50D(D为林木胸径)的调查样圆。调查研究该群落的植物区系及各个树种的密度、相对密度、频度、相对频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及重要值并据此确定群落的优势及亚优势种;运用分层株数及频度的方法思想把群落按树种分为下层:Ⅰ层,10m以下;Ⅱ层,10—20m;Ⅲ层,20m以上。根据同一树种在以上三层中频度和株数的变化规律及该树种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初步把该群落的主要树种划分为四种类型:衰退型:如马尾松、福建青冈、米椎;进展型:如黄果厚壳桂、红鳞蒲桃、显脉新木姜;稳定型:如绒英红豆、短花序楠;待变型:如小硬叶楠、铁榄等。应用分层频度(株数)法不仅可以预测某一植物群落区系的未来群落优势种,及未来群落上层树种的结构动态,还可以作为群落是否达到顶极状态的一项数量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龙里县民主乡榉木林的群落调查和树干解析,得知其树高产平均生长量为0.08m,带皮和去皮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31cm和0.28cm,带皮和去皮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14731m^3和0.013316m^3;榉木群落结构具有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优势种分别为榉木(重要值149.02%)、腺叶野樱和鸢尾。  相似文献   

4.
杨树溃疡病经常在幼树干部形成大溃疡斑,造成枝枯和死树。以胸径下病斑面积与树周面积的比值计算的发病程度(X5)与胸径年生长量(Y2)之间呈显著相关。通过回归建立了三个品种不同病情下的生长量模型:美×559:Y2=0.15406+118.52194/(102.9113+X^25)加杨:Y2=-0.4136+278.32113/(133.0115+X^25)小×黑:Y2=-0.08487+110.16972/(131.4548+X^25)三个估算模型经数学检验合理;坐标曲线符合植物病理学原理,可作为该病病情分级和生长量损失估算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亚高山3种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常规的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亚高山林区次生白桦(BF)、岷江冷杉(FF)和紫果云杉林(SF)的物种组成、叶面积指数(LAI)、年龄结构、胸径(DBH)分布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综合特征。结果表明:(1)BF群落中出现的雏管束植物有27科57属71种,FF群落中出现的维管柬植物有28科50属60种,SF群落中出现的维管束植物有27科36属39种;(2)BF、FF、SF群落的LAI分别为0.84(±0.11)、1.25(±0.30)和3.53(±0.22);(3)FF、SF群落内的岷江冷杉、紫果云杉和方枝柏的树高、冠幅与胸径大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4),BF群落内的白桦树高、冠幅与胸径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10)。处于演替早期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高于演替后期的物种多样性,演替后期的群落LAI高于演替初期的群落圳。可利用胸径大小与树高、冠幅之间的显著线性关系来评估亚高山“针叶树种”的冠幅和树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福建清流鄂西红豆人工林群落植物组成与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清流鄂西红豆人工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的数量为21科36种,其中乔木层树种有6科9种、灌木层树种有16科24种、草本层物种有5科5种。研究表明:清流鄂西红豆(Orosia hosiei Hemsl)人工林群落是以鄂西红豆为建群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为优势种的群落。清流鄂西红豆人工林群落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而优势度指数为乔木层(0.878)>灌木层(0.813)>草本层(0.24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叶林转换成阔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针叶马尾松林及乡土阔叶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为对象,将收集于2017年2月各林分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的样品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基于该数据分析将马尾松林转换成乡土阔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分类与系统发育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马尾松林改造成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后,显著增加了土壤表层细菌群落分类与系统发育多样性,这主要由土壤含水量(SWC)所致。(2)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取代马尾松林后,表层土壤细菌群落分类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在中层只有红锥林有显著改变,受限于土壤SWC、总磷(TP)、总氮(TN)和碳氮比(C/N)。(3)马尾松林改建为乡土阔叶林后,不同土层的细菌群落系统发育结构仍为聚集,环境过滤始终是调控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4)在土壤表层和中层,马尾松林转换为红锥林的分类及系统发育转换率高于转换为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表明红锥林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较差。[结论]综上,考虑土壤细菌群落分类和系统发...  相似文献   

8.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枫香群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枫香为著名的观赏树种。本文从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动态三个方面,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枫香群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枫香重要值高达198.83(占总重要值的66.28%),为主要建群成分,但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群落处于演替的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汕头市中小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水源涵养林中,选择黎蒴栲林、鸭脚木林、山杜英林3个乡土阔叶树种群落,对群落物种多样性、自然更新情况、群落稳定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样性表现为山杜英林>鸭脚木林>黎蒴栲林,而黎蒴栲林和山杜英林的相对稳定性较高,其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没有出现明显的正相关.3个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受制于各自建群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特定的生境条件,并与人为的干扰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粤西地区23个阔叶树种早期生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恢复标准化示范区23个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23个阔叶树种在本地区有极强的适应性,且在树高、胸径、冠幅生长上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为树种选择提供了依据;米老排、黎蒴栲生长速度最快;红锥、灰木莲、山杜英、锥栗、枫香、樟树生长较快;非洲桃花心木生长速度中等;其他树种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11.
刘健  陈平留 《林业科学》2001,37(Z1):173-176
Castanopsis carlesii forest is one of the main broadleaved forest types in Fujian Province. The study on thestructural features of its community showed that the community is dominated by Theaceae and Fagaceae families and thedominant tree are Castanopsis carlesii, Castanopsis fordii, Castanopsis fargesii and Schimu supereba. The community wasstable relatively, and lay in a vigorous growing period. Shannon-Wiener index was between 2.5 to 5.0. Shannon-Wienerevenness index was between 0.6 to 0.87. The overall association of all the pecies were observed to bane non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The suggestious for its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2.
江西金盆山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热带典型天然常绿阔叶林碳储量及其碳分布格局,以期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省金盆山林区优势树种生态系统生物量研究为基础,结合主要优势树种碳含量实测数据,对金盆山典型常绿阔叶林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的碳储量及碳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并以这3种林分的碳密度均值计算整个金盆山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总碳储量。【结果】金盆山林区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294.82、307.63、318.97 t/hm^2,林区生态系统总碳密度为307.14 t/hm^2,林区现存碳总量为2.25×10^6 t;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布规律为植被层>土壤层>凋落物层,植被层碳密度分布规律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乔木层主干的碳密度占56.54%;土壤层碳密度随着土壤层的加深呈下降趋势,40 cm以下土层间的碳密度变化不明显。【结论】金盆山林区常绿阔叶林不同林分间生态系统碳密度差异不显著,生态系统内碳密度有较强的空间分布规律,生态系统碳密度高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和多种典型森林类型碳密度,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样方调查资料,分析了福建二都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136种,分属于46科73属,优势科是壳斗科、樟科、山茶科、茜草科、冬青科、山矾科和紫金牛科,优势种也多为这些科的种类组成。数量组成特征表明,米槠、细柄阿丁枫、甜槠可能为该群落的建群种。群落动态分析表明,米槠和甜槠将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保持优势,是比较稳定的种群,细柄阿丁枫缺乏1、2级苗木,在今后的发展中,优势将逐渐衰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促天然更新形成的米槠单优群落林地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性能与水分性状;土壤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其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土壤酶活性较强,呼吸作用强度较大,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较高的土壤肥力水平。常绿阔叶林采伐后经炼山营造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摘要:基于2×2联列表,通过x2检验和w检验,并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联结系数(AC值)、点相关系数(φ值)和Ochai指数,对福建省三明市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天然米槠林优势种群联结性进行测算,分析该群落乔木层的种群间关系,探讨其生态种组的划分。结果表明:该群落各种群分布相对独立。反映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或动态平衡阶段;通过综合聚类分析,根据种群之间联结性及其物种生态习性,将20个优势种群划分为3大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6.
游水生 《林业科学》2001,37(Z1):106-110
本文从乔木层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角度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天然米槠林CK、A级择伐更新、B级皆伐迹地天然更新、C级皆伐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D级杉木林)对福建武平米储林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CK、A级和B级乔木层都是以米储为优势种,C级顶极种米槠处于第2优势种,阳性树种裂斗锥处于第1优势种,而D级受人工种植的影响乔木层优势种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以杉木为优势种;通过乔木层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加大种类组成、各科含种数、各科含属数和各属含种数上升到B级或C级后下降或直接下降,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线性下降、优势度呈线性上升.特别是D级杉木林乔木层由于以人工种植杉木为优势种控制着整个群落的性质和环境、导致分析的各方面指标与天然米槠林CK相距甚远,目前较难恢复到米槠顶极群落,其余更新方式将能恢复到米槠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7.
邢台西部山区位于河北太行山脉的南段。该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共包括5个植被型,27个群系,其群落结构和组成具暖温带森林植被的特点,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经营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林分生产力: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林分生物量:人促更新>天然更新>人工造林。营林生产每hm2、每年投资:人工造林>人促更新>天然更新。活立木蓄积年增长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3种更新方式的林分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直接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围绕武夷山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生态功能以及与其他区域常绿阔叶林的比较进行研究表明:①对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调查主要集中在米槠林、甜槠林、丝栗栲林、青冈林和木荷林等5种森林群落类型,其中关于甜槠林群落结构特征的报道较多;②有关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生态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特征和群落特征调查方面,在土壤特征调查方面主要研究了土壤的生化和理化性质,在群落调查方面主要回答了物种组成、多样性分析、种间联结性、生物量等问题,土壤和群落特征调查方面发表的文献占文献总数量的90%以上,而气候和水文方面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20.
福建三明格氏栲保护区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中以格氏栲,马尾松和米储为优势的针阔混交林10个样地进行调查,估算并比较各优势种群的竞争系数与K值比的关系。结果表明,耐阴的格氏栲和米槠种群将取代喜光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种群;现存林分中格氏栲种群密度比米槠大,但随着种间竞争的进行,米槠将不断扩大种群密度,达到与格氏栲种群共存的竞争结果。这主要与各树种的生态学特性直接相关,另外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