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果蔗脱毒组培苗经过速生配套栽培管理,株高、有效茎优于第1代健康种茎,糖度、茎径和产量与第1代健康种茎相当;株高、茎径和产量均明显高于果蔗脱毒组培苗常规栽培。通过速生配套栽培,茎尖脱毒组培苗能当年种植当年采收上市,不仅运输方便、栽培简单,还能提前上市。  相似文献   

2.
果蔗脱毒苗田间叶绿素荧光和群体冠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使用果蔗Badila脱毒健康种苗和普通种苗进行大田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果蔗脱毒健康种苗的花叶病发病率为0;果蔗脱毒健康种苗PSⅡ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光合量子产额和光化学反应活性均小于普通苗,但差异不大;果蔗脱毒健康种苗在田间大伸长期群体冠层的平均叶倾角、透光系数、辐射透过系数、消光系数和田间叶面积分布状况均优于普通种苗,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桂果蔗1号不同级数健康种苗的生长特征和变异特性,为提高果蔗健康种苗生产用种质量及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桂果蔗1号组培苗、第一级种茎和第二级种茎苗期生长表型性状进行连续观测,分析3个不同级数果蔗幼苗的苗数、株高、地径、叶片数及+1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7个表型性状的生长特征和变异稳定性。【结果】不同级数果蔗种苗生长特征差异明显。第一级种茎和第二级种茎各方面生长特征相近,且均显著优于组培苗(P< 0.05),但第二级种茎各方面表现仍明显优于第一级种茎。桂果蔗1号健康种苗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5.48%,变异幅度为3.01%~11.88%,变异幅度最大的是苗数,最小的是地径。除了第二级种茎+1叶叶宽变异幅度有所上升外,其余6项表型性状变异均伴随着级数的增加而趋向稳定。3个不同级数种源所有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2%~8.25%,以组培苗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8.25%),第一级种茎苗次之(4.88%),第二级种茎苗最小(3.32%)。说明组培苗性状分离最大,高级苗(第二级种茎)性状较稳定。【结论】桂果蔗1号健康种苗第二级种茎的生长特性综合表现显著优于第一级种茎和组培苗,遗传变异也较稳定,为生产栽培最佳用种。  相似文献   

4.
以黑皮果蔗脱毒第1代种茎苗(处理A)、第2代种茎苗(处理B)、第3代种茎苗(处理C) 为试验材料,以大田未脱毒果蔗种茎苗为对照(CK),研究其生产性状表现情况.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脱毒种茎苗在农艺性状和品质方面均优于对照种(CK).其中第2代种茎苗(处理B)、第3代种茎苗(处理C) 的蔗茎产量比对照种(CK)增产25%以上,蔗糖含量比对照种(CK) 提高0.5个百分点,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状,可直接作为商品蔗栽培种苗.第1代种茎苗(处理A) 由于组培效应的影响,表现出茎细、无效分蘖多和侧芽大,商品性较差,建议作为高代脱毒种茎苗的种源加繁材料.不同代数的脱毒种茎苗都易受到花叶病毒的侵染,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花叶病发病率提高.因此,要做好花叶病病源传播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是目前防治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主要技术之一。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大规模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在生产上,甘蔗脱毒健康种茎的繁育必须采用适当的措施,才能保证其成活率及产量。总结近年来广东地区种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从出圃、移栽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和经验,为今后甘蔗健康种苗种茎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果蔗拔地拉种性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未脱毒果蔗拔地拉为对照,对脱毒果蔗拔地拉进行种性恢复试验,结果表明:经脱毒处理后,果蔗节间增长3.7 cm,株高增加60.1cm,单位面积产量增长33.56%,明显促进果蔗的生长,改善果蔗的产量性状。此外,还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ATP酶活性,并减少花叶病发病株率,果蔗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得到改善,种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因此,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果蔗脱毒健康种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黑皮果蔗拔地拉茎尖杯苗商品蔗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皮果蔗茎尖脱毒组培杯苗为材料,比较不同种植密度、主茎苗不同去除时间对生产商品蔗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毒果蔗组培苗在分蘖盛期拔节初期进行间苗,并去除主茎苗,定苗5.175万株.hm-2,可显著提高产量和商品蔗率;果蔗茎尖脱毒健康组培杯苗种植密度1.5万~1.8万株.hm-2,在苗间、去除主茎苗、定苗及在相应技术配套条件下进行商品蔗生产,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8.
果蔗脱毒对光合作用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茎尖培养获得的花叶病脱毒果蔗拔地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 (Pn)及一些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脱毒果蔗的叶绿素含量、Pn、光合系统 原初光能转换率和潜在光化学反应活性均比感染花叶病的果蔗高 ,而且脱毒果蔗生长快 ,后期不早衰 ,蔗茎产量比未脱毒的高 30 %左右 ,品质获得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在有微喷灌条件的旱地上栽培果蔗,研究脱毒果蔗在旱地生长生理情况。结果表明:脱毒果蔗单位面积产量比未脱毒果蔗增产23.45%;脱毒果蔗叶绿素含量为2.30 mg/g,比未脱毒果蔗的1.57 mg/g提高46.62%;叶片相对含水量为102.46%.mm,比未脱毒果蔗97.97%.mm提高4.59%;脱毒果蔗伤流量为776.19 mg/h.cm2,比未脱毒的609.02 mg/h.cm2提高27.45%;脱毒果蔗单株根系鲜重135.47 g、干重79.12 g,分别比对照增加22.96%、15.02%;后期的完全展开绿叶(功能叶片)脱毒果蔗比对照多1.3片,增加20.00%;单株绿叶重脱毒果蔗0.458kg,比对照增加36.31%。  相似文献   

10.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培育与田间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技术是目前我国提高甘蔗产量、有效防治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生物技术之一,已在我国广西、广东等地大规模推广应用。但不同的组培方法、田间种植管理技术以及二代种茎的收获、运输、储藏方式等对其影响较大。总结近年来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培育、出圃、移栽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和经验,提出了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应采用的适当措施,为今后甘蔗健康种苗种茎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干旱条件下 ,两个甘蔗品种剥叶不砍种处理的出苗率、成茎率、有效茎数高于剥叶砍种浸种的 ,而且具有较高的净光合强度、蒸腾强度、胞间 CO2 浓度、气孔导度和甘蔗蔗糖分。在春季雨水较多的 1998年 ,新台糖 16号剥叶砍种浸种消毒处理的甘蔗产量最高 ;在春季连续干旱的 1999年 ,桂糖 11号剥叶不砍种的甘蔗产量是两个品种 4种砍种处理中最高的 ,增产幅度 11.94 % - 69.86%。  相似文献   

12.
介绍茭白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种育苗、选地整地、定植、栽后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达到无公害、高产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桂辐98-296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在广西蔗区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在广西蔗区对桂辐98-296进行4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6.75万、8.25万、9.75万、11.25万芽/hm2)比较试验.[结果]随着种植密度从6.75万芽/hm2增加到11.25万芽/hm2,桂辐98-296出苗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有提高的趋势,分蘖率和茎径则呈下降趋势.其中,种植密度为6.75万~9.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为80 520 ~83 61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为6.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达到83 610 kg/hm2.[结论]在桂辐98-296实际生产中要因地制宜才可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丘陵地区果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蔗是指专供生吃食用的甘蔗。丘陵地区发展果蔗生产,丰富了地产果品种类,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本研究探讨了丘陵地区果蔗栽培的品种选用,蔗地选择,栽培方式,水肥管理,化学调控,病虫防治和适期收获等技术,为丘陵地区果蔗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广西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最适下种时段和植蔗沟深度,为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桂辐98-296种茎在新台糖22宿根蔗3个下种时段(芽萌动前、蔗芽萌动和蔗苗长出2~3张蔗叶),进行3种不同深度植蔗沟(沟底与宿根蔗末端基部持平、沟底与宿根蔗低位芽持平和沟底高于宿根蔗低位芽)补种,分别调查桂辐98-296蔗株和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补种的桂辐98-296蔗茎产量为16.71~18.30 t/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62%~14.23%、变幅不大;各处理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甘蔗产量为54.65~56.19 t/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蔗糖分为13.72%~14.13%、相差较少。在新台糖22号宿根蔗芽萌动前至蔗苗长出2~3张蔗叶期间,直接补种桂辐98-296种茎,可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增加甘蔗产量;补种种茎摆种的植沟深度与宿根蔗末端基部持平为宜。  相似文献   

16.
以玉林果蔗主栽品种拔地拉(俗称黑皮果蔗)为对照,对引进的桂果蔗1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果蔗1号生长速度较快,后期生长无缩尾现象,蔗株高大直立,上中下茎径粗细均匀,适中节间长度占比较高,特短节出现频率较低(特短节仍保持圆筒形),且高产稳产;与对照品种相比,3个试验点蔗茎的平均产量增产11.73%,其中商品蔗产量增产18.08%,商品蔗率增高5.30个百分点,种植经济效益达195 868.4元/hm~2,比对照增收27.90%。这表明桂果蔗1号适宜在玉林市蔗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弥渡香酥梨(Pyrus pyrifolia vc. midu xiangshu li)种植管理技术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弥渡香酥梨栽植技术、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技术措施,以期提高香酥梨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果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新疆麦套棉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麦棉套作各品种(系)间生育特性和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表明,中棉所35号有效结铃期长,产量高,但纤维品质较差; KB-85早熟、单株成铃多,蕾铃脱落率低,衣分,皮棉产量高,纤维马克隆值偏大,成熟度最好,棉纤维长度和强度适中. 98-46和98-28虽然株型紧凑,纤维品质较佳,但由于蕾铃脱落率高等原因,导致最终产量低,不适合套作种植;新陆早10号生育期最短,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一般.综合比较分析,适宜新疆麦棉套种的棉花品种(系)是KB-85 和中棉所35号.  相似文献   

19.
4个果蔗新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果蔗新品种黔蔗00-126、贵引07-15、贵引07-16和贵引07-04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进行了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区试中4个品种(系)的新植蔗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74%~48.15%、宿根蔗比对照增产14.84%~34.32%,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个品种(系)的标准差(49.21~92.04kg)和变异系数(0.56%~1.11%)2项指标值都较低,高稳系数(96%(HSCi(134%)较高。综合说明4个品种(系)的丰产性好、稳产性高,而且适应性较强,可以在海拔800m以下各蔗区大面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