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GIS技术,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关理论,对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格局、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值计算,研究期内区域耕地数量变化的差异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且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各县域Local Moran′s I反映了耕地变化在局域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均质性,"北部平原—周边山区—内部岗丘"的区域化分异特征;局域空间自相关(LISA)的4种集聚类型中,正相关的"高—高"和"低—低"类型占主体部分,约占60%。其中,"高—高"关联的主要有北部平原区、周边部分山区县,而赣东南西三面群山向内部平原过渡的岗地、丘陵地区等则表现出一定的"低—低"关联特征。不同类型区,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黑土耕作层土壤pH空间变异及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凤杰  鞠铁男  吴啸  王钰尭  李昕哲  樊平  栾天  周军 《土壤》2018,50(3):566-573
以东北黑土耕作区土壤表层(0~20 cm)土壤pH为研究对象,以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为基础,结合"3S"技术及Moran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剖析黑土区土壤pH的空间自相关类型及其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小流域土壤pH均值为6.72,变异系数为9.91%,其变程为1 000 m,具有较强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变异受地形、成土等结构性要素影响较大,在东–西(E–W)方向的空间变异相对剧烈;土壤pH与高程等地形因子显著性相关,地理加权克里格插值显示土壤pH高值出现在研究区中部旱地,低值出现在东部与西部区域,呈现带状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的东西向交替相近。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pH存在较强的正自相关特征,且不同方向存在差异;随着距离的增大,土壤pH呈现负自相关特征,分布存在空间孤立。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主要为H–H型(高–高关联)和L–L型(低–低关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其中H–H型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旱地区域,形成高pH且高度空间自相关的格局,L–L型分布于东部林地区域,形成低pH集聚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段健    徐勇    徐小任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5):381-388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是否会引起区域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利用1985—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县级单元人口、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单产等数据,采用分级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时空分异特征,运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探讨不同时期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分别达4.45×107 t和396.53 kg,分别为1985年的1.97,1.39倍;粮食生产空间分布不平衡,284个县级单元之间粮食产量相差较大,1985—2015年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呈现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转移趋势;粮食生产主要依靠单产支撑,1985—2015年粮食增产2.19×107 t,其中单产贡献率达94.25%,面积贡献率仅5.75%,但近几年单产贡献率下降应引起重视。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的认识,为区域制定粮食生产政策和生态退耕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西江流域(广西段)乡村韧性的时空演变关系,旨在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方法]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视角构建西江流域(广西段)乡村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2016—2020年时空分异特征与空间集聚效应。[结果](1) 2016—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乡村综合韧性由0.265升至0.314,历经了“稳步发展—高速提升”演变阶段;生活韧性与乡村综合韧性两者时序变化紧密相连。(2)西江流域(广西段)乡村韧性空间特征差异显著,综合韧性形成了“西北低,中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子系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西江流域(广西段)乡村韧性均呈正相关分布特征,区域差异明显,各子系统形成不同的空间集聚区域,灵川县成为综合韧性高值极化“主区域”。[结论]根据“三生”视角可有效探索乡村韧性的时空特征,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韧性不断增强,但区域差异仍然明显,差异化推进乡村建设,协同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对于缩短乡村韧性的区域差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单产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研究运用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探讨了1980-2010年黄淮海地区347个县域粮食单产的溢出效应;并借助空间滞后模型揭示1995和2010年粮食单产分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粮食生产布局优化和粮食生产提升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35 a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单产转移总体呈现渐进、平滑的特征,大规模跨越的几率较低。2)似然比统计量分析表明,在1980-1995年和1995-2010年2个时段,区域背景对县域粮食单产类型转移格局的影响显著,且在1995-2010年更显著。中低产或中高产类型县域的粮食单产类型以平稳转移为主,而高产和低产类型县域在区域背景的作用下逐渐向中产类型转变。3)在空间格局演进方面,平原地带上移概率增加,而市辖区和沿海一带下移趋势明显,江苏、河南和山东3省的县域粮食单产类型趋于稳定。4)空间滞后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995年,上一期粮食单产、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效灌溉面积比率、产业结构对粮食单产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分别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2010年,上一期粮食单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种植结构分别通过1%、1%、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且上一期粮食单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均对粮食单产的正面推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农村多维贫困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了探索区域农村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开发策略,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该文构建农村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重庆市农村多维贫困程度、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村多维贫困程度较深且区域差异较大;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高贫困水平的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低贫困水平的区县主要分布在主城和主城外围地区;空间关联格局特征表现为农村多维贫困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集聚效益,各区县主要以HH型和LL型正相关空间格局为主,HH型区县主要集中在渝东北地区,LL型区县主要集中在主城地区;农村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到地形坡度、到重庆市政府驻地距离、耕地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借助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了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垦殖系数、建设用地比例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的总体空间差异及局域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的垦殖系数、建设用地比例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的总体空间特征具有较显著的集聚性,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的集聚趋势在增强,相反,垦殖系数、建设用地比例变化的集聚趋势却在减弱。(2)1990—2010年垦殖系数变化空间上整体集聚,但局部异质性增强;局部特征在空间上主要以北部“高—高”集聚(高垦殖系数集聚)和中部“低—低”集聚(低垦殖系数集聚)为主,在时间尺度方面局部变化较稳定。(3)1990—2010年建设用地比例变化空间整体集聚特征减弱,局部异质性增强;局部特征在空间上主要以南部“高—高”集聚(高建设用地比例)和中部“低—低”集聚(低建设用地比例)为主,在时间尺度方面演化的局域分异较显著,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和南部。(4)1990—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空间上整体集聚且缓慢增强;局部特征在空间上主要以南北“高—高”集聚(高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集聚)和中部“低—低”集聚(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集聚)为主,在时间方面演化的局域分异较显著,中部变化小、南北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
构建城镇化与土地健康利用评价体系,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例,采用熵值赋权法、加权综合指数和法、自然断裂点法(jenks)、单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分别测度了其综合指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并探究了其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镇化水平偏低,呈中心带隆起,向东西两翼递减的"凸槽型"分布格局;辽宁省和黑龙江省表现为"沈阳—大连"双核增长极、"哈尔滨—大庆"双核增长极,吉林省为"长春"单核增长极。(2)研究区土地健康利用状况较为理想,呈以哈大交通经济沿线—松辽平原为轴线的"C"型半环带隆起,向内外两侧递减的分布格局。(3)城镇化全局空间关联特征并不显著,局部空间关联特征仅存在H—H关联型,分布在营口市和鞍山市;土地健康利用呈显著全局正相关特征,局部以空间正相关为主,H—H关联型分布在营口市和鞍山市,L—L关联型分布在鹤岗市、双鸭山市和鸡西市,均以"组团式"呈现;局部负相关(H—L关联型、L—H关联型)分别位于佳木斯市和抚顺市,且以孤立区呈现。(4)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健康利用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显著,局部为空间正相关,H—H关联型聚集在营口市、鞍山市和抚顺市,L—L关联型集聚在佳木斯市和鹤岗市。该研究能够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县级粮食生产效率空间聚集格局演变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粮食安全是区域发展的长期战略问题,在人口激增,耕地面积减少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客观背景下,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成为提高粮食生产量的关键。基于DEA Malmquist模型和ESDA技术,结合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粮食重点区河北省1990—2005年138个县的粮食生产效率,重点讨论了大尺度上县级层次近15 a来粮食生产效率空间聚集格局演化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河北省县级粮食生产效率存在空间聚集分布格局,粮食生产效率区际间的差异有所减小;各项粮食生产效率指数局部空间聚集格局显著,空间聚集格局演化规律明显。该项研究成果可从方法论上为定量测算粮食生产效率和空间格局特征提供借鉴,同时丰富粮食生产与耕地保护研究内容,为科学合理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分区,制定区域粮食安全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苗青  翟一杰  胡路路 《水土保持通报》2024,44(1):389-398,420
[目的] 探究"双碳"目标背景下黄淮海5省74市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并量化其空间分异及动态演变,旨在分析黄淮海5省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现状,促进黄淮海5省粮食绿色低碳生产。[方法] 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和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2011-2020年黄淮海5省74市粮食生产碳排放及碳排放效率,借助泰尔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探究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异及动态演变。[结果] ①研究期内,黄淮海5省市域粮食生产碳排放呈"M"型波动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其中,化肥使用是导致粮食碳排放的主要原因。②黄淮海5省市域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呈先降后升的演变趋势,第一阶段效率均值为0.59,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第三阶段效率均值为0.48,较第一阶段效率值下降18.6 %;其中,滁州、驻马店、德州等地效率值较高,而黄山、威海等地效率值较低。③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呈上升趋势,区域内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河南省各市差异最为显著。④样本考察期内,核密度曲线由"单峰状"向"双峰状"转变,主峰呈波动上升且轻微右移趋势,侧峰隆起幅度较小,表明黄淮海5省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整体水平提高,地区差异增大,并呈多极化趋势发展。[结论] 黄淮海5省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整体水平较低,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未来各地区应减少化肥等物资投入,并采用"对口帮扶"策略,促进各地区粮食生产技术良性互动,以缩小区域间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1.
平原地区河道堤防滩地的水土流失,直接淤积河床,影响行洪安全。堤防滩地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新修堤防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对其防治须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人为预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由于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且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和库区的长治久安,因此是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虽然,“长治”工程的有效实施,使我市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尚有不少的差距,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全社会各界力量,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巴渝秀美山川。  相似文献   

13.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The 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A1 or Ap and B2 horizon samples of total 23 Ultisols, Alfisols and Oxisols in Korea and Thailand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retention of NH4+ and NO3? at different pH values (4–8) and NH4NO3 concentrations (0.1–0.005 m ). The magnitude of their negative charge (σ?; meq/100g) was dependent on pH and NH4NO3 concentration (C; m ) as represented by a regression equation: log σ?=apH +blogC +c. The values of the coefficient a (0.04–0.226), b (0.03–0.264) and c (–0.676–1.262)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kinds of the soil and horizon and with the region where the soil exists. The retention of NO3? was less than 1 and 2–3 meq/100 g for the A1 or Ap and B2 horizon samples, respectively. The sum of exchangeable base and Al (‘effective’ CEC) was close to and higher than the magnitude of permanent charge (=σ? measured at pH = 4.3 and at C = 0.005 m ) for one-third and two-thirds of samples, respectively. A σ? value of 16 meq/100 g clay at pH = 7 and C = 0.01 m was found appropriate to separate the B2 horizons of Thai Ultisols and Oxisols from those of Korean Ultisols and Alfisols. Korean Alfisols and Ultisols and Thai Ultisols were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 on the status of exchangeable base and Al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法律规范和相关行政法律规范,共同构成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法律体系,其内容庞杂,相互交叉、融合,程序复杂。通过一组网络图及其简要注释,直观地表述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相关程序、时效、逻辑关系和法律依据;通过对网络图呈现的逻辑问题所反映出的法律缺陷进行分析,提出应当按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对现行法律特别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滑坡、崩塌的区域特征、成因分析及其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滑坡、崩塌的区域分布特征,滑坡和崩塌的危害程度,滑坡和崩塌类型和成因分析,并且提出了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期达到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Soils were collected from 2-year (2-y) and 3-year (3-y) old red-pine seedling plots in two tree nurseries, Hayward in the north and Wilson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Wisconsin State respectively, and equilibrated with 0.01 M Ca(NO3)2 for soil solution Zn and Mn (solu-Zn and Mn), and with 0.01 M Ca(NO3)2+0.005 M EDTA for soil adsorbed Zn and Mn (ad-Zn and Mn). Buffering capacity of soil Zn and Mn (b-Zn and Mn) was obtained from the ratio of ad-Zn and Mn to the solu-Zn and Mn. The concerned traces in pine seedling needles (ndls), stems(sts) and roots (rts) were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相似文献   

18.
简析了婺源县城镇开发区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状况、危害、原因后,提出了其防治措施,并阐明开展城市(镇)水土保持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20.
Abstract

Lucerne (Medicago sativa L.) and phalaris (Phalaris aquatica L.) were grown separately and together in a pot trial on a yellow‐brown pumice soil with three rates of sodium (Na) and two rates of potassium (K) in factorial combination. Lucerne alone had a low Na concentration but growing phalaris as a companion grass produced herbage with a Na concentration adequate for stock. Na application increased the Na concentration in phalaris and the mixture of phalaris and lucerne much more than in lucerne alone; had little effect on K concentration; slightly reduced Mg concentration; and greatly reduced Ca concentration but not as much in lucerne as in phalaris or the mixture with lucerne. K application increased K concentration and reduced Na, Ca and Mg concentrations throughout. Yield of phalaris grow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lucerne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Na application when K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nts was low. Yield of lucerne was not affected by Na application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Na did not substitute for K in this spec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field trials are warran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growing a special purpose mixture of lucerne and phalaris on New Zealand yellow‐brown pumice soils to provide feed that has adequate Na for grazing anim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