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杏球坚蚧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杏球坚蚧在张家口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雌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卵孵化,9月下旬进入越冬期。药剂防治以3月中旬越冬若虫出蛰期和5月下旬初龄若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可喷施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和2.5%功夫水乳剂2 000倍液和防治效果可达86.63%~97.15%.  相似文献   

2.
朝鲜球坚蚧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朝鲜球坚蚧在徐州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夏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上中旬卵孵化,10月下旬进入越冬。药剂防治以3月下旬越冬若虫出蛰期和5月中下旬初龄若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可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60%柴油乳荆3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76%~100%。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理县甜樱桃园桑白蚧发生情况的调查和生活史观察,摸清了该虫的发生危害情况,该虫在理县甜樱桃园年发生2代,第1代:4月下旬越冬代雌虫开始产卵,5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6月上旬为1龄若虫盛期;6月中旬为2龄若虫盛期;6月下旬可见雄虫伪蛹,同时进入成虫期。第2代:7月下旬开始产卵,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下旬1龄若虫盛期,9月上旬为2龄若虫盛期,9月下旬可见雄虫伪蛹,同时进入成虫期,雌虫进入休眠期。根据其为害规律,制定了三项综合防治措施:做好休眠期修剪,及时剔除发生严重的受害枝条,并带出园区烧毁,用硬毛刷刷掉枝干上的虫体;石硫合剂清园;甜樱桃采摘后,在若虫发生盛期喷施1~2次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
墨玉县果树介壳虫发生规律研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壳虫是近年来在和田地区严重危害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见的种类主要有糖槭蚧、枣大球蚧、圆梨蚧.糖槭蚧、枣大球蚧在墨玉县一年发生1代,以2~3龄若虫在枝条上或隐蔽的树皮裂缝处越冬.梨圆蚧一年发生2~3代,以1~2龄若虫在枝干上越冬.介壳虫的危害盛期,第一次为越冬若虫自树液流动至成虫产卵期(或产仔),此时为化学防治关键适期,最佳适期为3月下旬~4月初.第二次危害盛期为小若虫孵化(或产仔)到若虫进入越冬,此时最佳化防适期为6月5~25日.该虫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5.
苹褐球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hi Borchs)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多于小枝条上及侧芽部位越冬。寄生萌芽期越冬若虫开始多在原处继续危害,越冬若虫危害盛期多在4月下旬至6月初,此时虫体明显膨大,5月中旬至6月初成为虫期和卵盛期,6月上旬当年若虫自介壳下爬出分散转移到叶片、叶柄、嫩枝上危害,若虫共2龄。雄虫数量很少,多行孤雌生殖。主要天敌有多种瓢虫和寄生蜂等。生产上可在若虫越冬后,为害盛期前和当年若虫出壳分散期,用化学药剂40%乳油螨净、45%晶体石硫合剂、40%乳油水胺硫磷进行喷雾防治。以40%乳油螨净500倍液效果最佳,7天后虫口死亡率达96.2%。  相似文献   

6.
苹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hi Borchs)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多于小枝条上及侧芽部位越冬.寄主萌芽期越冬若虫开始多在原处继续危害,越冬若虫危害盛期多在4月下旬至6月初,此时虫体明显膨大,5月中旬至6月初为成虫期和卵盛期,6月上旬当年若虫自介壳下爬出分散转移到叶片、叶柄、嫩枝上危害,若虫共2龄.雄虫数量很少,多行孤雌生殖.主要天敌有多种瓢虫和寄生蜂等.生产上可在若虫越冬后,为害盛期前和当年若虫出壳分散期,用化学药剂40%乳油螨净、45%晶体石硫合剂、40%乳油水胺硫磷进行喷雾防治.以40%乳油螨净500倍液效果最佳,7天后虫口死亡率达96.2%.  相似文献   

7.
首次报道了白蜡虫在长春市的分布。经观察,白蜡虫在长春市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水蜡树枝上越冬。4月中旬雌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至5月下旬为卵期,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初孵若虫经1周后在水蜡树叶片上固定取食。2龄若虫在枝条上为害,至8月下旬羽化成虫。雌虫经交尾后越冬。对2龄若虫进行化学防治试验表明,以体积分数为3%顺式氯氰菊酯1:3 000~7 000倍液和40%毒死蜱1: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8.
草履蚧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履蚧(Drosichacorpulenta(Kuwana))在陕西关中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12月中下旬到翌年1月上旬孵化。1月中下旬到2月上中旬初孵若虫开始出土上树,5月中下旬至6月初开始下树产卵,卵集中于距树干60cm的土层中。若虫在树冠上层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1年生枝段最多,2年生枝段次之,3年以上生枝段最少。采用机油加羊毛脂5∶1(质量比)在初孵若虫上树前的1月上旬至2月上旬进行涂环阻隔防治和保护利用红环瓢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桑白蚧在三门峡市西南山区的卢氏县一年发生2代,以若虫和受精的雌成虫在寄主2 a生以上的枝条上越冬。各代不同虫态发生期分别为:一代卵盛期为4月下旬,卵孵化高峰期为5月上中旬,2龄若虫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为雌成虫发生盛期;二代卵盛期为6月下旬,若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9月上旬为雌成虫发生高峰期。9月底以2代少量若虫和雌虫越冬。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5%氯氰毒死蜱乳油1 000~2 000倍液,3%苯氧威乳油1 000~2 000倍液对核桃树桑白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无公害防治及经济有效诸方面考虑,建议生产上使用3%苯氧威乳油2 000倍液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防治措施等的改变,玉米田蟋蟀的危害不断加重,在滑县有的地方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现将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为害特点蟠蟀为杂食性,啃食玉米植株的幼苗。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的夏苗期是蟋蟀大龄若虫发生盛期,9~10月份是蟋蟀成虫的发生盛期,这两个时期是蟋蟀的主要为害期。二、发生规律蟋蟀一般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若虫共6龄,4月下旬至6月上旬若虫孵化出土,7~8月为大龄若虫发生盛期。8月初成虫开始出现,9月为发生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死亡,个别成虫可存活到11月上中旬。气象条件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余庆县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sitica)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于2002~2005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对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始见期在6月下旬,病害发生高峰期在7月中旬,7月下旬地上部开始死亡,8月上旬地上部进入死亡高峰;连作比轮作发病重,连作时间越长发病越重,轮作发病最轻;地下害虫发生危害影响烟草黑胫病发生程度。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抓好治虫防病,在关键时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香梨优斑螟发生动态监测及引诱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糖醋液监测香梨优斑螟在莎车县的发生动态。监测发现,香梨优斑螟在莎车县1 a发生3代,其越冬代羽化高峰期为4月上旬,第1代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到7下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为8月中下旬。从总的发生趋势来看,第2代发生数量最高。此外,对香梨优斑螟采取不同剂型引诱剂诱杀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诱剂中改良型诱剂效果较好,但与糖醋液对比其诱捕效果较差,仅为糖醋液的1/6。  相似文献   

13.
谭晓华  岑小红  彭军  代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690+4701-4690
为有效地预防烟草黑胫病在丰都县的流行与发生,2013年对烟草黑胫病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始见期在6月中旬,病害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7月下旬地上部进入死亡高峰;不同海拔烤烟种植区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情况差异较大,低海拔地区黑胫病发生较普遍,而海拔较高地区发病较少。在烟草黑胫病的防治中,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关键时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4.
2008~2009年在广西桂林对脐晚脐橙落花落果规律进行观察研究,为制定适宜的保花保果技术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8年脐晚脐橙落花从4月上旬持续到4月下旬,4月11~12日和4月16日各有1次落花高峰;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5月2~4日和5月8~10日各有1次落果高峰;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6月上旬,5月11~15日为落果高峰期。2009年脐晚脐橙落花从3月下旬持续到4月下旬,3月24日~4月8日为落花高峰期;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4月21日~5月15日为落果高峰期;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7月中旬,5月6~24日为落果高峰期。两年的坐果率为0.5%~3.9%,脐黄落果率为59.5%~71.7%,裂果率为0.7%~2.3%。  相似文献   

15.
欧李桃瘤蚜种群消长动态及药剂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李桃瘤蚜种群消长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在吉林市船营区,欧李桃瘤蚜的出现始见于5月10日,6月29日达到全年的最高峰,7月9日桃瘤蚜数量有所下降,8月8日出现第2个峰值,9月初,桃瘤蚜不再危害。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3种化学药剂中,以10%吡虫啉2 000倍液退虫速度快、退虫率高,退虫率为93.8%;48%乐斯本乳油2 500倍液次之,退虫为83.1%;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差,退虫率为82.1%。;石硫合剂作为一种植物保护剂,虽然退桃瘤蚜效果较差,但能有效地抑制桃瘤蚜的发生,从而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园林植物草履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对黔西南地区危害园林植物的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的防治提供参考,对草履蚧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药剂防治试验.该虫在黔西南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周围的土层(10 cm左右)、土缝、石缝、草堆中越冬.1月中旬卵开始孵化,3月中旬至4月上旬蜕皮,4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5月中旬交配,5月下旬至8月下旬产卵.雄若虫4月上旬第2次蜕皮后化蛹,雌若虫第2次蜕皮后则继续取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3次蜕皮成成虫.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对草履蚧具有良好的防效,药后7 d的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采用室内控温饲养和大田系统定点调查法,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夏秋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地区1年发生3代,反之则1年发生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始见期;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成虫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2~3月土温稳定在18℃以上15~25 d后,越冬老熟幼虫逐渐开始化蛹,4月上旬出土为害;降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1周内降雨量累计达10 mm以上,雨后1周幼虫大量化蛹,雨后2~3周成虫出现高峰期;香蕉品种之间虫量差异不显著;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焦地幼虫和成虫的密度大.[结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蕉地幼虫和成虫密度大;香蕉品种对成虫发生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河套地区山楂叶螨以受精雌成螨在树干、主枝翘皮下及根茎附近的缝隙内越冬。越冬雌成螨出蛰高峰在4 月下旬苹果梨花芽开绽期,出蛰时间长达1 个月。一代卵高峰期在5 月中、下旬,一代若螨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从雌成螨数量消长来看,在苹果梨上全年有4 次危害高峰,相应物候期为开花—座果期、新梢生长高峰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9.
反季节番茄棉铃虫危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在番茄反季节栽培条件下棉铃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制定无公害防治措施,2004~2005年在贵州大方县达溪镇对番茄棉铃虫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及无公害农药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在番茄上危害花、果为8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10月中上旬,造成果实虫孔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虫孔高峰9月中旬。选择5种无公害农药做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3种防效较高的农药,在施药后5 d和10 d,防效分别为93.84%~92.35%、90.86%~84.95%和89.40%~85.20%,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
对合肥地区木槿上棉蚜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前棉蚜成蚜和若蚜主要发生于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以后以卵越冬。棉蚜种群在木槿上呈聚集分布,以植株中、南部分布量最大。二维排序结果表明,木槿上棉蚜种群动态可分为成蚜回迁期、成若蚜高峰期、成若蚜阶段向越冬卵阶段过渡期和越冬卵期4种主要动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