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鱼卵孵化装排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建辉 《科学养鱼》1996,(10):12-12
甲鱼卵孵化装排方法及比较亲鳖产出的卵,经挑选确定受精后,装箱孵化,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受精卵就能够孵化出稚鳖。而受精卵的排列方式则直接关系到孵化成本和孵化率、出苗率的高低。因此,选择适宜的装排方法,是孵化过程的关键之一。下面笔者根据长期从事孵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有的养鳖专业户反映:在鳖卵孵化过程中,虽然管理认真,但孵化一段时间,卵壳变青了,有的卵内部发黑,只有痛心地剔除,以防影响好卵孵化,但剔除了还会有,严重影响了孵化率。以上情况说明,有些人对鳖卵孵化的经验不足,误将一部分正常发育的鳖卵,当病卵废弃,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安陆市养鳖专业户张家谋等人,每年鳖卵孵化率都在90%以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根据他们的实践、并参阅有关文献,将鳖卵孵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作如下介绍。刚产出的受精卵,新鲜而有光泽,呈粉红色或乳白色,一般为圆形,少数呈椭圆形。卵径1.5~2.3厘…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受精卵的孵化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许多水产工作者也陆续开展过这方面的生产试验。笔者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采用无沙孵化法,鳖受精卵孵化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1挑选合格的受精卵所谓合格的受精卵,是指在鳖卵的上方有一圆形乳白色亮区即动物极的出现,其余卵亮则呈粉红色或肉白色。圆形亮区界面圆滑平直,界限清晰,整体光亮鲜艳。刚产出的卵需经8~10小时才会出现动物极,放自己场里采的受精卵宜在傍晚或到日早晨采挖,易于观察挑选。如果动物极界面不平直呈云斑状,此为弱受精卵,还有部分可孵化,因此不要扔弃,另设孵化箱…  相似文献   

4.
鳖的人工孵化中受精卵的排列方向对孵化率的影响很多资料表明,在鳖的人工孵化中,受精卵的排列必须动物极向上,否则受精卵会由于缺氧窒息而死,孵化不出稚鳖。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采卵时有一部分卵无白色亮区(无法判断其是否受精及动物极方向),但放置一段时间后部...  相似文献   

5.
钱根山 《河南水产》1997,(4):17-17,20
我们在养鳖生产实践中经摸索并掌握了提高受精鳖卵的孵化率与稚鳖暂养成活率两项技术。现概述如下:1 室内恒温鳖卵孵化技术 受精鳖卵孵化的三个要素是,温度、孵化用沙的湿度,及通气状况,其中温度最为关键。温度恒定在30±2℃,湿度保持在80—85%,同时有良好的通气状况,从而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缩短孵化时间。1.1 鳖卵孵化前的准备工作1.1.1 孵化室。面积10—15m~2为宜,坐北朝南,室内用砖砌成面积为1—1.5m~2的水泥池,供鳖卵孵化及后期稚鳖暂养用。池壁砌成“T”型压口,要求不漏水及保湿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鳖穿孔病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鳖穿孔病的防治蔡完其,彭康民,陆海燕(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市水产办)(上海市佳马特种水产养殖场)鳖穿孔病(洞穴病)是温室养鳖最主要疾病之一,已成为我国温室养鳖的一大威胁。在上海地区,穿孔病主要流行于10月初至12月底。在此之前,由于刚孵化出来的稚鳖还...  相似文献   

7.
随着养鳖业的兴起,鳖的苗种十分紧缺,因此,收集鳖卵进行孵化,自行培育稚鳖,已成为养鳖专业户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养鳖生产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发展异常迅猛。如何提高受精鳖卵孵化率及稚鳖暂养成活率是增加优质鳖种苗,进一步加快养鳖业发展的两项关键技术。我们在嘉善县联合养鳗场的养鳖生产实践中,初步摸索并掌握了室内恒温鳖卵孵化及稚鳖暂养技术,培育的稚鳖十分优质。现将两项技术介绍如下: 一、室内恒温鳖卵孵化技术 受精鳖卵孵化时关键的三个因素是温度、孵化用沙的湿度及通气状况,其中温度最关键。通过室内恒温鳖卵孵化技术,可以使鳖卵孵化时三要素调整到最佳状态,即温  相似文献   

9.
陆立刚 《淡水渔业》1996,26(5):36-37
室内恒温鳖卵孵化及稚鳖的暂养陆立刚(浙江省嘉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如何提高受精鳖卵孵化率及稚鳖暂养成活率是增加优质鳖种苗和进一步加快养鳖业发展的两项关键技术。我们在嘉善县联合养鳗场的养鳖生产实践中初步摸索并掌握了此二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受精鳖卵的孵化率与...  相似文献   

10.
林辉 《内陆水产》2008,33(4):20-21
为避免鳖苗在夏季高温运输时成本大、成活率低,间接提高鳖苗的价格,大量养殖者开始采取产苗区购进鳖卵(鳖的受精卵、下同)到养殖地进行人工孵化鳖苗的方法,这种方式具有运输简便、成本低、运输量大的特点,较鳖苗运输提高了运输的成活率,孵化出的鳖苗价格也相应降低。本文就中华鳖卵的人工孵化、人工运输的几个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在嘉善县联合养鳗场的养鳖生产实践中,初步摸索并掌握了室内恒温鳖卵孵化及难鳖暂养技术,观介绍如下。1室内恒温鳖卵孵化技术受精鳖卵孵化关键的三个因素是温度、孵化用沙的湿度及通气状况,其中温度最关键。通过室内恒温鳖卵孵化技术,可以使鳖卵孵化时三要素调整到最佳状态,即温度恒定30土2℃,湿度保持在80~85%,同时有良好的通气状况,从而提高了受精鳖卵的孵化率,缩短了孵化时间。1.1鳖卵孵化前的准备工作1.1.1孵化室面积10~15平方米为宜,座北朝南,室内用砖砌成1~1.5平方米左右水泥地供鳖卵孵化以及后期稚鳖…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鳖卵孵化率,使鳖早出苗、出好苗,提高养鳖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几年研究,总结出一套利用电子自动控温孵化箱孵化鳖卵的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电子自动控温孵化箱的设计箱体规格长110cm、宽50cm、高120cm。箱体为铁皮或木制结构,正面双开门。在箱体内,后、左、右三面铺设电阻丝,这三组电阻丝一般用并联方式连接。箱顶打三个孔,一个用来安装自动控温仪器,一个用来安装温度计,一个留作通风孔。箱内设有用来支撑孵化盘的木制或三角铁框架,孵化盘像抽屉那样(见图一阿前后推拉。孵化盘为白铁板或木制结构,规…  相似文献   

13.
鱼类繁殖中节水孵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生 《水利渔业》2001,21(5):31-32
0.15m^3水泥孵化缸,用增氧机增氧孵化团头鲂受精卵,水温23~27℃,孵化时间94h,中间换水1次。出苗率96%,孵化用水量为每万粒卵0.01m^3,是环道用水量的1/188。  相似文献   

14.
鳖的繁殖技术是发展规模养鳖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里所讲的人工繁殖其概念与家鱼人工繁殖是不相同的,鳖的人工繁殖是指亲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行交配、产卵,然后经人工采集,在室内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应该说鳖卵的孵化过程较之禽蛋的孵化,无论在设备上或者技术上要简单得多,这主要是鳖卵在孵化过程中允许温度的变幅较大,现就鳖的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走水路养鳖致富带乡邻同奔小康江苏省金湖县官塘乡卫东村四组农民陈广杰,1990年偶然从有关杂志上获悉养鳖可以致富的信息,便下决心走养鳖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几年来,通过学习、实践,逐步摸索掌握了从亲鳖的选择、饲养到交配、产卵、孵化、稚鳖培育、防病治病等一整...  相似文献   

16.
国外动态     
日本研究罗非鱼不育的简易方法将人工采集的罗非鱼卵,受精后马上在0~20℃水中浸泡15~60分钟(10℃时浸泡30分钟,15℃时浸泡45分钟),处理后的授精卵90%以上因在低温中处理后影响了减数分裂,其染色体是比普通受精卵多一组的“三倍体”,这些受精卵孵化的罗非鱼因生殖腺不能良好发育而不能繁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养殖效益。录自《现代渔业信息》1987·3·日本养鳖业现状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渔业养殖生产统计数字看,日本的养鳖产量,近几年增长  相似文献   

17.
“玉垒菌”对温室养鳖池水质净化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玉垒菌”对温室养鳖池水质净化效果的试验翟士君,朱选才(崇明县大新镇养鳖场,202179)(上海市水产研究所,200433)近年来,国内采用了温室养鳖新技术,使商品鳖的养殖周期从原来自然环境条件下的3~4年缩短为14~16个月,大大提高了人工养鳖的经...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永康县掀起了“养鳖热”,一年来,该县养鳖又有新进展。人工养鳖场仍是5个,养鳖专业户已由10户增至14户,存塘1.9成鳖万只,比原5。000只增加了1.4万只,并人工孵化了幼鳖6,125只。今年该县计划孵化幼鳖1万只,养成鳖2万只。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县水产主管局、科委因势利导,组织群众成立永康县特种水产研究会,承担甲鱼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9.
毛银 《内陆水产》1993,(6):19-19
近年鳖的人工养殖发展很快,而如何提高鳖卵的人工孵化率则是广大养鳖专业户遇到的难题。要搞好鳖的人工孵化,提高鳖卵的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务必做到“三控一防”。  相似文献   

20.
章剑 《渔业现代化》1999,26(1):8-13
鳖的人工繁殖目前有三种情况;一是全式养殖.即包括自繁自育稚幼鳖到成鳖养殖的生产全过程;二是培育种苗、即繁殖后的稚鳖强化培育自给,有余部分出售;三是孵化鳖蛋,所产鳖蛋几乎全部出售。第一种方式,相对封闭.有效地避免外来的病原微生物的传入、是控制疾病健康养鳖的好方法。第二、第三种方式养殖周期短.成本低、比较效益高。1 自繁自育健康养鳖思路为提高养鳖成活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自繁自育健康养鳖的体系。无论是外购稚幼鳖还是鳖蛋、都不可避免带入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尤其是稚幼鳖在运输过程中因相互抓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