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钟浓 《今日农村》2004,(1):41-41
草木灰贮藏鲜椒,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保存期较长等优点,其保鲜效果优于泥土泥沙、谷壳糠灰,是一种实现辣椒增值的好方法。其具体操作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播阶段气温偏低,而且面临着低温冷害威胁,加之春早严重,出苗期与历年晚7~10天。所以在增施底、口肥的基础上,根据幼苗生长状况进行苗期追肥,是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增强自身抗御低温冷害能力,促进提早成熟,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根本有效措施。 玉米:整个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玉米杂交制种的高产高质,必须采取选用高纯度的亲本自交系、安全隔离选用好地、规范播种、田间管理、严格进行田间去杂去劣、去雄及人工辅助授粉、收获及晾晒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袋栽香菇出菇阶段的管理重点是温、湿、气、光“四要素”。抓住了四个要素方面的管理,合理调控好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香菇就可获得优质高产,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一、蕾薹期管理技术 蕾薹期是油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但以营养生长为主.此期,菜苗根系继续扩展,薹茎、分枝、叶片、花蕾快速增长,叶片的同化作用和根系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在此生育阶段,要实现油菜春发稳长,达到根强、秆壮、枝多,为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把早稻播、插期由2月中旬和4月中旬提前24h和9d,在大田期不喷药前提下,与常规播、插期相比较,三化螟为害的白穗率、稻飞虱百丛密度、纹枯病病丛率、病株率以及病情指数明显降低,同时天敌(蜘蛛)的数量明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合理地提早早稻播、插期可显著减少或避开主要病虫为害,实现低农残栽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小麦适期内播种和出苗,夺取高产高效,桐乡市从1995年开始开展套播小麦试验示范。几年来,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结果表明稳产高产,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8.6%,每667m^2省0.55个工。通过试验观察。明确套播麦适宜稻麦共生期7d左右,并配套麦肥同套、适量均匀播种、挖深沟渠防烂田,塄宽掌握2-2.5m等。  相似文献   

8.
玉米产量的高低除品种栽培技术之外与收获早晚有很大关系。据试验完熟期收获的玉米和乳熟期、蜡熟期收获玉米相比分别增产6.53%和5.22%,并且品质提高,色泽鲜艳。目前生产上夏玉米收获时间普遍偏早,大部分玉米未完全成熟农民就开始收获,一般比适宜收获期早5—7天,有的地方甚至提早10天以上,造成光热资源浪费,玉米优种的产量指标不能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9.
实现棉花高产,高质,高效益的“三高”技术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伏旱期如何根据天情,地情苗情科学灌溉是重要技术的举措。南通棉区旱象几率近50%,三年旱象灌溉均获得子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春季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马铃薯春季高产,必须采取深耕细耙与合理施肥、种薯处理、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多保护方式跨熟期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棚旱育苗技术较生产上单棚大棚旱育苗技术可增加有效积温66.78℃,结合适当合理密植,中优施肥及使用促早熟药剂等方法的应用可延长生育期5-6d,对实现目前的特定生态条件下水稻品种的再一次越区种植,进一步提高单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的适宜熟期品种与最佳共生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中晚熟种(农大108、农大3138)和早熟种(唐抗5)两种熟期类型品种,通过不同播期试验,从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植株生育性状、籽粒灌浆进程等方面探讨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耕作技术适宜熟期类型品种与最佳共生期。结果表明:适宜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种植的玉米品种为中晚熟种农大3138;在北京地区麦田生态条件下,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与小麦的最佳共生期为21天左右,玉米幼苗在田间受抑制程度较小,植株健壮,全生育期光温配置充足合理,籽粒成熟度好,产量和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3.
<正>棉花从现蕾至开花的一段时间称为蕾期,约经历25~30天。棉花现蕾后,开始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但仍以营养生长占优势。此期棉株逐渐增大,营养代谢逐渐旺盛,生理活性加强,茎、枝、叶、蕾的生长加快。此期,要协调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实现发棵稳长,  相似文献   

14.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的气候以及温度、湿度都会导致水稻的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要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合理采用生物农药,在实现较高的水稻产量的同时,提高水稻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化种植。文章就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作物栽培科学施肥管理中,应用“灰色理论”的数学方法指导科学施肥。可起到特别的效果,可指示作物应用的关键时期,以达到增产并节本增效,实现施肥精准化。春小麦产量构成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生长发育的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是相互关联的。磷酸二氢钾叶面三期处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分蘖期关联向量R=0.716,灌浆期关联向量R=0.678,拔节期关联向量R=0.571。表明3个时期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作用强度顺序为:分蘖期〉灌浆期〉拔节期。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棉花蕾期管理技术 棉花以现蕾至开花的一段时间称为蕾期,约经历25~30天。棉花现蕾后,开始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但仍以营养生长占优势。此期棉株逐渐增大,营养代谢逐渐旺盛,生理活性加强,茎、枝、叶、蕾的生长加快。此期,要协调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实现发棵稳长,搭好丰产架子。具体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7.
一、要适期移栽。实践证明.本地区把一熟棉移栽期推迟到“立夏”以后,通过“留床增温保叶”.适期移栽争早发,效果较好,套作棉田的移栽适期要以共生期为前提.以床期、苗龄为基础,以天情.地情为关键合理确定,本地区套作棉适宜移栽期为:一般蒜套棉5月上旬末.  相似文献   

18.
两优培九播栽期、密度、施氮量三因素的试验表明,播栽期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最佳处理组合为5月3日播种,密度19.5万~27.0万穴/hm^2,施氮量270kg/hm^2。其穗粒结构为有效穗273.0万/hm^2,穗总粒数192.4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5.4g。提高分蘖成穗率和有效穗的结实率是实现超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越冬期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灌有蓄墒防寒,稳定地温,减轻冻害的明显作用,而且对春旱冬抗,实现小麦春季节水管理,保障小麦安全生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两年,我市优质麦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冬灌是提高优质麦品种御寒能力的有效技术措施,所以一定要重视冬灌管理。小麦适宜冬灌日期应掌握日平  相似文献   

20.
粮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头戏。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粮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应对WTO的挑战,是许多部门和粮食企业不断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本文重点论述了吉林省企业对农产品套期保值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重新审视和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积极,稳健、广泛开展套期保值,是推动全省粮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