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的深部穿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所致脑深部小软化灶。CT上其最大直径一般不超过20mm。随着CT的临床应用,腔隙性脑梗塞已成为脑血管疾病急诊就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我们收集自1993年4月至1996年4月间来急诊科就诊并经CT证实的胜队性脑梗塞病人126例。将其临床表现和CT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男76例,女50例,年龄30~81岁,平均59.3岁,其中50岁以下19例,50~60岁32例,60~70岁47例,70~81岁28例。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82例,高血脂病史50例,糖尿病史周例,缺血性心脏病史16例。1·2临床…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94年3月~1998年5月期间收治大面积脑梗塞患者54例,经采用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4例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35~78岁,平均(52.7±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h以内16例(29.6%),6~24h28例(51.9%),25~72h10例(18.5%)。住院时间7~90d,平均31d。1.2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突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伴或不伴意识障碍,检查发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并经头部CT和(或)MRI证实有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对应的缺血性病灶。其病灶脑梗塞面积均≥20cm2,梗塞直径≥4.6cm。其中大脑中动脉梗塞39例,大脑前动脉…  相似文献   

3.
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进修期间完成栓塞治疗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大咯血文献报道不多。自1995年以来,我们对内科治疗无效、且不具备手术指征的8例患者作了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37~69岁。全部病例经胸部CT证实为支气管扩张,CT示病变分市于两肺者6例,一侧肺者2例。反复咯血史7d~40年,BAE术前出血3~12d,出血量20~1500ml/d,经抗感染、静滴脑垂体后叶素及普鲁卡因等止血药物无效。1.2方法栓塞操作参照文献[1]。本文以非离子型低渗造…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是常见病,单纯药物治疗,时间长,预后差。我院自1992年10月至1994年12月综合应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治疗脑梗塞4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及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3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2~78岁。1.2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治疗组;轻型20例,中型14例,重型6例,平均积分16.38±7.42;对照组:轻型19例,中型16…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128例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与对照组(59例).治疗组每日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滴,对照组给予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和丹参20ml,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片50~100mg,组均持续治疗14d,同时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8.3%,对照组为40.7%;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52.7%.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mL+黄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15d为1疗程,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血肌酐)、血糖、血脂、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浆白蛋白。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下降,血浆白蛋白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肾脏功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用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40例,用复方丹参24 g于5%葡萄糖500 mL中静滴,每天1次。疗程均为21 d。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呈下降趋势。可改善血液流交学多项指标,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的白质和脑干的小动脉缺血性微梗塞。国内报道例数不多。本文对我院近一年多来经 CT 诊断37例的临床与 CT 关系作一简要分析如下。对诊断腔隙梗塞之大小,国内尚未有统一标准,把腔隙病灶直径暂定为1.5mm。本文37例,发病年龄为49~68岁,平均59岁。70.3%病人有高血压,且多数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舒降之治疗高脂血症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 ,笔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与舒降之 (辛伐他汀 )口服治疗 ,并设对照组观察其血脂的变化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70例均为住院患者 ,经血清酶法测定 ,血清胆固醇 (TC)≥5 .96 mmol/L ,甘油脂 (TG)≥ 1.4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 - C)≤ 1.2 9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L DC- C)≥ 3.11mmol/L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 70例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 :综合治疗组 (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加服舒降之 ) 4 0例 ,男 2 9例 ,女 11例 ,年龄 2 8~ 6 9岁 ,平均 5 1.34岁 ,其中高 TC 19例 ,高 TG38例 ,低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近期疗效。方法 104例中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作镇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4.9%,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骨转移瘤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成人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少见。我院收治经CT证实的脑出血病人有152例,其中PIVH有7例(占4.6%)。现对其临床与CT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40~50岁2例,51~60岁1例,61~70岁2例,71岁以上2例。于活动中起病者4例,激动下起病者2例,睡眠中起病1例。起病至入院时间最短者为2h,最长者4d。4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有半年卧床不起史,1例有反复发作性头晕头痛史,余1例无何不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效果。方法将60例小儿VMC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ESR、CK-MB、AST及AS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4.627,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VMC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可乐必妥静滴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可乐必妥静滴液组 (简称可乐必妥组 ,n =6 0 ) 30 0mg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罗氏芬针剂组 (简称罗氏芬组 ,n =6 0 ) 1g静脉滴注 ,每天 2次。疗程均 7~14d ,结果 :可乐必妥组治愈 4 4例 (73.7% ) ,显效 12例 (2 0 % ) ,进步 2例 (3 3% ) ,无效 2例 (6 7% ) ;罗氏芬组治愈 4 0例(6 6 7% ) ,显效 14例 (2 3 3% ) ,进步 4例 (6 6 % ) ,无效 2例 (3 3%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c =0 .6 76 ,P>0 .0 5 )。两组在细菌清除率和药物敏感性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可乐必妥静滴液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 7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38例)组,B组予抗感染、平喘等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mL稀释于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10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NF-a、IL-8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8及TNF-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以A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显著降低COPD患者痰液IL-8和TNF-a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苦碟子注射液20-30ml及单硝酸异山梨酯20nag。静脉滴注。常规治疗组仅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静脉滴注。2组均1次/d。连续10~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随访半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9/30)和80.00%(24/30);随访半年内.2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  相似文献   

16.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病)属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例能在3~6月内痊愈,但部分病例可迁延不愈转为慢性。本文对7例曾用扩张血管、高压氧及中药等治疗均无效的病例,改用人体白蛋白治疗后获满意效果,现将结果作一报道。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本组18例,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28~51岁;视力0.3~0.8,视网膜后沉积物小中量,18例随机分为2组,白蛋白组7例(7例7眼);对照组11例(11例11眼)继续用以往方法,两组在年龄、性别及视力方面具可比性。1.2方法白蛋白组:用20%人体白蛋白静滴,每次50ml,隔洲一次,共用3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静滴降低放射线接触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SS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34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132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第1天给予参麦注射液静滴,对比两组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ssi发生率为3.71%,低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静滴可有效降低放射线接触患者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灯盏花(灯盏细辛)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n=32)及常规组(n=24),常规组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注射液20~30 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14 d为一疗程。结果: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Hc=4.1284,P<0.05)。治疗组患者的缺氧状态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均较常规组明显。结论:灯盏花注射液(灯盏细辛)能较好地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为了解肝癌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对26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进行了血清铜(CU)、锌(Zn)的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6例PHC为我院的住院患者,其中男22例,女4例,年龄19~73岁;经病理证实者12例,经B超、CT、生化确诊者14例。另选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0~72岁)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无金属烟尘接触史。1.2方法取清晨空腹静脉血8ml,2500r/min离心30min,分离血清,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血清中Cu、Zn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自1995年2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40例,对其中18例行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8岁。本组急性硬膜外血肿10例,占55.6%,亚急性硬膜外血肿8例,占44.4%。18例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占5.6%。依受伤原因分类,交通事故伤3例,坠落伤6例,摔伤7例,其它2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18例病人住院时GCS评分均在7~15分,7月~8岁的婴幼儿根据1981年Duncan的婴幼儿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法,8~14岁根据1977年Jennett等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入院时神志清楚11例,朦胧、嗜睡5例,昏迷2例。头痛15例,呕吐17例,贫血10例,癫痫发作1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为枕部着力,伤后有持续性头痛,频繁呕吐,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3 辅助检查:15例头颅X线平片提示有颅骨骨折13例,其中有明显颅底骨折临床征象者4例,如鼻腔、耳道出血或脑脊液耳鼻漏,“熊猫眼”征等;头部CT扫描18例均有硬膜外血肿,血肿量依据多田氏公式计算:10~20ml 11例,20~30ml 5例,大于30ml 2例。血肿量最大的1例为50ml,表现为双侧额颞部硬膜外血肿;12例CT检查无中线结构偏移,5例中线结构移位小于0.5cm,1例中线结构移位达到0.8cm;3例伴有少量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