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模型,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成本法度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基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法度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结果】2018—2021年,黄河流域上游受补偿区的总成本区间为2561.49亿~3121.52亿元,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间为54857.95亿~58895.77亿元。补偿区所承担的总生态补偿金额下限为121.84亿~148.48亿元,上限为2609.38亿~2801.44亿元。补偿区内各省的分摊比例为山西5.90%,山东50.26%,河南34.39%,陕西9.49%。【结论】本研究的核算结果可反映黄河流域上游所付出的生态保护成本和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可准确反映各省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重要举措。而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识别,是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时空布局等系列工作的前置条件和基础保障,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至关重要。本文以河南省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研究区域,开展融合时序遥感分析的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识别研究和实践,首先,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研究区2011—2020年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开展趋势分析,形成时序分析结果;其次,基于气象、地形、土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等数据,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计算的生态系统健康分析评估,选择生态源地;最后,基于时序分析结果和生态源地选择结果,采用叠置分析,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计算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时序遥感趋势分析”的研究框架不仅顾及了研究区域内“静态”的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健康属性,同时衡量了“动态”的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可以有效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研究成果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本底调查、问题识别、规划和工程布局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理国情信息的赣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赣州市为研究对象,探索构建了基于地理国情信息的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并将结果应用于江西省赣州市各县(市、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优先级的确定中。研究表明:与常规的土地利用分类相比,地理国情信息分类更加细化,能更为精确地核算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赣州市2015年土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为2 138. 89亿元,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且调节服务占比达70. 49%。2015年各县(市、区)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最高的是寻乌县,但各县(市、区)不同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存在差异。从空间分布看,赣州市周边地区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而中部地区偏低,且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偏低的西北部生态补偿优先级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服务功能交叉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昌  韩笑  韩会芹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0):223-231
针对土地集约利用后备资源分布不均衡、供需不匹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山东省140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利用2005、2010、2015年3期遥感监测数据,分析土地利用转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改进交叉敏感性系数模型探讨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并划定敏感性分区。研究表明:在研究期内,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转型较为明显,前期剧烈,后期趋缓,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2005—2015年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差异较为明显,高值区出现在济宁市市中区和微山县,低值区集中在青岛市和鲁西北平原地区;农田和水域向其他地类转型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较为敏感,最敏感的是水域向湿地转型,其次是水域向建设用地、农田向建设用地以及农田向水域的转型,草地、荒漠向其他地类转型缺乏敏感性;生态系统交叉敏感性地域差异明显,高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农田、森林与建设用地高生态敏感区集中在济南市和威海市,农田与水域高生态敏感区集中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山东省国土空间格局、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构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是调整流域上下游利益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公众意愿是建立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通过理论探索、实地调研和模型分析,以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济南市为例,开展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WTP)及激励机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综合测算得受水区公众WTP值为187.77元/(人·a),可以此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值;(2)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居民是否愿意支付与学历、住房面积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居民支付金额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性认知、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两者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不完全相同,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3)基于公众异质性,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从内部公众背景、外部环境政策等角度提出跨流域调水受水区生态补偿的激励机制。本研究旨在为构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为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需水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回顾了生态需水问题的提出背景,分析了目前有关生态需水的定义,归纳了生态需水的类型,讨论了不同生态系统(河道生态系统、植被生态系统)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原因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生态系统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为各类生物提供生长条件的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品与服务.以湖南省稻田为研究区,采用造林成本法、工业制氧法以及当量因子法的等方法对稻田生态系统八项功能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6年湖南省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47万元/hm^2,其中为稻田生态系统正面服务4.36万元/hm^2,其负面生态价值为1.83万元/hm^2,正面生态价值是其负面生态价值的2.4倍。因此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及区域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地生态安全是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鉴于土地生态系统安全各项评价指标的不相容性,借助经典 EES-PSR模型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优势,采用物元模型分析方法,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物元模型。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为例,利用物元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实现了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评价结果的可视化表达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哈尔滨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从“不安全”向“安全”水平不断转化,2013年后变化最为突出。造林面积、第一产业占GDP比例、万元GDP能耗标准煤、工业废水处理率、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连续多年处于“不安全”水平,是哈尔滨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制约因素。2015年哈尔滨市中部、西南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差,北部、东南部地区水平较高。研究表明物元模型分析对于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追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优化供给侧结构已作为国家战略发展主要方向,探究经济社会如何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满足人类发展需求并且维持可持续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可持续经济规模与生态服务功能相互作用机理框架,借鉴脱钩理论,分析了新疆南疆四地州整体的生态服务效用ESV、生态服务压力指数S、生态服务产出能力指数P及可持续经济规模GDPc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新疆南疆四地州ESV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并于2020年开始回落;1990—2015年新疆南疆四地州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制约影响较小,2015年后,经济发展对生态资源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南疆四地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在2000年前处于脱钩状态,2000—2015年在脱(复)钩起点上下波动,2020年复钩状态最显著;南疆四地州可持续经济规模GDPc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特征,2015年开始超出可持续规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总体来看,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增加、产业效率的提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对生态系统更大程度的索取需求。南疆四地州脆弱的生态环境不能承受过快的经济发展,在考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该意识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破坏后的不可逆转性,否则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严重受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本质上是对外溢于传统市场之外的成本和效益的测度。生态服务价值的合理测算是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限值的前提。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特征尺度决定了生态补偿问题的空间尺度。以流域水生态服务价值种类及计算方法为依据,在综合比较多种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和计算成果可靠性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景观特性,给出流域森林系统生态价值评估方法。以飞云江流域珊溪水库库区为例,计算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4种服务功能的生态价值,综合确定库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70.62亿元/a。珊溪库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构成中的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减少土壤废弃功能价值的发挥均需库区上游民众的成本投入,为实现流域整体公平、协调、可持续发展,流域下游生态服务价值受益方应向上游补偿14.98亿元/a,约为生态服务价值的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