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志富  陈立忠 《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09-109,111
为了考察秧龄和插植密度在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中的作用及其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复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旱育秧秧龄可定为3.5~5.5叶,最适秧龄为4.5叶;二因素互作显著。秧龄3.5叶,不受插植密度影响;秧龄4.5叶时,插植密度适宜范围25~30万丛/hm^2,以25万丛/h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2.
双季稻栽培搭配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稻金早47和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旱育移栽、半旱育移栽、直播、抛秧和机插),研究早晚稻种植最佳的栽培搭配方式。结果表明,金早47产量表现,旱育秧抛秧直播机插,天优华占产量表现,半旱育秧旱育秧抛秧机插;不同栽培方式之间搭配,以早稻旱育秧+晚稻半旱育秧产量水平最高,早稻旱育+秧晚稻旱育秧排在第2位,早稻机插+晚稻机插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早稻机械化育插秧,由于秧龄短、播种密度大、易散盘成为早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瓶颈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现针对早稻麻地膜垫盘育秧对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示范,对比早稻机插育秧用麻地膜垫盘与不垫盘秧苗素质、机插漏蔸率、机插密度、成熟率及产量,并通过数据分析对垫膜与不垫膜育秧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该试验方法和结论在指导实践生产中,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0-12
早稻在工厂化育秧大棚中分别采取旱育秧及水育秧措施,通过25 d和20 d的秧龄控制,对机械栽插及人工栽插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2种育秧方式及秧龄栽培中,早稻机插均比人工栽插全生育期延长2~3 d,可以有效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提高产量0.2%~13.1%,25 d秧龄机插较20 d秧龄机插产量增加6.3%~19.9%。  相似文献   

5.
涵江区是我省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县区之一,连续3年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推广试验取得成功,累计推广面积近700亩,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抛秧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杂优)平均单产507公斤/亩,比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15—20公斤/亩,比抛秧增产30—40公斤/亩。  相似文献   

6.
一、壮秧早插 4月初用1500倍液402药剂浸种72-96小时。高产攻关田育秧以塑料薄膜旱育秧为主,秧田田面平整,无土块,田面高差不超过1.5厘米。4月5-8日播种,秧田播量每盘要求100克种子,覆土达0.6-1厘米。壮秧标准:叶绿带黄,无病斑,苗高13—15厘米,3.5—4.5片叶,茎基扁粗,白根多,无黑根,秧龄28-30天。插秧期5月2-10日。插秧大田留有水层,划行带土插秧或带土机插,每667米^2 1.8—2万穴,每穴5-7株,667米^2基本苗9—14万株。  相似文献   

7.
通过机插早稻与人工栽插、人工直播早稻产量对比试验,分析了机插早稻增产原因,从机插秧培育、耕整大田、控制基本苗、肥水运筹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芜湖县机插早稻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机插早稻与人工栽插、人工直播早稻产量对比试验,分析了机插早稻增产原因,从机插秧培育、耕整大田、控制基本苗、肥水运筹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芜湖县机插早稻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无盘旱育秧抛秧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节省水稻旱育秧劳动工时和农资成本,2005年我们组织了水稻无盘旱育秧抛秧试验,并与塑料软盘旱育秧抛秧相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杂交早稻品种株两优819、水稻无盘旱育抛秧剂“旱育保姆”,434孔塑料软盘。1!2试验地点试验地设在临澧县安富镇清水村金龟组,砂性壤土,土壤肥力中等,田块平整,排灌方便。1!3试验设计设2个处理,为采用“旱育保姆”无盘旱育秧抛栽。对照为434孔塑料软盘旱育秧抛栽。处理及对照小区面积20m2(长10m、宽2m),3次重复,苗床面积各20m2。试验田边设5行保护行,小区之间不设保护行,小区按对比…  相似文献   

10.
机插水稻软盘旱育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东县目前拥有插秧机2000多台,机插水稻面积达30多万亩,是江苏省拥有插秧机台数最多和机插稻面积最大的县。育秧是当前制约机插秧推广应用的关键,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笔者针对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进行了有关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机插水稻软盘旱育秧技术,为机插秧技术在如东县的顺利推广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秧育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以川香9838为材料,从播种期、播种量、育秧材料和育秧方式4个方面对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月5~10日播种,选用透水膜作育秧的衬垫,每平方米播种300 g,按照旱育秧苗床管理技术进行苗床管理,即使45 d秧龄,秧苗也生长整齐,适于机插。以塑料机插秧盘为衬底,每盘播种量从90g降到50g,采用塑盘旱育秧管理技术,既大幅降低了播种量,又能培育出秧龄30~35 d,满足早茬口机插的秧苗。蔬菜茬采用机插秧比人工插秧全程节本增效2967.65元/hm2,小麦茬节本增效2037.60元/hm2。  相似文献   

12.
机插秧促早栽培和早稻插秧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机插秧促早栽培和早稻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机插秧早播早插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提前成熟,给双晚生产留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早稻常规品种机插秧密度必须控制在30cm×(12~14)cm,早稻杂交品种机插秧密度必须控制在30cm×(12~16)cm之间。  相似文献   

13.
水稻隔膜旱育秧机插试验王永晓(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乌鲁木齐,830000)水稻旱育秧是一项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的栽培技术措施。自1982年以来,新疆先后推广了以田间软盘育秧为主体的各种旱育秧工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提高旱育秧插秧机械化水...  相似文献   

14.
育秧基质母剂对早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育秧基质母剂与过筛细床土按体积比1∶2配制而成的基质育秧,不但能明显提高早稻机插秧的成苗率,减少漏插率,而且能提高早稻机插秧秧苗素质,增加早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增大早稻穗型,从而促进早稻增产。  相似文献   

15.
黎宁 《乡村科技》2021,(4):81-82
本文以广丰香8号为供试水稻品种,采用机械播种、机械插秧的方式,设计4种不同播种量进行小区试验,探究不同播种量对机播机插早稻的产量影响,以便为机播机插水稻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播种量为100~125 g/盘,水稻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最高,是比较适宜的早稻机械插秧播种量。  相似文献   

16.
早稻直撒播是将事先溶田整好地的准备种植早稻大田,采用直接将催芽至露白的常规早稻种子直接撒播到田间,与传统手插田相比,亩可节省种子2.5公斤,折人民币5元;大田亩省育秧管理费用、省插秧费用30元;亩增产20公斤谷子,折人民币20元;在其它操作水平、花工、花本条件相同情况下,早稻直撒播田比传统手插田  相似文献   

17.
水稻干田免耕土壤泡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水稻干田免耕的土壤泡化技术,进行了早稻冬干田和晚稻干田土壤的快速泡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克无踪快速除草清茬有利于早稻冬干田土壤的快速泡化,但对晚稻干田土壤泡化的作用较小,早稻冬干田宜在3月20日左右采用克无踪加乙草胺除草后,撒施过磷酸钙并泡田,经过18d左右便可插秧,或用耙耙松泥浆进行施秧;晚稻干田采用克无踪快速除草清茬后,泡田1-2d即可插秧,如进行执秧则应适当延长泡田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以盛泰优9712为试验材料,采取普通毯秧、钵秧、钵毯秧3种育秧方式及机插、机抛2种不同栽插方式,设普通毯秧机插(A1)、普通毯秧机抛(A2)、钵毯秧机插(A3)、钵毯秧机抛(A4)、钵秧机插(A5)、钵秧机抛(A6)6个处理,以习惯软盘抛秧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育、插秧组配方式对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毯秧机插与钵毯秧机插秧苗素质表现较强生长优势,生育期适中,分蘖能力强,产量高,育、插秧操作简易,可实现流水线模式作业,适宜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了水稻混合稀植的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抛秧育秧或稀播旱育秧(播种量150g/m2);5月25日插秧,每穴2~3苗。采用3行组(50.0+30.0+30.0)cm×(20.0,13.3,20.0)cm和(40.0+30+30)cm×20.0cm错位插秧(15.0~15.8穴/m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几年的早稻生产试验总结,中早39可塑性强,通过早播、控肥、控水可提早成熟,促高产,有利于双季稻连作种植;而早稻机插秧技术在本地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晚,没有一套完整的早稻机插秧促早熟栽培技术,由此我们对此项技术与生产实际进行结合,提出适合本地的一套早稻机插促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