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在河北省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棉铃虫已经降为次要害虫,而棉盲蝽和棉蓟马危害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棉蓟马不仅苗期发生危害加重,而且在花期危害也呈上升趋势。1分布与危害危害棉花的蓟马有烟蓟马(棉蓟马)、花蓟马和黄蓟马等,河北省棉田苗期主要以烟蓟马为害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速国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推广种植,规范棉花市场,2006年8—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贸易公司先后在晋、冀、鲁、豫、陕、苏、皖、赣、鄂等9省召开了中棉所系列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现场观摩会100余场次,参会和到会代表及棉农近5万人次。展示的棉花品种有中棉所4l、44、45、46、47、48、52等。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使广大棉农充分认识到中棉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系列棉花品种的优势。目前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已基本普及推广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尤其是中棉所47、中棉所48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广泛推广种植,引起了棉…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速国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推广种植,规范棉花市场,2006年8—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贸易公司先后在晋、冀、鲁、豫、陕、苏、皖、赣、鄂等9省召丌了中棉所系列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现场观摩会100余场次,参会和到会代表及棉农近5万人次。展示的棉花品种有中棉所41、44、45、46、47、48、52等。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使广大棉农充分认识到中棉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系列棉花品种的优势。目前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已基本普及推广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尤其是中棉所47、中棉所48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广泛推广种植,引起了棉…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棉花课题组,运用选育杂交棉品种兼顾常规棉品种的育种方法,历经近十多年的潜心研究,选育了转基因抗虫棉常规种新科棉1号(新棉503)、新科棉5号(中创76)和新科棉6号;把棉花一般配合力高的品种作为骨干亲本进行测配的方法成功应用到棉花杂交种选育上,培育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新科棉2号(新棉298)和新科棉3号(中创86)。  相似文献   

5.
几种杀虫剂对棉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但棉田一些刺吸式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棉蓟马已成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棉蓟马主要以成、若虫危害棉花生长点、子叶和真叶等部位,造成生长点枯死,或使叶片变脆、变厚,形成“无头棉”,棉农又称“公棉花”。受害叶片向正面翻卷,叶背面显出银白色斑,影响棉株发育,造成结铃减少。为加强对棉蓟马的防治工作,2008年进行了药剂防效试验研究,并提出了其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于千挂 《江西棉花》2006,28(3):41-41
1 正确认识抗虫棉的抗虫要点抗虫棉不是无虫棉,目前种植的抗虫棉只抗鳞翅目类中的棉铃虫和玉米螟等害虫,而不抗棉蚜、红蜘蛛、蓟马、盲蝽象、叶蝉等,这些在常规棉田不需专门防治的害虫,在抗虫棉田内往往需要专门防治,并成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7.
棉蓟马又名烟蓟马、葱蓟马,主要为害棉花、烟草、葱蒜、瓜类等植物.前几年,蓟马在周口市仅局部地区发生,且为害时间短,仅限于苗期为害.近年来随着作物布局的变化,温室大棚作物种植,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棉蓟马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基地。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害虫抗药性的增加,棉田害虫危害尤其是棉铃虫的危害自9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新疆棉铃虫重发区积极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为了进一步掌握抗虫棉主要虫害发生规律,2003—2005年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主要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抗虫棉田害虫发生特点,提出防治技术措施。1抗虫棉田害虫发生特点采用系统法与普查法相结合。2003年抗虫棉观测品种为sGK321,大面积种植的常规棉为新陆早13号;2004年抗虫棉观测品种GK26,大面积种植的常规棉为新陆早13号;2005年抗虫棉观测品种为sG…  相似文献   

9.
中棉所69(中5302)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我国首批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为母本,以自育常规新品系110077为父本杂交,经全程逆境鉴定和连续定向选择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中熟棉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同年获得转基因安全生产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07)107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2).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66(原代号:中CJ03B)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常规陆地棉品系“中9018”为母本,以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为父本,配制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7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第150号]。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的风险与安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棉在各棉区广泛种植的现状,分析了转外源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存在抗除草剂棉花可能成为杂草、基因漂移威胁棉花近缘物种、转基因棉加速害虫的抗性进化、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风险,提出培育种植转多基因棉花、调控外源基因表达、设置棉花害虫"庇护所"、轮换种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棉品种、建立转基因棉花害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抗虫棉作为棉花育种上的一项重大进展,受到了世界各产棉国的重视。我国自1990年开始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与应用以来,引起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众说纷纭。本文通过阐述国内外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情况和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转基因抗虫棉的思路和措施,旨在使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63(原代号:中00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所以常规陆地棉新品系“9053”为母本,以国产双价转基因(Bt CpTI)抗虫棉新品种改良系sGK9708选系P4为父本,配制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F1代),2004-2005年参加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并在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进行小面积示范,同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6)第219号和第220号]。2007年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棉2007017)…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晋棉50号(原品系名称SX0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于2008年4月通过审定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晋审棉2008002).并于2008年4月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8)第003号,准予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转双价基因(Chi+Glu)抗病棉品系为观察对象,受体材料及转基因(Bt+CpTI)抗虫棉品种中棉所79为对照,研究了转基因抗病棉花的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栽培地中,与受体棉花相比,转基因抗病棉在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抗病性及纤维品质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与常规对照品种相当.研究表明,转入双价抗病基因后棉花在栽培地的生存竞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转基因抗虫棉取代常规棉花品种在生产上利用已成必然。在重点分析了转基因棉对目标害虫存活、生长及危害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转 Bt基因棉存在的问题及害虫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害虫复合种群发生初期进行防治,才能使棉花良好生长发育。复合种群中的主要害虫是蓟马,也包括蚜虫和螨类。在为害棉花前,蓟马种群已在转主寄主植物上生存,待转主寄主死亡,蓟马就成群迁移到棉苗上,通过刺吸式口器为害棉苗的顶芽和第二到第四真叶。蓟马为害引起叶片...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南阳市首次大面积示范试种转基因抗虫棉0.8万公顷,2000年推广2.5万公顷,2001年推广5.3万公顷.3年三大步,应用面积成倍增长.引试推广仅3年,面积已占我市植棉面积的40%以上,已被应用区内90%的棉农接受和肯定.新棉33B、GK19、中棉所29等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应用后每公顷节省农药费975元,用功105个.2000年2.5万公顷棉花,仅农药一项就减少投资2000多万元,效果非常显著.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品种多、乱、杂,良繁跟不上,配套技术滞后等,已严重地制约了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和棉花生产发展.只有从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选育、引试、繁育加工及配套技术优化组合研究入手,进行种子工程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转基因抗虫棉的优势,促进南阳市棉花生产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60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棉所60(审定原代号:sGK中156)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选育而成,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棉.1997年冬以转基因抗虫棉sGK9708(中棉所41)优系为母本,与优质材料53选系(53系为陆海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陆地中长绒棉品系,其株型较紧凑,塔形,茎秆绒毛较多)为父本杂交,1998年F1与中棉所12辐射高代材料杂交,冬季南繁并选择优良单株.1999年进行株系鉴定,冬季进行南繁.2000-2004年多次单株选择,测定品质,培育出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sGK中156.  相似文献   

20.
卡那霉素浓度和喷洒时间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检测有两方面,一是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生物测定,一是对棉株体内Bt毒蛋白的检测。根据转Bt基因抗虫棉本身携带的含嵌合基因卡那霉素特性,国内李燕娥等人均进行了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检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卡那霉素的浓度以及喷洒卡那霉素的时间不同,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对其反应时间不同。为更有效地鉴定转Bt基因抗虫棉不耽误农时特作本试验。1浓度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2005年4月在安徽农业大学棉花实验基地进行了用喷洒卡那霉素法筛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实验,品种是抗虫棉新棉33B,非抗虫棉中棉所35。以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