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弄清贵州省稻茬免耕油菜田杂草发生情况,对贵州省油菜主产区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杂草的发生种类有16科50种,其中,油菜田内发生杂草26种,田埂及田边侵入性杂草24种.利用相对频率、相对均度分析方法对贵州省稻茬免耕油菜主产区油菜移栽期和开花期杂草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油菜移栽期田间以棒头草、蘩缕、毛茛等杂草为优势种群杂草,同时在部分油菜田还残存有水稻田遗留部分杂草,如久雨花、节节菜等.在调查区域内,油菜开花期不同区域田间主要优势种群杂草有一定差异.棒头草、蘩缕、毛茛、小飞蓬、稻搓草等为调查区域稻茬免耕油菜田田间共性杂草.  相似文献   

2.
运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湖北省四湖地区涝渍地油菜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了各种杂草在油菜各生长阶段的相对多度和单位面积鲜重,结果表明该地区油菜田主要杂草有13科25种,棒头草,看麦娘,繁缕和稻槎菜为最优势种群,水芹和艾蒿的发生在油菜生长后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崇明县油菜种植面积稳中存升,但由于生态环境条件、耕作方式及栽培措施的不同,油菜种植环境与种植方式呈现多种多样,导致油菜田杂草种类和群落组成不尽相同,差异很大,且不断变化。我县油菜田杂草种类主要有看麦娘、稗、早熟禾、罔草、千金子、雀舌草等禾本科杂草和繁缕、牛繁缕、稻槎菜、猪殃殃、碎米荠、婆婆纳等阔叶杂草,其中前茬作物为玉米等的油菜田杂草由阔叶杂草构成优势种群,而前茬作物为水稻的油菜田则以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群。在生产中由于长期使用高效盖草能、稳杀得等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而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使用较少,使油菜田的阔叶杂草在没有禾本科杂草竞争的条件下生长茂盛,危害越来越重。因此,防除阔叶杂草已成为当前油菜田化学除草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崇明县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除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刚察县青稞和油菜田杂草种类及其分布情况,将调查区分为三个区,结果表明,刚察县青稞田杂草发生种类有14种,隶属8个科;油菜田杂草发生种类有21种,隶属11个科。主要危害青稞和油菜田的杂草有薄蒴草、藜、旱雀麦、苦苣菜、密花香薷、微孔草等6种。  相似文献   

5.
<正>1荞麦田的杂草种类与发生特点1.1杂草种类四川凉山荞麦地杂草据不完全统计有22科59种。其中孢子植物杂草占1.7%,双子叶杂草占74.6%,单子叶杂草占23.7%。一年生杂草占44.1%,多年生杂草占55.9%。59种杂草中,相对多度在30以上的有1种,相对多度在10~20的有10种。相对多度在10以下的有48种。双子叶杂草的辣子草、酸模叶蓼、尼泊尔蓼、凹头苋、三叶鬼针草、荠菜、繁缕、藜和单子叶杂草的马唐、光头稗、鸭跖草是凉山州荞麦田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6.
浙北丘陵地区直播油菜栽培面积较大,杂草为害严重。通过对直播油菜田杂草的定点、不定点调查及杂草普查和药剂的试验、示范,探明了直播油菜田杂草的基本发生规律,并对直播油菜田杂草的防治技术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江都市地处苏中地区,油菜是该地区主要油料作物,栽培方式直播、移栽并存,杂草种类多,密度高,危害重。为此,进行了油菜田杂草种类及发生特点普查,并提出油菜田杂草综防技术,以较好地控制油菜田草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津市玉米田、麦田、果园三种田块中杂草的普查,结果表明:玉米田杂草有17科34种,优势种群(相对多度1.5以上)有5种,麦田杂草有12科32种,优势种群(相对多度1.5以上)12种,果园杂草29科79种,优势种群(相对多度1.5以上)17种。  相似文献   

9.
我镇地势低,土质粘重,杂草发生数量多,对油菜高产、稳产带来严重威胁.为寻找我镇目前油菜田杂草草相的安全、高效新型药剂,我们于2000年秋播在油菜田进行了不同药剂防除油菜田杂草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我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1万hm^2禾本科杂草是我县油菜田的优势种群,近10年来由于单一使用敌草胺、盖草能等防除禾本科杂草的药剂,使杂草种群发生了变化,阔叶杂草数量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为筛选出高效、低毒、安全的除草剂,笔者于2005~2006年进行了小区药效试验及大田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前茬收获时间和耕作方式对党参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北山区气候特征和耕作传统特点,探索适宜西北干旱山区的高产党参栽培技术。在前期大田生产观察的基础上,考察4种代表采收和耕作特征农田在党参生长过程中土壤保墒能力、杂草生长情况、党参生长发育、党参产量和性状质量方面的差异。前茬不同收获和耕作时间对党参田土壤水分和田间杂草生长数量、党参生育期、产量和性状都具有显著差异性影响,其中轮休地土壤保墒能力最佳,杂草数量最小,党参产量最高,党参药材性状质量也最好。选择轮休田进行党参生产,能够明显的提高田地保墒能力,减少田间杂草的生长,延长党参的生长周期,从而有效地提高党参的产量和质量,保证党参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2.
液态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用量的液态地膜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墒情、地温、出苗时间、株高、杂草抑制率、产量的影响,并将其与塑料地膜和裸地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液态地膜较裸地在提高地温、保持土壤墒情、抑制杂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作用,其中,液态地膜用量225kg/hm2的处理杂草抑制率最高,为65.7%;液态地膜对玉米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中,用量300kg/hm2的处理增产率达19.7%。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区油菜田杂草群落特点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7 级目测法调查了南京地区油菜田31 个样点的杂草优势度级,并以其重要值为指标,对31 个样点的杂草群落进行计算机模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受耕作措施、除草剂的施用等因素的影响,南京地区油菜田杂草群落类型多样化。31 个样点主要聚为四种类型,其中旱( 大豆、玉米等) 茬油菜田样点聚为一类,主要以猪殃殃、波斯婆婆纳、野老鹳草等旱生杂草为优势种,稻茬油菜田样点聚为三类,分别以日本看麦娘、牛繁缕、硬草为优势种。旱生杂草猪殃殃、大巢菜等在稻茬油菜田发生量加大。多年使用盖草能、绿麦隆的田块,耐药性杂草野老鹳草、稻搓菜、硬草数量上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调查玉米大豆轮作区翻耕和免耕2种耕作模式下大豆田0~30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组成及特征。[结果]2013—2015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翻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6科28种,免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5科26种,有22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大豆田均有分布。翻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铁苋菜、龙葵、藜和委陵菜,免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龙葵、铁苋菜、稗草、藜和马唐,杂草类型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248.2粒/m2,主要分布在0~5、15~20、20~25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181.5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龙葵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一定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0~5、10~15、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龙葵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5~10、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结论]免耕和翻耕对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影响不大,不同耕作模式对杂草相对优势度和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雨养旱作地区,土壤温度、水分和耕作措施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明确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全膜覆盖对高粱根区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对杂草的抑制效应,为促进高粱增产奠定基础。【方法】 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修文试验基地,以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顺序排列设计,于2017和2018年分别开展黑色全膜覆盖、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栽培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高粱根区0—15 cm土壤日地温、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杂草的抑制效应和高粱生长、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 黑色全膜覆盖能有效提高高粱各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与白色全膜覆盖处理相比,0—15 cm土壤日地温平均降低1.14℃(P<0.05);同时,黑色全膜覆盖具有与白色全膜覆盖基本相同的保墒效果,各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略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区,较裸地平均提高1.89个百分点,并可显著(P<0.05)提高裸地0—1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黑色全膜覆盖显著降低高粱田间杂草发生量,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96%和93%以上,防效优于白色全膜覆盖(P<0.05),具有更为彻底的杂草防控作用。黑色全膜覆盖对高粱出苗率、穗长、一级枝梗数、穗粒数等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对高粱株高、株高整齐度、生育期、千粒重、产量及效益有影响。黑色全膜覆盖60 d高粱的株高及株高整齐度高于白色全膜覆盖;黑色全膜覆盖生育期与裸地基本相当,而白色全膜覆盖生育期较短,较裸地缩短4—6 d;黑色全膜覆盖千粒重、产量显著(P<0.05)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处理,2017和2018年千粒重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加3.72%和3.78%,较裸地分别增加6.95%和7.06%;产量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提高6.72%和6.94%,较裸地分别提高19.27%和20.03%;2017和2018年黑色全膜覆盖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收1 529.82和1 599.76元/hm 2,较裸地分别增收3 025.38和3 215.52元/hm 2。 【结论】 建议在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采用黑色全膜覆盖替代白色全膜覆盖,促进高粱高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研究翻耕和免耕模式下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将0~5、5~10、10~15、15~20、20~25、25~30 cm 6个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分别装盆,在自然条件下生长60 d后调查杂草种类和数量,计算种子库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结果]翻耕玉米田共有杂草15科24种,免耕玉米田有15科23种,其中19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玉米田均有分布,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藜、铁苋菜、龙葵和马唐,杂草类型上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玉米田杂草种子库总密度为4 292.4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玉米田总密度为3 337.0粒/m2,主要分布在15~20、20~25 cm土层,其中藜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的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25~30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0~5 cm土层;藜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cm土层,而在翻耕田各土层呈较均匀分布。[结论]明确了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为农田杂草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豫南麦后直播稻田间杂草化除的有效技术方法,本研究对豫南地区麦后直播稻田的杂草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除草剂施用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直播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豫南麦后直播稻田杂草草相复杂,优势杂草种类多;麦后直播稻田杂草的有效防除可显著提高直播稻产量。重点做好直播稻田芽前土壤封闭处理,芽后田间杂草防除要根据田间草相针对性选则除草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不同除草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不同除草方式试验,包括对照、翻耕除草、施用除草剂、刈割除草而不翻耕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除草方式对土壤养分无显著影响,传统的翻耕除草方式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P<0.05);而除草剂除杂草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利用的碳源种类明显下降;对照处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最好;刈割除草但不翻耕处理土壤各项指标均为中等。兼顾水土保持和土壤质量,采用刈割除草方式对林地土壤质量维持和板栗生长均较有利。 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轮叶党参栽培过程中的除草难题,进行了对轮叶党参适宜化学除草剂筛选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苗前土壤处理剂为敌草胺和除芽通,两种除草剂混合处理可扩大杀草谱。轮叶党参实生苗地播后苗前适宜处理剂量为(1.0 0.7)kg a.i/hm^2。1年生以上秧苗移栽田苗前适宜处理剂量为(1.5 1.0)kg a.i/hm^2,对1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可达到90%。该混剂药效发挥的适宜土壤湿度范围是70%左右,土壤湿度过高易造成药害,过低降低药效。适宜茎叶处理剂为拿捕净及芳氧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1年生以上的轮叶党参对克芜踪有一定的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