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蒜、冬菜、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2002-2003年在亳州市棉花、大蒜主产区淝河镇示范推广。大蒜、冬菜、西瓜、棉花,一年四熟。此模式通常每公顷可产蒜头18000千克,蒜薹4500千克,冬菜6000千克,西瓜25500千克,籽棉4500千克,产值6万元以上(是常规麦套棉产值的3倍)。2004年已推广700公顷。现将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棉花花铃期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花铃期栽培技术要点吴耀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由于气候年际间的变化和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早期棉苗生长的好坏,往往不是获得最后产量的决定因素。多年实践表明,尽管早期棉苗生长不理想,只要加强棉花花铃期的管理,对棉株进行科...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业科学》2005,(5):F0002-F0002
8月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棉花研究所主办,山东中棉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05年全国(山东中棉)杭虫杂交棉现场观摩会在山东惠民召开。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处理穴盘育苗基质对棉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药剂处理穴盘育苗基质对棉苗的影响刘协广李自兴王普选卢中民(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滑县456400)李钦存(滑县四间房乡农技站)肖春胜(滑县棉花办公室棉花工厂化育苗,即在日光温室内进行穴盘育苗,是一项新的农业技术。由于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常形成高...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棉花远缘杂交后代遗传改良工作回顾李爱莲王桂芳王家典刘林孙玉堂马惠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纪好勤陈玉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自80年代初,中棉12选育成功以来,我国棉花品种的产量水平一直徘徊不前。问题主要在于可利...  相似文献   

6.
棉花专用包膜肥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专用包膜肥应用试验初报全云飞,龚佩珍,缪美林,全斌(浙江省平湖市农林局314200)棉花专用包膜肥(以下简称棉包肥)是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国内最新复混专用肥料,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N、P2O5、K2O含量≥25%,并含有棉花生...  相似文献   

7.
低酚棉栽培技术湖南省湘潭农业学校(411134)邓定辉低酚棉是指棉籽仁含棉酚低于国际卫生标准(0.02%~0.04%)的棉花新品种。棉酚又叫棉毒素,对人和单胃动物有毒,破坏胃粘膜,危害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普通棉籽仁含棉酚1.6%~2.8%,必须脱...  相似文献   

8.
特早熟棉区棉蚜迁移规律与早期防治赵季秋,张广忠(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棉蚜Aphisgossypii(Glorer)是棉花的重要害虫,尤其是对棉苗的危害,常常导致棉花发育迟缓,影响产量。半干旱的特早熟棉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棉花棉尖象(phytoscaphus gossypii Chao),又名棉花象鼻虫、棉小灰象甲,主要以成虫咬食叶柄、嫩尖和嫩蕾危害棉花。近年随着Bt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棉尖象发生量逐年上升,成为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科学指导棉农防治,  相似文献   

10.
棉属野生种为棉花育种提供了类型丰富的抗源及优质潜力等基因。迄今为止,在以下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品质育种方面,从陆地棉×异常棉组合获得了一批高品质种质系,纤维比强度达35gf/tex以上,麦克隆值3.5~4.0,长度35mm;(2)抗虫育种方面,从陆地棉×瑟伯氏棉、陆地棉×比克氏棉、陆地棉×异常棉组合选出了一批抗棉铃虫或蚜虫的种质系;(3)抗病育种方面,从陆地棉×司笃克氏棉、陆地棉×亚洲棉×斯特提棉后代中得到了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种质材料,(4)种子无酚植株有酚棉花新类型的培育方面,已从中棉×比克氏棉后代中获得了一批株系。  相似文献   

11.
黄腐酸盐对移栽棉苗的影响曾献英,孟菊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赵秋霞(焦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随着麦棉两熟制的普及,河南省70%的棉花采用麦棉套栽形式。在常规情况下,移栽时的棉苗2~3片真叶,5月初移栽,因麦棉共生期较长,麦...  相似文献   

12.
小麦、西瓜、棉花三熟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安徽怀远县棉烟办公室(233400)赵彦培小麦—西瓜—棉花三元共生群体的一年三种三收的三熟制耕作制度,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增产潜力的集约化栽培技术。据典型经验介绍,小麦、西瓜、棉花三熟制栽培高产、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机械化采棉已成为国内外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敦煌市棉花种植的"耕、播、植保"等环节已实现机械化作业,但棉花采摘环节仍为人工作业,费工费时,生产成本高,种植棉花比较效益低下,迫切需要发展棉花采收机械化。机采棉技术是通过使用机械采棉设备取代人工采摘棉花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轻采棉者的劳动强度,缓解拾花期劳动力不足问题,进而有效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湘杂棉13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新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组合,是集高产、优质、抗虫、耐病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棉花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6)第128号],准予在长江中下游棉区推广应用。在生产应用中应把握以下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1993年豫北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刘学堂,宋小轩(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棉花黄萎病是危害我国棉花的主要病害。由于缺乏抗病棉花品种及有效的化学及生物防治方法,逐渐成为棉花生产中的顽症。豫北棉区是我国植棉历史悠久、棉花黄...  相似文献   

16.
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735000,电话:0937—2621195)选育的棉花新品种“酒棉3号”,前不久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棉田盲蝽的发生量与幼铃受害的关系朱月英,徐文华,李洪山,周加春(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2)王银官,万桂喜,卞干华(盐城市农业推广站,盐城224002)棉盲蝽为害棉花幼铃,造成幼铃畸形或脱落。张永孝(1986)、胡枝(1986)曾分别采用人...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学》2006,(4):40-40
鄂杂棉20F1(三杂棉8号)系湖北省三湖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继三杂棉1号选育而成的突破性棉花新品种,2004年参加湖北省正试,2005年续试并同步进行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湖北省审定。湖北天下农种业独占生产开发权。  相似文献   

19.
一、棉花花铃期生育特点与生产上的要求 棉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开始吐絮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一般50天左右(即花见花(絮)四十八)。花铃期的长短因品种和气候的不同而有差异。鄂杂棉20F1属中熟偏早品种.公安毛家港、省农科院测坑采用移栽地膜棉、移栽棉促早栽培的示范,6月18日见花,6月下旬已进入花铃期,另加6月中旬至7月上旬气温高,棉花生育进程快.大面积棉花7月上句进入花铃期。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一方面继续长根、茎、枝、叶.另一方面又要现蕾、开花、结铃。  相似文献   

20.
《农村科技》2008,(12):60-60
2008年10月初,约翰迪尔参加了在玛纳斯县和昌吉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举办的机采棉现场会。来自全州各个棉花种植县(市)、乡的代表和种棉大户代表约600余人,分别现场观摩首次在新疆亮相的约翰迪尔9996自走式六行摘棉机和牵引式两行摘棉机的演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