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该文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油松水源保护林的生物量为92.627 kg/hm2,油松林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储存量为695.17 kg/hm2,各器官中5种养分元素储存量排序是针叶>枝>干>根。油松林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5种养分元素量为85.37 kg/hm2,吸收量占0~30 cm土层中5种养分元素总量的0.34%、有效养分量的3.30%;年吸收量中存留量为35.91 kg/hm2,凋落物归还量为49.46 kg/hm2,降水输入的养分元素量为26.04 kg/hm2。5种养分元素的吸收系数排序为N>P>K>Ca>Mg,利用系数排序为Mg>K>P>N>Ca,循环系数排序为Ca>N>P>K>Mg,周转期排序是Mg>K>P>N>Ca。   相似文献   

2.
大花萱草不同发育阶段矿质营养及水分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大花萱草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矿质营养及水分的含量的动态变化。表明大花萱草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矿质营养及水分的需求不同。大花萱草不同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营养生长阶段养分吸收浓度顺序为K>N>Ca>Mg>P;生殖生长阶段为N>K>Ca>Mg;枯黄期为N>Ca>K>P>Mg或N>K>Ca>Mg。不同发育阶段水分的吸收差异显著,在营养生长阶段水分含量较高,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水分含量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合理制定大花萱草的施肥、浇水等栽培技术流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木薯营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木薯田间试验,研究了木薯营养规律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木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全株养分含量大小顺序为N>K>Ca>Mg>P>S,块根为K>N>ca>P>Mg>S;木薯植株生长过程中N、P、K、Ca、Mg、S的消耗比例为1:0.18:1.28:0.59:0.20:0.07,块根中此比例为1:0.32:2.16:0.47:0.18:0.06,即每生产1t鲜块根需消耗N 3.47 kg,P 0.63 kg,K 4.43 kg,Ca 2.07 kg,Mg 0.70kg,S 0.24 kg;木薯的肥料利用率为N 34.61%,P2O5 24.75%,K2O 36.51%.  相似文献   

4.
上海奉贤南十家村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传统统计方法和地质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面积约80hm2的奉贤区南十家村农田耕层土壤养分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K、Zn普遍缺乏,土壤养分变异系数的大小次序为P>Zn>Mn>B>S>Fe>N>Cu>Mg>K>Ca;许多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结构明显,土壤Fe、P、K、B、Mn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特征,土壤OM、N、Ca、Mg、S、Cu、Zn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番茄育苗期养分吸收特性及硼素对番茄幼苗吸收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育苗期养分吸收量为K>N、P、Ca、Mg。随着苗龄增长,对磷素需求量增加幅度最大。5叶~7叶期的养分吸收量为育苗期吸收总量的60%左右。除NO_3—N外,硼素对番茄苗期P、K、Ca、Mg吸收均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在3叶期以前;5叶期以后,番茄对硼的耐受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西芹菜营养元素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西芹菜对 N、P、K、Ca、Mg 的吸收规律。单株 N、P、K、Ca、Mg 吸收量分别为3.87、0.93、3.25、2.82、0.46g,其比例为8.3:2.0:6.9:6.0:1.0。N、K、Ca 吸收量迅速增加的转折期都在发棵和产品形成期的开始,此时为施肥关键期。西芹菜刚长成叶子的叶柄中 NO_3-N 含量与植株全 N 含量相关系数为0.784,达极显著水平。叶片 N、Ca、Mg、P 含量较高,而叶柄 K 含量较高。最后根据产量可计算出单位面积各元素吸收量。  相似文献   

7.
:以平远县4 年生油茶和长岗山油茶幼苗为试材,对油茶林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油茶林土 壤养分与树体各器官营养元素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 年生油茶的平均生物量为2 331.93 g/株, 各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是根>叶>果>茎>枝,长岗山油茶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是叶>茎>根>枝;( 2) 油茶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N > K > P、Ca > Mg、B > Zn。叶片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为上层叶含N、P、 K、Mg 较多;( 3)油茶各器官中,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有 31 对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4)油茶林下土 壤养分含量大小是:全K >全N >全P >交换性Ca >交换性Mg,有效Zn >有效B。土壤有机质、交换性 Ca、交换性 Mg、有效 Zn 和有效 B 的含量明显呈下坡>中坡>上坡的规律;( 5)土壤养分与油茶各器官营养 元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油茶果的相关性最密切;土壤中的交换性Ca、交换性Mg 和有机质与油茶植 株中的营养元素关系最为密切;土壤交换性Ca 含量与油茶各器官Ca 元素含量均呈正相关,土壤全N、全P 含量与油茶各器官中N、P 元素含量呈两两正相关,土壤有效P、全K 含量与油茶各器官P、K 元素含量分别 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香蕉营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海南美台地区高产香蕉从种植至收获全生长期的养分跟踪分析,研究香蕉的营养变化规律及其适宜营养诊断部位。研究结果表明:(1)香蕉各营养器官及不同月份的大中量元素的养分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全株平均的养分含量从大到小排列为:K>N>Ca>P,Mg,S;P>S;花芽分化期前S>Mg,之后Mg>S;果实发育成熟期前P>Mg,果实发育成熟期P与Mg相近。(2)香蕉氮素、磷素、钾素及镁素的适宜诊断部位为叶片。(3)全株平均的养分含量比例为N∶P∶K∶ Ca∶Mg∶S=1∶0.07~0.13∶1.80~3.90∶0.26~0.54∶0.03~0.14∶0.04~0.07。(4)生殖生长阶段,随着株龄的增加,香蕉N,P,K,S的含量均有规律下降,Mg含量增大,Ca含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了广东南亚热带5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生物量,林木器官的养分元素(N、P、K、Ca、Mg)含量和养分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杉木幼林的养分元素N、P、K、Mg含量较其它龄组(7~9.10~20,20~30年)的为高,Ca则较低;杉木和火力楠对这几种养分元素的需要量顺序基本相同,均为N>K(?)Ca>Mg>P.但混交林中,单位面积上火力楠的养分吸收量低于杉木,只有镁例外。  相似文献   

10.
四川巨桉人工林大中量营养元素DRIS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管理四川巨桉人工林养分,在四川巨桉人工林分布区设立了60个标准地,采用DRIS法对巨桉人工林叶片大中量养分进行诊断,筛选出P/N、P/K、P/Ca、K/N、Ca/N、Mg/N、Mg/P、Mg/K、S/N、S/Mg等10个叶片养分浓度比值诊断指标,并分别采用高产组叶片养分浓度等级、DRIS诊断指数、DRIS诊断指数等级建立叶片养分诊断标准,诊断结果表明,四川巨桉人工林具有N、K缺乏,Ca、Mg相对过量,N、Ca、S养分供应地区变异较大的特点,针对不同立地条件和现有施肥习惯,应以N、K肥为主,适量施用P肥,降低Ca、Mg肥用量,控制S素的流失或富集。  相似文献   

11.
钾肥品种与用量对黄瓜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钾肥品种与用量对黄瓜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可明显提高黄瓜含钾量,而降低其他大、中量元素含量,钾-钙和钾-镁拮抗作用明显;施用氯化钾提高黄瓜组织含钾量的效果优于硫酸钾.低量钾肥可提高黄瓜养分吸收量,继续增施钾肥可明显降低养分元素吸收量.硫酸钾有利于果实养分分配比例的提高,而氯化钾有利于营养体养分分配比例的提高.钾肥品种与用量对黄瓜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与产量和品质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早熟黄瓜优化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以氮、磷、钾为供试因子,黄瓜产量为目标函数,对贵州省低热地区早熟黄瓜施肥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施肥技术方案为N肥施用量201.75 kg/hm2、P2O5施用量121.05 kg/hm2、K2O施用量321.15 kg/hm2时,产量为79 435.05kg/hm2。  相似文献   

13.
心里美萝卜生长动态和氮磷钾营养吸收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心里美萝卜生长动态及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表明:播种后37~46 d(肉质根膨大初期)整株鲜、干重增长最快,吸收氮磷钾养分量最多。不同时期吸收量及比例不同。肉质根产量在75 812 kg/hm2时,平均每生产1 000 kg肉质根植株需吸收N 3.49 kg,P 0.39 kg,,K 3.46 kg,比例为1∶0.11∶0.99. 收获时植株吸收的各种养分主要贮存在肉质根中。  相似文献   

14.
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等,结果表明:施肥促进了小麦增产,不同施肥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NPK>NK>NP>PK>CK。施用氮、磷、钾化肥分别增产69.1%,7.8%和27.7%;每kg N、P2O5和K2O分别增产小麦15.4kg、3.3kg和14.1kg。不同施肥处理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及地上部干物质重大小顺序依次为NPK>NK>NP>PK>CK。不施肥和不施氮会导致小麦提早成熟,生育期缩短,不施磷导致小麦成熟延迟,生育期延长,千粒重下降。氮磷钾平衡施用时N、P2O5和K2O的养分利用率分别为39.6%、14.3%和56.4%;生产100kg小麦吸收N、P2O5和K2O分别为3.04kg、1.38kg和2.71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淮山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淮山生产中的氮钾肥适宜用量及镁硼肥配施效应,以期为高产优质淮山生产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个氮肥用量水平(270 kg N/hm&;lt;sup&;gt;2&;lt;/sup&;gt;、360 kg N/hm&;lt;sup&;gt;2&;lt;/sup&;gt;和450 kg N/hm&;lt;sup&;gt;2&;lt;/sup&;gt;)和3个钾肥用量水平(27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36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和45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研究在等量有机肥(精制有机肥4500kg/hm&;lt;sup&;gt;2&;lt;/sup&;gt;)和磷肥(144 kg P2O5/hm&;lt;sup&;gt;2&;lt;/sup&;gt;)基础上配施不同用量钾氮肥并添加镁(22.5 kg Mg/hm&;lt;sup&;gt;2&;lt;/sup&;gt;)硼(0.21kg B/hm&;lt;sup&;gt;2&;lt;/sup&;gt;)肥对淮山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品质、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氮钾肥不同用量对淮山块根膨大期和收获期叶片SPAD值无显著影响。配施Mg和B明显提高淮山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态氮含量。随施N量或施K量的增加,生产100kg淮山N、K的需求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360kg N/hm&;lt;sup&;gt;2&;lt;/sup&;gt;基础上配施450kg K2O/hm&;lt;sup&;gt;2&;lt;/sup&;gt;或在360 kg N/hm&;lt;sup&;gt;2&;lt;/sup&;gt;和36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基础上配施22.5 kg Mg/hm&;lt;sup&;gt;2&;lt;/sup&;gt;均明显提高淮山块根重量、总生物量和淮山产量。增施钾肥和配施Mg均有利于提高淮山N和K的收获指数。[结论]为获得70000-90000kg/hm&;lt;sup&;gt;2&;lt;/sup&;gt;的淮山产量,建议在施用4500kg/hm&;lt;sup&;gt;2&;lt;/sup&;gt;精制有机肥、360 kg N/hm&;lt;sup&;gt;2&;lt;/sup&;gt;、144 kg P2O5/hm&;lt;sup&;gt;2&;lt;/sup&;gt;基础上配施45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或配施36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和22.5 kg Mg/hm&;lt;sup&;gt;2&;lt;/sup&;gt;。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日光温室黄瓜自动化种植适宜的水肥管理参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灌溉下限对设施黄瓜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灌溉下限为70% FC时,黄瓜产量最高,节水节肥效果明显,与95%FC相比,增产7.19%,节水33.33%,节肥55.56%.植株和果实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较高,黄瓜品质改善明显,与灌溉下限95%FC相比,硝酸盐含量降低4.77%,Vc含量增加9.18%,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19.28%。综合来看,灌溉下限为70%FC时,既能确保黄瓜高产,又能提高黄瓜植株和果实中养分吸收量,提高黄瓜品质。因此,灌溉下限为70%FC可以作为秋冬茬黄瓜自动化水肥管理的理想灌溉参数。  相似文献   

17.
甘肃道地中药材党参需肥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党参不同生长期的养分含量以及吸收量,结果显示,党参整个生长期对N、P2O5、K2O的吸收比例平均为1∶0.51∶0.27;不同时期整株养分净吸收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P2O5、K2O,每生产1t干党参,需吸收N 43.7 kg、P2O5 22.6 kg、K2O 11.9 kg,N∶P2O5∶K2O=1∶0.52∶0.27。  相似文献   

18.
以津优Ⅰ号黄瓜为试验作物,采用“3414”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方案,开展黄瓜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可采用三元二次方程拟合来预测产量;施肥对黄瓜增产具有极显著的效应,增产效果最好的是钾肥、其次是氮肥、最后是磷肥;在中高肥力条件下,海南栽培黄瓜应以施N 226.5 kg/hm2、P2O557 kg/hm2、K2O 244.5 kg/hm2较为适宜,其N:P2O5:K2O=4.0:1:4.3。  相似文献   

19.
Nutrient balance is essential for attaining high yield and improving profits in agricultural farming systems, and crop nutrient uptake ratio and stoichiometry can indicate crop nutrient limitations in the field. We collected a large amount of field data to study the variations in yield, nutrient uptake and nutrient stoichiometry of peanut(Arachis hypogaea L.) in Southeast China(SEC), North-central China(NCC), and Northeast China(NEC), during 1993 to 2018. Peanut pod yield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1993 to 2018, with average yields of 4 148, 5 138, and 4 635 kg ha–1 in SEC, NCC, and NEC, respectively. The nitrogen(N) internal efficiency(NIE, yield to N uptake ratio) was similar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but phosphorus(P) IE(PIE, yield to P uptake ratio) changed from low to high among regions: NCCSECNEC, while potassium(K) IE(KIE, yield to K uptake ratio) portrayed a different pattern of SECNCCNEC. Based on the nutrient IE, to produce 1 Mg of pod yield, the average N, P, and K requirements of the above-ground parts of peanut were roughly 47.2, 5.1, and 25.5 kg in SEC, 44.8, 5.7, and 20.6 kg in NCC, and 44.6, 4.4, and 14.7 kg in NEC, respectively. The N/P ratio changed in the sequence NCCSECNEC, and the N/K ratio was similar in NEC and NCC, but lower in SEC. The N harvest index(HI) and KHI declined with increasing nutrient uptake across all regions under high nutrient uptake. The low PIE and N/P ratios in NCC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high P accumulation in stover, and high KIE and N/K ratios in NEC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low soil K supply. The frontier analysis approach provides a practical framework and allows documentation of a decline in nutrient HI as nutrient uptake increases. Lastly, this study reveals the limitation and surplus of nutrients of peanu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氮磷钾配施对平欧杂交种榛果实发育时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提高平欧杂种榛产量、改善品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8年生新榛1号为材料,采用“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测定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榛子果实发育时期的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 (1)在土壤中等条件下,施用适量的N肥可以提高新榛1号果实坐果期(N纯量<0.71 kg/株)、速生生长期(N纯量<0.95 kg/株)、脂化期(N纯量<0.89 kg/株)和成熟期(N纯量<0.66 kg/株)的净光合速率(Pn);施用适量P肥可以提高果实脂化期(P纯量<0.29 kg/株)的净光合速率;施用适量K肥可以提高果实速生生长期(K纯量<0.25 kg/株)的净光合速率。(2)N肥与P肥的交互作用(N×P)可以提高果实速生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但会降低新榛1号果实坐果期、脂化期、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N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N×K)会降低果实速生生长期、脂化期的净光合速率;P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P×K)会降低果实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结论】 平欧杂种榛果实发育时期N肥、P肥、K肥施肥(纯量)分别为0.81 、0.23 和0.19 kg/株。经换算,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钾施肥量分别为1.75、0.50 和0.37 kg/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